作文中心散文

遠去家鄉的皮影戲散文

本文已影響 1.69W人 

我的家鄉,位於甘肅省隴中黃土高原,憨厚的黃土和濃濃的民族風情,孕育出了一種具有地方特色和區域界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當地人也稱“牛皮影娃娃”,也有人稱呼“牛皮燈影子”戲的。

遠去家鄉的皮影戲散文

近年來,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電視、DVD、VCD和家庭影院高科技媒體的介入,曾經農村人最青睞的“皮影戲”,已經銷聲匿跡,漸漸地退出農村歷史的舞臺,離開了人們的視線!

今天迫於生計,常年在異國他鄉這片陌生的土地裏,艱辛的奔波,在工作和生活之餘,不由自主的便想起家鄉的諸事來!特別是我情有獨鍾的便是小時候,記憶中的家鄉“牛皮影娃娃”戲。

“皮影戲”是具有我家鄉特色的地方戲,家鄉不分男女老少,分外青睞!每當秋天田野裏的莊稼收割告一段落後,我的家鄉和周邊的幾個村演出的“皮影戲”便紛至沓來!

黃土地上心地善良、憨厚質樸的父老鄉親,經過春耕、夏耘,半年的辛勤勞作,終於迎來了收穫到沉甸甸的稻穀金黃。爲了感謝蒼天厚土,無私的饋贈給他們的恩惠,他們以唱幾夜“皮影戲”的方式,來答謝神恩的浩蕩。因此,唱“皮影戲”也是一種地方的祭祀活動。常年以土地爲生,與世無爭、心地善良的父老鄉親,在每年收穫後,不忘初心,來祭奠神靈,更是期盼年年風調雨順,歲歲五穀豐登;也是對未來國泰民安、民富國強美好日子的嚮往和憧憬!他們用祭奠神靈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敬意,讓神靈庇護他們的家庭幸福、安康!

“皮影戲”又名“燈影戲”,我的家鄉都稱“牛皮影娃娃戲”。其設備、道具簡單,演出方便。“皮影戲”裏所有用的人物和道具,都是用牛皮裁剪而成。其人物的肖像,裁剪的惟妙惟肖,人物長度大概一尺,頭面部和軀幹部更可以隨時組裝,在人物的腕部和腿部,拴上一根細細的竹竿,供演出人使用,操作起來活動自如,活靈活現;戲劇裏演出用的桌子、椅子、馬、車等都是用牛皮裁剪的,做工精細,形象逼真;都具有民間剪紙的特長藝術。

每當“皮影戲”準備演出的時候,在戶外選擇一片空地,搭建出略高出地面、裏面可以容納座四個人空間的戲房,三面用篷步遮蓋,前面放一條長桌,供演出人和擺放道具使用,緊挨着桌子的前面,放一個長方形、用白紙糊的紙框,相當於演出“皮影戲”用的的屏幕,當地人叫“亮子”,一座簡易的戲房,便搭建而成。當晚上演出的時間,外面一片漆黑,在戲房裏點燃一盞很亮的燈,裏面坐上負責拉二胡的、彈三絃琴的、敲鑼打鼓的、吹鎖吶的、操作道具演唱的等四、五幾個人,便組成了一臺“皮影子”戲。

操作道具的人,坐在僅靠“亮子”的桌子後面,一邊唱、一邊不停的操作拴在皮影上的細竹竿,做着惟妙惟肖的讓牛皮影子,表演動作;在二胡、嗩吶、三絃、鑼鼓聲的伴奏下,演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情仇愛恨。那些皮影,在“亮子”上面,由於光的反射,顯得格外清晰,再加上演技人高超的演唱、動聽的胡琴、嗩吶、鑼鼓的相伴,把戲劇唱的妙趣橫生,真切動人。有了皮影繪聲繪色的展現,各種動作神態,應有盡有,似活人在登臺演出!戲的內容一般是人們熟知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如《劈山救母》、《季扎還願》、《柳毅傳書》等,有時候,也唱些鬼神古怪的故事。

記得我們村裏,一年一度“皮影戲”演出的時間是每年農曆9月15的晚上,會如期而來。恰逢這個季節,村裏的每戶農家的莊稼地裏,收割莊稼最忙時間,也告一大段落。父老鄉親有足夠的空閒時間和精力去看“皮影戲”的演出。大家利用難得的看戲時間,坐在一起,說說今年莊家的收成情況,也拉拉家常,增進感情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在每年村裏唱社戲“皮影戲”的時候,都要在搭建起舞臺的農戶人家,由專人負責,填寫掌管天堂地府、山川社稷、五穀苗稼、本方守土等神靈的牌位,擺放在桌面上供奉,並焚香秉燭、獻上新鮮瓜果,來分享人間豐收的喜悅。

一旦到了村裏唱“皮影戲”的這天晚上,每戶農家人早早地吃過晚餐,便攜兒帶女,來到搭建起舞臺的這戶農家,虔誠地跪拜在神靈牌位的香案前,沐手焚香,敬獻上自己的瓜果、素食等祭祀品,渴望藉助嫋嫋的香菸,讓他們小小的願望,能夠抵達神靈面前,讓神靈抵擋他們的無常之災和疾病,讓吉祥的光芒,福佑他們身後無盡的歲月,家人永遠平順、安康!

漸漸地夜幕降臨。戲場裏的人越來越多,戲場內外人聲鼎沸,被一片歡樂、喜慶、自然祥和的氣氛籠罩。隨着一聲聲高低起伏的鎖吶、鑼、鼓、三絃子琴聲的響起,一場“皮影戲”便在戲房裏的`“亮子”上拉開了序幕……

村裏的父老鄉親,便坐在戲臺前面、“亮子”的空地上,聚精會神地看起“皮影戲”來。村裏的老讀書人一邊看戲,也不忘記一邊給周圍坐的父老鄉親,講解戲劇的內容,講的眉色飛舞,不厭其煩!

最高興的便是村裏的一羣天真無知的少年,每個人的衣服袋裏,都裝着滿滿的炒熟的豌豆,邊吃邊玩耍,從不會被“皮影戲”的內容着迷,最感興趣的便是亮子上出現人物的造型和肖像,東瞅瞅、西看看,有時候會把小腦袋從戲房側面的篷布的縫隙中伸進去,探個究竟!一不留神,就被裏面的戲班子發現,輕輕地用鼓槌敲打一下小腦袋,掃心而歸,發着“咯咯”銀鈴般的童音和笑聲,夾雜着琴聲、鑼鼓聲、唱戲聲,劃破了鄉村夜空的靜謐!

可是今天,隨着歷史的變遷,農村的青壯年,都背井離鄉,蜂涌而至,踏進了一座座陌生的城市,永遠拋棄了祖輩們守護的黃土地,成爲農民工羣體。現在村裏只剩下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家鄉的社戲“皮影戲”,再也唱不起來了!漸漸地歲月的塵埃擱淺、遠去……永遠被遺忘在後人不知曉的那個角落!曾經農村人最青睞的“皮影戲”,今天,已經成爲鄉村一抹遙遠的風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