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高三上學期語文練習試卷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高三上學期語文練習試卷】

第一部分:語言文字運用

高三上學期語文練習試卷

貼近生活,注重應用性。語料的選擇和設題貼近學生生活,重視考查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字詞等基礎有迴歸教材的傾向,但也不囿於教材範圍。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摭(zhí)拾 鬨笑(hōng) 擎(qín)天柱 鑽(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 包紮(zhā) 夾(jiā)克衫 言之鑿(záo)鑿

C.孱(càn)弱 牌坊(fāng) 幹(gàn)細胞 鎩 (shā)羽而歸

D.吟哦(é) 皸(jūn)裂 胳(gā)肢窩 蜚(fēi)聲中外

答案:D【解析】考查辨析形近字、多音字、常見易讀錯字語音的能力。A“擎(qíng)天柱” B包紮“zā”。“夾(jiā)克衫”不讀第二聲。 C“孱“chán”弱”,注意:孱(càn)頭,意同音異,比較特殊。“幹”是多音字。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這個節目融合了京劇、粵劇、秦腔等中國戲曲的精萃,舞者多變的動作和戲劇化的表情,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喜怒哀樂的情緒 。

B.城郊的這座園林,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溪流小徑曲折縈紆,到了春天,雜花生樹,草長鶯飛,真是一處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中,有些備受國人青睞的外國名品,其實是用中國的原料,在中國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已不是地道的泊來品。

D.該公司在把握市場脈搏的基礎上,另闢蹊徑,依靠獨樹一幟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營銷策略贏得來了商機,獲得了發展。

答案:B解析:考查對常見字詞正確書寫的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爲主。A “精粹”。 “粹”,《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爲:①純粹:粹白,粹而不雜;②精華:精粹。“萃”①聚集:薈萃;②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出類拔萃;③姓。從以上解釋可以看出,“精粹”一詞應是“粹”,而不是“萃”。C“舶來品”。“舶來品”原指通過航船從國外進口來的物品。舊時外國商品主要由水路用船舶載運而來,故名。引申爲國外的東西,即從外國傳入本國的意識、物品、語言等。可以是一種文化,也可以是本國沒有,從外國引進來的東西或技術 。比如“沙發”、“浪漫”、“巧克力”等詞語。D“出其不意”。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後也泛指出乎別人的意料。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小到大,母親一直是你的守護天使,當母親需要你的時候,不要推託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問候,也是給母親最好的安慰。

B.社會需要個體的行動,每個人都應該從身邊做起,從實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話,贊同這種觀點的,遠不只一個人。

C.相比於持續火爆的住宅市場,多年來,多年來,寫字樓市場一直處於不瘟不火的狀態,與同地段的住宅樓相比,寫字樓的銷量要小得多。

D.解決問題一般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將問題變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辦事;另一種是把問題變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決。

答案:A解析:成語題主要考查三個知識點,成語的使用對象,語言環境和語體色彩。A“推託”意思是“藉故拒絕或推辭。對象多爲別人請求的事情。”用在此正確。B“不只”是連詞,相當於“不但”、“不僅”,後面要有與之相呼應的連詞。例如:這些措施不只發展了經濟,還保護了環境。“不止”是動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不停止”。例如:大笑不止 叫好不止 ,另一個意思是超出某個數量或範圍。例如:不止一回, 不止一個人。

C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此處使用對象有誤。注意比較:不溫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指平淡適中。多用於關係,市場等D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發揚光大,進入化境。現常用來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馬馬虎虎。此處顯然不合語境。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一項好的政策照理會帶來好的效果,但在現階段,必須強化陽光操作、民主監督等制約措施,因爲好經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

B.我國的改革在不斷深化,那種什麼事情都由政府包攬的現象正在改變,各種社會組織紛紛成立,這有利於社會矛盾和社會責任的分擔。

C.一個孩子學習繪畫,即使基礎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師能誇獎誇獎,哪怕給一個鼓勵的微笑,他也會感到非常高興,越畫越有信心。

D.執法部門對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傳播反動、淫穢、暴力、兇殺、封建迷信的圖書報刊、音像製品,應依法從重處罰。

答案:C解析:A否定不當,應爲“因爲好經也要提防被念歪”,去掉否定詞。B選項中搭配不當, “社會矛盾和社會責任的分擔”,“社會矛盾”不能和“分擔”搭配 D選項成分殘缺。“執法部門對向……音像製品”後面,應接中心語“的人員”。

5.根據下面的情境,補寫答話。字數不超過30字。(4分)

師傅訓練徒弟爬樹,徒弟爬到高處時,師傅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處時,師傅一言不發,等徒弟下到低處時,他才說:“小心,小心!”

徒弟問:“師傅,爲什麼上次在高處時提醒我,這次下到低處才提醒我?”

師傅回答:“ 。”

參考答案:沒經驗時,容易在難處出錯;有經驗了,往往在易處出錯。

解析:這道題的形式是擴寫題,實際上考查寓意的概括。參考答案是從人生的經驗角度看。我認爲另一個答題角度是從不同的人生階段看:人在高處時候要小心,在低處的時候也要小心。圍繞這兩個角度去寫寓意,寫明爲什麼應該小心即可。

6.根據下面的內容,填寫信的正文,內容不超過90字。(4分)

張先生訂購了一件衣服,店家發貨時,誤發了一條圍巾給他。就此情況,請你以店家身份擬一封處理此事的信給張先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xx來代替。

尊敬的張先生:

您好!

此致,

敬禮!

店主xxx

X年x月x日

參考答案:

由於我們的失誤,將您訂購的衣服錯發成了圍巾,給您添麻煩了,深表歉意。

您的衣服已經寄出。煩請您在收到後將圍巾寄回,地址是xxx,郵資由我方承擔。歡迎再次惠顧。

解析:本題考查實用文語言應用能力。實用文終於重出江湖,體現生活化實用性的特點。這次主要考查內容是否得體,未考書信形式。注意店主的身份,首先要致歉,然後簡單交代清楚事件的經過、處理的意見和具體的措施,要注意禮貌用語。

7.仿照下面示例仿寫,要求句式,結構與事例相似。不得選擇“月”“湖”“魚”作爲描述對象。(4分)

彎月落在湖水中;

魚兒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聽見了嫦娥幽怨得歌聲麼?

參考答案:

殘花綴在繁枝上;

鳥兒飛去了,

撒得落紅滿地——

聽見了花兒落地的嘆息麼?

解析:本題延續了浙江省近幾年的常考題型,考查仿寫的能力。首先結構句式要和例子相似。然後分析一下例子中三者之間的關係,“月亮”落在“湖水”,“魚”打碎“月亮”。最後一句話抒情結束,引用了和月亮有關典故。注意不得使用原句的意象。選擇三個相互之間關係類似的事物來仿寫即可,如示例中的“鳥兒”、“繁枝”、“花”。

第二部分 現代文閱讀

今年小閱讀依然選擇了社科類文,主要考查點還是信息的篩選和概括,但更側重於對原文意思的理解和轉換,因此此部分的難度有所提升。文學類閱讀部分,今年浙江省幾乎毫無懸念地考了小說,而選擇中國當代微型小說則是題材上的一個突破。這篇小說題材現實,人物形象鮮明,主題明確,可謂通俗易懂。設題也比較典型,體現了小說賞析的基本要求。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

視覺文化在現代引起了很多學科領域的學者的重視,藝術家、社會學家、美學家、哲學家都從不同的角度嘗試理解這一文化現象。

從事某一藝術領域創作與研究的藝術家和學者,較早地關注視覺文化。雖然他們從事藝術創作與研究的領域不一,但是他們都認爲視覺觀看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英國著名的美術理論家、藝術家貢布里希認爲,看就是圖式的透射,一個藝術家決不會用“純真之眼”去觀察世界,否則他的眼睛不是被物象所刺傷,就是無法理解世界。

美國“911”事件發生後,上海同濟大學從事藝術創作設計的一位教授,看到世貿大樓被襲擊而倒下的畫面,他感覺:“雙子大樓象徵着男人,它的倒塌就像一個男人被摧毀了,這將是美國永遠的痛。”這是多麼獨特敏銳的視覺感受!

關於視覺文化,對世界產生相當影響的美國學者阿爾溫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用“三種文盲”的概念給予了最好的解釋。他說,隨着社會的演進和科技的發展,人類將產生“文字文化文盲、計算機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文字文化文盲是農業社會的產物,而計算機文化文盲、影像文化文盲則是工業社會,特別是後工業社會的產物。

文藝美學家對視覺文化的論述更爲系統。在這方面,英國的文藝美學家伊格爾頓大聲疾呼,我們正面臨着一個視覺文化時代,文化符號趨於圖像霸權已是不爭的事實。圖像生產深刻地涉及現代社會的政治、科技、商業、美學四大主題。

央視電視臺某年度全年的廣告收入爲近90億,而世界著名的傳媒集團維亞康姆的MTV一個頻道當年的廣告收入就接近這個數字,這個讓許多人不解:爲什麼一個僅是播放MTV的頻道會受到這麼多人的關注?這就是視覺文化社會帶來的必然結果。它所反映的深層問題是,在視覺文化時代,人們需要一種視覺快感。MTV從時間轉向空間,從深度轉向平面,從整體轉向碎片,這一切正好契合了視覺快感的要求。

哲學家們在這方面的論述就可以稱得上有些振聾發聵了。當然,這種振聾發聵效應的獲得絕非是學術“吶喊”所致,而是學術“深刻”所在。

海德格爾在上世紀30年代就曾說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世界圖像時代……世界圖像並非意指一幅關於世界的圖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爲圖像了。”

法國哲學家居伊德波在《景象社會》一文中,就大膽宣佈了“景象社會”的到來。爾後,他在這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他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地位。他認爲世界轉化爲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動的創造性的活動轉化爲被動的行爲;在景象社會中,視覺具有優先性和至上性,它壓倒了其他觀感,現代人完全成了觀者。

(選自孟建《讓眼睛學會思考》,有刪改。)

8. 下列對同濟大學這位教授的視覺感受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種視覺感受是觀看者憑專業的敏銳視覺來感受世界的結果。

B.雙子大樓被襲擊而倒下得畫面深深的刺傷了這位教授的雙眼。

C.世貿大樓的標識意義是這位藝術設計教授理解美國精神的關鍵。

D.這種視覺感受現象可以看作是貢布里希所指的“圖式的透射”。

答案:B解析:ACD選項在文中都能找到相應的表述,A信息採自第二段第一句和第三段最後一句,C是對第三段中這位教授的感受語語意的解讀,BD主要信息來自第二段的理解,比較之下,D句表述符合文意,因爲作者對同濟大學的教授的說法持肯定態度,“這是多麼獨特敏銳的視覺感受” 可以看作是貢布里希所指的“圖式的透射”。而從“一個藝術家決不會用“純真之眼”去觀察世界,否則他的眼睛不是被物象所刺傷,就是無法理解世界。”這句話看,B項說法是對同濟大學教授的否定,因而錯誤。

9. 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本文認爲視覺文化時代的視覺觀看,是一個需要系統研究,深刻反思的複雜文化現象。

B.本文引入多個學科的知識,從多維視角來考查視覺文化與現代化各方面的廣泛聯繫。

C.隨着社會的演進和科技的發展,後工業社會必然產生只有“純真之眼“的影像文化文盲。

D.爲了商業利益,視覺文化時代的圖像生產必須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視覺快感要求。

答案:D解析:A 信息主要來自第一段,第五段和第七段乃至全文的意思的概括,B主要信息來自第一和第五段C綜合了第二段和第四段信息的意思並有一定的推論,文中所謂的“純真之眼”是相對於主動發現的圖式透射的看來說,是被動的直觀的看,而這應該就是影像文化文盲的特徵,是工業社會特別是後工業社會的產物,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的產物。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應該是D選項,對應的信息在第六段,意思的轉換有誤,原文意思是視覺文化時代的圖像轉向平面化,碎片化契合了人們的視覺快感要求,從而產生更大的商業利益。而轉換成“爲了商業利益,視覺文化時代的圖像生產必須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視覺快感要求”,因果關係牽強,“必須”說法太過絕對。

10. 文中既說視覺文化中的`觀看是“主動發現的過程”,又說“景象社會”把“人的主動的創造性的活動,轉化爲被動的行爲”,看似矛盾,其實並不矛盾,爲什麼?(3分)

答案:兩種說法是從個體和社會兩個角度來說的,所以不矛盾。“主動發現”是指個人通過學習,主動以圖式透射來觀察,理解世界。“被動的行爲”是指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畫面平面的,碎片化的特點,加上視覺的優先性和至上性,現代人完全成了觀者。

解析:視覺文化中的觀看是“主動發現,的過程”,主要信息集中在文章2,3段;又說“景象社會”把“人的主動的創造性的活動,轉化爲被動的行爲”,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後四段。首先要解釋爲什麼不矛盾,然後分別說明即可。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20分)

走眼

王偉鋒

老街兩邊,一溜兒開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寶齋”的門店在老街的最裏面。老闆姓趙,做這一行已經有20多年了。趙老闆內行,眼力好。據說,好東西只要打他眼前一過,沒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鈞瓷,吃不準貨色。半條街的人都看過了,但誰也不敢拍板下結論。店主親自出馬,恭恭敬敬地請趙老闆賞臉,過去給看一眼。趙老闆熱心,當即過去,反覆把玩了,淡淡地說:“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顫聲問:“能收?”

趙老闆朗聲道:“能收!”後來,那件鈞瓷出手,價錢竟然翻了10倍。自此,趙老闆名聲日隆。

但是,新近開張的“雲芳齋”的李老闆卻偏不信這個邪。李老闆的店原本開在省城,不知怎麼一時興起,在小鎮開了一家分店。他初來乍到,想幹一件露臉的事,好在老街儘快站穩腳跟。

這天,“珍寶齋”來了個外鄉人。看打扮,像是落難之人。一進店,那人便掏出一個精巧的盒子,說盤纏兒不夠了,身上有塊玉,想換倆錢花。夥計打開盒子,一看,心裏一驚,趕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後院竹椅上閉目養神的趙老闆請了過來。

趙老闆看過,沉吟片刻,問賣家:“想淘換多少錢?”

賣家說:“少說也得這個數。”說着,伸出五根手指。

趙老闆不語,站起身來,踱了幾步,站定,對着賣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賣家搖搖頭,固執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說:“這可是家傳的寶貝,低於這個數,免談。”

“收了。給客人添茶。”趙老闆微微皺了皺眉頭,不動聲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後,趙老闆拿了盒子,低聲囑咐了夥計幾句,然後不緊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後院品茶去了。

賣家出了古玩街,在鎮上拐了幾個彎,又勾回頭,一閃身進了“雲芳齋”的後院。夥計遠遠地看得仔細,回來向趙老闆彙報。趙老闆低頭沉思良久,嘆了口氣,說:“這個李老闆,不怎麼地道啊!”

隔天,李老闆和街上的幾個店主來到“珍寶齋”,進門便嚷:“聽說貴店新近收了件好東西,拿出來,讓大家開開眼!”

趙老闆拱手道:“小玩意兒而已,不值一提。”見趙老闆不肯拿出玉,李老闆暗自得意,忍不住大聲嚷嚷:“趙老闆,您不讓我們開眼,莫非您這一次走了眼,收了個扔貨?”

趙老闆乾咳一下,默不作聲。李老闆愈發得意起來:“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趙老闆,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這可關係到“珍寶齋”的聲譽,連夥計都急了,趙老闆依舊笑而不答。

李老闆恣意取笑一番之後,領着一羣人得意洋洋而去。夥計實在忍不住了,說:“老闆,您怎麼一句話也不說啊?莫非咱們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個贗品?”

趙老闆粲然一笑,說:“玉的確不怎麼樣,但盒子實實在在是個好東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紋飾。你說,究竟是誰走眼了?”夥計明白過來,心裏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不解地問:“既然如此,你爲何不當衆說明,羞辱李老闆一番呢?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趙老闆長嘆一聲,說:“都在這個圈子裏混飯吃,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一個月後,“珍寶齋”做成了一筆買賣,一個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賣了個好價錢,整條老街都轟動了。

不久,老街的人發現,“雲芳齋”的牌子在夜裏悄悄摘掉了,店面轉給了一個本地人。

(本文有刪改)

11. 趙老闆在鑑定鈞瓷時,小說先用“淡淡”,後用“朗聲”,來描寫他的神態,反映了人物怎樣的心理?(3分)

參考答案:(1)自信、沉穩、果斷。(2)強調、不容置疑。(3)對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悅。

解析:人物心理,需要還原上下文人物的語言情景去仔細揣摩分析。趙老闆“反覆把玩”後“淡淡”說了“能收”兩個字,表現了他的自信,簡短的話語也表現了他的果斷沉穩。而在他確認之後隔壁老闆提出了疑惑,這自然會使他有些許不悅,後面的“朗聲”也體現了這一情緒,同時不加解釋,只是又說了一遍“能收”,反覆產生強調效果,表現了他不容置疑的態度。

12.“買玉”的情節中,作者使用了“歐亨利筆法”,試做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1)以爲趙老闆會走眼,結果是李老闆走了眼;以爲價值在玉,其實價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藝術效果。(2)趙老闆在鈞瓷鑑定中表現出來的眼光,以及在收玉盒端詳良久的細節,這些鋪墊使結局合乎情理。

解析:.情節賞析題。首先需要明確歐亨利筆法的主要特點就是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多爲懸念設置,情理之中指向伏筆呼應,結合文章內容加以賞析即可。

13. 小說結尾處,李老闆爲什麼會悄悄摘牌走人?(3分)

參考答案:(1)自感技不如人。(2)自覺羞愧。(3)不守行業規矩,終究難以立足。

解析:分析概括題。同樣需要我們通過小說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去分析。(1)(2)兩點是從人物的心理角度說,第三點則深入一層揭示出實質。

14.這篇小說爲什麼要用“走眼”做題目?(5分)

參考答案:(1)“走眼”是貫穿全文的線索。(2)“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3)“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話反說的效果,較好地突出了主題。

解析:題目作用分析探究,當從結構形式內容幾個方面作答,按照“線索+內容概括+手法效果(深化了文章主旨等)”答題基本套路,一般能答到點子上。

15. 結合趙老闆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參考答案:小說塑造了一個閱歷豐富,洞悉人心,爲人仗義,精通業務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經商與做人一樣,都應該誠信、寬厚、與人爲善的主旨。

解析:人物形象賞析和主旨概括。本篇小說人物形象並不複雜,小說開篇即已點出趙老闆的經驗豐富,業務嫺熟。接着主要是通過兩次鑑賞古玩的事件刻劃人物的形象。不僅印證了“內行,眼力好”,而派夥計觀察賣玉的人看出他善於洞悉人心,不拆穿李老闆行爲說明他爲人厚道善良。小說主旨則以小見大,由個人上升到社會。

第三部分 古詩文閱讀

文言文仍然選了序,重點記敘歐陽君爲人爲文品行,借作序爲其立傳,雖不考人物傳記而筆法接近。詩選了兩首,唐宋各一首五言絕句,體現了唐詩重情韻,宋詩重思理的特點,詩中的“猿啼”“傷春心”的典故可謂常見。考查重點定位於“兩首詩歌抒情手法的差異”,需要相當的詩詞素養和答題技巧。論語部分考查點重在理解孔子的思想,對孔子“直”(正直)觀點的理解與分析。於細微處可見人生修養。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

歐陽君生於閩之裏。幼爲兒孩時,不與衆童親狎,行止多自處。年十許歲,裏中無愛者。每見河濱山畔有片景可採,心獨娛之,常執卷一編,忘歸於其間。逮風月清暉,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釋,不自知所由,蓋其性所多也。未甚識文字,隨人而問章句,忽有一言契於心,移日自得,長吟高嘯,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識其志,每嘗謂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爲汩沒②之飢氓也。未知爲吉凶邪?”鄉人有覽事多而熟於聞見者,皆賀之曰:“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自此遂日日知書,伏聖人之教,慕愷悌之化,達君臣父子之節,忠孝之際,唯恐不及。操筆屬詞,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發於鄉里之間。建中、貞元時,文詞崛興,遂大振耀,歐③閩之鄉不知有他人也。

會故相常袞來爲福之觀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頗嗜誘進後生,推拔於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爲芝英。每有一作,屢加賞進。遊娛燕饗,必召同席。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於江淮且達於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尋而陸相贄知貢舉,蒐羅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無倫比,故君名在榜中。常與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韓侍郎愈、李校書觀,洎君並數百歲傑出,人至於今伏之。君之文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於理,故言多周詳;切於情,故敘事重複:宜其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一命而卒,天其絕邪!

君於貽孫言舊故之分,於外氏爲一家。故其屬文之內名爲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有《與鄭居方書》,皆可徵於集。故予衝幼之歲,即拜君於外家之門。大和中,予爲福建團練副使日,其子價自南安抵福州,進君之舊文共十編,首尾凡若干道,泣拜請序。予諾其命矣,而詞竟未就。價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爲觀察使,令訪其裔,因獲其孫曰澥。不可使歐陽氏之文遂絕其所傳也,爲題其序,亦以卒後嗣之願雲。

[注]①窅(yǎo):悵惘。 ②汩沒:淪落。 ③歐:通“甌”。

1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 蓋其性所多也 多:超過

B. 由是振發於鄉里之間 振發:顯揚

C. 宜其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 司:執掌

D. 皆可徵於集 徵:驗證:

答案:A解析:文言實詞題,重在文章的語境中去理解,多考古今異義。如果選項中出現的含義是現代漢語中常見的,多是錯誤的。

1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隨人而問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 鄉人有覽事多而熟於聞見者 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C. 君於貽孫言故舊之分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D. 亦以卒後嗣之願雲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答案:C解析:文言虛詞。C兩個“於”,都是介詞,表示“對於”; A第一個“而”連詞,表順承,第二個“而”連詞,錶轉折。B第一個“者是結構助詞,翻譯爲“……的人”,第二個“者“是語氣助詞。D選項第一個 “以”是“用來”,第二句 “以”表示“憑藉”。

18.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

A. 本文敘述歐陽行周的成長曆程,評定其文章特點,最後交代爲文集的緣由,有借作序爲其立傳之意,讀此可知歐陽行周爲人爲文之一斑。

B. 歐陽行週年少時酷愛山水與讀書,儘管鄉人都不喜歡他,父母也爲他的將來憂心忡忡,但他天資聰穎,文筆超羣,終於成爲福建著名的文士。

C. 歐陽行周寫文章詞語清秀,思維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說理精闢,立論周密詳盡,擅長抒情,敘事委婉曲折,是韓愈、李觀等人的通道。

D. 作者痛惜歐陽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幹,又嘆其身後蕭條寥落,將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於敘事、議論之中,頗能感人。

答案:B解析:“儘管鄉人都不喜歡他”一句錯誤點設置來自“年十許歲,裏中無愛者。”(他十來歲時,在村裏沒什麼人能讓他喜愛的),和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有“鄉人有覽事多而熟於聞見者,皆賀之曰:此若家之寶也……”。此題設置的錯誤點大多是文中細節,其實考的還是文意的準確理解。

19.用“/”給文章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於江淮且達於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

答案: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於江淮/且達於京師矣/時人謂能識真

解析:斷句時應初步瞭解語句大意,然後根據結構特點和語言標誌,先斷開容易理解的語句,再依據對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難點。本題藉助斷句的語言標誌是兩個句末語氣詞“矣”和句首發語詞“且”,可先行斷開。再利用文言的四字句式斷開“動不逾節”“常公之知”。本段有兩處是可斷可不斷的。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3分)

(2) 性頗嗜誘進後生,推拔於寒素中,唯恐不及。 (4分)

答案:(1)這是你們家的寶貝啊,爲什麼要如此擔心呢!

(2)(他)生性很喜歡引導後輩進取,在家境貧寒,門第低微的人中推薦選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解析:翻譯時儘量以直譯爲主,要關注重點詞語、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強調字字落實,力求表達通順。第一句翻譯時要抓住“奈何……歟”這一反問句式。第二句要注意省略句的特點,翻譯時補上主語“他”賓語“人才”。

參考譯文:

歐陽先生出生在福建的 鄉下,還是孩子的時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經常獨自行動。10來歲時,對村裏沒什麼喜好;每當看到河邊山腳有美景之處,內心裏感到很高興,常常拿着 一本書,在那些地方流連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時很晚了還留在那裏,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裏,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歡讚美美好的事物吧。還沒認識幾個 字,跟着別人詞句,假如有一句話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興,一直邊走邊吟誦,不知道會走到那裏。父母並不瞭解他的志向。常對人說,這孩子不懂事,將來恐怕要 淪落爲餓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還是兇?村裏見過世面的人,都祝賀他:這是你家的你們家的寶貝啊,爲什麼要過於擔心呢?從此之後,每天只是讀書,歎服聖人 的教誨,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禮節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筆寫文章,語言秀麗,思維活躍,都是別人不曾寫過的,認爲爲君之道很簡單,從此在鄉間聞名。建 中、貞元期間,他的文章很出名,整個福建沒有人能超越他。

當時,原來的承相常袞 來做福建的觀察使,他有文章聞名遠近,又生性喜歡提拔後生,在出生寒門的年輕人中選拔,怕找不到。歐陽君到的這一天,他把歐陽君比作芝英,歐陽君每寫一篇 文章,都會得到讚賞獎掖。一有宴請,一定會叫上他。歐陽君謙虛,行動不逾越禮節,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歐陽君的名聲在江淮間越來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 他。當時人們都說常公能識英才。不久陸相贄考取貢舉,蒐羅天下的好文章,選拔人才的風氣前所未有,所以歐陽君也名列其中。跟歐陽君經常在一起的,有韓愈, 李觀等。等到歐陽君和數百傑出人物死後,人們到現在還佩服他們。歐陽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沒有套用現成的,才華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說話詳細嚴謹;抒情 真切,敘述詳備:應該是當代文章的典範。他死之後,沒有人能繼承。

歐陽君跟我有故交的情 分,還是遠親。所以他編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寫的,如《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如《與鄭居方書》,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時 候,就在外家之門認識了他。大和年間,我做福建團練副使時,他的兒子從南安到福州,給我歐陽君很多文章和詩作,請求我寫序言。我答應了他,可是遲遲沒寫 成。歐陽價沒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觀察使,讓手下去找他的後代,於是找到他的孫子澥。不能讓他的文章就此失傳。我爲文集寫下這篇序,也以此來 完成他子孫的願望。

(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21-22題。(7分)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三峽吟

(唐)李端 (南宋)徐照

日落衆山昏,蕭蕭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①。

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楓林:《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

21.這兩首詩都以 來寫愁。(2分)

答案:猿聲,解析:這道題基本送分,稍懂意象常識即會。

2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5分)

參考答案:(1)第一首寓情於景,“昏”“繁”二字點明瞭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

(2)第一首以“那堪”唱嘆抒情;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析:考查抒情手法,大體來說,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大類。重點在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託物言志,用典等)。難點在“第二首以理寫愁”,需要了解唐詩重情韻,宋詩重思理的特點並結合詩句賞析。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子曰:“孰謂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論語公冶長》)

[注] ①微生高:春秋時魯國人。 ②醯(xī):醋。

23.第一則材料主要體現了孔子的 觀。(1分)

答案:擇友。解析:主要考查對內容的理解,不難概括。

24.孔子爲什麼說微生高不直?對孔子這種評價,你怎麼看?(4分)

答案:第一問:醋是小物,有就說有,沒有就說沒有,微生高應據實相告。而他卻向鄰居求討,以應求者,用意委曲,並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認爲微生高不直。

第二問:孔子的評價是正確的,爲人處世要實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是教誨弟子養成君子品格,於細微事不可不謹。

解析:第一問主要考查考生對於文段內容的理解,讀懂文意是前提。第二問是側重表達自己的看法,點出孔子的觀點及目的。兩題都要扣住孔子的“直”來回答。

(四)古詩文默寫。(6分)

2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 ,欲罷不能。(《論語》)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3)故其爲聲也,悽悽切切,呼號憤發。 , 。(歐陽修《秋聲賦》)

(4)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 。(白居易《琵琶行》)

(5)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 。念橋邊紅藥, ?(姜夔《揚州慢》)

答案:(1)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3) 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 (4)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5)冷月無聲,年年知爲誰生。

解析:考背誦,更是考默寫,所以不要寫錯別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