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人教版高三上學期語文第三次調研考試試卷

本文已影響 1.79W人 

  【人教版高三上學期語文第三次調研考試試卷】

人教版高三上學期語文第三次調研考試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範延光,字子瑰,臨漳人也。唐明宗①爲節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鄆州,樑②兵方扼楊劉,其先鋒將康延孝陰送款於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於莊宗者,延光輒自請行,乃懷延孝蠟丸書,西見莊宗致之,且曰:“今延孝雖有降意,而樑兵扼楊劉者甚盛,未可圖也,不如築壘馬家口以通汶陽。”莊宗以爲然。壘成,樑遣王彥章急攻新壘。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爲樑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莊宗入汴,獄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莊宗見延光,喜,拜檢校工部尚書。

明宗時,爲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滎陽,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跡始見,若緩之使得爲計,則城堅而難近。故乘人之未備者,莫若急攻,臣請騎兵五百,馳至城下,以神速駭之。”乃以騎兵五百,自暮疾馳至半夜,行二百里,戰於城下。遲明,明宗亦馳至,汴兵望見天子乘輿,乃開門,而延光先入,猶巷戰,殺傷甚衆,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遷樞密使。明宗問延光馬數幾何,對曰“騎軍三萬五千。”明宗曰:“吾兵間四十年,在太原時,馬數不過七千,今有馬三萬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嘗計,一馬之費,可養步卒五人,三萬五千匹馬,十五萬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嘆曰:“肥戰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時,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與淑妃有舊,方倚以蒙恩寵,所言無不聽,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爭,獨延光從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視朝,京師之人,洶洶異議,有司不能禁。或勸延光以嚴法制之,延光曰:“制動當以靜,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間,京師乃定。

是時,秦王握兵驕甚,延光懼禍之及也,乃求罷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繼之以泣,不得已,乃罷之。已而秦王舉兵見誅,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亂,弘昭、贇皆及禍以死。末帝③復詔延光爲樞密使,拜宣武軍節度使。(選自《新五代史》,有刪節)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②樑:又稱後梁,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國家,與後唐是死敵。③末帝:明宗李嗣源養子,後唐末代皇帝,又稱廢帝。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爲樑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爲樑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爲樑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爲樑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拜”指用一定的禮節授予某種名義或職位,比如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

B. “幸”指封建帝王親臨某地或寵愛妃嬪,“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個意思。

C. “用事”指統治者執掌政權,“視事”指官吏到職辦公,兩詞中的“事”均指政事。

D. “崩”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表示天子的死,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範延光具有謀略。朱守殷謀反,範延光建議趁敵人不備猛攻,帶先頭部隊五百人飛馳至城下,以神速震懾對方,取得效果。

B.範延光勇氣可嘉。明宗攻打鄆州爲了將敵將康延孝的降書送給莊宗,範延光主動請纓,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獄。

C.範延光遇事冷靜。明宗患病,京師議論紛紛,有人勸延光嚴厲制裁,延光以靜制動,不久,明宗病情好轉,京師也安定下來。

D.範延光頗有遠見。當時秦王握有兵權,非常驕縱,延光害怕禍患波及自己,力請辭官,後來果然唐室大亂,延光免受禍患。

(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4--6題。

劉沆,字衝之,吉州永新人。及長,倜儻任氣。舉進士不中,自稱“退士”,不復出,父力勉之。天聖八年,始擢進士第二,爲大理評事、通判舒州。有大獄歷歲不決,沆數日決之。

章獻太后建資聖浮圖,內侍張懷信挾詔命,督役嚴峻,州將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罷懷信。再遷太常丞、直集賢院,出知衡州。大姓尹氏欺鄰翁老子幼,欲竊取其田,乃僞作賣券,及鄰翁死,遂奪而有之。其子訴於州縣,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復訴之。尹氏持積歲稅鈔爲驗,沆曰:“若田千頃,歲輸豈特此耶?爾始爲券時,嘗如敕問鄰乎?其人固多在,可訊也。”尹氏遂伏罪。

奉使契丹,館伴杜防強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罵之,坐是出知潭州。又降知和州,改右諫議大夫、知江州。時湖南蠻猺數出寇,至殺官吏。以沆爲龍圖閣直學士、知潭州兼安撫使,許便宜從事。沆大發兵至桂陽,招降二千餘人,而蠻酋降者皆奏命以官。又募土兵分捕餘黨,斬馘甚衆。已而賊復出,殺裨將胡元,坐降知鄂州。還,知審刑院,除知永興軍。頃之,以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數發隱伏。皇祐三年,拜參知政事。

文彥博、富弼復入爲相。彥博爲昭文館大學士,弼監修國史,沆遷兵部侍郎,位在弼下。論者以爲非故事,乃帖麻改沆監修國史,弼爲集賢殿大學士。沆既疾言事官,因言:“慶曆後,臺諫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無當否悉論之,必勝而後已,專務抉人陰私莫辨之事,以中傷士大夫。執政畏其言,進擢尤速。”沆遂舉行御史遷次之格,滿二歲者與知州。

御史範師道、趙抃歲滿求補郡,沆引格出之,中丞張升等言沆挾私出御史。時樞密使狄青亦因御史言,罷知陳州,沆奏曰:“御史去陛下將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謀,臣莫測也。”升等益論辨不已,罷沆知應天府。遷刑部尚書,徙陳州。沆長於吏事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善刺探權近過失陰持之以軒輊取事論者以此少之(節選自《宋史•劉沆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沆長於吏事/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善刺探權近過失/陰持之以軒輊取事/論者以此少之/

B.沆長於吏事/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善/刺探權近過失陰持之以軒輊取事/論者以此少之/

C.沆長於吏事/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善/刺探權近過失/陰持之以軒輊取事/論者以此少之/

D.沆長於吏事/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善刺探權近過失陰持之以軒輊取事/論者以此少之/

5.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名”一般是在出生時由父親或尊長所取,“字”是在成人禮上後加的,出於禮貌,古人往往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B.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科舉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

C.便宜從事,朝廷給予大臣的一種特權,遇事不必請示,可根據實際情況斟酌處理。

D.“天聖”,是宋仁宗趙禎的年號,年號是中國曆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一個皇帝有且只有一個年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沆爲官善決斷。任舒州通判時,將州里幾年沒有判決的案件幾天就裁決了。

B.劉沆辦案心思細密。曾有尹姓的大戶人家,霸佔鄰居的房產二十多年,劉沆從這戶人家每年上繳的賦稅判斷田地買賣的契約是僞造的。

C.劉沆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他曾因鎮壓湖南起義失利被貶鄂州,任職開封府期間官職又幾起幾落。

D.劉沆痛恨言官,直言進諫。劉沆進言說,言官專挑別人隱祕不能爭辯的事情來中傷士大夫,令執政者忌憚,從而得到提拔。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一)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7——8題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註釋】元旦:即現在的“春節”。

7.《甲午元旦》詩中所寫的春節習俗,在下列詩句中沒有表現的一項是(3分)

A. 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

B. 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C.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D. 明月皎皎千門秀,華燈盞盞萬戶春。

8.下列對聯不適合作“春聯”的一項是(3分)

A.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B. 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風和氣中

C.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D. 百福盡隨新節至,千祥俱自早春來

(二)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9——10題

水龍吟 秋興 吳則禮

秋生澤國,無邊落木,又作蕭蕭下。澄江過雨,涼飆吹面,黃花初把。蒼鬢羈孤,粗營雞黍,濁醪催貰①。對斜斜露腳,寒香正好,幽人去,空驚吒。

頭上綸巾醉墮,要欹眠,水雲縈舍。牽衣兒女,歸來歡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門,一株江樹,悲蟲鳴夜。把茱萸細看,牛山③底事,強成沾灑。

註釋:①貰:讀shì,賒欠。②社:一種民間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③牛山:《晏子春秋》載,齊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國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9.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的上闋“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時節,描寫了環境特點,營造了悲涼孤寂的氛圍,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

B.“蒼鬢”句,描寫了詞人兩鬢斑白,人生老邁,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種地養雞餬口,連喝杯濁酒也要賒欠的困頓境遇。

C.“把茱萸細看”與王維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異曲同工,遙想了故鄉親人對身處遠方的詩人的思念。

D.整首詞所描寫的蕭蕭落木,雨後澄江,雲水縈舍,月下江樹的景象,畫面感極強,表現了詞人獨具匠心的構圖能力。

10.詞結尾句“牛山底事,強成沾灑”,借用齊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來抒發時光易逝的人生悲嘆。下面詩句中與這句的手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唐•李商隱《錦瑟》)

B.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C.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劉禹錫《烏衣巷》)

D.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三)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11——13題

臺城 劉禹錫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 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11.對詩歌中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臺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從東晉到南朝結束,一直是朝廷臺省和皇宮所在地。“臺”指當時以尚書檯爲主體的中央政府,因尚書檯位於宮城之內,因此宮城又被稱作“臺城”。

B.六朝,一般是指中國歷史上三國至隋朝的南方的六個王朝。即孫吳(或稱東吳、三國吳)、東晉、南朝宋(或稱劉宋)、南朝齊(或稱蕭齊)、南朝梁、陳朝這六個朝代。

C.結綺﹑臨春,南朝陳後主所建高閣,高大華美,金碧輝煌,是六朝繁華的見證,也是統治者窮奢極欲的見證。

D.柳,“柳”“留”諧音,古人送別多用“折柳”表示離人難言難分之情“折柳贈別”之風漸而盛行。古詩中柳的意象多與別離有關。如本題中“臺城柳”就是這樣一個意象。

12.韋詩中“六朝如夢鳥空啼”一句含義雋永,此句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妙?請加以賞析。(5分)

答:

13.兩首詩所用的主要藝術手法各有特色,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三峽》中直接描寫夏季三峽水勢浩大的句子: , 。

(2)《馬說》中描寫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是: , 。

(3)《岳陽樓記》中用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四、文學類文本閱讀

15.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當歸

①“蓉蓉啊,你沒空回家,媽想過來看你。”五一前夕,母親的電話把包蓉蓉嚇了一跳。

②“媽,您不用過來。我回家。”包蓉蓉很果斷地說。電話那頭,母親高興得變了聲音: “好!好女兒!”

③包蓉蓉坐上了回家的大客車。

④車上,有位穿白襯衫的小夥子正在興奮地打電話:“我快到了。車子已經過了山茶嶺。外面的風景很美……媽,我先掛了,待會見。”一位上了年紀的人正在大聲地說話,他的聲音像擴音喇叭,一車子的人都聽了個清清楚楚:“您不用準備,我回來燒。不要操心,媽,您歇着就好。”放下手機,他自豪地笑道: “我媽今年九十歲了,還硬朗着呢。”

⑤“矯情。”包蓉蓉在心裏說。她把視線落到窗外。一塊塊已經結籽的油菜花紛紛往後奔跑。母親年年都種油菜。她說自己種的吃了身體好。可是,包蓉蓉總覺得菜籽油不好吃,味和色都太重,比不上城市裏的油清清亮亮。

⑥轉了一次小三輪車,包蓉蓉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山村。鄰居李嬸家那隻黃尾巴的狗衝她試探着叫了幾聲,突然站住,很起勁地叫了起來。包蓉蓉衝着狗沒好氣地“汪”了一聲,就往家門口走。

⑦“蓉蓉,你回來了。累了吧。”母親應聲而出,臉上滿滿的全是笑。

⑧“是蓉蓉啊。”不知什麼時候,李嬸也進了門,“你媽天天盼着你呢。她不讓母雞醒窩,孵了一窩小雞,結果只養大了一隻公雞,非要留着給你吃。這不,捉雞的時候摔倒了崴了腳,半天起不來,還是我扶起來的。”

⑨“蓉蓉讀書真辛苦,我看你,下巴都尖了。”母親用眼神示意李嬸別說了,李嬸風一樣地閃出了門。

⑩“自己養的雞養人。你可要多吃點。”母親起身往竈房走,右腳邁得有些生硬,肩膀一高一低的。

“媽,我來我來。”包蓉蓉三兩步走上前去端竈房的鉢頭。鉢頭蒸雞,是母親最隆重的菜餚,即使過年也未必吃得上。做這道菜,光鉢頭就要有兩個。小鉢頭用來盛雞肉,大鉢頭罩住小鉢頭。母親會在鐵鍋裏墊上三塊小瓦片,將小鉢頭擱在上面,把清洗乾淨的土雞剁塊,放進鮮姜、生抽、老抽、黃酒、精鹽等作料,加上排骨,再罩上大鉢頭,用文火慢慢地蒸。

“我可是加了當歸的,聽說補血養胃,你吃最好了。”母親說。

“蓉蓉,你一定要多吃點。這隻雞,吃的是田野上的蟲子和媽喂的玉米。那肉,黃得都發亮了。雞的腳趾頭,還有五個呢。你們在城市裏,可是吃不到的。”母親遠遠地坐着,一邊揉着腳踝一邊說,“好吃嗎?”

“好吃。”包蓉蓉突然哽住了。她彷彿看見,她老老的母親追着大公雞跑來跑去,白髮在風中飛舞成一團狗尾巴草。

母親,一直特別老。

包蓉蓉是母親看了很多醫生吃了很多中藥後,才懷上的。那年,母親51歲。母親的兒子因病去世,母親執意要再生一個。

很老的母親,讓包蓉蓉很不開心。有一次,母親來學校給她送衣服,老師對着她喊:“蓉蓉,你奶奶來了。”包蓉蓉很久很久都沒有擡起頭。於是,每次開家長會,包蓉蓉都不通知母親。離開了小山村,去省城讀大學,包蓉蓉覺得自己的生活終於有了亮彩。

但是離開小山村後,包蓉蓉卻開始想念老家滿坡的婆婆納狗尾巴草,還有碎碎叨叨的老母親。

她夾起一片當歸,放進嘴裏,喃喃道: “當歸,當歸。” (選自《小小說大世界》)

(1)小說以“當歸”爲題,有哪些意蘊? (6)

答:

(2)第⑩段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6)

答:

五、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25分)

張之洞與他的時代 馮天瑜 何曉明

張之洞的一生,邁越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諸朝,或耳聞目睹、或親身參與中國近代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作爲“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政治家,他在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中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更在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中成爲“朝廷柱石”;而作爲涉獵廣泛、富於鋒芒的思想家,張之洞的基本立足點是中國傳統文化,既承襲其經世、變通、自強等積極意識,力圖順應時勢,通過有限度的汲納西學,革故鼎新;同時又深荷綱常名教的重負,以衛道者自居,投入晉代中國的思想戰線,既抨擊守舊者的不知通,又討伐求新者的不知本,然而他本人也未能尋覓到因與革,常與變的合理統一。

清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這一年,張之洞剛滿三歲。這一場戰爭的時代意義,當然不是一個孩童所能理解,但它所造成的歷史震動,漸次深入地作用於中華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心態文化的各個層面,而這一切,又給予青年、壯年及老年張之洞以深刻影響,並制約了他的一生。

兩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災禍,也曾給青年張之洞的心頭罩上陰影,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張之洞感憤時事,詩以紀之。不過,此時他孜孜以求的,仍然是”明體而達用,化民而成俗”的“帝王之學”。同治二年(1863年)科考殿試一甲第三(俗稱“探花”)的張之洞的精神狀況,同當時絕大部分中國士人一樣,震怵於民族危機,卻又找不到解救出路,仍在傳統故道上躑躅徘徊。

六十年代以後,西方器物文化的先進性,得到逐漸增多的中國人的承認,魏源當年的“師夷”說,此時具體化爲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興辦“洋務”的實踐。“師夷”口號一旦落實爲行動,立刻招致社會習慣勢力的頑強抵制。“變而從夷,正氣爲之不申,邪氣因而彌熾”的責難蜂起。張之洞並不是洋務先進,當李鴻章輩亟亟興辦江南製造總局,勤於“夷務”的六、七十年代,張之洞或爲外省學政,或爲京師清流。所受教養及個人經歷,使他“尚知六經大旨,以維持名教爲己任”。但執著於經世之志的張之洞又有別於“以不談洋務爲高”的一般“清流”同黨,對洋務派興辦的近代化事業很少進行實質性的批評,而且認爲“塞外番僧,泰西智巧,駕馭有方,皆可供我策遣。”

由於張之洞素有勵精圖治的意氣和長於權變的機智,當他走出京官清流圈子,踏上封疆大吏之途以後,目睹中外大勢,參酌諸洋務先進的前例,迅速從清流黨向洋務派轉化。他八十年代初在山西巡撫任上發佈的啓示宣稱:“蓋聞經國以自強爲本,自強以儲才爲先,方今萬國盟聘,事變日多,洋務最爲當務之急”。這番話可視作他從京師清流一變而爲洋務大員的標誌。由晉撫移督兩廣,經歷中法戰爭的教訓,張之洞以更加切實的步驟實施洋務計劃。這一時期,張之洞思想的內在矛盾漸趨激烈和外顯。他進一步感受到國勢衰敗的危機,繼續將洋務事業推向前進,兩湖、兩江地區的實業建設、學堂創辦、新軍操練均有發展;作爲受儒教薰陶而且又執掌權柄的高級官員,他又憂心忡忡於日益昭彰的“新學”對名教綱常的衝擊。他驚呼:“學者搖搖,中無所主,邪說暴行,橫流天下。”“吾恐中國之禍,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內矣”,爲此,他修撰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勸學篇》。《勸學篇》的宗旨是“激發忠愛,講求富強,尊朝廷,衛社稷”,張之洞以此表明自己既與康有爲等“激進”的“亂黨”劃清了界限,但又絕非抱殘守缺的頑固“冬烘”,從而確立了自己在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特定地位。

進入二十世紀,“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國君主專制制度及清王朝一併走向生命的盡頭。老邁年高的張之洞,也由“久任疆寄”的地方大吏邁入朝廷中樞,成爲“第二次洋務運動”——清末“新政”的主角。此時張之洞“開新”與“衛道”的二重變奏仍在繼續,對於政治制度層面的變革和激烈的社會革命,張之洞又持不共戴天態度,故爾清末革命黨人斥其爲附鱗攀翼的漢奸,恨不能將其“頭置於胯下”。

1909年八月,垂垂老矣的張之洞心力交瘁,在“國步維艱,外患日棘,民窮財盡”的悲涼感嘆中撤手人寰,此時距離武昌城頭那劃時代的首義槍聲打響,已不足八百個晝夜。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 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 分)

A.本文展現的是張之洞的全景人生,描寫了他忠心耿耿、獻身朝廷、圖強救國的事蹟,再現了一代晚清名臣的風範。

B.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張之洞深受觸發,激發了他保家衛國的豪情,孜孜以求“帝王之學”,畢生致力救亡。

C.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興辦“洋務”是在行動上實踐魏源的“師夷”說,招致了社會習慣勢力的責難甚至抵制。

D.張之洞既與“激進”亂黨劃清了界限,又絕非頑固的守舊,反映到行動上就是對兩派虛與委蛇 進行政治投機。

E.張之洞處於特殊歷史時代,既想力求圖新,又要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故在革命問題上徘徊糾結,難以抉擇。

(2)兩次鴉片戰爭給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請簡要分析。(6 分)

答:

(3)在晚清王朝風雨飄搖之際,張之洞是如何實行“開新”“衛道”二重變奏的?請簡要分

析。(6 分)

答:

(4)張之洞儘管是“朝廷柱石”,一生殫精竭慮,欲挽大廈之將傾,最終還是未能改寫清王

朝覆亡的命運。結合全文內容以及你的認識,談談你對個人與歷史的辯證關係的看法。(8分)

答:

五、語言表達

17.解釋下面古文中的加點詞。(按照文中加點字的序號,依次解釋。3分)

人之爲學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諸君①其勉之,歲月當珍惜,少壯須努力。古人云:“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②其孰能譏之乎?”此言得之,③若輩當心有慼慼焉。

①其 ②其 ③若

六、作文(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1)週末晚上,父親伏案於電腦桌前,母親蜷在沙發裏看韓劇,孩子正用手機忙着發微信。

(2)課堂上,氣氛沉悶,教師說得天花亂墜,學生卻昏昏欲睡。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1C(間行求兵,“間行”是出行方式,作狀語,“求兵”是目的,這個短語不可以拆開;“下獄”是固定搭配,“搒掠數百”是相對較輕的懲罰,“脅以白刃”是更爲嚴酷的威逼手段。)

2 A( “拜而出之”中的“拜”是叩拜之意)

3 B(範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請救兵時被捕。)參考譯文:

範延光,字子瑰,臨漳人。唐明宗做節度使時,將他安排爲自己的部下,並不覺得他有奇異之處。明宗攻佔鄆州,樑的軍隊正扼守着楊劉,樑軍的先鋒將康延孝偷偷將降書送給明宗,明宗尋求可以將延孝降書送給莊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奮勇請求前去,於是將延孝的信封成蠟丸揣在懷裏,向西去拜見莊宗,把信交給莊宗,並且說:“現在延孝雖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樑軍把守楊劉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謀取,不如在馬家口構築堡壘來與汶陽連通。”莊宗認爲他說得對。營壘築成後,樑派王彥章猛攻新築的營壘。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請救兵,夜晚來到黃河邊,被樑兵抓獲,送到京師,被打了幾百板子,被用刀威脅,延光始終不說出實情。莊宗進入汴州時,獄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鎖,向他叩拜送他出獄。莊宗見到延光,很高興,授予他檢校工部尚書的官職。

明宗在位時,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視,走到滎陽,朱守殷反叛,延光說:“守殷反叛的跡象剛剛顯現,如果延緩對他的進攻就會使他做好安排(實施計謀),那麼就會城防堅固難以接近。因此,趁着敵人沒有防備,不如急速攻城,我請陛下撥騎兵五百名,疾馳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於是他率騎兵五百人,從傍晚驅馬飛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與守殷的軍隊在城下作戰。天快亮時,明宗也疾馳而來,汴城內軍隊看到皇帝乘坐的車子,就打開城門,於是延光的軍隊首先進城,仍與敵人展開巷戰,殺死打傷的人很多,守殷被殺,汴州平定。第二年,延光升任樞密使。明宗問延光戰馬有多少匹,他回答說:“騎兵三萬五千人。”明宗說:“我在軍隊中四十年,在太原時,馬匹的數量不超過七千。現在有戰馬三萬五千匹,卻不能統一天下,我老了,馬匹再多又怎麼樣呢?”延光乘機說:“我曾經計算過,一匹馬的耗費,可以養活步兵五人。三萬五千匹馬的消耗,相當於十五萬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嘆說:“使戰馬肥而讓士兵瘦,這是我感到慚愧的!”

這時,王淑妃執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舊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寵,凡有奏請沒有不聽從的,而大臣們由於淑妃的緣故,多數不敢與其抗爭,只有延光沉着鎮靜地阻止他們。明宗有病,不能上朝處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議論紛紛,有關部門無法禁止。有人勸延光用嚴厲的刑法制裁他們,延光說:“制止動盪要依靠冷靜,應當稍微等待一下。”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點,京師也就安定下來。

這時,秦王掌握兵權,非常傲慢,延光擔心禍及自身,就請免除職務離去。明宗再三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淚,明宗沒有辦法,就把他罷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殺,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後唐皇室一片混亂,弘昭、贇都被牽扯到災禍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詔命延光爲樞密使,授以宣武軍節度使之職。

4.A

5.D 有的皇帝未起年號;有的在任期間改年號,不止一個年號。

6.C對“數發隱伏”理解有誤

【參考譯文】

劉沆,字衝之,吉州永新人。成人後,灑脫任性。考進士沒中選,自稱“退士”,不再參與科舉,他的父親盡力鼓勵他。天聖八年,他才考中科舉,選爲進士第二名,擔任大理評事、舒州通判。有一件大案歷年沒能判決,劉沆用幾天時間就判決了。章獻太后建資聖浮圖,內侍張懷信倚仗皇帝詔令,督促工程嚴厲,州將乃至上書稱病不敢任職,劉沆上奏罷免了張懷信。一再升遷,擔任了太常丞、直集賢院,出京擔任衡州知州。當地大姓尹氏欺負鄰居年老子幼,想強佔他家的田產,於是假造了買賣田契,等到鄰家老人去世後,終於侵奪佔有了那田產。鄰家的兒子向州縣官衙告狀,過了二十年也得不到公正判決,劉沆到任,鄰家的兒子又就此事提出訴訟。尹氏拿出多年交納賦稅的憑據作爲證物,劉沆說:“如果你本有千頃田產,每年交納賦稅怎麼只有這一點呢?你當初立買賣田契的時候,曾經按照皇帝詔令讓鄉鄰知曉作證嗎?那些人本來就還有很多在世,可以訊問他們。”尹氏於是認罪。他奉命出使契丹,館伴杜防強勸劉沆飲酒,劉沆喝醉了,拂袖起身,趁勢斥罵他,因爲這事[來源:學科網]獲罪調出京城做了潭州知州。後來又降職做和州知州,改任右諫議大夫、江州知州。當時湖南蠻猺屢次出來作亂,乃至殺害官吏。朝廷任命劉沆爲龍圖閣直學士、潭州知州兼安撫使,允許他按需要自行裁決事務。劉沆大規模發動軍隊來到桂陽,招降二千餘人,對於降順的蠻族首領他都上奏朝廷給他們官職。他還招當地兵卒分頭抓捕剩餘叛亂者,斬殺了很多人。後來判賊再次作亂,殺了副將胡元,劉沆因此降職任鄂州知州。他回到京城,主管審刑院,授任主管永興軍。過了不久,以龍圖閣學士代理開封府知府,屢次揭發潛藏的壞人壞事。皇祐三年,任參知政事。

文彥博、富弼再次入朝擔任宰相。文彥博任昭文館大學士,富弼監修國史,劉沆任職兵部侍郎,地位在富弼之下。議事的人認爲不合慣例,於是重新頒詔改任劉沆監修國史,富弼爲集賢殿大學士。劉沆忌恨諫官,於是上奏說:“慶曆年後,臺諫官掌權,朝廷命令一頒佈,事情無論是否妥當他們都要爭論,一定要爭贏才罷休,他們專門挑出別人無法爭辯的隱私,來中傷士大夫。宰相畏懼他們說話,就對他們提拔得特別快。”劉沆於是施行御史升職次序的條例,任職滿兩年的授任知州。御史範師道、趙抃任期期滿請求到郡中補缺,劉沆依據條例讓他們出京任職,中丞張升等人上奏說劉沆出於私心將御史調離京城。當時樞密使狄青也通過御史上奏,免去樞密使擔任陳州知州,劉沆上奏說:“御史免去陛下的將相,削除陛下的爪牙,他們這些人謀劃的事情,我不敢推測啊。”張升等人更加爭辯不斷,於是罷免劉沆,讓他擔任應天府知府。後來任職刑部尚書,調任陳州知州。劉沆擅長官府事務,生性豪放直率,不講究禮儀規矩。但他喜歡耍弄權術,善於刺探皇帝近臣的過失,暗中挾持他們的短處來操縱利害處置,談事的人因爲這一點而看輕他。

7.(3分) D

8.(3分)C

頭上已是是稀疏的白髮,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圍坐在火爐邊守歲(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而無法入睡。(剪燭——蠟燭點的時間長了之後,燭心會變長還會分岔,不剪的話無法看清東西,古代有一種專門用於剪燭的剪子,前面比較的長,不容易燒到手的)蠟燭一點一點的燃燒,這裏指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作者也慢慢的喝着酒,彷彿有人在催他喝乾這夜酒,這裏作者的感情有點消極。將身上的錢分給家裏的小輩,讓他們去買春錢(春錢,據《閒居錄》中記載:"至大改元,婦女首飾皆以金銀作作小錢戴之,謂之春錢。"它是古時民間習俗中使用的仿錢形飾物。)——這裏我覺得是給的壓歲錢。聽爆竹聲聲好像自己的童心仍在,看到更換桃符的人有老有少。四周鼓角(多在古詩中只戰鼓和號角!這裏只的是春節時人們敲鑼打鼓吧)聲不斷,梅花也爭相開放,待到五更時分人們歡笑着相互拜年!

丁卯元日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奉母猶欣餐有肉,佔年更喜夢維魚。

釣簾欲迎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旋了比鄰雞黍局,並無塵事到吾廬。

詩意:用一杯新年的酒在庭院拜禮,有幼小的兒子牽着衣角安慰着我的隱居生活。侍奉母親,還可以欣慰的是有肉爲餐;占卜年景更歡喜的是夢裏見魚。釣起門簾將要迎來築巢的新燕,洗滌硯池放在一邊,懶得寫書立說。閒來和鄰居在一起玩一玩,並沒有什麼煩人瑣事來到我的家裏。

癸巳除夕偶成清 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漏,是古代的計時器。除夕之夜,在千家萬戶歡聲笑語中時間慢慢逝去。詩人孤獨寂寞地一人站在市橋之上,昂望星空陷入沉思。他感到可見的現實之外,似乎醞釀着某種危機正在暗暗向社會襲來,而沉浸在節日歡樂中的人們尚未覺察。

9.C(“遙想了故鄉親人對身處遠方的詩人的思念”有誤,“把茱萸細看”抒發的是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和詞人對故鄉親人的思念)

10.B(沒有用典的手法)

11. D韋詩中的“柳”指不解人情的自然之物。

12.答:①“空”字用得最妙,(1分)②此句中有“白白地”“徒勞地”的意思,(1分)臺城經過歷史變遷,六朝像夢一樣地消失,只剩下鳥兒空自寂寞地叫着。(1分)③一個“空”字傳達出詩人歷史興衰的感慨,透露出詩人內心深處的憂傷。(1分)

13. ①劉詩:重在對比,前兩句回憶昔日的繁盛,後兩句寫今日的荒涼及緣由。形成了強烈而鮮明昔盛今衰之對比給人以無限的歷史興亡之感,發人深思。

②韋詩:寓情於景(借景抒情),詩歌羅列了江雨、江草、鳥、臺城柳等意象,渲染出一幅悽清而令人傷感的畫面。(1分)作者懷古傷今,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唐王朝走向沒落的傷痛。(2分)

14.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15.(1)①當歸,首先指的是一種中藥,加入雞湯中有補血養胃的功效;②“當歸”,是“應當歸去”的簡稱,意措做兒女的應當常回家中看望老人們。

(2)①內容上,描寫母親不在意自己年邁衰老,一心疼愛女兒。

②承上啓下:以“老”字爲中心,上承包蓉蓉想象年邁母親追趕公雞的情形,下啓母親高齡產下包蓉蓉,及“很老的母親,讓包蓉蓉很不開心”的內容。

16. (1)答C 得3 分,答B 得2 分,答A 得1 分;答D、E不得分。(A“本文展現張之洞的全景人生”錯,只是截取了幾個人生片段,其他正確。D錯誤解讀,不是“行動上就是對兩派虛與委蛇進行政治投機”,張之洞是堅定的保皇派,只不過披着洋務的外衣罷了。E他“在思想理論上徘徊糾結,難以抉擇”錯,其變法圖新的目的明確,就是維護清王朝統治)

(2)①不少知識分子震怵於民族危機,卻又找不到解救出路,仍在傳統道路躑躅徘徊(2

分)。②更多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西方器物、制度文化的先進,開始師夷長技(2 分)。③兩次

鴉片戰爭導致了知識分子在推行洋務運動和維持封建帝制等問題上產生了諸多的思想分歧

(2 分)。

(3)在開新方面:①思想上有限度地汲納西學,革故鼎新。②行動上積極創辦洋務,切實

施行洋務計劃,將洋務事業推向前進,在兩湖、兩江地區創辦實業、學堂、操練新兵。(答

出1 點給1 分,答出兩點給3 分)在衛道方面:①深荷綱常名教的重負,討伐求新者的不知本(1分);憂心於“新學”對名教綱常的衝擊,修撰出“尊朝廷,衛社稷”的《勸學篇》(1分);③反對政治層面的變革與激烈的社會革命,以挽救清王朝的覆亡(1 分)。

(4)①個人從根本上改變不了歷史發展的大趨勢(2分)。由於清王朝已病入膏肓,對於張之洞而言,“開新”已絕無起死回生之可能,“衛道”的種種努力在不可阻擋的革命風潮面前,也越發顯現出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愚頑,能否認清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是個人價值能否體現的核心因素(2分)。②雖然歷史發展的潮流不可逆轉,但個別傑出的人物對社會運動有推動或滯緩的作用(2分)。張之洞雖然未能挽救清政府,但憑藉自己的力量,延緩了清政府覆滅的時間(2 分)。(兩個要點,每個觀點2 分,分析2分。從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歷史發展的大勢角度作答,緊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7. ①其:一定 ②其:難道 ③若 :你們

18.一、“溝通交流”,週末家人忙各自消遣方式,師生間雞同鴨講,老人一天被洗七次腳,都是缺少溝通,爲着各自的想法過着自已的生活,缺少“溝通”怎不令人遺憾?

二、“缺乏尊重”“自私自利”,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爲着自已的事情忙碌,不管他人的存在與否,“私慾心”太重。

三、“善待真情”,親情師生情孝情是塵世間最美好的,都沒有很好的珍惜,也就出現令人反省的社會萬象。

選用材料昇華主題時,要站在一定的角度去評價分析當今社會的不良現狀,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引導人們從“善”的角度去反思人際交往,弘揚社會需要的正能量。

1.2016高三第三次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卷

2.2016高三第三次質量檢測試語文試題

3.2016高三語文名校聯考試卷

4.2016高三語文第三次月考試題(人教版)

5.2016高三上學期語文第三次調研考試試卷

6.2016高三上學期第三次質量檢測試語文試題

7.2016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

8.2016高三上學期語文期中聯考試卷

9.2016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人教版)

10.2016高三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附答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