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99W人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1.魏學洢的《核舟記》是一篇公認的傳統教學代表作品,也是一篇意味雋深的文藝小品,生動表現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讚美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成就

2.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的結構模式,突出重點。

3描寫入微,語言精練簡潔,富於想象神韻畢具。

學情分析

優勢:學生通過預習瞭解了本文內容,對描述的小核舟能表現出人物、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宮殿、器物等各種造型興趣極大。

弱勢:初讀文章感覺描述範圍極廣、內容較多,與材料的體積很小產生矛盾。

措施:安排大家按照小組合作的方式,重點討論描寫“大蘇泛赤壁”的段落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作具體細緻入微的描述說明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成就,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積累文言詞句;

2、幫助學生樹立起關於核舟的空間概念,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

難點:探究課文主體部分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朗讀第一、三部分

2、揣摩文意,回答問題

二、整體感知,研讀第二部分(2—5)

(1)這四段文字是對“核舟”的具體細緻的說明,作者怎樣說明的?可分成幾個層次?

(2)研讀第二段。設計問題如下。

①這一段的內容是什麼?

②介紹“核舟”體積時,作者抓住了長度和高度,又寫了衆多小窗和對聯,作者意在表現什麼?

③請同學領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意境,讓學生自己動口講一講。

(3)研讀第三段。

討論:①這一段是介紹船頭部分,着重說明什麼?

②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和佛印的“矯首昂視”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什麼?

③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着墨較多的是誰,爲什麼?

④你從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

小結第三段:這段文字,說明人物神情態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描述每個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順序,層次分明。

(4)研讀第四段。

①這一段文字說明舟尾情況是怎麼佈局的?

②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麼氛圍?

③小結:第2-4段是寫船的正面,這一部分實際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蘇泛赤壁”的生活畫卷。

④研讀第五段,設計問題如下。

a.這段文字中哪些說明可以表現雕刻技藝高超這一中心?

b.寫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寫船背面爲什麼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c.這段文字可以省略不寫嗎?

三、課堂小結:這是全文的重點,詳細介紹“核舟”的結構和舟情景。

四、再讀文章細品韻境。

五、佈置作業:課後第三題。

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2

人教版八上的教材編排與七年級的有所不同,文言文不再是每一單元有一篇,而是把文言文集中到五六兩單元。這學期我們先學習的.是第五單元,《核舟記》是第五單元的第三篇文言文,也是本單元中最長的一篇,共六段,其中第二至四段是主要部分也是要求背誦的部分。考慮到《核舟記》是一篇自讀課,我想到了長文短上,精心設置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

二、理清思路;

三、重點文言字詞、句用練習題體現,通過課件展示;

四、主體部分(2—4段)的學習以及背誦指導。

其中第三個環節是重點,但面太大,一點一點梳理下來,枯燥又費時。於是用練習的方式呈現,會的自行解決,有疑問的再重點講解,有針對性,同時目標又能落實。

第四個環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本文是說明性文章,介紹一工藝品,本就有些枯燥,何況還是學生不熟悉的文言文,而且還要求背誦。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快速地感知,形象地理解,進而背誦呢?

在第2-4段學習中,我根據相應的段落的具體情況,採取了不同方法讓學生巧妙地背誦,背誦效果很好。具體做法爲:

第2自然段,我引導學生首先了解結構方位介紹順序。這一部分是從核舟的整體到核舟的船艙部位,具體來說,從核舟的整體(長——高——中)——局部的小窗——啓之——閉之——右刻——左刻來練習背誦,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說明順序的理解和把握,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巧妙的背誦,取得了功倍事半的效果。

第3自然段,學生容易對蘇軾和黃魯直二人的動作神態及相互的方位配置產生了混淆,爲此,我引導學生三人一組,首先疏通段落的文意,然後三人配合模仿相互的動作神態,把無形的文字語言轉化爲有形的動作演示語言,然後根據有形的動作、神態進行背誦,尤其是注意兩個人的手的相互位置動作,膝的相互位置,這樣就解決了蘇軾和黃魯直的雙手的左右和兩個膝的左右的混淆的難點,從三人配合模仿動作,再到要求每個人描畫三人的動作、神情,既而按照畫面的神情動作進行復述,乃至背誦,這樣就事倍功半地解決了這一段的背誦的難點,也激發了學生背誦的興趣和積極性。

第4段背誦的難點是兩個舟子的動作的配置,也是出現左右混淆的問題。爲此我引導學生首先把兩個人的左右位置及其左右手的動作相互關係理清,如兩個舟子是從右邊到左邊的順序來介紹,右邊的舟子是從左手到右手,左邊的舟子是從右手到左手,這樣就形成了總體是從右邊舟子到左邊舟子,具體的兩個人的手是從“左——右——左”的結構形式,這樣背誦就省力多了。

課堂上,學生積極活躍,教師引導周密,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最重要的是學生都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速度快多了,而且學得很開心。通過這節課,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師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3

23課《核舟記》。這是一篇說明事物的文言文,篇幅較長,難點字較多,還有不少的長句。因此,在引入課堂後,先給了5分鐘用來掃清朗讀障礙。然後,就試着來讀。學生們自行讀,到有疙的地方我再糾正,大約用了5分鐘算是勉強的讀完全文。讀完後,孩子們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紛紛嘀咕“好糗喲”我說:“老師再給大家範讀一遍,在我讀的過程中,你們拿起筆,對仍不懂的字詞和節奏做上符號。”接着我就用很慢的速度朗讀全文,讀完後,再強調了幾處難字和節奏。而後組織全班再齊讀全文,這次的效果要比前一次好得多了。讀完後,他們還給自己鼓掌呢!我順勢表揚了他們,又提出同桌、小組之間互讀,着重注音難點的字詞和節奏。然後抽生起來朗讀,同學們針對幾位同學的朗讀,提出了很好的評價,聽着他們說:“我覺得某某的朗讀感情很到位,節奏劃分也很準確,但字音不標準,出現了幾個錯音,比如說……”我很高興,這種評價訓練對他們的表達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在備課時就注意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分析課文。於是,在多次朗讀以後,也只剩下不到10分鐘的時間,我就安排大家按照小組合作的方式,重點討論描寫“大蘇泛赤壁”的段落,也就是三、四段,並提出以實際表演的方式分析課文,一提到表演,一個個興趣高漲呢!專著的投入其中,我在其中巡轉的時候,聽到他們激烈的議論着句子的意思,再按照自己的理解確定表演的情景,真是好笑,很快就下課了,我示意大家靜下來。他們驚呼:“就下課了哇?我們還沒準備充分呢!”我問:“那怎麼辦呢?”學生們紛紛說午自習再來仔細演練。我告訴大家明天的課堂會抽小組上臺表演,他們的興致更高了,我還沒招呼下課就議論起該怎麼表演的細節。看他們熱情的樣子我也就沒統一下課了。

這節課讓我感受到在教學中,應該着重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爲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不能只說不練。同時,應該持之以恆,堅持在自己的每堂課的教學之中。

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4

《核舟記》是一篇文言文,因爲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基礎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尤其在翻譯的教學環節,我讓學生分成小組,然後讓學生在組內自由翻譯,劃出難點,然後小組展示,師生共同交流。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很喜歡,也正是這樣的方式,讓我班的學生不再討厭文言文的學習了,而是變得很積極,我覺得這也是本節課中最大的亮點。這種教學方式如今一直提倡,以往的教學中,我一直不敢嘗試,在本屆學生的教學中,我在七年級下半學期開始使用,現在到了八年級,效果很好。

但是,每一件事都是一把“雙刃劍”,這種教學方式也有缺點:在組內自主翻譯時,總是基礎較好的學生在說,其他的學生大多是聽,時而給出一些意見,參與度不均勻。這樣就導致了部分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雖然如此,但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是讓學生喜歡上文言文課的事實是讓我樂觀的,我會努力改進其不足,讓基礎差一些的學生多代表小組發言,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信心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學反思5

1、這堂課體現出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思想,達到了全員參與,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的目的。

2、開放性強,尊重了學生的人格,開發了學生的潛能,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例如:自己動手實踐,用自己語言描述等。一開課就設計一個親自動手的氛圍,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課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並將這一設計貫穿整堂課,使本文內容理解起來顯而易懂。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允許學生走彎路。課堂上既放得開也收得攏。教學環節形式多變,也適應初中生各種能力的發展需要。

3、在這堂課,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摒棄說文解字的傳統教學方法,以輕鬆愉快、有序和諧的方式組織學生探討並有所發現,自然得體。通過朗讀,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又提高了自己理解、鑑賞文學作品的水平,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4、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協同,使教學目標在學生身上得以實現,努力使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知識引導者和交流的對象,達到合作創新、求異創新的效果。

5、另外,我想:把培養民族自豪感的大目標融入具體課堂教學中,也可收到文道統一、教書育人的效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