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高三上學期語文摸底定位測試卷

本文已影響 1.06W人 

  【高三上學期語文摸底定位測試卷】

第I卷 閱讀題

高三上學期語文摸底定位測試卷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三句話簡括地說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會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國古代的社會文化與教育是拿詩書禮樂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門徑和方法是藝術文學。藝術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動人,潛移默化培養社會民衆的性格品德於不知不覺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詩和樂能直接打動人心,陶冶人的性靈人格。而“禮”卻在羣體生活的和諧與節律中,養成文質彬彬的動作、步調的整齊、意志的集中。中國人由天地的動靜、四時的節律、晝夜的來複、生長老死的綿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條理的。這“生生而條理”就是天地運行的大道。這種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體驗生命的精神境界,具體地貫注到社會實際生活裏,使生活端莊流麗,成就了詩書禮樂的文化。

禮和樂是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禮”構成社會生活裏的秩序條理。“樂”涵潤着羣體內心的和諧與團結力。然而禮樂的最後根據,在於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禮記》上說:“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裏面的禮樂負荷着形而上的光輝,使現實的人生啓示着深一層的意義和美。禮樂使生活上最實用的、最物質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昇華進端莊流麗的藝術領域。三代的各種玉器,是從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磬等,昇華到圭璧等等的禮器樂器。三代的銅器,也是從銅器時代的烹調器及飲器等,昇華到國家的至寶。而它們藝術上的形體之美、式樣之美、花紋之美、色澤之美、銘文之美,集合了畫家書家雕塑家的設計與模型,由冶鑄家的技巧,而終於在圓滿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識(天地境界)、生命情調,以至政治的權威、社會的親和力。在中國文化裏,從最低層的物質器皿,穿過禮樂生活,直達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無間、靈肉不二的大和諧、大節奏。

因爲中國人由農業進於文化,對於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親和的關係,沒有奴役自然的態度。中國人對他的用具,不只是用來控制自然,以圖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裏面,表出對自然的敬愛,把大自然裏啓示着的和諧、秩序,它內部的音樂、詩,表現在具體而微的器皿中。一個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國人的個人人格、社會組織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爲形而上的宇宙秩序與宇宙生命的表徵。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意識,也是中國藝術境界的最後根據。

孔子是替中國社會奠定了“禮”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進一步求“禮之本”。禮之本在仁,在於音樂的精神。理想的人格,應該是一個“音樂的靈魂”。

社會生活的真精神在於親愛精誠的團結,最能發揚和激勵團結精神的是音樂!音樂使我們步調整齊,意志集中,團結的行動有力而美。中國人感到宇宙全體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節奏與和諧。人類社會生活裏的禮和樂,是反射着天地的節奏與和諧。

但西洋文藝自希臘以來所富有的“悲劇精神”,在中國藝術裏,卻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且往往被拒絕和閃躲。人性由劇烈的內心矛盾才能掘發出的深度,往往被濃摯的和諧願望所淹沒。固然,中國人心靈裏並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靈的冒險,不怕悲劇,以窺探宇宙人生的危巖雪嶺,發而爲莎士比亞的悲劇、貝多芬的樂曲,這卻是西洋人生波瀾壯闊的造詣!

(摘編自宗白華《藝術與中國社會》)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書禮樂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與教育的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門徑和方法是藝術文學,藝術對社會民衆的影響深刻而普遍。

B.中國人感受到宇宙是生生不息而具備條理的運行大道,這種精神境界貫注到社會實際生活裏,詩書禮樂的文化就得以成就。

C.詩書禮樂文化能夠培養社會民衆的性格品德,對中國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禮”造就羣體生活的秩序,詩與樂則陶冶性靈。

D.石斧石磐昇華到圭璧等禮器樂器,烹調器及飲器昇華爲國家至寶,從最底層的物質器皿直接進入藝術領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禮樂在社會生活中擔負具體功能,調節社會關係,只有在個人的生活中才展現形而上的啓示意義,使個體人生更爲深刻。

B.禮樂的最後根據在於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二者是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相輔相成,對社會有着深遠的影響。

C.中國人對自然的態度是親和、“不隔”的,對用具器皿的製作不單是爲了滿足生存所需,還希望以此表現對自然的敬愛。

D.一個鼎要能表象天地人,這反映了中國人的一種文化意識:在製作器皿時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現宇宙秩序與宇宙生命。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地的節奏與和諧在中國社會的禮樂中得到反映與體現,物質器皿、禮樂生活與天地境界並非彼此孤立,而是融通和諧。

B.禮樂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之本在於音樂的精神,因此,樂是人類一切藝術的最高境界和最終追求。

C.人類社會的禮和樂反射着天地的節奏與和諧,凝聚了社會親愛精誠的團結精神,使中國人追求和諧的文化理念得以體現。

D.與直麪人生中的衝突與悲劇、展現波瀾壯闊的人生氣象的西洋藝術相比,中國藝術則呈現出端莊流麗、雍穆和平的特點。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熊鼎,字伯穎,臨川人。元末舉於鄉,長龍溪書院。江西寇亂,鼎結鄉兵自守。陳友諒屢脅之,不應。鄧愈鎮江西,數延見,奇其才,薦之。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乃留愈幕府贊軍事。母喪除,召至京師,授德清縣丞。松江民錢鶴皋反,臨郡大驚,鼎鎮之以靜。遷起居注,承詔蒐括故事可懲戒者,書新宮壁間。舍人耿忠使廣信還,奏郡縣官違法狀,帝遣御史廉之。而時已頒赦書,丞相李善長再諫不納,鼎偕給事中尹正進曰:“朝廷布大信與四方,復以細故煩御史,失信,且褻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設浙江按察司,以鼎爲僉事,分部臺、溫。臺、溫自方氏竊據,僞官悍將二百人,暴橫甚。鼎盡遷之江、淮間,民始安。平陽知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百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以情聞報如其奏寧海民陳德仲支解黎異,異妻屢訴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鞠實,立正其罪。是秋,山東初定,設按察司,復以鼎爲僉事。鼎至,奏罷,不職有司數十輩,列部肅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縣各置二歷,日書所治訟獄錢粟事。一留郡縣,一上憲府,遞更易,按歷鉤考之,莫敢隱者。八年,西部朵兒只班率部落內附,改鼎岐寧衛經歷。既至,知寇僞降,密疏論之。帝遣使慰勞,賜裘帽,復遣中使趙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脅鼎北還。鼎責以大義,罵之,遂與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殺。

(節選自《明史熊鼎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平陽知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百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以情聞/報如其奏/

B. 平陽知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百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以情聞報/如其奏/

C. 平陽知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百/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以情聞報/如其奏/

D. 平陽知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百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以情聞/報如其奏/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須離職。

B.“故事”有多種含義,也指一種文學體裁,文中用以表示舊日的典章制度。

C. 御史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官職名稱,職責一直是掌管朝廷禮儀及檔案文件等事宜。

D. 歷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間改換年號,新年號開始的一年稱改元。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熊鼎卓有才能,處變不驚。他深受鄧愈器重,留在鄧愈手下任職;擔任德清縣丞時,松江有人叛亂,鄰郡驚恐,他冷靜地控制了局面。

B.熊鼎思慮周詳,維護朝廷威信。廣信郡縣官員違法,丞相李善長勸諫皇上派御史查訪,而熊鼎認爲既已頒佈赦令,就不應該失信於天下。

C.熊鼎治政有方,依法辦事。分管臺、溫事務時,他把殘暴的僞官悍將全部遷走,百姓得以安定;逮捕殺人犯陳德仲,審訊後立即治罪。

D.熊鼎面對威逼,正氣凜然。朵兒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覺有詐,不久叛寇果然作亂,並脅迫他北還,他責罵叛寇,最終被殺。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乃留愈幕府贊軍事。

(2)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縣各置二歷,日書所治訟獄錢粟事。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8—9題。

夜上西城聽梁州曲二首

李益

其一

行人夜上西城宿,聽唱梁州雙管逐。

此時秋月滿關山,何處關山無此曲。

其二

鴻雁新從北地來,聞聲一半卻飛回。

金河戍客腸應斷,更在秋風百尺臺。

8.這兩首詩緊扣聽“梁州曲”各寫了什麼內容?(6分)

9.“何處關山無此曲”妙在何處?請簡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莊子逍遙遊》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窪地的一杯水,無法浮起一個杯子一樣。

(2)李商隱《錦瑟》中“ , ”兩句,詩人化用莊周、望帝兩個典故來營造迷離、悽怨意境。

(3)歐陽修《醉翁亭記》中“ , ”兩句,描繪了山間朝暮之景。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只能做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題目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盲 者

劉學林

她喜歡這條路,尤其是在春天。現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綠,桃花欲開未開,正是賞花時節。她駕一輛奧迪徐徐東行,直到無路可行時才拐上田園路。剛進檔加速,一個揹着一把墜胡的盲老人迎面走來。也就一閃而過了。然而就在這一閃而過的瞬間,她覺得這個盲老人有點面熟。她開始回憶。明靜遼遠的墜胡聲響起來,那是四年前錄在她記憶中的墜胡聲。

難道會是他嗎?

她猶豫了一下,還是調轉了車頭,超過了盲老人之後靠路邊停住,鑽出汽車,迎着盲老人站在車旁,看着盲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過來。老人雖老,腰桿卻直,滿臉皺紋中有一種大喜大悲之後的淡定,一種飽經滄桑之後的淡定。她認定這一個瞎眼老人就是那一個盲老人。

“老人家,您是在隆興街自由市場——”她頓了一下,斟酌該怎樣表達,“拉琴的嗎?”

盲老人站定,無語。

“你還記得,四年前,您讓一個姑娘多拿幾塊錢的事情嗎?”

“姑娘,您認錯人了。”

盲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輕穩起步走。她有點惘然,一動不動地看着老人的身影漸漸遠去,那淡遠空明的墜胡曲調卻漸漸清晰起來。她重新上路,車開得很慢,墜胡的曲調時遠時近,不絕如縷。

四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時候她剛到這個大城市謀生,錢包被偷,她身無分文,飢腸轆轆。她在隆興街自由市場逛悠,油條的氣味,滷麪的氣味,粉漿麪條的氣味,殘忍無情地折磨着她的腸胃。向大媽討一碗粉漿麪條喝喝嗎?她鼓了幾次勇氣沒有張開口。

這時候她聽到了盲老人的墜胡聲,那琴聲淡若流雲,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條小巷的巷口操琴的盲老人。老人不是那種睜眼瞎,該長眼睛的部位陷進去兩個深坑。老人面如荒漠,坐在鬧市就像坐在渺無人跡的荒原上。老人面前放着一個鐵盒子,圓形的破舊的鐵皮盒子,盒子裏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兩角的,一元的,兩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還有兩張五元的,一張十元的。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隨之慌慌跳起來。我只拿一張五元的,只拿一張五元的。可是怎麼拿呢?人熙來攘往,看到我拿一個瞎眼老人的錢,會出現什麼後果呢?

她從盲老人面前走過去,又從盲老人面前走過來。這樣走了兩趟,她終於想出了一個遮人耳目的辦法。當她再一次從老人面前走過的時候,她裝作一不小心把老人盛錢的盒子踩翻了。她說聲“對不起”,連忙蹲下去給老人撿錢,藉機把一張五元的票子握在了手心。正在她準備起身走開的時候,老人開口說話了。老人的聲音空洞淡定,無哀無怨,無喜無怒。

老人說:“姑娘,多拿幾元吧。”

她把汽車鎖進車庫,上四樓回到自己的家。所謂家,其實只是一套四室一廳的豪華住宅而已,她還沒有成家。

經歷了那一段窮苦磨難之後,她腳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由於經商的天賦,她成立了一家公司,成了一名經理。兩年之後,她已經是這個城市中的富人之一了。

她吃了兩塊“消閒派”,喝了一杯咖啡,點上一支菸。那遼遠的墜胡聲又在她的耳邊悠悠響起。如果說她在路上攔住那位老人只是出於一個偶發的念頭,那麼,這時候她要報答盲老人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強烈和急切。

第二天,她到公司安排了一下事務,就直接去了隆興街自由市場,可是她沒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第三天,她仍然沒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一連四天她都沒有找到那位盲老人。她問旁邊賣粉漿麪條的一位大娘,大娘只說她也好幾天沒有聽到盲老人的胡琴聲了,對盲老人的其他情況也是一無所知。

她決定每天傍晚到田園路上去等待,終於如願以償等到了那位盲老人。她攔住他。

盲老人漠然無語。

“這是一萬元錢,您先用着。請您告訴我您的地址,我會定期給您送去生活費的。”

“這是從何說起?”老人在傍晚的夕陽下徑直走去。

她跟上老人:“四年前您對我有恩,雖然只是幾塊錢。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希望您能成全我。”

“我一個瞎子能對誰有恩?請姑娘不要污人清白。”

盲老人說話的時候並沒有回頭。

(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垂柳新綠,桃花欲開未開,正是賞花時節”,小說開頭的景物描寫,暗示女主人公曆經磨難後的喜悅心情,也使作品充滿了詩意。

B. 小說注重從細微處表現人的心靈祕密,“她從盲老人面前走過去,又從盲老人面前走過來”寫出了姑娘猶豫、矛盾的複雜心理。

C.盲老人的聲音“空洞淡定,無哀無怨”,“面如荒漠”,“腰桿卻直”,這些細節描寫,反映他與世無爭、淡漠從容的人生智慧。

D. 姑娘因爲拿了盲老人五元錢而耿耿於懷,幾年來她一直尋找盲老人,並拿出一萬元報答老人,這反映了她知錯就改的品質。

E.發生在姑娘和盲老人之間的故事溫馨動人,其中也蘊含着作者對人性和當下社會道德的反思,這是小說的深刻之處。

(2)小說以“盲者”爲題,“盲者”有哪些含義?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在刻畫盲老人這個形象時,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徵?請簡要分析。(6分)

(4)小說四次寫墜胡聲響起來,每次作用不同。請結合小說內容具體分析,並說明這樣寫有什麼效果。(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最景仰之人物——張謇

張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爲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爲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爲“狀元實業家”。

1894年,41歲的張謇終於在科舉考試中高中狀元。正當他躊躇滿志準備在政治上大幹一場時,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張謇不顧自身安危,向慈禧太后進言,應購洋炮、買軍艦、練新軍,進行備戰,建議慈禧太后削減六十大壽慶典的銀兩,以資軍用。慈禧太后大怒,差點把他的“頂戴”給摘了。國難當頭,朝廷腐敗,張謇認爲有頭腦的知識分子,應當爲國家做點實事,而不是寫一些策論文章。於是他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明確表示:“願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願居八命九命可恥之官!”他決定回家鄉南通創辦實業。

張謇常說,一個人辦一個縣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的事,要有一國的眼光;而辦一國的事,就要有世界的眼光。這種思想,自始至終貫穿在他興辦實業的過程中。他敏銳地察覺到大清當時從國外進口最多的就是棉鐵,僅這兩項,每年2億兩白銀,比什麼賠款都厲害。因此決定辦紡織業來抵禦外國的經濟侵略。鑑於洋務運動以來大批貪官污吏從官辦企業中聚斂私財,張謇又細緻研究了歐美列強藏富於民的富國之策,他懇請兩江總督張之洞讓紗廠由原來的官辦改爲民間紳商自營,採取股份制,吸引商人入股,並採用土地入股的方法來緩解建廠購地的資金壓力。選擇廠址上,針對去上海建廠的主張,張謇力陳南通唐閘鎮的近江灘塗是辦廠的好地段:其一,灘塗地價低廉;其二,廠址周圍村鎮衆多;其三,唐閘鎮周邊就是產棉區,原料可以就近取材;其四,此處瀕臨長江,周圍河流縱橫,水陸交通便捷。事實證明張謇的見解站在了時代的前沿。

爲了解決原料供應問題,張謇創辦了我國第一家農業股份制企業——通海墾牧公司,招募農場工人,設置董事會。他的好友王懷詠說,張謇雖從未出過國門,竟能使用西人的公司制來經營企業,這在中國是前無古人之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張謇已興辦各類企業二三十個,在南通建立了一個現代化工業體系,全都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實業。他利用《易經》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爲紗廠取名爲“大生”,在爲大生起草的《廠約》開篇說:“通州之設廠,爲通州民生計,亦即爲中國利源計。”彰顯救濟民生之願。

爲了培養科學等方面的人才,張謇他又積極興建師範學校,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南通師範學校就是他所創辦,今日的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河海大學的前身也都與他有關。他建立中國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還建立了軍山氣象臺,此外還陸續創辦了圖書館、盲啞學校等。他帶領民衆,對南通的舊城進行合理的改造,完善公共設施和發展商業金融、娛樂休閒、餐飲旅館等服務業;在南通新城區,他開拓城市的發展空間,重視景觀打造——修建了五個公園,美化了城市環境。使南通從一個封閉落後的城鎮成爲長江中下游的重要商埠和文化中心,張謇的名字與南通已經緊緊聯繫在一起,成爲一方山水。

張謇一生創造了巨大財富,而他給自己取號叫“嗇翁”。他常說一句話:“該用者,爲大衆用者,雖千萬不足惜;自用者,消耗者,一文錢也須考慮,也許節省。”他的一雙襪子縫補過七八次還捨不得扔,十幾年中只做過兩件長袍。一次,他在紗廠車間巡視時,看見一個紗工隨手將兩張紙扔在地上,他連忙撿起來,用手抹平,遞給身後的襄理。他把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不能產生利潤的公共事業上,有記錄的就有白銀150多萬兩。

1922年,在北京、上海舉辦的成功人物民意測評中,投票選舉“最景仰之人物”,張謇得票數最高,這一年他70歲。也正是這一年,棉紡織業危機,張謇尋求國內外資金支持不成,“大生”無可挽回地走向衰落。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柱就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之後的興國之夢。1926年,張謇辭世。

(摘編自曹靖生《張謇奮鬥史》)

相關鏈接

①1920年,唐閘人口近萬戶,接近5萬人。通揚河沿岸工廠林立,商業繁榮。有人看到當年國外發行的中國地圖,許多大城市都沒被標出,卻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閘”三個字。 (摘自《南通縣圖志》)

②張謇是近代中國史上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他獨立開闢了無數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萬人,造福於一方,而影響及於全國。終於因爲他開闢的路子太多,擔負的事業過於偉大,他不能不抱着許多未完的志願而死。

(摘自胡適《南通張謇傳記序》)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張謇認爲有頭腦的知識分子,應該爲國家做實事,不能僅是寫一些空洞的策論文章,他辭職辦實業就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B. 張謇懇請張之洞讓紗廠由原來的官辦改爲民間紳商自營,採取股份制,吸引商人入股,目的是不讓貪官污吏從企業中謀取私利。

C. 當年國外發行的中國地圖,許多大城市都沒被標出,“唐家閘”卻赫然印上,這表明原本不起眼的小鎮已成爲名滿中外的經濟中心。

D. 張謇一雙襪子縫補過七八次,巡視車間拾起紙片,這些行爲是想告訴員工:企業要做大做強,就要開源節流、降低成本。

E. 胸懷實業救國夢想的張謇,幾十年身體力行,全力趨赴,造福一方,影響全國,爲我國近代民族工業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2)張謇在興辦實業的過程中,“眼光”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6分)

(3)爲什麼說張謇成爲一方山水?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4)張謇爲什麼被選爲“最景仰之人物”?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①林風眠的畫作既隱含中國虛靜簡逸的精神,又滲透西方藝術的空間構造與畫面張力, ,令人耳目一新。

② 周德清不爲傳統所因囿,突破舊韻書的束縛,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 ,完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原音韻》。

③“90後”大學生的價值觀與前幾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敢於 ,獨立特行,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A. 別開蹊徑 標新立異 獨樹一幟 B.獨樹一幟 標新立異 別開蹊徑

C. 標新立異 獨樹一幟 別開蹊徑 D.獨樹一幟 別開蹊徑 標新立異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一個民族的文明史實質上就是這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深重災難,也絕不放棄文化的傳承與融合,從而促進自我發展的精神昇華歷程。

B.開學初,學校先後召開了教學工作會、德育工作會,確保本學期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和素質教育持續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C.具有自動化生產,智能識別和系統操作等功能的工業機器人,正成爲國內不少裝備製造企業提高生產效率,解決人力成本上漲的利器。

D.我國重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嚴格的監管、更嚴厲的處罰、更嚴肅的問責,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稱爲“最嚴食品安全法”。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3分)

古人說倉頡造字,倉頡實際上是一個集合名詞,是我們所有祖先的名字。 ,這些由點橫撇捺交織錯落成的符號如同粒粒精緻而有營養的糧食,滋養我們的民族文化走向更加深邃的空間。

A.華夏子孫無盡的創造力展現在漢字上,造就了我們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系統

B.漢字展現了華夏子孫無盡的創造力,造就了我們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系統

C. 造就了我們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系統,也展現了華夏子孫無盡的創造力

D. 造就了我們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系統,把華夏子孫無盡的創造力展現出來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5分)

技術是藝術生產的組成部分,藝術的創作與傳播離不開技術的支持。但即便如此, ① 。《史記》《紅樓夢》等之所以成爲經典, ② ,而不是因爲書寫於竹簡或者印刷在書本里。然而,今天,技術的日新月異造成了人們對技術的盲目崇拜,以至於許多人沒有察覺藝術生產正在出現一個顛倒: ③ ,藝術更像是技術發明力圖開拓的市場。

17.下面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標識。請寫出構圖要素,並說明圖形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40個字。(6分)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李強放學回家,沮喪地告訴媽媽,這次考試被好友超過了。媽媽說:“別灰心,下次一定打敗他!”爸爸說:“朋友成績好,應該爲他高興,祝賀他;自己成績好,不要炫耀;輸給別人也不要沮喪。”媽媽說:“培養競爭意識至關重要。我們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不服輸的勁頭。”爸爸說:“看到別人的長處能去讚美也很重要啊。”李強默默地看着父母,若有所思。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一、(9分,每小題3分)

1. D(“從最底層的物質器皿直接進入藝術領域”表述有誤)

2. A(“只有在個人的生活中才展現形而上的啓示意義”理解有誤)

3.B(“樂是人類一切藝術的最高境界和最終追求”分析有誤)

二、(36分)

4.(3分)D

5.(3分)C

6.(3分)B(“丞相李善長勸諫皇上派御史察訪”分析有誤)

7.(10分)(1)(5分)太祖要授給他官職,他以母親年老需要贍養爲由推辭了,於是留在鄧愈的將軍府中,輔佐鄧愈謀劃軍事。(大意2分,“官”“辭”“贊”各1分)

(2)(5分)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壞,於是命令郡縣各備兩份日曆,每天記下所處理的訴訟錢糧等事。(大意2分,“稽”“置”“書”各1分)

8.(6分)第一首寫出徵的人夜宿西城,聽梁州曲,看到秋月滿山,聯想到邊塞處處能聽到此曲;第二首寫鴻雁聽梁州曲,掉頭回飛;戍守金河的人聞曲斷腸,何況又身處秋風中、高臺上?(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

9.(5分)運用反問句式和聯想手法,表面寫樂聲,實則寫鄉情。由一關山想到天下萬山,將一己之鄉情,昇華爲廣大戍守將士之鄉愁,境界更爲闊遠,意蘊更爲深厚。(概括3分,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

10.(6分)(1)(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則其負大舟也無力(2)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3)(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雲歸而巖穴暝(每答出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則該空不給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答E給3分,答B給2分,答A給1分,答C、D不給分。

(2)(6分)①“盲老人”眼睛雖盲,心卻不盲,他能聽出姑娘的猶豫和無奈;②女主人公眼睛明亮,心卻“盲”了,拿盲老人的錢爲自己解困;③引發社會對不同“盲者”的關注與思考。(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3)(6分)①堅持自立,街頭賣藝維持生計,挺直腰桿做人;②樸實善良,幫助別人脫離困境,不求回報;③洞明世事,敏銳發現姑娘窘境,予以幫助,拒絕承認施恩於人。(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8分)具體分析:第一次是“明靜遼遠的墜胡聲響起來”,喚起回憶,引發詢問;第二次是“那淡遠空明的墜胡曲調卻漸漸清晰起來”“墜胡的曲調時遠時近,不絕如縷”,引出對四年前情景的描述;第三次是“那琴聲淡若流雲,清如溪水”,突出盲老人的淡遠明淨的心靈;第四次是“那遼遠的墜胡聲又在她的耳邊悠悠響起”,表明姑娘報答老人的願望強烈而迫切。(任選三次,每次2分)

效果:四次描寫,回憶與現實交替,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豐富了人物形象。(2分,意思對即可)(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四(25分)

12.(25分)(1)(5分)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B給1分,答C、D不給分。

(2)(6分)①投資方向上,走棉鐵路線,開辦紡織業;②經營模式上,官辦改爲民間紳商自營,使用西人的公司股份制;③選擇廠址上,選擇地價低廉、勞動力充足、原料豐富、交通便捷的南通唐閘鎮的近江灘塗作爲廠址;原料供應上,創辦通海墾牧公司,解決原料供應問題。(任選3點,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3)(6分)①建立現代化工業體系,救濟民生;②興辦教育,培養科學人才;③改造舊城,完善設施,使南通成爲重要商埠和文化中心。(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8分)①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者:懷抱實業興國理想。②勇於實踐的實幹家: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③具有現代意識的改革家:有世界眼光,創辦中國近代多個第一。④一心爲民的濟世情懷:克己節儉,慷慨投入公共事業,實現救濟民生宏願。(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五(20分)

13.(3分)D

14.(3分)A(B.句式雜糅,“確保”和“爲……奠定堅實基礎”兩種句式雜糅。C.成分殘缺,可在“上漲”後加“問題”。D.偷換主語,可改爲“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被稱爲“最嚴食品安全法”)

15.(3分)B

16.(5分)①技術不能主導藝術 ②是因爲它們的藝術魅力 ③技術晉升爲領跑者(寫上兩處給3分,寫上三處給5分,意思對即可)

17.(6分)該圖由數字“70”、時間“1945-2015”、和平鴿、“V”字形的長城圖案構成。 寓意:銘記歷史,紀念勝利,嚮往和平。(構圖要素3分,寓意3分,意思對即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