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第二學期

本文已影響 2.92W人 

期末考試是對同學們一學期學習成果的一次大盤點、大檢閱,同時也是對同學們綜合素質的一次挑戰。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第二學期,歡迎參考~

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第二學期

  一、語言文字運用(16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正確且每對加點字的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聲譽雀起 黯然失色 薄餅/淺薄 典籍/枕藉

B.幅員廣闊 五彩斑斕 剝落/剝削 朔風/夙願

C.星辰變色 別出心裁 伺機/伺候 胚胎/毛坯

D.殞身不恤 哀聲嘆氣 模仿/模樣 渣滓/桑梓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處依次填入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⑴ 我喜愛青衣的鳳頭繡鞋,綠裙衩裏露出的紅裏子;我喜愛花旦的蘭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樣的小碎步,以及 、纏綿悱惻的唱腔。

⑵ 如今的書壇畫壇 ,且到處是圈起來的圍牆籬笆。若去看看那些展覽,你悲哀的並不是這些藝術家,而要浩嘆這個時代的荒蕪來了。

⑶ 但母親斑白的雙鬢分明讓我感到她一個人的冬天已經來臨。隔着三十年這樣的人生距離,我感覺着母親獨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 。

A.不瘟不火 魚目混珠 無能爲力

B.不溫不火 魚龍混雜 愛莫能助

C.不瘟不火 魚龍混雜 無能爲力

D.不溫不火 魚目混珠 愛莫能助

3.下面對有關作品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長亭送別》爲元代戲曲作家王實甫所著《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就課文來看,每一段唱詞都有相應曲牌,而一折戲中的若干曲牌又屬同一宮調。

B.《羅密歐與朱麗葉》(節選)中,朱麗葉說“爲什麼你偏偏是羅密歐呢”,“我也不願再姓凱普萊特了”,兩句話表現出愛情的力量能夠戰勝家族的世仇。

C.《蘭亭集序》是王羲之與衆名士在蘭亭舉行修褉詩會後爲詩集作的序。文章情感由悲而樂,表達了生命苦短、悲欣無常的感慨。

D.《寒風吹徹》藉助十四歲的我、渾身結滿冰霜的路人、姑媽、母親四個人的經歷,表現了一種生命的真實: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4.對相關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3分)

A.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以“白雲”喻遊子,後句則交代遊子浮舟漂泊的孤愁。

B. 楊炯《從軍行》中,“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以雪暗風多寫環境惡劣,以鼓聲寫戰鬥激烈。視聽結合,景中傳情。

C. 李白《將進酒》中,“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巧妙用典,借陳王曹植醉酒狂歡抒發自己人生得意的快樂。

D.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中,“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既實寫夏天暴雨,又暗含仕途風波險惡之意。

5.分別用一句平實的話表述《飛鳥集》中相關詩句的含意。(4分)

(1)鳥以爲把魚舉在空中是一種慈善的舉動。

(2)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司馬溫公神道碑 蘇軾

公諱光,字君實,其先河內人,晉安平獻王孚之後,王之裔孫徵東大將軍陽始葬今陝州夏縣涑水鄉,子孫因家焉。曾祖諱政,以五代衰亂不仕。祖諱炫,舉進士,試祕書省校書郎,終於耀州富平縣令。考諱池,寶元、慶曆間名臣,終於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

公始進士甲科,事仁宗皇帝,至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始發大議,乞立宗子爲後,以安宗廟,宰相韓琦等因其言,遂定大計。

事英宗皇帝,爲諫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論陝西刺義勇爲民患;及內侍任守忠奸蠹,乞斬以謝天下,守忠竟以譴死。

事神宗皇帝,爲翰林學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將嵬名山欲以橫山之衆降,公極論其不可納,後必爲邊患。已而果然。及王安石爲相,始行青苗、助役、農田水利,謂之新法,公首言其害,以身爭之。當時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爲重。帝以公爲樞密副使,公以言不行,不受命。乃以爲端明殿學士,出知永興軍,遂以留司御史臺及提舉崇福宮,退居於洛十有五年。及上即位,太皇太后攝政,起公爲門下侍郎,遷正議大夫,遂拜左僕射。公首更詔書以開言路,分別邪正,進退其甚者十餘人。旋罷保甲、保馬、市易及諸道新行鹽鐵茶法,最後遂罷助役、青苗。

而公臥病,以元佑元年九月丙辰,薨於位,享年六十八。太皇太后聞之慟,上亦感涕不已。二聖皆臨其喪,哭之哀甚,輟視朝。贈太師、溫國公,襚以一品禮服,諡曰文正。官其親屬十人。公娶張氏,禮部尚書存之女,封清河郡君,先公卒,追封溫國夫人。以元佑三年正月辛酉,葬於陝之夏縣涑水南原之晁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而其文以命臣軾。 (選自《東坡全集》,有刪改)

6.請寫出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4分)

①子孫因家焉 家: ②遂拜左僕射 拜:

③分別邪正 分別: ④上亦感涕不已 涕: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已而果然 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B.守忠竟以譴死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C.後必爲邊患 然此可爲智者道,難爲俗人言也

D.退居於洛十有五年 亦將有感於斯文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司馬光祖先是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祖上歷代爲官,父親司馬池是寶元、慶曆間名臣,曾經做過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

B.司馬光是北宋名臣,侍奉過仁宗、英宗、神宗等多位皇帝。他爲政敢於進諫,堅持自己的主張,大力打擊任守忠等奸惡之人。

C.司馬光極力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後遭外放,並曾經退居洛陽十五年。在被太皇太后起用後,迅速廢除了許多新法政策。

D.司馬光逝世後,朝廷給予他高規格的喪儀,皇上親筆用篆字書寫碑名,將碑立在他的墓道上以示表彰,並讓蘇軾撰寫碑文。

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當時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爲重。(3分)

(2)二聖皆臨其喪,哭之哀甚,輟視朝。(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僕之私心剌謬乎?(3分)

  三、古詩詞鑑賞(10分)

10.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獨 酌① 李白

春草如有意,羅②生玉堂陰。東風吹愁來,白髮坐相侵。

獨酌勸孤影,閒歌面芳林。長鬆爾何知,蕭瑟爲誰吟。

手舞石上月,膝橫花間琴。過此一壺外,悠悠非我心。

注:①本詩作於作者晚年。②羅:藤蘿。

(1)“獨酌勸孤影”一句用了什麼手法?請加以說明。(2分)

(2)“手舞石上月,膝橫花間琴”兩句寫出了什麼樣的情景?試簡要分析(4分)

(3)從全詩看,李白的“愁”有哪些?(4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曰: ,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逍遙遊》)

(2)亦欲以究天人之際, ,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報任安書》)

(3)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晚有兒息。(李密《陳情表》)

(4)固知一死生爲虛誕, 。(王羲之《蘭亭集序》)

(5) ,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6)戰士軍前半死生, 。(高適《燕歌行》)

(7)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實甫《長亭送別》)

(8)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五、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19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題。

五月菖蒲

①初識得菖蒲,是在書本上。感覺有些生疏的兩個字,組合起來卻極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纏綿的味道。光從字面上,就彷彿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鄉村圖畫。那時我想,菖蒲該是從《詩經》中長出來的草吧?和蒹葭、荇菜這些詞一樣,帶着詩的特質,長了千年。

②那時所有的認知,僅停留在文字和想像裏。就如幼年時,一直以爲,端午節掛在門楣上避邪的、長得像劍的草是蘆葦。後來稍大一些,才從母親口中得知它叫水劍草,與蘆葦並不同。及至成年後,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劍,又大感詫異,如小時候聽神話故事中,織女可以下凡成爲牛郎的妻子一樣神奇!

③青青的菖蒲,形狀像劍,其實並沒有凜然的劍氣。所以,相對於菖蒲化劍除魔斬妖的傳說,我更喜歡女子青英,因家貧用洗淨的菖蒲裝點門楣,卻得來好運這類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裏,有美麗善良的女子,有真摯純美的愛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們,更符合長在鄉間水中的菖蒲的純樸性情。

④摒去傳說和想像,菖蒲其實是鄉下常見的一種草,它們羣聚而生,擇水而居。春天一到,春水盈盈的池塘裏,菖蒲們就開始自由生長。待到五月,已經長得極爲茂盛,遠遠望去,一片濃郁的清涼翠色。但清涼中又不乏熱鬧,如鄉村的鄰里之間親親密密、和和睦睦的關係一般。如若有風吹過,還可以聽見它們竊竊的低語,或譁然的歡笑。坐在水邊放牛的孩子,聞到菖蒲散發出來的越來越濃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節快要到了。

⑤端午,是唯一一個充滿草木清氣的節日。每年端午的前幾日,母親便會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回來,放置在家中。小小陋室,便充滿了香氣,那是節日的氣味。我小小的心裏,也充滿了歡喜。還隔着日子,睡夢中已經聞到了糉子和鹹蛋的香味。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戶戶的大人忙着包糉子,煮鹹蛋(雞子,鴨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種食物的名字裏都有“子”字,寓意爲五子登科。小孩子們則忙着在門前與窗戶前掛菖蒲和艾草。鄉間隨處可見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爲可以保衛家園的神劍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更有意思的是還要在身上塗抹雄黃酒。母親用碗盛上自己做的白酒,然後放入雄黃攪勻,用紗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膚處塗抹。冰涼的雄黃酒,撲鼻的酒香,以及母親輕柔的耳語,糅合在一起,讓人有一種特別奇妙的感受。

⑥這種感受,歡愉了整個童年。及至結婚,每年端午,依然要掛菖蒲祈福。掛的菖蒲與艾草,常常是由孩子的爺爺割來。有時,我的母親怕我們忘了,也會專門割了送過來。於是,青青的兩把菖蒲和艾草,還有雙方老人家們親手包的糉子,重疊在一起,散發着重重疊疊的香,重重疊疊的愛。

⑦五月,守候在鄉間池塘裏的菖蒲,又該長得茂盛了吧?想像之間,菖蒲那特有的香氣,混雜着幾分牽念,便穿過鄉村和田野,穿過山丘與河流,穿過城市的高樓和街道,嫋嫋娜娜地飄過來,飄過來。

12. 文章第①段中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13. 簡要概括③~⑤段中菖蒲的特點。(4分)

14. 文章第③段穿插了有關菖蒲的傳說,有何作用?(6分)

15.本文除了抒發對五月菖蒲的喜愛和懷念之情,還暗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試聯繫全文加以探究。(5分)

  六、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兩個五四在今天 張鳴

一晃,五四運動過去95年了。五四運動過去不久,學界就有兩個五四的`說法。的確,在我看來,五四運動,其實是兩個,一個是發端於1917年蔡元培執掌北大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一個是以1919年5月4日反日xx爲標誌的五四政治運動。兩個五四,其實是兩回事,但現在人們習慣混着說。

新文化運動,在當下被罵得很慘。由於提倡儒學成了潮流,海內外的儒家信徒或者號稱信徒的人合流,玩命攻擊新文化運動,甚囂塵上。在他們看來,當今傳統的淪喪,儒學的譭棄,人們道德的混亂,新文化運動要負主要責任。

其實,在我看來,新文化運動固然有毛病,但總的來說,功大於過。沒有這樣一場批判傳統、輸入學理的文化運動,後來民國的文化建設,無從談起。民國文化和教育的盛世,恰是在五四之後纔出現的。

至於五四政治運動,我的評價很低。這場運動的起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的國內反彈。反彈是可以理解的,但卻沒有理性。一戰結束,中國變成了戰勝國,人們對此期待過甚,可是當時還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時代,期待以戰勝國的身份來徹底改變中國的地位,根本就不現實。

開價過高的外交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此時卻絕非中國最危險的時刻,相比過去,中國的國際地位還是提高了一點。學生將外交失敗視爲內奸作祟的結果,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可一直被視爲賣國賊的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三人,根本就沒有所謂賣國的證據。學生也根本就沒想找證據,先燒曹的家,打了人再說。

此後,運動進入了一個持續的抵制日貨的時期,滿大街查抄日貨,凡是買賣日貨者,都會遭致懲罰,賣者尤慘,每每被抄家,捆打,戴高帽子游街。北洋政府,其實沒有限制學生xx,抓的人,都是抄查日貨打人的。即使這樣,警察對這些學生,也相當的客氣。這樣一場大規模借愛國的道德名義,侵犯私有財產,侵犯人權的運動,沒法讓人有好感。

兩個五四,在今天都沒有死。新文化運動引發的文化討論,中與西,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當年的論爭,今天還在繼續。而與此同時,五四政治運動的模式,一次次地被複制,直到去年的“九一五”反日xx中,有些人依舊是抵制日貨,抓內奸,把所有買賣和使用日貨的人,都視爲漢奸。

當年五四新文化運動輸入學理、改造文化的實踐剛剛開了頭,就被一場挾帶道德高調的政治運動打斷,紮實的文化改造和建設,至少部分地被浮躁的羣衆政治取代了。這樣的悲劇,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直到今天,人們仍在經濟上跟西方世界接軌的同時,努力擯棄西方價值。借提倡傳統的名義,行精神排外之實。反過來,對五四政治運動中非理性的高調的道德呼籲,卻加以充分肯定。以致在一個特別需要法治、需要人們學會按規矩行事的市場化變革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出現非理性排外事件。

後一個五四的幽靈,還在徘徊。前一個五四的精神,則被抑制。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2014年5月3日

16.簡述本文的論述思路。(6分)

17.作者爲什麼對五四政治運動評價很低?(6分)

18.作者肯定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原因有哪些?(6分)

  七、作文(70分)

1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

虛榮:表面上的光彩。 ——《現代漢語詞典》

虛榮會開花,但不會結果。 ——佚名

女人愛錦衣華服,男人愛名利地位。確實,這是一種虛榮。可爲此,人擁有了上進的動力。 ——作家蘇岑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題目自擬;④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參考答案

1.C(A.聲譽鵲起,báo/bó,jí/jiè.B.bō,shuò/sù.C.sì/cì,pēi/pī.D.唉聲嘆氣,mó/mú,zǐ)

2.C(不瘟不火,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處。也可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火爆。不溫不火,性格溫和,銷售行情不火爆。魚目混珠,比喻以假亂真。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好人混雜在一起,成分複雜。愛莫能助,心裏願意幫助,但是力量達不到。無能爲力,力量夠不上。多指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件或解決某個問題。)

3.C (文章情感由悲而樂。)

4.C (抒發人生失意的痛苦。)

5.(1)自以爲慈善的行爲實際是對他人的傷害。或:名爲慈善,實爲害人。(2)愛更利於

物的發展。或:鼓勵(表揚)更容易讓人進步。

6.①安家;②授予官職;③區分辨別;④流淚。

7.B.(B.介詞,因爲。A.代詞,這樣/ 助詞,……的樣子。C.動詞,成爲/介詞,對。D.介詞,到、在/介詞,對。)

8.A (“祖上歷代爲官”錯,司馬光的曾祖父“以五代衰亂不仕”)

9.(1)當時不依附王安石,說新法不當的士大夫們,都倚仗司馬光把他作爲重要依靠。

(定語後置、“倚公爲重”、句子通順各1分)

(2)太皇太后和皇帝都親臨司馬光的喪禮,爲他哭泣,十分哀痛,停止了上朝。(“臨其喪”、爲動用法、“輟”各1分)

(3)如今少卿竟然(卻)用推賢進士的道理來教導我(譯爲“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賢進士”亦可),恐怕與我的個人意願相違背吧!(“乃”、“無乃……乎”、“剌謬”各1分)

參考譯文:

司馬公名光,字君實,他的祖先是河內人,晉代安平獻王司馬孚的後代,司馬孚的孫子徵東大將軍司馬陽當初安葬在現在陝州夏縣的涑水鄉,子孫們就安家在那裏。司馬光的曾祖父名政,因爲五代時期社會的混亂而沒有做官。祖父名炫,考取了進士,被任用爲祕書省校書郎,最後官至耀州富平縣令。父親名池,是寶元、慶曆年間的名臣,最終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侍制。

司馬光開始時考中進士甲科,侍奉仁宗皇帝,官至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最初提出對國家大事的建議,請求立長房長子爲繼任者,來使國家安定。宰相韓琦等人根據他的意見,最終定下了這件大事。

司馬光侍奉英宗皇帝,做了諫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議論到陝西時指責 “義勇”成爲老百姓的禍患;後來內侍任守忠作奸爲害,司馬光懇求朝廷殺了他來向天下人謝罪,任守忠最終因爲(司馬光的懇求)被貶而死。

司馬光侍奉神宗皇帝,做了翰林學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將嵬名山想要率領橫山的部衆投降,司馬光極力強調不能接納嵬名山,如果接納了將來一定成爲邊境的禍患,後來果然這樣。等到王安石做了宰相,王安石開始推行青苗法、助役法、農田水利法等等,稱它們叫新法。司馬光第一個指出新法的危害,用身家性命來爭論。當時不依附王安石,說新法不當的士大夫們,都倚仗司馬光把他作爲重要依靠。皇帝任命司馬光爲樞密副使,司馬光因爲自己言論沒有被採納,不接受任命。皇帝就任命他爲端明殿學士,外放掌管永興軍,他就以留司御史臺和提舉崇福宮的身份,退出政壇居住在洛陽十五年。等到現在的皇帝(哲宗)即位,太皇太后攝政,起用司馬光做門下侍郎,又升任正議大夫,最終授予左僕射的職務。司馬光首先請求皇帝重新下詔書來打開言路,區分辨別奸邪和正直的官吏,提拔、斥退十幾個比較突出的人。很快取消了保甲法、保馬法、市易法以及諸道新行的鹽鐵茶法,最後廢除了助役法、青苗法。

不久司馬光生病臥牀,在元祐元年九月丙辰日,在職位上去世,享年六十八歲。太皇太后聽說了他去世的消息後十分哀痛,皇上也感傷流淚不止。太皇太后和皇帝都親臨司馬光的喪禮,爲他哭泣,十分哀痛,停止了上朝。(朝廷)追贈司馬光爲太師、溫國公,贈予他一品禮服(入殮),諡號爲“文正”。讓他的十個親屬做官。司馬光娶了張氏,她是禮部尚書張存的女兒,封爲清河郡君,她在司馬光之前去世,(朝廷)追封她爲溫國夫人。在元祐三年正月辛酉日,司馬光被安葬在陝州夏縣涑水南面的晁村。皇上親筆用篆字書寫碑名,將碑立在他的墓道上以示表彰,碑名是“忠清粹德之碑”,並讓我撰寫碑文。

10.(1)用了擬人手法(1分),李白將自己的影子當成人,勸影子喝酒(1分)。

(2)這兩句描寫了李白月下花間石上彈琴的情景(2分)。花叢中,李白坐在石上,膝

上橫放着一架琴,他在月光中雙手舞動,縱情地彈琴(2分)。

(3)①年華老去;②壯志難酬;③孤獨寂寞。(每點1分,答對三點得4分)

11.(1)至人無己 (2)通古今之變 (3)門衰祚薄 (4)齊彭殤爲妄作 (5)竹喧

歸浣女 (6)美人帳下猶歌舞 (7)淡煙暮靄相遮蔽 (8)星垂平野闊

12.①運用擬人手法(1分),將無情感的菖蒲寫得很有情味(1分);②藉助想像(1分),描繪出菖蒲生長於水中的美麗畫面,呈現優美的意境,給人以美的感受(1分)。

13.①形狀像劍,青翠有清香(外在特點)②性情純樸(內在氣質)③水生且羣居(生長狀況)④可用以辟邪(神奇功用)。(每點1分)

14.①借傳說寫菖蒲能除魔斬妖並帶給人好運,給菖蒲增添了神奇的色彩;②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③寫出了菖蒲的純樸性情和作者對菖蒲情有獨鍾的原因。(每點2分)

15.①對故鄉習俗和童年生活的懷念;②對故鄉親人的懷念牽掛;③對故鄉美好人情(親情、鄰里情)的讚美;④對美好生活的祈願。(每點1分,答對四點得5分)

16.首先提出兩個五四的概念(2分),然後分別對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政治運動作出分析評價(2分),最後討論兩個五四對當今的深遠影響(2分)。

17.①作者認爲五四政治運動的起因是非理性的:訴求過甚,不現實(2分);②在五四政治運動中的很多行爲也是非理性的:對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的攻擊無證據(2分);借愛國之名,侵犯人權和私有財產(2分)。

18.(1)五四新文化運動批判傳統、輸入學理,促進了民國文化和教育的盛世的出現;

(2)當今一些人錯誤地將傳統淪喪、儒學譭棄和道德混亂歸咎於新文化運動;

(3)當今有些人否定五四新文化運動,借提倡傳統之名行精神排外之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