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57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

人教版八上的教材編排與七年級的有所不同,文言文不再是每一單元有一篇,而是把文言文集中到五六兩單元。這學期我們先學習的是第五單元,《核舟記》是第五單元的第三篇文言文,也是本單元中最長的一篇,共六段,其中第二至四段是主要部分也是要求背誦的部分。考慮到《核舟記》是一篇自讀課,我想到了長文短上,精心設置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二、理清思路;三、重點文言字詞、句用練習題體現,通過課件展示;四、主體部分(2—4段)的學習以及背誦指導。

其中第三個環節是重點,但面太大,一點一點梳理下來,枯燥又費時。於是用練習的方式呈現,會的自行解決,有疑問的再重點講解,有針對性,同時目標又能落實。

第四個環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本文是說明性文章,介紹一工藝品,本就有些枯燥,何況還是學生不熟悉的文言文,而且還要求背誦。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快速地感知,形象地理解,進而背誦呢?

在第2-4段學習中,我根據相應的段落的具體情況,採取了不同方法讓學生巧妙地背誦,背誦效果很好。具體做法爲:

第2自然段,我引導學生首先了解結構方位介紹順序。這一部分是從核舟的整體到核舟的船艙部位,具體來說,從核舟的整體(長——高——中)——局部的`小窗——啓之——閉之——右刻——左刻來練習背誦,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說明順序的理解和把握,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巧妙的背誦,取得了功倍事半的效果。

第3自然段,學生容易對蘇軾和黃魯直二人的動作神態及相互的方位配置產生了混淆,爲此,我引導學生三人一組,首先疏通段落的文意,然後三人配合模仿相互的動作神態,把無形的文字語言轉化爲有形的動作演示語言,然後根據有形的動作、神態進行背誦,尤其是注意兩個人的手的相互位置動作,膝的相互位置,這樣就解決了蘇軾和黃魯直的雙手的左右和兩個膝的左右的混淆的難點,從三人配合模仿動作,再到要求每個人描畫三人的動作、神情,既而按照畫面的神情動作進行復述,乃至背誦,這樣就事倍功半地解決了這一段的背誦的難點,也激發了學生背誦的興趣和積極性。

第4段背誦的難點是兩個舟子的動作的配置,也是出現左右混淆的問題。爲此我引導學生首先把兩個人的左右位置及其左右手的動作相互關係理清,如兩個舟子是從右邊到左邊的順序來介紹,右邊的舟子是從左手到右手,左邊的舟子是從右手到左手,這樣就形成了總體是從右邊舟子到左邊舟子,具體的兩個人的手是從“左——右——左”的結構形式,這樣背誦就省力多了。

課堂上,學生積極活躍,教師引導周密,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最重要的是學生都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速度快多了,而且學得很開心。通過這節課,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師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