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閱讀及賞析

本文已影響 1.24W人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①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閱讀及賞析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②,涵虛混太清③。

氣蒸④雲夢澤⑤,波撼⑥岳陽⑦城。

欲濟⑧無舟楫⑨,端居⑩恥聖明(11)。

坐觀垂釣者(12),徒有羨魚情(13)。

【註釋】

①張丞相:丞相張九齡。詩人寫這首詩是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引薦。②湖水平:湖水上了岸,與岸齊平。③涵:包含,包容。混:指水天相連,渾然一體。虛、太清:均指天空。④氣蒸:水氣瀰漫。⑤雲夢澤:泛指江漢平原及其周邊的地區。⑥撼:搖動。⑦岳陽:今湖南省岳陽市。在洞庭湖東岸。⑧濟:渡過。⑨無舟楫:暗喻想出任卻無人引薦。⑩端居:平居,指閒居。(11)恥聖明:恥:感到不光彩或羞愧。聖明:這裏指君王的智慧英明。這一句表面是稱頌當朝君主的聖明,實則是想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並非本願,嚮往出仕求官,卻找不到門路。(12)垂釣者:暗喻當朝執政的人,即指張九齡。(13)羨魚情:比喻從政的心願。《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結網。”這裏化用其意,說自己空有出仕從政之心,卻無從實現這一願望。言外之意是希望對方竭力引薦,免得使自己的願望落空。

【今譯】

八月的湖水漲滿,幾與四岸齊平,

無涯無端,似將萬里長天包容。

水氣蒸蒸,籠罩了這古老的大澤雲夢,

波光粼粼,雄渾的氣勢撼動了岳陽古城。

我想要涉河渡水,卻沒有舟帆載乘,

若要閒居端坐,對不起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來觀看那些垂釣之人,

空懷着實現理想的.激情。

【賞析】

本詩表面上像臨興觀湖,描繪洞庭雄壯、開闊氣象,實爲託興 觀湖的干謁詩,表露了詩人希求名人引薦入仕而又難成的無可奈 何的心境。詩於張九齡任相期間(開元二十二年至開元二十四年) 所作。一說作於詩人入荊州府長史張九齡幕府充當短期幕僚期 間。唐代以詞章取士,干謁詩應時而生。凡作干謁詩,本是俯身求 人,但第一等的卻不會顯出乞相,不見諂媚。本詩不但未露干謁痕 跡,而且託意於詩,寄情於景,氣魄宏大,故與杜甫的《登岳陽樓》同 爲傳世高唱。

詩前半寫景,盡繪洞庭湖壯麗之色;後半筆鋒一宕,借景道情, 透出作者願意出仕急待對方舉薦的心理;結尾二句更是曲折的點 睛之筆。詩先寫洞庭湖浩淼的壯觀景象。洞庭湖水暴滿,與岸相 平。時值八月金秋,本應秋高氣爽,而此時的洞庭湖卻水天共色, 霧氣籠罩,混沌難辨,似天、似水、似雲、似氣,展現在眼前的只有茫 茫無垠的宇宙。洞庭湖如此遼闊,洞庭水如此浩瀚,竟然與宇宙吻 合得天衣無縫。湖之大,水之淼,自有蓋天動地之力。蒸氣中的洞 庭湖猶如紗帳中酣睡的女神,令人在迷茫、陶醉中享受着朦朧美。 這是從靜態寫洞庭湖之靜態美。接着又寫它波濤洶涌、以致能振 撼岳陽樓的動態美,一靜一動,相輔相成,活顯了洞庭湖的神彩與 偉力。難怪後人將這聯“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樓”的佳句與杜甫 描寫洞庭湖的名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一同 視爲高唱,所以方回說“後人自不敢復題也”(《瀛奎律髓》)。這前 半寫得好,自不待言,但不是詩人作詩的本意。在後半里,詩人寓 本意於眼前的壯景之中,使之巧妙地脫穎而出。欲引渡而“無舟 楫”,語屬雙關。詩人真的要渡湖嗎?“端居恥聖明”一句道出了真 情。原來,詩人“欲濟”者非水也,而是仕途。真正需要的不是“舟 楫”而是希望有知己者推舉。生逢開元盛世,遇有賢君明主,憧憬 着入仕前景的詩人早有“執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書懷貽京邑 故人》)之志,躍躍欲試之心,可惜已過不惑之年尚未如願。此時詩 人多麼希望伯樂再世,認下他這“千里馬”啊! 這種按捺不住的心 情在結句裏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詩人 巧妙地把《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句的古意引爲己用。一 個“徒”字,把詩人心裏的委屈、幽怨、憤懣,直至無可奈何的嗟嘆, 渲染得淋漓盡致。到此,詩人作詩的的本意才見端倪。這本意,在 詩中說得那麼委婉、含蓄,妙到由水及魚,由魚達情,泯滅了乞求的 寒酸相。聞一多說:“‘羨魚’畢竟是人情所難免的,能始終僅僅‘臨 淵羨魚’,而並不“退而結網”,實在已經是難得的一貫了。”(《聞一 多全集》,第三卷34頁)聞先生所說的正是孟浩然。孟氏有過“羨 魚”之情,有時不能說不很強烈,但並未“退而結網”,卻以布衣 而終。

本詩具有“雄渾”之風,陽剛之美,是古人審美意識之一,“籠天 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陸機《文賦》)。就本篇而言,真不知 “胸中吞幾多雲夢也”(宋蔡修評杜詩“吳楚”二句語)。雄闊之景, 沉鬱之情,求仕之憂,無奈之慨如此和諧地融合在這短短的四十個 字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