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下雨啦》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26W人 

《下雨啦》說課稿

《下雨啦》說課稿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下雨啦》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下雨啦》說課稿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您們好!

我是鴻飛雙語學校的老師,感謝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讓我有機會參加這次比賽。今天,我爲大家說課的內容是鄂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明天的天氣怎樣》單元的《下雨啦》。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本冊中的第三個單元,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能力,嘗試探究“雨是怎樣形成的?”從而使學生對天氣變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瞭解,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

二、教材處理

根據本課的內容,在導入新課時增加兩幅圖片,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在總結自然界雨的形成時增加一個視頻短片,使學生對自然界雨的形成更加形象、直觀。

三、教學目標

1、探究目標: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一些有趣現象,提出現象成因的假設;能選擇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設計、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

2、知識目標:能用自己的話來解釋雨的形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的習慣,動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使學生對自然現象產生興趣,從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四、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是:

1、能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2、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重難點的突破,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驗後,進行觀察、推想“雨是怎樣形成的”來達到要求。

五、教法學法

在導入和交流實驗結果時,我採用談話法來解決問題;在進行實驗時運用講解法和演示法;在探究雨的形成時運用實驗法、討論法、觀察法、嘗試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最後播放視頻短片採用了情景教學法。這些教法更能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培養學生觀察和善於動腦的能力,並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六、教學手段

教學中,我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優化教學環境,拓寬教師和學生的思路,從而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作用。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能力,體驗實踐出真知的快樂!

七、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程序是:教具、學具準備:課件、酒精燈、燒杯、玻璃片、木夾子、熱水、石棉網、鐵臺架、火柴→導入新課(3分鐘)→新課講解(25分鐘)→歸納總結(3分鐘)→拓展活動(4分鐘)

  八、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導入新課

教師請學生觀看烏雲、閃電和下雨時的圖片,使學生想象下雨前的情景和下雨時的情景,從而很快的融入課堂。創設這一教學情境,在於激起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使學生很快的融入課堂。

(二)、提出疑問,實踐驗證

教師提出疑問讓學生猜想。當教師提出“雨是怎樣形成的?”學生可能會說出許多例子,在這兒教師不急於告訴學生猜測結果是否正確,而是引導學生用實驗驗證他們的猜測結果。

(三)、實踐驗證,得出結論

①教師示範實驗步驟,讓學生進行操作實驗(師講解實驗器材和實驗步驟)。學生合作完成表格的記錄。

設計這一環節是學生運用前面已有的知識和實驗操作的能力及經驗,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加強合作意識,培養學習興趣與創造性思維。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適時的參與到活動中去。加以引導、指導、提示。最後實驗完成後,學生彙報實驗結果、交流,教師加以總結。

②通過實驗結果,讓學生分組討論:自然界的雨是怎樣形成的?

③出示雨形成的視頻,教師歸納總結。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增強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地位。讓同學們在討論、交流實踐感受到合作探究的快樂,以及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藉助彙報實驗結果,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採用多媒體課件以及動畫,展現雨形成的過程,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體現學科的整合性。

(四)拓展活動

①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②雨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這個環節的安排,引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爲人類造福的願望。

  九、板書設計

15下雨啦

遇熱遇冷

水→水蒸氣→小水珠→雨

九、課後反思

就這一節,我首先通過提出問題(雨是怎樣形成的?)讓學生去猜想,再進行模擬雨的成因實驗,來討論自然界雨的形成,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科學的興趣,然後使用情景教學加深學生對雨的形成過程。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科學的趣味性和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下雨啦》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1課《下雨啦》。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重難點、說過程五個方面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及教學過程方法。

一、說教材

《下雨啦》是冀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清新的筆觸、優美生動的語句,把下雨前的特徵、雨後的景物以及雨中兒童盡情嬉戲玩耍的情景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先以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和喜愛的小動物的特殊表現來展開的,用“躲”“交頭接耳”等字詞以擬人的手法讓文章生動起來,接着由“嘀嗒、嘀嗒”到“嘩啦、嘩啦”的聲音變化賦予了雨的靈氣,讓雨點如調皮的孩子般來到人間,營造了歡樂的氣氛。文中最亮麗的風景是最後以自然段,孩子們光着頭、光着腳在雨中玩耍,上學去的情景讓人神往,細細聆聽雨聲、人聲如同天籟。整篇文章中作者始終站在孩子的立場,關注孩子的感受,以孩子的眼光展開了一幅人襯雨景,雨託人趣的“雨趣圖”。

二、說學情

1、關於朗讀: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語感,所以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不難。難的是邊讀邊想象,讓文字與情景結合起來,讀出感情,讀出趣味,這方面教師將運用配樂範讀、音頻、圖片的形式幫助學生創設情境。

2、關於寫作:雨景之美,雨中孩子的自由和快樂是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但是要讓二年級的孩子真正理解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所以本節課教師引領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方式,並通過補白、仿說來爲遷移寫作練習打好基礎。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書寫本課“螞、蟻、搬”等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瀆的方式,小組交流的方式,理解課文主要些什麼,是怎樣寫的;通過學生細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的讀書方法進行情感朗讀;通過補白、仿說,讓學生學會積累和運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圖書推薦,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留心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四、說重難點

1、理解寫什麼易,怎樣寫難。

2、根據已有生活體驗想象快樂的情景易,讀出快樂的'體驗難。

3、積累詞句易,運用難。

4、課上教學易,課下拓展難。

教師將通過重點詞語點撥、教師範讀引領、課上讀寫結合、課外圖書推薦等方式嘗試突破。

五、說過程

1、課前活動,激發興趣,師生共唱兒歌《下雨啦》。通過活潑的歌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烘托課堂氣氛。

2、複習導入,整體感知。出示課件21課生字詞,小組檢查,再認生字,起到鞏固複習,爲新課教學做好鋪墊。教師配樂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可以把孩子們帶入課文情境之中,讓學生邊聽邊回憶,既可以讓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的美,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並且初步學習概括文章的大意。範讀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並根據學生作答情況進行總結、板書。

3、文本解析,讀中感悟。首先是“例中學”環節,學生默讀課文1、2自然段,感受雨前自然的變化,抓住“躲”、“略過”、“交頭接耳”等詞,體會擬人的妙用,學習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的方法。第二是“實踐悟”環節,個性品讀,感受雨之美。針對三、四自然段給出閱讀提示: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反覆讀一讀,邊讀邊想象,並在書上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自學完成後進行小組交流。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深入學生中間,細緻指導學生勾畫語句、做批註。集體交流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認真傾聽,採用抓重點詞語、朗讀、想象、補白、仿說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本環節從學生喜歡的段落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利用課件的直觀刺激,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讀中思考,樂與交流的好習慣。因爲本環節中教師起到的是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主動權都掌握在學生手中,可見採用超鏈接的方式,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盡情表達個性感受,教師在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適時引導即可。第三是趣讀第五自然段,感受雨中之樂。播放課件,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讓學生自由想象,個性表達,仿照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來說一說雨中自己和小夥伴在幹什麼,再次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最後,迴歸文本,迴歸整體,感受雨之美,品味雨中趣,師生共同配樂讀文,使師生的情感體驗達到高潮。

4、總結提升,遷移練筆。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總結寫法,並通過遷移練習讓學生嘗試將學到的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過程中,試着運用這樣的手法來寫一寫風帶來的快樂和煩惱。讓學生有章有法的進行習作練習。

5、美文推薦,拓展閱讀。每堂課我都要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這堂課也不例外,將一本《七彩下雨天》推薦給學生,讓學生走出課堂一樣可以感受到雨給人們帶來的生機與遐想。

《下雨啦》這篇小散文,全文共228字,作者就這僅有的228字給我們展現了純潔的雨和純真的童年。而教師所要交給學生的絕不僅僅是這228字,所以這節課上,我讓學生去讀了,去想了,去說了,去寫了,去體驗了,去拓展了,尊重他們的個性體驗,帶着學生走進文本,在帶學生走出文本,把語文帶進學生的生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