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閱讀及賞析

本文已影響 1.99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閱讀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閱讀及賞析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註釋:

①張丞相:即張九齡。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遷中書令。孟浩然遊京師,以此詩“干謁”張,冀其援引。其詩委婉含蓄,無“干謁”之痕跡,尤妙。望,一作“臨”。

②涵虛:包容廣闊的空間。太清:天空。古人以爲天是清而輕的氣構成,故稱太清。漢劉向《久嘆·遠遊》:“譬若王僑之乘雲兮,載赤霄而凌太清。”

③雲夢:澤名,其說法不一。一說本二澤,雲在江北,夢在江南;一說雲夢實爲一澤,可單言云或夢。大致在今湖北江陵、安陸以南,湖南嶽陽、華容以北之廣大地區,後淤積爲陸地。

④端居:平居、閒居。《梁書·傅昭傳》:“終日端居,以書記爲樂,雖老不衰,博極古今。”聖明:指帝王英明,這裏指太平盛世。

⑤羨魚:《漢書·董仲舒列傳》:“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又《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

  翻譯

八月洞庭的湖水暴漲似與岸平,

浩渺的湖水連天似涵渾的太清。

大地蒼茫霧氣蒸騰是雲夢大澤,

洞庭波濤洶涌搖撼着岳陽古城。

我想要渡過湖水碧波沒有舟楫,

閒居在家園又心憂慮愧對聖明。

我觀看在這湖之畔垂釣的漁翁,

白白懷有羨慕魚兒上鉤的心情

  賞析

詩的首四句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方回《瀛奎律髓》記:“予登岳陽樓,此詩大書左序毯門壁間,右書杜詩,後人不敢復題也。劉長卿有句雲‘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世不甚傳,他可知也。”可見其影響之大。不過對於全篇,詩家卻不無批評,如清人查慎行雲:“後半首全無魄力,第六句尤不切題。”其實要真正體會前四句的意象,還當從熟玩後四句着手。因爲這並非一首單純的山水之作,而是一首干謁詩,是開元二十一年(733)浩然向時相張九齡請求援薦所作。浩然並非一味淡泊,而是多有感情,此詩尤甚。

詩的五六句用《論語·泰伯》典:“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端居恥聖明”,看來是說,身處明時而端居無事,是可羞愧;然而所以無事,責非在己,而是“欲濟無舟楫”,浩然自視極高,言外之意頗有時不我用,其聖明與否,頗可致疑之慨。七、八句注家均引《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然而詩意爲何卻紛紜莫衷一是。其實《淮南》此喻下文更雲:“是而行之,故謂之斷(治);非而行之,必謂之亂”,意謂治亂之關鍵,在於行爲合宜與否。浩然用上句,而隱含下句之意,湖邊垂釣者,當然有工具可憑藉,而己身只空有羨魚之情,是無可依憑,無依憑而欲求進,在今世可謂非而行之,然而反過來看,握政柄,致太平的張丞相,如不我援,使孤寒之士,只有“歸家”一途,其合宜與否,豈不當慎思而審行之?可見此詩後四句雖似自愧自嗟,其實憤激之甚,只是因獻詩求薦,而內斂不露,這種斂抑而激切的感情,使詩人眼中的洞庭湖另有一番景象。

不妨仍以杜詩對比。老病孤舟,心憂國蹙的杜甫,其望中的洞庭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宏大的景象中,帶有蒼黯的色調,動盪的預感。孟詩亦宏大,卻給人以浩蕩激越的印象。仲秋八月,湖水平澄,然而這“平”中卻涵蘊着宇宙的元氣而直與太清——天空相混一,於是湖水雖平,而遠遠望去水雲之氣磅礴蒸騰。湖邊的岳陽城,也似乎被水勢所撼動。首四句在由遠而近,由總攬到收束的描寫中,一步步展現出平湖之深蘊的內力,涵蓋天地的氣勢。筆者無意將湖水視爲浩然自比,但是其望中湖景的個性化形象,卻確實是與浩然內斂的不平之氣相關。洞庭水勢之浩渺,見於地誌筆記甚多,如《岳陽風土記》:“蓋岳陽居湖東北,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漱齧城岸,岸常傾頹。”詩人狀物,固不能離開客觀的物象,所以孟、杜筆下的洞庭都以宏大爲主,但是從兩篇名作宏大湖景的色調不同中,我們又一次能體會到山水描寫與詩人心態的關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