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活着》觀後感12篇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着》觀後感12篇

《活着》觀後感1

韓國這兩年喪屍片拍的挺多的,強烈推薦看的是《釜山行》和《王國》一二季。

釜山行第二季還沒有看,怎麼樣暫且不發表意見。

這兩個是我覺得拍的甚好的,不論是演技還是情節還有呈現的畫面都是不錯的。大家可以去找來看看。

《活着》之前看海報的時候對立意很感興趣,加上是樸信惠和劉亞仁出演,期待值還是很高。

都是實力派的演員,樸妹妹沒出來的時候,也就是電影開始那段,個人覺得是很難熬的,其實劉亞仁的演技是不錯的,演出了那種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活着的感覺,但是我總覺得很枯燥,所幸堅持看了下來,後面還是很精彩的。

個人覺得比較有意義的場面:

一個是:劉亞仁飾演的男主角準備上吊的時候發現除了他之外還有人存活的時候(女主),演出了那種見到還有活人的那種驚喜,開心還有語無倫次,那段的演技是真的可。

二個就是去8樓遇見的那個男的那裏,這個男的三觀我也是服了,我覺得韓國導演在喪屍片中很會用這樣的情節,烘托人其實有時候比喪屍更可怕,打着道德的旗幟裝飾人心。

我覺得這個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適合20xx的大環境,活着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一定要好好的活着。

電影值得一看,細細體味也能悟出不少。

《活着》觀後感2

活着,從名字看就能看出來這電影要表現什麼出來,也可以想象這電影的主角是多麼多苦逼。一開始想象的是和肖申克的救贖差不多,從富有到一無所謂有,苟延殘喘的活着。但是僅僅是開頭的半個小時我就覺得我像在看片尾一樣,葛優在把自己家的房子輸給賭場以後,當了兵見過了戰場的殘酷,之後迷途知返和自己的妻子努力活下去我覺得是一個好結局。演皮影戲有一個不錯的工作和收入的時候,小兒子突然死了。當時的社會還是重男輕女的,一個家裏的兒子死了就相當於絕後,對一個家庭的傷害不可謂不大。後來過了幾年女兒長大了,遇到了一個很孝順父母老實人嫁了,我以爲到了這裏應該就完結了。女兒有自己的幸福生活,二老也有人養老。平平安安過下半生。不曾想到鳳霞竟然在生孩子的時候夭折了。

當我看到這裏完全沒有任何看下去的想法,首先我想到的就是這電影想表達的是什麼?就算是表達當時人們在那個年代的不容易也不需要把所有的痛苦加載在一個人的.身上吧。我認爲完全可以用平行蒙太奇這種拍攝手法來描繪當時的不易,和人們之間的關係。也是是想賺眼淚賺票房,但是在我看來非常噁心這種抽一個嘴巴給一個甜棗,最後直接把人抽死的行爲。

《活着》觀後感3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悽的大半生,伴隨着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爲什麼要活着……不能說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說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着……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說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爲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說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鍊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爲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着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着,因爲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活着》觀後感4

爸發來有五十部電影的電影集,早上看了一半其中的電影《活着》,下午送完孩子上學後回到家中,泡上一杯太太的六安瓜片繼續看,被葛優和鞏俐樸實的演出感動。電影中的場景我出生後趕上了個尾巴,基本上是熟悉的。最感動的是福貴夫婦坎坷卻相守一生的平凡婚姻,不離不棄,相濡以沫。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更多追求是所謂自我的實現,婚姻參雜了許多實用主義的東西,當不好用的時候,就用或者威脅用離婚來處理,導致大量失敗的婚姻。現代的婚姻多了些浪漫,卻少了感動。

活着的目的,其實不復雜,就是活着。這些茶葉在沸水中上下翻滾,然後一片一片地沉到杯底,與水完美融合,形成一杯清香的茶。任正非說一杯咖啡或茶,可以吸收宇宙的能量,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就是爲了被人感動地喝下。

《活着》觀後感5

觀看完電影《活着》以後,我意識到了一個很深的問題:活着是爲了什麼?是的,這個問題困擾着每一個活着的人。而這樣一部電影也試圖向我們闡述一個”活着的意義“的問題,儘管這樣的意義並非一部電影所能夠闡述得清楚,可是這部電影也在儘量地闡述着。

電影《活着》講述了一個福貴一家人的生活經歷,從解放初期他是地主家的兒子,又是個的敗家子,輸光了家財。後來又投入了軍隊,投降返回了家鄉,之後又經歷了一系列生活變故。總結來講,電影《活着》通過描寫主人公福貴的人生坎坷路,向我們傳達了一種對於生活意義的探討。

可以說這部電影傳達給我們很多思考,一是活着爲了什麼;二是人的生命對於歷史長河來說能夠彰顯幾分價值;三是怎麼樣面對生活當中的痛苦。

總的來說,《活着》我很推薦大家觀看一下。我們要活着更有意義,就應該從思考這三個問題開始,不經歷痛苦我們也不能夠變得堅強。不思考人生,我們也就無法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最後,希望大家的生活變得美好。

《活着》觀後感6

電影《活着》改編自作家餘華的同名小說。影片在開頭就展現了一個富家少爺沉迷賭博玩樂的情景,最後被騙去了全部家產並氣死了自家的父親。從此這個人物開始了他坎坷的後半生。在幾十年裏經歷被捕,中年喪母喪兒等一系列打擊,最後剩下的唯有“活着”。

電影中的主人公富貴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爺後來淪爲演皮影戲爲生,又經歷了喪兒的悲痛,最後連妻子也因爲教授被饅頭噎着,而失血過多死亡。富貴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他的親人一次又一次地離開他。電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着,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爲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着,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着。

命運給富貴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電影中的表現手法也表現了對命運的諷刺。活着,這麼不幸悲慘爲什麼仍然要活着,我們到底又是爲了什麼活着,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寧願光鮮的死去,還是悲慘的活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麼說,我認爲活着纔有可能纔有希望纔有未來。

《活着》觀後感7

這部紀錄片是華人導演張麗玲《我的留學生活系列紀錄片》的收山之作,它凝聚了張麗玲和攝製組10年的心血。十年間,他們奔走於日本、中國、美國,記錄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天各一方的生活。就像張麗玲導演所說的,他們只是想把來自生活的感動傳遞給更多的人。 在拍攝過程中,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了很多啓示、感動,得到很多勇氣和力量。

該片20xx年曾在日本富士電視臺播出,一舉創系當時全日本最高收視記錄。20xx年,當主創者張麗玲都已漸漸淡忘這部作品的時候,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學生中村俊喜卻意外地“發現”了它。當時,正因就業而苦惱的中村始終想不明白,“人,到底爲什麼活着”。當他偶然在網絡上看完這部《含淚活着》之後,內心豁然開朗,“這麼好的作品不應該埋沒,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懷着這個想法,22歲的中村開始獨自遊說電影公司。在他的努力下,一筆三千萬日元的投資幫助電視作品《含淚活着》走進電影院。從20xx年11月底上映起,這部名爲《含淚活着》的電影,幾乎場場爆滿,由於觀衆數量大大超過預計人數,該片由原來的中型放映廳,轉到大型放映廳,上映場次和時間更是一加再加。

《活着》觀後感8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餘華

第一次接觸《活着》並不是通過看餘華的小說,而是看電視劇《福貴》。這部電視劇通過改編余華的小說《活着》而拍攝的,那時候奶奶很喜歡看這個電視劇。也許是同樣經過那樣的年代吧!

真正讀到餘華的小說,是同學送給我的禮物,那是的我並不知道餘華,也不知道他的小說,但因爲同學的禮物,我很樂意的收下,並仔細的閱讀了這本小說。起初,我並不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並不大懂,只是深深沉沉的知道這是一個老人在回憶,回憶以前的日子,以前的痛楚,零零碎碎的片段,讀得我懵懵懂懂。與此同時,也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我嘗試過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認識主人公福貴,去走進他的悲慘世界,但我依舊還是在門外徘徊,着更激發了我對他的好奇心。於是,我決定上查查這本書,搜出來的詞條十分多,也看見了他的評價更是好多好多,人們不吝惜讚美之詞。

《活着》觀後感9

陳大會老師的《活着》適時的出現,讓我反省自己剛剛發出的想要去多買衣服,美美的包裝自己的決定,人活着不是爲了包裝自己的外表,而是爲了內心的平和。

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不錯了,每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開始時我是很知足的,但是時間久了,慾望又冒出來了,總是有許多美中不足的事情發生,我糾結,我計較,我抱怨,我不平。心態影響身體,身體的不適又來敗壞我的心情,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時我看到了《活着》裏面的姐妹們,她們敢於把自己放到社會的最底層,每天去撿廢品,撿瓶子,在垃圾裏面撿吃的,面對別人的訓斥和謾罵,她們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說對不起,她們沒有怨恨,也不肯放棄。最主要的是她們的內心是快樂的,是滿足的,這不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嗎?

知足常樂,自食其力,不爭,不靠,不抱怨。修忍辱波羅蜜,把自己放低,對別人的訓斥和指責甚至抱怨,都要做到感恩,說對不起,不再委屈,不再辯解,不再抱怨,最好能做到內心不起波瀾。

《活着》觀後感10

當畫面上出現五個耄耋之年的老人,激情無限地騎着摩托車在公路上疾馳時,我情不自禁地爲他們而感動。他們全都身患重疾,卻爲了年輕時的夢想以及未完成的夙願,每天訓練,強鍵體能,拿出積蓄,開始一段熱血歷程。十三天環島騎行,風餐露宿,最終來到幾十年前相聚的海灘,手中舉着已逝妻子的照片,淚流滿面。那一刻,我感動得流下淚來。

人活着,是爲了什麼?是爲了夢想,是爲了成功,是爲了成長,還是爲了經歷?

渾渾噩噩的人碌碌無爲,活着就是爲了活下去;隨隨便便的人沒有目標,活着就是爲了明天;普普通通的人辛苦工作,活着就是爲了這一輩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活法,活着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但我們需要明白,沒有夢想,不堅持爲夢想而努力的人永遠都不是爲自己而活,放棄目標,隨遇而安的人永遠也不會成功。

人活着,是爲了什麼?青春拼搏,人生纔會無悔;夢想開花,未來纔會充滿希望。人這一生,不過彈指揮間,但這漫漫歲月中,總得有什麼來支撐我們前行,這就是我們活着的意義。

爲了拼搏,爲了愛,爲了燦爛的陽光和心中永不磨滅的希望。

人生纔會無怨無悔。

《活着》觀後感11

《活着》這本書,我用了差不多一天半的時間,斷斷續續的把它看完,看了之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一直沉靜在故事裏,不想出來。

故事的前半部用詼諧幽默的手法,來描寫主人翁富貴的出場,讓人啼笑皆非,一下把我給吸引住了,好想一口氣把故事看完,而後半部是富貴一家人跌宕起伏的生活婉轉變幻。非常欣賞作者對人物細膩的刻畫,每個人物拿捏準確到位,入骨三分,活靈活現的,彷彿他們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

文革期間的歷史背景,呈現出富貴一家人的悲慘命運,爲了活着艱難困苦的掙扎,學會了如何活着。特別是富貴的女兒鳳霞,患病聾啞之後爲減輕家裏的負擔,供弟弟有慶上學乖巧又懂事,想把她送到別人家寄養和出嫁時的情景,到最後難產時過世。看了幾度落淚,實在難以控制,隨着故事裏的人物起伏一起感動,傷心。我想在中國的文壇裏,再也不會有第二個人,能寫出這樣如此有質感的創作作品,構思巧妙,讓人看了印象深刻終生難忘,爲之折服驚歎。作品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獲得多個國際文學獎。值得收藏,推薦五星可看。

《活着》觀後感12

心簡單,活着才簡單;心自由,活着才自由。

活着不在於享受,不在於索取,而在於付出。《活着》是一種歸零的教育方式,感覺義工們找回了人性的本善,懂得了知足,學會感恩。什麼是快樂?當我們能夠使別人快樂,我們纔是最快樂的。當我們能讓父母家人幸福的時候,自己纔是最幸福的,一個人懂得知足,懂得感恩,那還用擔心不幸福嗎?

我們之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因爲每天都在想那些不能得到的東西。

現在的人爲什麼卑微了、低下了、貧賤了?當我們的生活富裕之後,就會有一種不良風氣,就是攀比,盲目的攀比;就是揮霍和腐敗。人們越來越傲慢了,傲慢招來的都是損害、災難。

我們這一代人被污染的太久了,我們的價值觀、生活觀念顛倒的太久了。我們之所以不能腳踏實地,就是沒有歸零,沒有知足的心態。我們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我們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太多。

老實、聽話、真幹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最需要的精神!《活着》讓我看淡了得失,失去是爲了更好的擁有!

往事濃淡,色如清,已輕;經年悲喜,淨如鏡,已靜。心寬了,世界就大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