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觸龍說趙太后 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觸龍說趙太后 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觸龍說趙太后 教學設計

觸龍說趙太后 教學設計1

自讀目標

1、背誦並翻譯全文。

2、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

3、品味鑑賞本文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生動的細節描寫和鮮明的人物形象。

自讀重點

讓學生在熟讀並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語言。

自讀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俗話說:“良言一語三春暖,惡言一句六月寒。”講究點說話的藝術,讓話語像三春的太陽溫暖人心,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觸龍說趙太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二、簡介趙太后:

趙太后即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趙威後。她是一位頗爲開明的太后。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用權者曰:“歲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用權者不說,臣奉使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通“顧”,難道。)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戰國策·齊策·趙威後問齊使》

三、介紹背景: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繼位,因他年幼,故四趙太后執政。新老交替,又加太后新政,國內動盪不安。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支撐門面,但國勢大不如前。秦國認爲有機可乘,便發兵東下,一舉攻下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不得不向齊國求救兵,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按當時的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以幼子長安君爲人質。

四、通讀全文

1.注意讀準字音

遊說()唾沫()強諫()有郄()恃粥()

耆食()老媼()接踵()膏腴()

2.注意斷句

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②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

③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也。④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

⑤於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

五、分析閱讀第一段:

討論字詞

1.“趙太后新用事”中“用”的意思是什麼?我們講過它的哪些用法?

答:“用”的意思是掌管,它的意思還有:①作用(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②在(古法採草藥,多用二月、八月)③使用(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④物資(精兵足用)⑤任用(遂用豪傑之士將軍)⑥服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

2.“兵乃出”的“乃”是何用法?前面我們學習過這種用法嗎?請舉例。

答:“乃”的意思是才的意思,副詞。《勾踐滅吳》中“然後乃求謀臣”的“乃”也是這種用法,強調時間或條件。

3.“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中“令”作何講法?它的用法還有哪些?

答:“令”的意思是使、讓;它的用法還有:①號令(乃號令三軍曰)②詔令(令初下,羣臣進諫)③命令、指派(乃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④縣令(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⑤你(令尊春秋幾何?)

討論課文內容:

1.齊國要求以長安君作爲人質,爲什麼趙威後不答應?

答:因爲長安君是她的小兒子,她十分偏愛他。

2.作者在開頭給讀者展示的是一個怎樣的趙太后?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答:是一個私心重,目光淺短且獨斷拒諫的趙太后,這樣寫可以更加突出觸龍的諷諫藝術之高超。

小結:本段寫趙威後拒諫,爲觸龍出場提供背景。

六、分析閱讀第二段:

討論字詞

1.“老臣病足”中“病”的意思是什麼?我們還學過其它的用法嗎?

答:“病”的意思是有病,其它用法還有:①窮困(向吾不爲斯役,則久已病矣)②疾病(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③生病(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

2.“曾不能疾走”中“曾”是什麼意思?它還有哪些用法?

答:“曾”的意思是竟;它的.用法還有:①尚,還(而計其長曾不能盈寸)②並(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③同“增”,增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故願望見太后”中“故”的意思是什麼?它還有別的用法嗎?

答:“故”的意思是所以;它的用法還有:①緣故(是故敗吳於囿)②老交情(過故人莊)③舊的(故技重施)

4.“乃自強步”中“強”是何用法?你能說它的別的用法嗎?

答:“強”的意思是勉強;它的用法還有:①竭力(太后不肯,大臣強諫)②強大(夫秦強而趙弱)③使強大(強國富民)

5.“少益耆食,和於身也”中“少”的意思是什麼?它還有哪些常見用法?

答:“少”的意識是稍微;它的用法還有:①缺少(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②與“多”相對(人民少而財有餘)③年輕(少小離家老大回)④小(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

1.龍爲什麼先從飲食坐行這些小事談起?

答:這恰是他的明智之處,一可以消除太后的顧慮;二可以製造輕鬆愉快的氣氛。

2.太后之色”爲何“少解”?

答:因爲觸龍沒有談讓長安君作人質的事情,自己心理防線瓦解了。

小結:本段寫觸龍委婉談起生活瑣事,顯示了觸龍勸諫講求策略的聰明才智。

七、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並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一課時內容:略。

二、分析閱讀課文第三段:

1.“而臣衰,竊愛憐之”中“衰”的意思是什麼?它還有別的用法嗎?

答:“衰”的意思是老;它的用法還有:①衰竭,減弱(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②減少(日食飲得無衰乎)③脫落(鄉音無改鬢毛衰)④衰弱,衰敗(民衰力微)

2.“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中的“數”是什麼意思?它還有哪些用法?

答:“數”的意思是數目;它的用法還有:①幾(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②多次,屢次(項燕爲楚將,數有功)③計算(不可勝數)

3.“賢於長安君”的“賢”是什麼意思?“親賢臣,遠小人”的“賢”又作何意思?

答:“賢”的意思是超過,後者的意思是賢良的意思。

4.“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中“長”的意思是什麼?它還有別的用法嗎?

答:“長”是永遠的意思;它的用法還有:①年齡大(孰與君少長)②與“短”相對(帶長劍兮挾秦弓)③長久(天長地久)④經常(茅檐長掃淨無苔)⑤做長官(爾甕長銓)⑥長處,優點(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5.“太后曰:‘然’”中“然”的用法是什麼?它還有哪些用法?

答:“然”是對的意思,《陳涉世家》中“吳廣以爲然”中的“然”用法與此相同;它的用法還有:①這樣(然則餘固不幸而遇張乎)②同“燃”(以須爐火之然也)③認爲對(沛公然其計,從之)④……的樣子(雜然相許)⑤然而(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6.觸龍爲什麼要談自己的兒子?

答:他是想用自己爲兒子作長遠打算的事來感染趙威後。

7.觸龍認爲父母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兒女?

答:爲他們作長遠打算,讓他們經受磨練,不能過於溺愛。

趙威後是否受到觸龍的感化?從哪裏可以看出?

答:已經受到感化,從“太后曰:‘然。’”可以看出。

小結:本段寫觸龍托子,表現觸龍的勸諫藝術的高明。

三、分析閱讀四五段:

1.“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中“尊”的意思什麼?它還有別的用法嗎?

答:“尊”的意思是尊貴,它的其它用法是:①使尊貴(今媼尊長安君之位)②尊敬(尊老愛幼)③同“樽”,酒器(出其尊彝)。

2.“而挾重器多也”中“重”的用法是什麼?它還有哪些用法?

答:“重”的意思是珍貴的意思。它的用法還有:①重複(山重水複疑無路)②與“輕”相對(金人十二,重各千石)③重視,敬重(上以無隱,益重之)④加重(故賞之酒肉,而重之以辭)⑤層(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⑥重新(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3.“恣君之所使之”中“使”的用法是什麼?它的用法還有哪些?

答:“使”的意思是派遣,它的用法還有:①使者(兩國交兵,不斬來使)②假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③讓,使得(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4.“質於齊”的“質”在文中是什麼用法?

答:“質”是名動用法,意思是作人質。

小結:這兩段寫觸龍勸說趙太后及派長安君到齊國作人質。

四、彙總通假字:

1.日三四里,少益耆食。(“耆”同“嗜”,喜愛。)

2.太后之色少解(“少”同“稍”,稍微。)3.沒死以聞(“沒”同“歿”,死。)

4.必勿使反(“反”同“返”,回來。)5.奉厚而無功(“奉”同“俸”,俸祿。)

五、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三。

觸龍說趙太后 教學設計2

一、課文悟讀

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趙國正處於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盪不安。秦國認爲有機可乘,便發兵東下,一舉攻佔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趙太后只得“求救於齊”,但齊國按照當時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必以長安君爲質,兵乃出”。趙太后剛剛失去了丈夫,現在又要讓兒子做人質,作爲一位母親,內心是何等痛苦!何等矛盾!難怪大臣強諫都沒有結果。

國家的興衰安危,牽動着每個愛國者的心。國難當頭,觸龍挺身而出——說趙太后。

觸龍針對趙太后的心理狀態採用了一整套“迂迴戰術”,動之以情,喻之以理,最終說服了趙太后。很多人讚歎觸龍高超的勸說藝術,若止於此,僅得皮毛耳!透過那高超的勸說藝術,我們還應看到觸龍那種以滿腔的熱情和主人翁的態度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爲國排憂解難的精神。憑着這種精神,他讓太后懂得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道理。這纔是最終打動太后的原因,也纔是我們學習此文的最大收穫。

因“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纔有了屈原的路漫漫而上下求索;纔有了蘇武牧羊的動人故事;纔有了班超的投筆從戎,岳飛的精忠報國;纔有了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月幹膽兩崑崙”……

懂得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我們才能教育我們的子女、學生,當個人利益和祖國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要擺正個人、集體和國家的關係,要舍私利而全大局,聽從祖國的召喚。

二、亮點探究

1.觸龍說趙太后之前面臨的是怎樣的局面?

探究學習:觸龍說趙太后之前主要面臨三對矛盾:(1)趙與秦的矛盾——“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2)趙與齊的.矛盾——“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爲質,兵乃出。”’而長安君又是趙太后最疼愛的小兒子,太后自然不肯。(3)太后與羣臣的矛盾——太后出於私情不肯讓長安君爲質,羣臣爲趙國安危着想,竭力勸說,而太后卻“必唾其面”。

2.齊國爲什麼一定要把長安君作爲人質?

探究學習: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互相攻伐,常常由幾個國家結盟,共同對付另外的一個或幾個國家,結盟的憑據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別處或別國作抵押,叫“質”或“質子”,這在戰國時代已形成一種制度,主要是由於即使是盟國之間,彼此也不夠信任,才用“以人爲質”的辦法來鞏固聯盟。

3.觸龍採用什麼方法說服了趙太后?

探究學習:觸龍針對趙太后的心理狀態採用了一整套“迂迴戰術”。首先用“緩衝法”。觸龍見到“盛氣而揖之”的趙太后,根本不提“令長安君爲質”的大事,而是避實就虛,從敘述生活瑣事人手,自訴“病苦”之情,再問候太后的飲食起居,使太后“色少解”。這樣,太后的第一道心理防線被擊破,爲下一步進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其次用“引誘法”。氣氛雖有些緩和,但深談的時機尚未成熟,觸龍這時因勢利導,提出要爲自己的小兒子舒祺謀個黑衣衛士職位的事,這就使太后產生錯覺,認爲觸龍此行只是爲子求情,從而解除心中的戒備。同時,觸龍以自己的愛子之心爲誘餌,巧妙地引出太后的愛子之情,使太后找到感情上的慰藉與共鳴。這樣,太后的第二道心理防線又被觸龍擊破。

再次用“側擊法”。觸龍抓住時機,趁勢把話語轉到正題。但此時他還是不談人質的問題,而是採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拿長安君與燕後進行對比,提醒太后考慮是否真正做到了與愛燕後相比更愛長安君,同時提出“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的觀點。然後,列舉事實,證明太后爲燕後“計久長”,而真實意圖在於暗示太后爲長安君“計短也”,並沒有考慮到要使長安君“有子孫相繼爲王”。這樣,就在讓長安君去齊做人質的問題上,摧垮了太后的抗拒情緒。

最後用“直人法”。當太后接受了愛子必須“爲之計深遠”的觀點後,觸龍步步緊逼,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人手,分析趙國及其他諸侯國“繼者”絕嗣的原因,就在於其子孫“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接着,單刀直人地指出太后只知一味溺愛長安君是錯誤的,如不讓長安君爲國立功,則將難以“自託於趙”。由於觸龍把愛子之心與關心國家命運之情緊密聯繫起來,最後使太后心悅誠服地同意長安君到齊國去做人質。

4.如何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探究學習:

(1)站在趙太后的角度:①父母不能只考慮子女眼前的安樂,使他們養尊處優無功食祿,而應爲子女作長遠打算,這纔是對子女真正的愛護;②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要擺正個人和國家之間的關係,做到克己奉公。將國家利益放到高於一切的位置上。

(2)站在觸龍的角度:①以滿腔的熱情和主人翁的態度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爲國家排憂解難,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②說話辦事必須找到使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講究動機、方法和效果的統一。

5.文章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探究學習:

(1)縱橫捭闔的遊說特色。全文幾乎都是在人物對話中展開的,“其繼有在者乎”以下一連串反詰句,用語精闢簡約,表現了縱橫家巧舌如簧、縱橫捭闔的遊說特色。

(2)筆調輕鬆,刻畫細膩。觸龍旁敲側擊,深入淺出,娓娓而談,天下大事在口若懸河的遊說中勝券穩操。作者還通過“盛氣而揖之”“色少解”等精當的細節描寫來展示人物的內心變化。

三、選題設計4

試分析《晏子使楚》的反駁藝術。

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選自《晏子春秋》)

研究方法:

比較法,推理法。

觸龍說趙太后 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委婉曲折、層層深入、縱橫捭闔的論說技巧。

2、學習本文通俗生動的人物語言和細緻入微的人物行動和對話描寫。

3、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

4、認識凡事應從長遠考慮,以國家利益爲重的道理。

教學要點

1、文中難解詞句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2、精當的細節描寫和遊說技巧。

課時安排: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俗話說:“良言一語三春暖,惡言一句六月寒。”講究點說話的藝術,讓話語像三春的太陽溫暖人心,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國古代著名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高度評價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舌頭”真有這麼大的作用嗎?讓我們看看《戰國策》裏的觸龍是如何運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趙太后,換來齊國救援之師的吧。

二、簡介趙太后:

《觸龍說趙太后》屬《戰國策·趙策》。觸龍是趙國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擔任“左師”職務。趙太后則是赫赫有名的趙威後。說起趙威後的赫赫有名,在《戰國策·齊策》裏,有一段“趙威後問齊使”的佳話:“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用權者曰:‘歲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趙威後先問收成,後問百姓,最後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認爲她是先卑賤而後尊貴,而趙威後據理以對,道出了“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趙威後從此威風八面,青史留名。

三、介紹背景: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繼位,因他年幼,故四趙太后執政。新老交替,又加太后新政,國內動盪不安。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支撐門面,但國勢大不如前。秦國認爲有機可乘,便發兵東下,一舉攻下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不得不向齊國求救兵,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按當時的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以幼子長安君爲人質。一向頗爲開明的太后,卻由於溺愛幼子,一時糊塗,甚至蠻不講理,對於大臣的強諫,她惱怒已極,公開下令警告羣臣:“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在這樣情況下,觸龍去見她會有什麼結果呢?

四、指導自讀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斷句

遊說()唾沫()強諫()有郄()恃粥()

耆食()老媼()接踵()膏腴()

(指導學生藉助書下注釋和詞典掃清文字障礙)

(二)誦讀指導

第一自然段的誦讀:

本段爲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句中的“強”讀爲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準字音。“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後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后的蠻橫無禮讀出來。(指名一學生讀,教師作指正,然後學生齊讀)

第二自然段(齊讀課文)誦讀指導:

“左師觸龍願見太后”使太后與大臣之間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本段則是觸龍與太后之間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1、此段中,趙太后言語不多,開始“太后盛氣而揖之”,最後“太后之色少解”。心態的變化溢於回答之中。要將太后從盛氣凌人到態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后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於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後要略作停頓。(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第三自然段(讓一名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然後作指導)誦讀指導:

1、“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後略作停頓。“沒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後略作停頓。

4、此段中觸龍與趙太后得對話已很投機。左師公疼愛小兒子“沒死以聞”的懇切;太后對“愛子”話題的興趣均溢於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婦人異甚”“君過矣”要讀得心平氣和,“然”更要讀得心悅誠服。(學生齊讀,男女聲分角色讀)

第四自然段誦讀指導

本段中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后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讀時要把握好此點。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生齊讀課文後用10~15分鐘時間結合課文下面註釋疏通文意)

五、佈置作業:

1、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2、熟讀課文,體會遊說的巧妙。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學生讀課文)。

二、師生一同對照註釋,串釋課文。

強調積累文言實詞和句式(得無……乎),以及本文中的敬詞、謙詞、委婉說法等。

尊稱:子、君、足下、執事、子大夫、媼、令尊、令母、令堂……

謙稱:寡人、老臣、僕、愚、賤息、賤妾……

委婉說法:填溝壑、山陵崩

三、教師對精彩的細節描寫的點拔

1、太后盛氣而揖之。

該句說明太后對觸龍的來意早有戒心,她認爲觸龍在這個節骨眼上竟敢求見,真是太肆無忌憚、太不知趣了,太后氣極,嚴陣以待,準備好了一口唾沫,隨時都可能吐觸龍一臉。

太后旁白:這個老觸龍,他竟充耳不聞(當做耳旁風)。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婦我放在眼裏呀!好,你來吧,老婦等着,小心你的臉!

2、入而徐趨。

“徐趨”與“疾趨”相對。據古書記載,古代行禮時的步伐有“疾趨”和“徐趨”兩種,當行禮人“執龜玉”和“與屍行”時用“徐趨”,其特點是步子小,腳跟不擡起來。一般情況下,包括臣見君,用“疾趨”,其特點是步子較大,腳跟離地。觸龍見趙太后應“疾趨”,但因爲他腳有毛病,只能按“徐趨”的步子走,用前傾快步走的姿勢,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與“趨”兩個互相矛盾的詞放在一起,活畫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卻走不動的老態,以動作示其足痛,爲下文閒談,乃至提出爲子謀職做了鋪墊。

趙太后看到觸龍這模樣,感情上會有什麼變化?

太后獨白:幾天不見,這老觸龍咋變成這樣了?也難爲他了。且看他怎樣說吧。

3、太后之色稍解。

何以一番閒聊會使太君怒氣稍平?原來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喪夫,新君年少;衆大臣不體察太后做爲一個女人和一個母親的心情,只把她當成一國之後,強逼她交出愛子爲質,無怪太后惱怒得要“唾其面”。而觸龍卻絕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對太后噓寒問暖。這如盛夏中吹來一般涼風,給盛怒的太后一絲清涼的慰藉。

太后獨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關心我的身體。

4、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盛怒之下的太后此刻怎麼會笑起來呢?一是太后明白了觸龍的來意原來是爲其幼子謀一衛士之職,放鬆了警惕;二是觸龍一大老爺們竟也懂疼愛幼子,簡直與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難得遇上了知音。這一笑是寬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5、持其踵爲之泣。

課本註釋爲“握着她的腳後跟爲她哭泣”,這樣解釋與情理相悖。哪有母親送女兒時握着她的腳後跟不讓她走的?實際上,“持”的意思是“止”,“持其踵”,即“使其踵止”,意爲不想離開她。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這樣註釋:“持,制止意。踵,腳後跟。人舉足則兩踵接跡而前。持其踵,就是說母親拉着女兒,女兒不能舉步。這是古人的形象語言。”

6、太后曰:“然。”

一個“然”字,表面上是趙太后同意觸龍對自己對待女兒種種做法的理解;實際上,太后已經悟到自己不讓長安君爲人質是短識的。太后在說“然”的時候,應是恍然若有所悟的樣子。

7、太后曰:“諾。……”

一個“諾”字,道出趙太后心悅誠服地接受了觸龍的勸告,痛痛快快地答應了讓長安君做人質。

四、簡析課文,體會觸龍的遊說技巧

《觸龍說趙太后》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言“說”的前因;再詳寫“說”的過程;最後交代“說”的結果。“說”字貫穿全文始終。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的`觸龍;蠻橫固執、愛子心切的趙太后在敘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辭中栩栩如生。

向學生介紹吳小如《讀〈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見《教師用書》),突出講明觸龍說趙太后的一整套的“迂迴戰術”:首先,用“緩衝法”;其次,用“引誘法”;再次,用“激將法”;最後,用“欲擒故縱法”。

五、講解表現手法上的特色(見《教師用書》)

1、描寫人物形象生動、性格突出,尤其是善於刻畫心理變化。

觸龍,以柔克剛,言語溫和親切,娓娓動人,可謂“義正而詞婉”;

趙太后,蠻橫固執,深明大義

2、細密的風格

A、文章結構安排做到層次分明;

B、選材、用語方面做到精細而周密。

六、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放錄音,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邊聽邊在有疑之處畫線)

七、佈置作業

1、鞏固梳理歸納的成果。

2、反覆閱讀,背誦課文。

3、試評說燭之武、鄒忌、觸龍的遊說藝術

燭之武,鄭國之“老”百姓也,其挑撥離間的遊說藝術在晉秦圍鄭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場。鄒忌,齊國之美男子也,其“美”僅次於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說服齊王廣納羣諫名揚天下。觸龍,老朽矣,“蹩腳”的趙國重臣,卻長於口才。世間皆知老婦人因嘮叨而著名,不料觸龍爺爺竟也大發嘮叨,迂迴包抄,曉之以理,使得趙太后將其愛子長安君“恣觸龍之所使之”。

國籍不同,時機不同,事件不同,遊說對象不同,遊說方法不同,然而遊說結果相同。何故?

1、爲對方打算——不暴露遊說目的

設身處地地爲對方的切身利益着想,是遊說時應遵循的原則之一。燭之武先講明秦和晉圍鄭(即使是攻下鄭國),秦國無大裨益;進而分析晉侯出征目的在於擴張領土,且慾壑難填。一方面使秦伯覺得枉費心機,一方面頓感危險將至矣。可見,燭之武頭頭是道挑撥離間了“秦晉之好”。這叫曲線救國。

鄒忌可謂酒色財氣俱全,竟還擁有聰明腦瓜支配下的厲害嘴巴,叫人刮目相看。他從妻、妾、客人的阿諛之詞“小題大作”——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獻身說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矇蔽甚矣”,於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於“戰勝於朝廷”。也使齊國奪得人才乃至發展先機。

觸龍用“緩衝法”拉家常套近乎,用“引誘法”開後門托幼子,用“旁擊法”談燕後陪襯人,用‘植入法”論歷史望未來。先用三寸不爛之舌變相息怒緩和氣氛,再用反證法“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來巧設魚餌,引魚上鉤,推出“爲長安君計短也”的結論。迂迴包抄使得趙太后主動繳械。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下級勸說上級,由於尊卑關係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引來殺身之禍。雖然燭之武和觸龍年歲已高,但豈敢倚老賣老?燭之武早有言“無能”,鄒忌實話實說“不如徐公美”,觸龍噓寒問暖“曾不能疾走……竊自恕……”沒話找話,話題輕鬆,鋪設情境。此三者諳習“良藥蜜口更於病,忠言順耳更利於聽”之道。事實亦如此,良言一聲三冬暖,冷語一句六月寒。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燭之武長於外交辭令,說理透闢,步步深人,層層逼緊。他抓住秦伯擔憂“幫晉滅鄭後反而惹火燒身”之心理,申明圍鄭對秦無任何好處,曉之以利害,因說服力很強,所以句句打動對方。鄒忌很瞭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矇蔽者——隱憂國之清明;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心理),爲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觸龍非常瞭解趙太后愛子、憐子之心,便採用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誘引,動之以情申明大義,進而解太后心結。當然更見觸龍爲國之憂心,忠心明鑑。

燭之武、鄒忌、觸龍遊說的成功也告訴我們:遊說時要不亢不卑,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

4、[延伸閱讀]閱讀下文,完成1~2題。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捨本而問末者耶?”《戰國策·齊策四》)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使者不說(2)威後曰:“不然”(3)故有問,捨本而問末者耶

說:然:本:末:

2、將這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

答案:

1、(1)通“悅”,高興(2)是的,對的(3)根本的不重要的事

2、翻譯:齊王派使者拜問趙太后,信還沒打開,威後就問使者:“年成沒有災吧?百姓也沒有禍吧?齊王也沒有病吧?”使者不高興,說:“小臣奉命出使拜見威王,現在您不先問齊王卻先問年成和百姓,難道是卑賤的在前,而尊貴的在後嗎?”威後說“不對。如果收成不好,哪裏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哪裏會有國君?所以,有所問,能捨棄根本的而問不重要的事嗎?”

[板書設計]

秦急攻之

前因求救於齊三對矛盾

太后與大臣

一問飲食住行

說過程二求舒祺之事三個方面

三論王位承襲

結果長安君質於齊矛盾解決

觸龍說趙太后 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領會“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

2.體會本文高潮、雄辯的諷諫技巧。

3.理解和歸納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背誦課文。

5.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質、揖、走、郄、恃、不肖、沒死、崩、恣、約、乘”詞語。

2.歸納“質、及、甚、少、異”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2.領悟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教具準備

錄音機、《觸龍說趙太后》朗讀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1·介紹故事背景

2·反覆閱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導語

每當看到有些人用公車接孩子時,每當看到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備受寵愛時,每當聽到有些父母爲給孩子安排一個好的工作,謀一個“好”的前程東奔西忙,不惜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時,總會想起發生在戰國時期趙威後與左師觸龍之間的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學習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觸龍說趙太后》。

一、介紹故事背景

《觸龍說趙太后》屬《戰國策·趙策》。觸龍是趙國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擔任“左師”職務。趙太后則是赫赫有名的趙威後。說起趙威後的赫赫有名,在《戰國策·齊策》裏,有一段“趙威後問齊使”的佳話:齊國使節來趙,她先問收成,後問百姓,最後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後尊貴”。趙威後據理以對,道出了“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趙威後從此威風八面,青史留名。就是這位青史留名的趙威後,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有時卻過於溺愛,甚至蠻不講理。觸龍就此點巧妙地說服了趙太后。

《觸龍說趙太后》這個故事大約發生在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又趙威後執政。當時的趙國,雖然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門面,但趙太后剛執政,處於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盪不安,國勢大不如以前。秦國認爲有機可乘,便發兵東下,一舉攻佔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國雖答應出兵,但按當時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太后是如何考慮這件事的,觸龍又是怎樣巧妙地說服太后使長安君質於齊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二、指導自讀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指導學生藉助書下注釋和詞典掃清文字障礙)

2.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生齊讀課文後用10~15分鐘時間結合課文下面註釋疏通文意)

3.三讀課文,指導誦讀,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爲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句中的“強”讀爲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準字音。“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後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后的蠻橫無禮讀出來。

(指名一學生讀,教師作指正,然後學生齊讀)

提問:第一自然段,寥寥幾筆,交待了什麼?

明確: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原因。“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點明趙國危在旦夕。趙氏求救於齊,齊必以長安君爲質。大臣的強諫,太后的不肯,拉開了這個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齊讀課文)

誦讀指導:

“左師觸龍願見太后”使太后與大臣之間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本段則是觸龍與太后之間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1.此段中,趙太后言語不多,開始“太后盛氣而揖之”,最後“太后之色少解”。心態的變化溢於回答之中。要將太后從盛氣凌人到態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后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於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後要略作停頓。

(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提問:對這段貌似娓娓閒談話家常的對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確:此段貌似閒談,實際上是觸龍巧妙地說服趙太后的第一步。“盛氣而揖之”說明太后的思想上有準備,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樣讓你過不去。可觸龍卻採用“緩衝法”,見面後,隻字不提“令長安君爲質”之事。而是訴自己的病苦,問太后起居,在敘寒問暖中使太后“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爲進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三自然段

(讓一名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然後作指導)

誦讀指導:

1.“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後略作停頓。“沒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後略作停頓。

4.此段中觸龍與趙太后得對話已很投機。左師公疼愛小兒子“沒死以聞”的懇切;太后對“愛子”話題的興趣均溢於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婦人異甚”“君過矣”要讀得心平氣和,“然”更要讀得心悅誠服。

(學生齊讀,男女聲分角色讀)

提問:敵對情緒逐漸消失,緊張氣氛趨於緩和,觸龍爲何還不提“以長安君爲質”之事,而提出讓自己的小兒子“得補黑衣之數”呢?

明確:觸龍提及少子舒祺之事,不僅拆除了趙太后心中的戒備,而且使她在愛子的問題上引起共鳴。這是觸龍說服趙太后的第二步。

提問:觸龍在使趙太后在“愛子”問題上引起共鳴後,又是如何進一步引水入渠的?

明確:借太后的愛子之情,避實就虛地將燕後與長安君作比較,順勢引出了“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的觀點,如此的旁敲側擊,終於使太后心悅誠服。這是說服趙太后關鍵的一步。

(學生齊讀,嘗試背誦)

第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中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后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讀時要把握好此點。

文意簡析:

本段寫觸龍借趙侯和各國諸侯的子孫不能永保爵位的歷史教訓,當面指出趙太后在愛子問題上的錯誤,終於使趙太后改變了態度,同意長安君質於齊。

(學生齊讀全文)

三、佈置作業

1.背誦第三自然段

2.完成課後練習二、三題。

觸龍說趙太后 教學設計5

一、導入新課

關於本文標題的故事:清代學者王念孫的考據與1973年馬王堆出土文物驚人的吻合:“觸龍言”應爲“觸龍”。

二、本文註解詳細,同學們可以小組爲單位,互相質疑問難。

1、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疏通文字,瞭解主要情節。

2、質疑問難

可以翻譯課文,也可只摘譯難句,也可問詞類的活用現象,也可問句式特點。

如“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爲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等。譯文可以不強求一致,但必須直譯。

由翻譯引起的詞義辨析應行詞語整理和積累,哪些是一詞多義,哪些是古今異義,哪句話成分有省略……都不能不記錄下來,以備後查。在這一過程當中,可結合完成相關的課後練習。

三、教材要求背誦的第三段也是本課賞析的重點部分,因此背誦和賞析可以結合起來完成。

1、此前應讓學生再讀一次課文,可以分角色朗讀,活躍氣氛。

2、賞析:

觸龍是在太后盛怒中開始自己的說服工作的,看上去要想說服一位已經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徹底耽於愛子之心的母親幾乎不可能,然而左師觸龍卻創造了一個奇蹟,他讓太后徹底轉變了態度。第三段就是完成奇蹟的精彩而關鍵的段落。

這一段的對話有三個話題:一是觸龍爲幼子謀求衛士之職,二是觸龍和太后爭執男人愛幼子還是女人愛幼子,三是觸龍評說太后對燕後和長安君不同的母愛。

可以設計下面的問題,促使學生再次細讀課文。

從課文裏找出能夠表現觸龍愛憐舒祺的句子。學生可能找出“竊愛憐之”“沒死以聞”“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等句,這些句子都對。找出觸龍和太后爭論男人還是女人更愛幼子的句子。從“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開始的以後各句都可視爲正確。

說說下面太后愛燕後的哪一種表現更值得嘉許,請說出理由。

A持其踵爲之泣

B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通過上面的練習,學生對本段更加熟悉,完成練習後可讓學生試背一次。

本段的賞析可集中在對觸龍的語言藝術和思想智慧的感受方面。

開始時,觸龍並不急於談長安君的問題,他知道太后可能正等着他踏進這個雷區,所以他要選擇一個太后不設防的話題,於是他爲少子舒祺向太后求取衛士之職,觸龍實在是太聰明瞭。首先,這是一個安全的話題,不會激怒太后。其次,這樣做極易獲得太后好感,父愛和母愛太容易產生共鳴了。最後,他還狡猾地爲後續談話做了伏筆,他準備充當太后的榜樣,讓太后看看他觸龍是怎樣憐愛幼子又“爲之計深遠”的。

果然,太后入彀了,她好奇地問男人們也疼愛小兒子嗎。看來此前全朝文武(多是男人)的勸諫已使她認爲男人不懂得愛幼子。觸龍投其所好,大膽地跟太后爭論究竟是男人還是女人更愛幼子,他知道這種爭執只會讓太后高興。不出所料,太后在說“婦人異甚”的時候終於笑了。

年邁但機敏的觸龍抓住這一機會評論起太后對燕後和長安君不同的愛法,“長安君”終於進入了談話範疇。危險嗎?不!在這關鍵時刻,觸龍更充分地展示了他過人的智慧,這不僅在提到長安君時,觸龍仍沒有暴露自己的來意,而是觸龍沒有像別人那樣批評太后愛長安君過了頭,他竟然批評太后愛長安君還不深不切,比不上愛燕後。觸龍使自己看上去像是太后的同謀,甚至比太后更關愛長安君。想想太后可能的反應吧,她在經歷了與滿朝文武的對立以後,怎麼會不爲無賜觸龍而欣喜,何況觸龍隨後又把愛子的道理講得那麼深透,她心甘情願地和觸龍站在了一起。

觸龍的高明恐怕就在他使太后轉變了態度以後還不認爲自己有什麼改變。

在本單元的課文中,燭之武、鄒忌、觸龍都很善於說服別人,特別是燭之武和觸龍都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說服對方的。我們應在比較中閱讀,感受作品的語言藝術,認識人物鮮明的個性。

四、創造性閱讀

本文情節生動而嚴謹,對結構略事修改就可製造懸念,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若把課文結尾太后同意長安君質齊、齊兵前來解圍移到第一段的.後面,這樣就變成了倒敘結構。讓學生思考這樣寫會有什麼不同的效果。

這種倒敘結構會產生很強的懸念。太后態度的劇變是怎樣完成的,讀者會對促成這一變化的觸龍這一形象產生強烈的心理期待,激發閱讀興趣。

讓學生討論這一結構的作用之後,再要求學生具體分析觸龍的說服步驟。

根據課文的段落劃分,寫觸龍的共有三段,可以把觸龍說服太后的過程分爲三步。

第一步,即課文第二段內容。觸龍所用計謀可叫做“假癡不癲”。面對盛怒的太后,觸龍藏起自己的來意,不提長安君,甚至不談秦軍圍趙的險惡形勢,像兩個普通老人見面一樣互致問詢,以消解太后怒意,緩和談話氣氛,這是勸說的準備階段。

第二步,課文第三段。觸龍的計謀可以叫做“暗渡陳倉”。觸龍從爲幼子求職開始,引起對誰更愛幼子的爭論,最後評論太后對燕後和長安君的不同愛法。在太后渾然不覺中已討論瞭如何憐愛長安君這一焦點問題,這是勸說的實施階段。

第三步,課文第四段。觸龍使用的計謀可叫做“上屋抽梯”。觸龍藉助上一階段的燕後之愛這一正面例子,擴大戰果,此時對舉趙王和諸侯子孫侯者後繼無人的反面例子,有力地論證了愛子孫就要爲之謀計深遠的觀點。這就使一直爲觸龍牽着走的太后自然接受了觸龍的主張,沒有退路,說服遂告成功。這是勸說的完成階段。

通過分析,觸龍形象會清晰鮮明起來。

觸龍說趙太后 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課文字詞串講,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引導學生自主掌握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文言句式等現象,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瞭解本文委婉曲折、層層深入、縱橫捭闔的論說技巧。學習本文通俗生動的人物語言和細緻入微的人物行動和對話描寫

3、認識“凡事應從長遠打算,以大局爲重,以國家利益爲重的道理”的道理,以及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文中難解詞句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2、細節描寫和遊說技巧。

教法

教授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不知道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我一起背一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表現了母親對子女的深愛。的確,每一位母親都深愛着自己的孩子。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體現父母愛子女主題的古文《觸龍說趙太后》。

解題:①觸龍:趙國的大臣,擔任左師。“說”:勸說。

②趙太后:即趙威後,趙惠文王的妻子。《戰國策齊策》中《趙威後問齊使》一文中,描寫趙威後接見齊使時先問齊國的收成情況,再問百姓,最後問君王。齊使聽後不悅,認爲她是先卑後尊。而太后答曰:“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那這樣一個開明的君子有因何事讓大臣進諫勸說呢?

我們一起來齊讀一遍課文。

二、強調字音

大家讀得很整齊,不過有幾個字的字音需要強調一下,請大家標記在課文上。

強(qiǎng)諫必唾(tuò)其面揖(yī)之

恃(shì)輦(niǎn)耆(shì)食不肖(xiào)

沒(mò)死溝壑(hè)媼(ǎo)

持其踵(zhǒng)挾(xié)重器膏腴(yú)

百乘(shèng)

三、課文整體梳理感知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爲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句中的“強”讀爲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準字音。“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後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后的蠻橫無禮讀出來。

提問:我們讀了第一自然段,發現趙國此時對內對外是矛盾重重。那麼本段中究竟提到了幾對矛盾呢?請一位同學來幫趙國歸納一下。

明確:有三對矛盾。“趙太后新用事,秦急而攻之”一句點明瞭趙國與秦國之間的矛盾;“趙氏求救於齊,齊必以長安君爲質”說明了趙國語氣國之間的矛盾;“太后不肯,大臣強諫”,說明了太后與大臣之間的矛盾。

作者還強調了這幾個字,“新”表明趙國國內正處在新舊交替之際,局勢不穩,“急”字突出了秦乘虛而入的急切,“必”字表明齊國要求長安君爲人質的堅決,“乃”字強調了出兵的必要條件。

指導同學翻譯

板書:三個矛盾——趙國與秦國、趙國與齊國、太后與大臣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提問:堂堂一國太后,都要“老婦必唾其面”了,可見太后態度之堅決。趙國此時危如累卵。同學們,小說和電影中,在這種千鈞一髮之際,必然會有一位孤膽英雄瀟灑出場,力挽狂瀾,那麼現在輪到了誰呢?

(同學回答)

明確:不錯,“左師觸龍願見太后”。

追問:太后是什麼反應呢?

明確:“盛氣而揖之”。

太后已是料到觸龍的來意,氣沖沖的等着他了。觸龍又當如何呢?請大家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女生讀趙太后,男生讀觸龍,老師讀旁白。

誦讀指導:

1.此段中,趙太后言語不多,開始“太后盛氣而揖之”,最後“太后之色少解”。心態的變化溢於回答之中。要將太后從盛氣凌人到態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后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於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後要略作停頓。

提問:這一段話中,觸龍問了太后什麼問題?

明確:日常飲食。

提問:觸龍先自言年老,而後問候太后,最後達到了什麼效果呢?

明確:“太后色稍解”。

難點詞義講解:徐趨、竊自恕

指導同學翻譯。

板書:聊家常→色少解

(三)分析第三自然段

觸龍閒話家常,關心太后的飲食起居,聰明的轉移了趙太后的注意力。讓太后的態度從“老婦必唾其面”轉變爲“色少解”。那麼接下來,觸龍又要問什麼了呢?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

誦讀指導:

1.“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後略作停頓。“沒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後略作停頓。

提問:本段中觸龍對太后說到了誰?

明確:舒褀,也就是觸龍的小兒子。

提問:他提到舒褀的時候是怎麼說的?

明確:“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不肖,即不成材的意思。黑衣,指王宮侍衛。觸龍知道這個小兒子不成材,但是私下裏偏心他,就求太后准許他當王宮侍衛。甚至說“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希望稱自己尚未入土,將這個小兒子託付給趙太后。可見他爲這個小兒子設想之周到。

提問:大家認爲趙太后爲什麼會准許觸龍的請求呢?

明確:趙太后同樣非常愛自己的小兒子——長安君,也就很理解觸龍的請求。所以很爽快地答應了。觸龍這一手可是很厲害的,他藉此表明了自己在愛子方面與太后無異,就獲得了太后的認同感。當他和太后討論丈夫和婦人誰更愛小兒子的時候,已經是“笑曰”,完全解除戒備之心了。

提問:觸龍爲自己的愛子求職,已經和太后談笑風生了,這時他又提到了誰呢?

明確:燕後,即太后的愛女。觸龍故意說“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討論太后如何不捨燕後卻爲之計深遠。由此使得太后同意了“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打算)深遠”的理論。

難點詞義講解:賤息、不肖、沒死、丈夫

指導同學翻譯

板書:聊愛子→“然”

(四)分析第四自然段

我們先來一起翻譯前七句話。

左師觸龍又說:“從現在的趙王上推三代,直到趙氏從大夫封爲國君爲止,歷代趙國國君的子孫受封爲侯的人,他們的後嗣繼承其封爵的,還有存在的嗎?”太后答道:“沒有。”觸龍又問:“不只是趙國,諸侯各國有這種情況嗎?”太后道:“我還沒聽說過。”觸龍說道:“這大概就叫做:近一點呢,禍患落到自己身上;遠一點呢,災禍就會累及子孫。難道是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嗎?但他們地位尊貴,卻無功於國;俸祿優厚,卻毫無勞績,而他們又持有許多珍寶異物。”

提問:觸龍先問了兩個問題,問的都是一個意思。就是問趙太后,當初那些建立了諸侯國的君王們,他們的親生子孫中,現在有沒有哪一位繼承了他們的君位。答案居然是沒有。這不是很奇怪嗎。世代傳席的君位居然沒有傳給自己的子孫。這是爲什麼?

明確:因爲他們“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而趙太后寵愛的長安君此時豈不也一樣是“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所以觸龍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問趙太后“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其實此時並非只是觸龍在問這個問題,趙太后心中又何嘗不在自問呢?

提問:之後太后如何回答?一起讀出來。

明確:“諾。恣君之所使之。”

難點詞義講解:崩、恣

指導同學翻譯

板書:聊王位承襲→“諾”

(五)分析第五自然段

終於,趙國等到了可喜的結果“於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難點詞義講解:約、乘

指導同學翻譯

板書:聊的結果→質於齊

四、結課

這節課我們梳理了全文,瞭解到觸龍是在趙國面臨三對矛盾的時候挺身而出,以一問飲食起居、二求舒淇之職、三論王位承襲,解決了矛盾。這位來自《戰國策》英雄救趙國語危難之際,憑的是其高超的語言藝術,以柔克剛、以情動人,我們之前還認識了一位同樣來自《戰國策》的英雄人物,是誰呢?(同學回答)《戰國策》裏的這些縱橫家們都是能以一人之言地百萬雄兵的,他們將語言藝術、說話技巧運用得淋漓盡致不像好萊塢那些只會動刀動槍的007邦德之流,太沒有技術含量了。

請大家課下在此朗讀全文,並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完成課後練習第二題。

下課。

《觸龍說趙太后》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觸龍完美的語言藝術,高超的說話技巧。能說出如此精妙的言語,是要能掌握每個字詞的準確用法,以字與字,詞與詞之間微妙的差別的,這節課,我們就來掌握本文中的重要基礎知識。

二、檢查作業

(學生讀課文)

三、課本劇表演

四、歸納重點字詞

這篇課文是觸龍作爲一個臣子向太后進言。朝廷之上,稱呼以及一些委婉語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起歸納本文以及這一單元古文中的一些文言常識。

(一)古文中的中的敬詞、謙詞、委婉說法等。

尊稱主要有:媼(特指老婦人)、子、君、足下、執事、子大夫、令尊、令母、令堂……

謙稱主要有:寡人、老臣、僕、愚、賤息、賤妾、賤內、犬子……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這些詞大多時候翻譯爲現代漢語的'人稱代詞,即你、我、他、她即可。但是大家一定要從中注意到對話人之間的關係和身份差異,這些都是寶貴的信息。尤其像一些特別的稱呼,如“寡人”,只有國君纔會自稱寡人,膽識這絕對是隻有他自己纔可以這樣稱呼自己的。大家不要先來不是自稱“寡人”啊,早上來上課,一見到同學和你打招呼就說:“寡人今日玉體有恙,爾等免禮。”

提問:尊稱別人的父母是令尊、令母、令堂,自己的父母如何稱呼?

明確:是家母、家父。中國人稱呼妻兒可以說賤內、犬子、小女,但是很尊敬自己父母的。

委婉說法:填溝壑、山陵崩

中國人對死亡的說法尤其委婉,還有像“駕鶴西遊”也是這個意思。但是“填溝壑、山陵崩”這兩個詞也有區別。

提問:爲什麼觸龍說自己是“填溝壑”,趙太后就是“山陵崩”呢?

明確:一個是溝,一個是山,地位高度大不相同。這也是觸龍語言非常精準的一種表現。古文的精妙在於任何一個字,都是經過幾番錘鍊的,古文雖短,蘊藏的信息量極大。

(二)文言實詞

這幾個實詞在我們所學的文言文中出現了多次,那就意味着他們非常重要,請大家一定要清楚的分辨他們的每一個意思。

1、質

(1)質地、底子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2)人質

必以長安君爲質,兵乃出《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3)“質”通“贄”爲古代初次拜見長輩得禮物

今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史記屈原列傳》

(4)腰斬時用得砧墊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5)詢問、質疑

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送東陽馬生序》

2、及

(1)到……時候

及返,市罷《韓非子鄭人買履》

(2)趁

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3)比得上

自以爲能不及孫臏《史記孫子列傳》

(4)表並列,和

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史記孫子列傳》

3、甚

(1)大

夜半雪愈甚《資治通鑑李愬雪夜入蔡州》

(2)厲害

不若長安君之甚《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3)嚴重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4)太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

(5)非常

以爲且筮己也,甚恐《黔之驢》

4、少

(1)表短時間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赤壁之戰》

(2)稍微

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史記西門豹治鄴》

(3)同“多”相對

自經喪亂少睡眠《列子愚公移山》

(4)年少的

是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山海經精衛填海》

5、異

(1)奇異

此一異也《馬鈞傳》

(2)驚異

漁人甚異也《桃花源記》

(3)特別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黔之驢》

(4)特別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5)不同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孟子梁惠王》

6、爲

(1)做

使齊軍入魏地爲十萬竈《史記孫子列傳》

(2)變爲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強者,惟天時,抑亦人謀《三國志隆中對》

(3)叫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莊子逍遙遊》

(4)表判斷,是

必爲有竊疾矣《墨子公輸》

(5)因爲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6)前一個“爲”當“替”講,後一個“爲”當“製造”講

公輸盤爲我爲(wéi)雲梯《墨子公輸》

(7)對……

如姬爲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

(8)被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爲人所並,豈足託乎!《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附:1~5句“爲”讀wéi,6~8句“爲”讀wèi。

五、教師對精彩的細節描寫的點拔

1、入而徐趨。

“徐”與“趨”兩個互相矛盾的詞放在一起,生動的刻畫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卻走不動的老態,以動作示其足痛,爲下文閒談,乃至提出爲子謀職做了鋪墊。

2、持其踵爲之泣。

(1)人舉足則兩踵接跡而前。持其踵,就是說母親拉着女兒,女兒不能舉步。這是古人的形象語言。”

(2)春秋戰國時期,女兒出嫁時,其母須從女婿家選來的兩雙鞋中,去一雙爲女兒穿上,至夫家。

六、試評說燭之武、鄒忌、觸龍的遊說藝術

本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四篇古文,其中有三篇課文中的主人公,都以精湛的語言藝術取勝。燭之武,是鄭國之“老”百姓,他在晉秦圍鄭的危急存亡之秋大顯其才,成功分化了秦晉聯盟,令秦、趙撤兵。鄒忌,是齊國之美男子也,他以自己與徐公比美之事,說服齊王廣納羣諫“戰勝於朝廷”。觸龍,一屆老臣,在太后盛氣只時,動之以情,曉之以大義,使得長安君“質於齊”,趙國免予危難。

國籍不同,時機不同,事件不同,遊說對象不同,遊說方法不同,然而遊說結果相同。何故?

1.爲對方打算——不暴露遊說目的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七、結課

平時我們都會運用語言來交流溝通,但是,我們是否真的會運用它呢?有一句俗語叫做“話有三說,巧者爲妙”。學會巧妙地運用語言,並不只是爲了在國之危亡時力挽狂瀾,也是爲了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和身邊的人融洽共處,讓我們的能力得以更好的發揮。對我們的學習也都大有幫助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