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

本文已影響 1.11W人 

《核舟記》是明朝魏學洢所寫的說明文言文。出自清朝人張潮《虞初新志》。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七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

  【1】七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

  教材分析:

明代奇巧人王叔遠微雕技術出神入化,用果核雕刻了一隻以“大蘇泛赤壁”爲主題的舟。魏學洢以文記之。核舟雕工精美,《核舟記》文筆精美,文“舟”相得益彰,爲“大蘇泛赤壁”這一雅游更添光輝。

  教學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理解文章內容,翻譯重點詞句,積累文言字詞,培養語感。

2、梳理文章井然有序的層次結構,圍繞“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八個字,領會文中精美獨到的神韻。

3、感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才藝,領略工藝美術之魅力,培養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內容,翻譯重點詞句,積累文言字詞,培養語感。梳理文章井然有序的層次結構,體會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圍繞“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八個字,領會文中精美獨到的神韻。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準備:預習,印發有關《赤壁賦》、《後赤壁賦》的介紹及部分段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介紹微雕藝術,介紹作者、寫作背景。

讀課文。譯讀課文。誦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當堂練習,檢查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師: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地學習了《核舟記》這篇文章,知曉了有關微雕藝術的知識,瞭解了作者及寫作背景,還通讀了全文,並對一些重點句子進行了譯讀。在此基礎上,我們來做一些練習。請同學們把語文作業本翻到第七十六頁,完成第一至四題。開始。

生做練習題(加點字、通假字、加量詞、文學常識,共填15個空),師可作巡視。估計三分鐘後交流。

師作點評。

二、 梳理思路

師:文章題目叫《核舟記》,顧名思義,這文章是記一隻核舟的,記一隻用果核雕成的舟的,請問,這文章裏,從哪一句話開始寫到核舟了?

生:第一段第二句就開始了,“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師:第一段一共就兩句話,我們看第一句話寫什麼的?請找出一個核心詞——

生:奇巧。

師:請解釋這一詞的意思——

生:指手藝奇妙精巧的人。

師:有點兒小小的誤差——

生:奇妙精巧。

師:誰啊——

生:王叔遠。

師:據此,用一句簡短的話來概括這一長句話的意思——

生:王叔遠雕刻技藝奇妙精巧。

師:他的手藝奇妙精巧的具體表現在哪裏?

生:能以徑寸之木,爲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師:這句話重要,這句話可謂“微言大義”,我們可得來嚼一嚼。先請一位同學翻譯一下。

生:(他)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

師:再請大家來嚼一嚼,就這句話裏,怎麼就表現出王叔遠手藝奇巧了呢?

生:只用一寸的木頭,能雕這麼多的東西。

師:哦,你一句話裏已涉及兩個方面,(板書:奇巧,材料之小、表現範圍之廣。)

生:還有,更重要的是,設計巧妙,雕得很像,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師:如果剛纔是以量取勝的話,這裏還有以質取勝。(板書: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師:話說到這份上,我們已經清楚了:明代有個王叔遠,微雕技術有一套,能在那麼小的材料上雕出那麼多的東西,而且還雕得那麼好。神乎其神啊,這時候最好能拿出一個具體的作品來讓我們見識見識,眼見爲實啊,作者寫了一個具體的作品來了嗎?

生:寫了,核舟。

師:這裏老師要補充一些知識,這微雕裏頭,果核這種材料是最難雕的,果核難挑,據說萬里挑一,果核難雕,據資料記載,這王叔遠一生只有兩個用果核雕成的作品,其中一個就是核舟,雕了“大蘇泛赤壁”這個主題,送給魏學洢了,從中可見兩人情誼之深,其中還可能有相同的情愫在裏頭,因爲,只有喜歡“大蘇泛赤壁”的人,纔會花上幾年的時間來雕“大蘇泛赤壁”這一主題;只有充分地瞭解友人的情懷,纔會把雕有“大蘇泛赤壁”的核舟送給友人。你們說是嗎?

生:是。

師:至此,這文章,思路已經很清楚了,從大的方面講,可分幾部分?

生:三大部分,第一段,總起,寫王叔遠技藝高超並指出核舟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第二至五段,具體描寫核舟;第六段,總結一下,核舟雕刻技藝高超。

師:可知,全文以總分總的結構來安排的。

生:也可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寫王叔遠雕刻技藝高超,第二部分其餘部分,具體寫核舟雕刻得精美,以實例證明王叔遠技藝高超。

師:很有道理。

三、 精讀課文

師:我們這堂課啊,同學們要乾的是什麼呢?一個字:找。找什麼呢?找證據。找什麼證據呢?圍繞着王叔遠的奇巧,圍繞着奇巧的三個方面表現,從課文描寫核舟的部分找證據。老師先拋磚引玉。第二段寫到“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最後一段裏寫到“而計其長曾不盈寸”,可見這雕刻舟的果核真小。接下來,請你們找到佐證表現範圍廣的證據。

生:最後一段寫到,“通計一舟,爲人五;爲窗八;爲箬篷,爲楫,爲爐,爲壺,爲手卷,爲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字共三十有四”可見所刻範圍之廣,數量之多。

師:孺子可教啊,大家一學就會。第三個方面,“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就這八個字裏頭,還有個遞進關係,大家能看出來嗎?

生:由形似到神似。

師:是啊,這可是技藝到了爐火純青的人才能到達的境界啊!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或是悟出“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呢?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同學們,先自己讀,悟,找,待會兒我們小組裏討論、相互啓發,最後在班上交流。

生自讀、悟、找。(約五分鐘)

生小組交流。(約兩分鐘)

班級交流。(約八分鐘)

生:第二段,“中軒敞者爲艙,箬篷覆之。”這裏因勢象形,桃核,中間大兩頭小,中間船艙,順其自然,因勢象形。

師:順手而爲之,好。

生:第二段,寫到八扇小窗,窗能開關,窗上刻字,這些字是《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上的句子,呼應了前面的“大蘇泛赤壁”這一主題。

師:這也是下文中蘇軾他們活動的背景。

生:第三段,主要寫蘇軾、佛印、魯直三人的姿態神情。寫得栩栩如生。有外貌: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有道具:手卷,念珠。有動作:閱,執,撫,指,語,矯,昂,臥,詘,豎,倚。更重要的是,有神情:如有所語,矯首昂視。有細節: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珠可歷歷數也。

生:第四段寫兩個舟子的動作、情狀,一人“若嘯呼狀”,寫出其悠閒,一人“視端容寂”,寫出其專注。說明大蘇在泛舟,渲染出輕鬆、愉悅的氣氛,與開頭的“大蘇泛赤壁”相呼應。還有一細節,臥一楫,也說明在泛舟,櫓都放在舟上了。

師:剛纔有人說到細節,是的,雕刻家不但構思精巧,還特別的細心、細膩,這從很多細節中可以看出來,除了剛纔提到的外,還有哪些細節處呢?

生:窗上的字,用“石青糝之”,船背上題名,“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其色丹”,雕刻家特別在乎色彩的和諧。

師(小結):雕刻家以曾不盈寸的桃核,雕刻瞭如許多的人、物,而且雕得如許的生動傳神。引得作者不得不感嘆:“嘻,技亦靈怪矣哉!”“靈怪矣哉”,已有“鬼斧神工”之意,意即這簡直不是人雕出來的,是有鬼神助之啊!

四、 探討寫法

師:此文能成爲千古名篇,得益於核舟雕得好,還得益於文章寫得妙。同學們,這文章的寫法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處呢?

生:空間順序。船艙—船頭—船尾。

師:爲什麼先寫中間的船艙呢?

生:一是“中軒敞”,醒目;窗可關閉,引發讀者興趣。二是艙上有窗,窗上有來自《赤壁賦》、《後赤壁賦》的名句,可以使讀者感受到當年蘇軾泛舟赤壁時的優美環境,相當於蘇軾他們的活動背景。最後寫船尾的舟子,爲了烘托船頭的三個人的。

生:還有總分總的結構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方法。

生:“如有所語”、“若嘯呼狀”,這“如”、“若”用得客觀。

生:五個人,重點寫前三人;前三人,重點寫蘇軾,符合“大蘇泛赤壁”的主題。詳略得當。

五、課堂總結

師:明代奇巧人王叔遠微雕技術出神入化,用果核雕刻了一隻以“大蘇泛赤壁”爲主題的舟。魏學洢以文記之。核舟雕工精美,《核舟記》文筆精美,文“舟”相得益彰,爲“大蘇泛赤壁”這一雅游更添光輝。也爲今天的我們提供了一份華美的精神食糧。老師相信,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讓我們爲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才華所歎服的同時,也一定會引發我們對工藝美術的喜愛,使我們擁有一雙審美的眼睛和一顆高雅的心靈

六、作業佈置

作業本相應作業。

板書設計:

核舟記

魏學洢

材料體積之小

奇巧 表現範圍之廣

構思精巧,技術高超(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核舟 技亦靈怪

  【2】七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

  一、實物導入:

高僅盈寸的工藝花瓶,介紹我國傳統的內畫藝術。引出微雕藝術。有人曾把整部《紅樓夢》雕刻到一把竹扇上,成了微雕藝術的精品,從而破了微雕行業的吉尼斯記錄。微雕 藝術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核雕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艘雕刻在桃核上的小舟。

  二、擂臺賽

課前大家已對課文進行了充分的自學,現在我來宣佈擂臺賽開始。A組準備好了嗎?B組呢?究竟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自主:

答一答:

A、讀準字音:

虞山 罔 峨冠 髯衣褶 舟楫 椎髻 壬戌

B、解釋下列實詞:

糝 相比 不屬 夷 了了

修狹 盈 靈怪

C找出通假字:

1、八分有奇

2、詘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5、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D、解釋多義詞

曳屋許許聲

高可二黍許

雜然相許

潭中魚可百許頭

爲宮室

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

E、翻譯句子: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3、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4、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統計得分。

(二)合作

1、 譯一譯

同位合作翻譯課文:(1)每人一段輪流翻譯 (2)要求文從字順,可增刪調補

2、 比一比

A、通過自學,你解決了那些問題,說出來,看哪一組問題解決得好。

統計得分。

B、現在我有幾個問題,看應該如何作答?比比哪組回答得好。

背:脊背,泛指物體的背面,此處與馬背一樣。故此應指船頂。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佛印、魯直坐兩邊。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蘇東坡先遊赤壁,然後纔有前後《赤壁賦》的誕生,爲何核舟上卻事、文同時出現?

人五,窗八:

文言中數詞可放在名詞後面,現代漢語一般沒有這樣的語序,多是數詞+量詞+名詞。

(三)做一做

(1)按照課文說明開上小窗,畫上題字

(2)用小紙片剪成3個人形,併爲東坡畫上鬍子,在船頭擺好位置(注意方位)

3)根據譯文將課文內容的主體部分改成“解說詞”,要求語言通俗、形象、易懂

(四)說一說

每組推薦一人進行解說

討論(1)作者介紹了核舟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2)作者是怎樣讚美這隻核舟的雕刻技藝?

與《口技》結尾比較異同: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