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金剛川》觀後感12篇

本文已影響 3.54W人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剛川》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金剛川》觀後感12篇

《金剛川》觀後感1

20xx年10月23日,電影《金剛川》正式上映,講述了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軀無悔許國的故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一次聽到、唱起這首志願軍戰歌,就讓我們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慷慨激昂、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的英雄場景。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當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讚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從課本照進現實,校園裏傳承“英雄讚歌”。還記得小學課本里的邱少雲、黃繼光。讓我們永遠記住了英雄們面對艱難困苦時無私奉獻和不怕犧牲的堅強意志。互聯網時代同樣需要學習英雄模範人物,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既把傳統課本文化教育傳承和發揚下去,還可以把各類紀念館、陳列館、博物館搬上互聯網,讓羣衆能夠更直觀地“切身”感受中國近代史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浸潤式的環境中感知感受、認知認同愛國精神,讓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在心中牢牢紮根。

從電視走入生活,全社會唱響“英雄讚歌”。今天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青春守護的、用熱血捍衛的、用生命換來的,是他們所熱愛的土地、國家和未來。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脫離羣衆和實際的“口號”,而應當融入各類活動之中,精心組織公祭、瞻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等活動,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領域,推動抗美援朝精神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唱響新時代主旋律,引導羣衆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心、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大力唱響愛國主義正氣歌。

從口號變爲行動,工作中踐行“英雄讚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繼承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動有落實。對英雄的懷念,就是把我們的敬國之心、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匯聚成洪流,成爲磅礴的“中國力量”。黨員幹部要時刻把個人生死與國家興亡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永遠銘記“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強化責任擔當,把抗美援朝精神作爲提振幹事。

創業激情的不竭動力,轉化爲在工作崗位上愛國報國的具體行動,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當前、腳踏實地,一步步埋頭苦幹,以超常的氣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乾事幹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讓我們共同把這曲讚歌一直傳唱下去。

《金剛川》觀後感2

關乎戰局的渡江任務、轉瞬即逝的行動機會、隨時來襲的轟炸機羣……在重重困難的阻礙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秉承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精神信念,通過嚴密部署、高效執行和誓死護衛,圓滿完成了金剛川渡江作戰任務,爲金城戰役的勝利創造了先決條件。電影《金剛川》在現存橋樑安靜佇立在金剛川兩岸的畫面中落下帷幕,但那段用血肉和信念鑄就的歷史卻必須被我們永遠銘記。

銘記歷史,是對先人的感恩與緬懷。我們所擁有的“今天”,正是先人曾深切盼望且爲之奮鬥的“明天”。沒有前線將士的浴血奮戰,就無法實現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沒有治國謀士的殫精竭慮,就無法創造轉瞬即逝的發展機會。遺忘歷史意味着將先人的夙願付之東流;否定歷史意味着將先人的信念踐踏崩壞。縱然先人在戰鬥過程中從未想過後人將對自己如何感懷敬服,但我們卻須爲他們的付出與犧牲給予感念與珍惜。不念歷史者不懂珍惜,不懂珍惜者不得機遇;不得機遇者無謂未來。牢記歷史,感懷英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實現目標,正是對歷史和先人最好的報答。

銘記歷史,是對自身的反思與鞭策。歷史經驗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和理論的提煉,能夠在人困惑時指點迷津,能夠在人迷惘時使人清醒,無疑是前人留給我們最好的知識財富。商業講究第一桶金的運作,學業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任何事物都無法脫離歷史的沉澱而憑空誕生。爲什麼“甲”使用了這樣的方法和手段來取得進展?爲什麼“乙”付出了這樣的勞動和成本去完成任務?在與歷史對話和思辨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置身於因果循環中曉理躬行,進而獲得自己的觀點和感悟。“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只有知曉情境,才能執行計劃、實現目標;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增長本領、創造未來。

銘記歷史,是對後人的教誨與警醒。從近代的侵略戰爭和資源掠奪,到如今的貿易爭端和文化滲透,西方國家企圖遏制中國發展、削弱中國力量的野心從未消失。尤其在意識形態領域,西方國家通過輿論控制、影視輸出、學術兜售等各種方式向中國輸出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以此達到遏制中國傳統文化、弱化中國民族精神的目的。外界誘惑此起彼伏、教育後世任重道遠,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的任務刻不容緩。銘記歷史,不是宣揚沙文主義,也不是煽動民族仇恨,而是教導後人客觀分析國際形勢,理性對待國際關係,在和平中謀求發展,在穩定中實現復興。我們既是歷史教育的接受者,更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者,只有銘記歷史,才能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

往事不追,來路熹微。只有銘記歷史,保持清醒,才能在浪潮涌動的歷史長河中保持前進的方向,進而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金剛川》觀後感3

20xx年10月23日,電影《金剛川》上映當天,我和廠機關的40名同志在阜康電影院共同觀看了這部獻禮抗美援朝70週年的愛國主義影片。

金剛川是一條江,水深4米,水流湍急。江上有一座橋,電影講的便是炸橋和修橋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53年7月12日。

志願軍戰士必須在凌晨5點全部過江,江對岸是金城主戰場,那裏,我軍和美軍正在進行一場生死對弈。能否保證橋的安全讓支援部隊迅速通過金剛川成爲了關鍵。

電影對同一時間、同一事件進行了不同視角的描述:士兵——我軍偵察兵視角、對手——美軍飛行員視角、炮兵——我軍高炮班視角、橋——一座橋反覆被轟炸、如火如荼修復的視角。

剛開始看的時候沒有理解,很多鏡頭是重複的,看着看着就懂了。

演員張譯無疑是影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一條腿、一隻胳膊炸沒了,他用燃燒的火止血,用木棍支撐着身體穿過玉米地,走到戰友們全部犧牲的炮位上,拿彈、壓彈、瞄準、開火,一個人完成了原本6個人的操作,把囂張的敵機打了下來。他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鐵骨錚錚的硬漢,什麼是自我犧牲,什麼是百折不撓,什麼是真正的英雄!

同樣出彩的還有演員吳京、鄧超。

戰爭是殘酷的、慘烈的,犧牲兩個字貫穿了整部影片。

一支莫合煙、一個哨子傳遞着戰友間的相互關懷,那是爭相赴死、鐵骨柔情;彌留之際留言“不要管我,快修橋”聽得觀衆揪心不已;男女互生情愫,對講機中一句“前線見”,卻是陰陽兩隔再難相見;那五枚信號彈、那一堆熊熊燃起的火焰是炮兵主動暴露自己、吸引敵機、保護部隊,那是他們與敵人共死的戰書。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還有一個場面十分震撼,敵軍“喪門神”反覆炸橋,志願軍反覆修橋。最終,當橋體被美軍摧毀後,爲了保證大部隊按時過江,志願軍戰士用身體架起了一座四層的血肉之橋!鏡頭之下,會水的戰士腳踩在水底的橋樁上,完全被水淹沒,他們託舉着第二層,第二層戰士託舉着第三層,第三層、第四層戰士託舉起橋面。

這是一座美軍再也無法摧毀的人橋,這是中國人民的精神,這是保家衛國的情懷。這座橋,粉粹了侵略者的陰謀,將他們趕出了國土,保衛了祖國的安寧,換回了我們的幸福生活!

畫面爲證,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

電影院裏鴉雀無聲。

在我們臉上,淚水長流。

心中,似有驚雷炸響!

影片最後,是迎接志願軍戰士遺骸回國的真實場景。

山河無恙,英雄不巧,吾輩當自強!

《我的祖國》的歌聲響起。——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我們緩緩起立,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致敬!

《金剛川》觀後感4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這激昂的旋律響起,都能將我們帶回到那個炮火硝煙的戰場,那個英雄先烈拋灑熱血的年代。對於那段歷史而言,或許更多人的'記憶還停留在教科書上黃繼光和邱少雲的英雄事蹟,我們只記得他們都擁有同一個名字,“最可愛的人”。正是這些“最可愛的人”,70 年前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將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奮戰,才換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換來了祖國幾十年的和平發展,換來了今天中華民族山河無恙。

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週年,取材於真實歷史的影片《金剛川》上映。影片從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場金城戰役之前,渡金剛川,脩金剛川橋爲主線故事展開。金剛川戰鬥規模雖小,卻關係着金城戰役主戰場的整體局勢。當時後勤運輸線要保證物資供給,而金剛川則是運送至前線的必經之地。它位於金城前線附近,最寬處達 60 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橋樑根本無法通行。爲保障燕山部隊主力能在大決戰打響之前順利渡河,負責掩護的炮兵連與負責修橋的工兵連在金剛川上與敵軍展開了慘烈的戰鬥。

從接到任務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隊順利過橋,整個過程中志願軍戰士們面對美軍一次又一次的轟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橋,無時無刻都是

生與死的較量,一個戰士倒下去,千百個戰士站起來,最終用血肉之軀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軍魂之橋。“那一年,我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俺們這些人,真的沒一個怕死的。”沒有任何修飾的旁白,沒有藝術的杜撰,這一句句發自肺腑的真實感言,是志願軍戰士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中國軍人力量的體現,是老一輩革命戰士們爲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願軍在金剛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橋,影片在觀衆心裏搭了一座觸動心靈之橋。經歷過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貴;經歷戰爭的人,方知和平珍貴。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但世界從沒有一刻真正的遠離戰爭。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我們無比慶幸,不用擔憂頭頂上飛機轟炸,不用擔心流彈、炮彈在耳邊轟鳴,不用睜開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場面和無盡的廝殺,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懼之中。我們能在這個時代感嘆歲月靜好,是因爲有強大的國家做後盾,給了我們內心安寧的底氣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沒有一個人的成功可以脫離祖國而單獨存在,我們有今天這樣的生活環境,要感謝偉大的祖國。要知道,這個國家也曾傷痕累累,如今日新月異的面貌,是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換來的。戰爭是殘酷的,我們現在幸福安寧的生活,是無數先輩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正視歷史,珍愛和平,傳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對先烈最

誠摯的尊重,就是把珍惜兩個字放在心裏,珍惜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年代,珍惜他們用犧牲換來的美好的今天。

《金剛川》觀後感5

10月23日在全國各大公映的電影《金剛川》,掀起了觀影熱浪。影片具有強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爲背景,着眼於戰爭即將勝利前的戰地一隅,以三連協作架橋爲切入點,折射出了戰爭的艱辛與殘酷,歌頌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時,向犧牲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敬意。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呼喚廣大基層幹部以“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要求提升自身作風建設。

堅持不懈“黨建引領+初心堅守”絕不鬆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場面之一,應當是我軍接到命令,要在敵人的轟炸封鎖下,架起一座載重橋,爲我軍爭取到對岸去的時間,參加金城戰役。從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軍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那座橋”,堅守着“保證完成任務”的、“保家衛國”的初心,最終創造了戰爭的奇蹟。時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廣大基層幹部應當着眼自身,聚焦作風建設,在工作中把握政治立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貫穿“黨領導一切”於日常工作中,在繁瑣工作之餘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常“洗洗澡”,多“正衣冠”,風雨不改,堅守初心。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石破天驚“先鋒旗幟+使命擔當”處變不驚。爲保證完成上級的命令,保證讓軍隊在8天內過橋,我軍工兵連連長、步兵連連長、炮兵連連長積極發揮先鋒作用,讓不倒的英雄旗幟飄揚在戰場上,帶領着戰士們以血肉築起那座“英雄”橋樑,爲最後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70年後的今天,廣大基層幹部,應當積極響應先進的“先鋒”召喚,常悟先進精神,常學先進事蹟。同時,廣大基層幹部也應當“勇擔使命”,主動承擔責任,在會面臨危險的工作崗位上處變不驚,切實爲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力求工作成果石破天驚。願護百姓安康,必保山河皆安。

求真務實“團隊協作+工作落實”堡壘堅實。要想完成8天內架起通往戰場的橋樑,獲得戰爭全面勝利,僅靠軍隊戰士單打獨鬥“唱獨角戲”絕不可能,必須依靠全軍協作,電影中,工兵、炮兵、步兵三連協作,工兵連修橋,炮兵連反擊,步兵連掩護,憑藉着“石榴籽”一樣的團隊精神緊緊“抱”在一起,才終於在每天落300多發的巖裏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橋樑,更築起了我們英雄的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今天,廣大基層幹部也應當在工作中凝心聚力,加強團隊協作,共同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抓好落實,用每個人的努力,築起堅實的堡壘。勿忘戰友同在,且將慷慨前行。

爲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爲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電影《金剛川》中每一個英雄傳遞的精神都值得傳承,每一個犧牲都值得被銘記,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黨旗飄揚,我們就能讓高山低頭,讓河流讓道,讓天塹變通途。時光流逝,精神永存,能喚醒廣大基層幹部的初心,提升作風建設,才應該是這部電影的價值所在。

《金剛川》觀後感6

電影《金剛川》不同於展現絞肉機似的戰場畫面,卻把視角聚焦在戰場中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戰士身上,他們的友誼、信仰與犧牲,好像講述的就是身邊戰友的故事,更加令人久久不能平靜。劇情簡單,但以小博大。影片所表達的抗美援朝的精神,是所有中華兒女都能夠感受到的。

看完電影《金剛川》,久久不能平靜,感動於革命先烈前赴後繼的拼搏,以血肉之軀保衛祖國的和平安寧。現在回想起影片中的幾個情節,還是不由得溼潤眼眶。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中國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爲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一個個無名英雄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橋過江的故事,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金剛川》以四個不同的視角,展現了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戰士在金剛川上補橋過江,抗擊美軍的戰爭故事。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以高炮連爲視角講述的故事。這個故事裏最主要的兩個人物是兩名高炮手關磊和張飛。他倆是師徒也是戰友,但在我看來他倆勝似血脈相連的兄弟。在關磊開玩笑地說出那句:想要這個炮位,用十發炮彈來換。而張飛則認真地回答說:可以。其實觀衆們都知道這個炮位早已暴露,是敵機下一次的攻擊對象,但當那句可以說出時,我的眼角溼潤了高炮連的戰士們不畏犧牲,用僅有的兩門武器和幾十發炮彈,抵禦美軍接二連三的偵察機、轟炸機,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在夜裏點燃火把,將自己視爲敵機的活靶子,只爲換取戰友們能夠快速過江。這一段將高炮連的戰士們刻畫的有血有肉、有痛有淚,將志願軍戰士們無畏犧牲,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展現的淋漓盡致。

正如電影中美軍接二連三炸橋失敗後所說的那句話:不可能纔是他們最厲害的武器。是的,在當時軍事力量懸殊的戰爭中,我們憑的不是武器,是億萬萬中國人保家衛國的勇氣和決心,是我們無畏犧牲,只爲換取後代和平安寧的信仰。正是有了這些,我們最終才能將美國人拉在板門店前談判。

抗美援朝期間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上甘嶺戰役中用身體堵住機槍的黃繼光,熊熊烈火中爲不暴露目標壯烈犧牲的邱少雲

今日的我們何嘗不是受着昨日先烈們的護佑,才能生活在如今這美好的和平年代。

在那個年代,我們的祖國尚無如今這般強大的軍事力量,但中國人的精神,就是無可爭議的神話!無論何時何地,自強不息、英勇無畏的中國人,都可以讓列強們看一下,中國人這道人牆,永遠都炸不塌,中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步伐,沒有誰可以阻擋!

《金剛川》觀後感7

近日,電影《金剛川》於全國各大影院上映,掀起了觀影熱浪,這部電影是以抗美援朝爲背景,講述了當時志願軍在對我軍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頂着敵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軀頑強抵抗,搶渡金剛川的英勇故事。電影生動再現了當時戰爭的艱辛與殘酷,讓我感受到了英雄先烈英勇奮戰、不怕犧牲的精神,觀影后我頗有感觸。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影片中最讓我震撼的場面之一是我軍工兵連接到命令,在第二天凌晨六點前要修好橋供大部隊過橋,到達金城主戰場。在美軍反覆轟炸,數次摧毀橋樑的情況下,我軍一次又一次快速修復橋樑,爲的就是通過那座橋,爲的就是堅守保證完成任務的承諾和保家衛國的初心,最終創造了戰爭的奇蹟。金剛川勝利證明,沒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爲了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犧牲,不懈努力奮鬥,團結凝聚億萬羣衆不斷走向勝利。因此,我們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風雨不改,堅守初心。

強化擔當作爲。影片中爲保證完成上級的命令,保證讓大部隊在規定的時間內過橋,我軍工兵連連長、步兵連連長、高炮班班長主動積極當擔,發揮先鋒作用,帶領着戰士們以血肉築起那座英雄橋樑,爲最後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當勇擔使命,主動承擔責任,毫不猶豫,責無旁貸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義務,克服庸懶散,要下決心解決好動力不足不想爲、能力不足不會爲、擔當不足不敢爲問題,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幹其事、求其效。而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失誤,我們要勇於承認,並敢於承擔責任,不躲閃、不迴避、不推諉,然後積極主動地查找原因、總結教訓、改正錯誤,從而提升工作水平。

匯聚團結磅礴力量。在美軍反覆轟炸,數次摧毀橋樑的情況下,我軍一次又一次快速修復橋樑,這僅靠軍隊戰士單打獨鬥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全軍協作,影片中工兵連修橋,炮兵連反擊,步兵連掩護,各司其職於戰地齊心協力,抵禦敵軍,最後我軍戰士用他們的軀體架起了生命之橋,讓大部隊在規定時間內順利過橋。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只有團結協作,有勁往一處使,才能事半功倍。要培養團隊意識、團結意識、協作意識,以身作則,做有利於團結協作的事。

《金剛川》電影重現了我軍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戰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讓我們共同把這曲讚歌一直傳唱下去,傳承每一位英雄的精神,銘記每一位犧牲的英雄。

《金剛川》觀後感8

電影《金剛川》的故事主要講述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金城戰役”期間,志願軍某部戰士們爲了向前線輸送戰力,在敵軍的炮火下堅守金剛橋的故事。

影片分“士兵、對手、高炮、橋”四個段落,以步兵、炮兵、工兵的不同角度分頭呈現戰役裏的同一天,用不同人物置身於特定時間、特定地域、親身參與整個過程而且身臨其境的感知,去告訴觀衆、引導觀衆,從而獲得觀衆的共鳴。始終聚焦普通士兵的講述方式,以戰爭的局部、時代的細節,始終凝視關於“犧牲”的諸多問題:七十年前,英勇的戰士們何以無懼犧牲慷慨赴死?七十年後回首,又該如何去致敬那樣的犧牲,我們能否真正地、從心底理解時代的鋼鐵意志,英雄的熱血與眼淚?

毛澤東同志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在影片《金剛川》中,那個身體被炸斷的連長,犧牲前依然在囑託戰士“快修橋”;昂着頭直面敵軍掃射的高炮班長;還有那個被炸掉一隻手和一隻腳的高炮排長,死也要死在炮位上;當然,還有那些充當“人橋”的志願軍戰士們。他們就是當年那些志願軍勇士的代表,也是新中國“最可愛的人”。

衝擊感極強的個體敘事,代替了磅礴的集體敘述。我們從普通人的心門認領這些情感,隨着血淚體會戰爭的殘酷艱難,以及由此迸發的對國、對民、對戰友至堅至淳的情感。渺小的人與龐大的戰爭之間,充滿細膩的連接,微小的通道。戰爭的局部,細胞般完整傳遞出極限的意志、情感。《金剛川》最讓人動容的地方就在這裏。比起以往主旋律戰爭電影裏一個個偉光正但形象扁平的英雄戰士,本片中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幾個角色似乎更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剛川》有很大程度的藝術化加工,影片的選擇並非一比一再現歷史,而是進行歷史的濃縮。雖然《金剛川》在刻畫戰爭殘酷與英雄悲壯上很精彩、很刻骨,但和真正的歷史比起又略顯稚氣,畢竟電影是藝術,而歷史纔是記錄。《金剛川》展現了無數人民志願軍捨生忘死的家國情懷,以及濃濃的戰友情,電影中充滿了無數感人至深的細節,讓人感動之餘,也加深了年輕一輩對抗美援朝的印象。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團結戰鬥的偉大勝利,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的偉大勝利。展示了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有敢於戰勝一切敵人的決心和堅定信念,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和平時代,我們應銘記歷史,珍惜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歲月靜好;更應牢記抗美援朝精神,爲中華民族在全面開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徵程中勇毅奮進、不懈鬥爭。

《金剛川》觀後感9

原來英雄是這般模樣!“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們要通過一條名叫金剛川的河,才能趕往金城參加最後一場大型戰役。此前志願軍們修建的一座木橋屢遭美軍炸燬。電影《金剛川》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通過四個不同視角——士兵、對手、高炮班、橋——敘述了志願軍渡河的過程。

影片以志願軍老兵和美國老兵的口述貫穿,在過去與現今的時空中穿梭,帶我們回望抗美援朝那段令人銘記的歷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炮班張排長臨死前血透衣衫、目光堅定,和千萬勇士以血肉之軀,築成人橋讓輕步兵過河的畫面。

高炮班張排長爲給師父關班長報仇,更爲了大部隊順利過河,在手腳被炸得血肉模糊之際,仍拖着殘軀,不顧一切地於紛飛戰火中向敵機開炮。他的身軀彷彿也融入熊熊烈火:張排長心中對國家的忠誠、對人民的愛和對美軍的恨,亦化作烈火熊熊燃燒——火,愈烈;心,愈堅!大火燒乾了他的鮮血,他的身軀被牢牢凝結在炮位上。

他,成了一座雕像!這,是他的英雄主義!志願軍過河前夕,美軍一次又一次派轟炸機炸燬橋體,但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又一次次用雙手築起木橋。戰況緊急,濃煙滾滾,最終,我們的戰士們就以一尊尊血肉之軀撐起了一座飛渡之橋!而每一位戰士肩上扛着的,又哪裏是一塊塊木板啊?是責任,是使命,是新中國和人民的安寧!

我看見戰士們的肩是顫抖的,我看見戰士們的心是堅定的,我看見戰士們身後的人民是幸福的!這,就是他們的英雄主義!沒有生而英勇,只有選擇無畏。

七十年過去,戰火灰飛煙滅,血河重歸澄澈,但山河仍未平靜。疫魔襲捲而來,剝去神祕的外衣,露出猙獰的面孔,擾亂了百姓的安寧。

新時代的英雄們換上白衣戰甲,逆行出征,奔赴抗疫前線。以“病人都送到我這兒來”爲口號,以“守護人民”爲己任,在黑暗中與未知搏鬥,在摸索中和瘟疫鬥爭。渾身裹成“大白”,是人間大愛的天使;臉上道道勒痕,是英雄堅守的勳章。以生命守護生命,取勝一場場戰役,他們,我們,爲人民的幸福、祖國的復興砥礪前行。

這,是他們,也是我們的英雄主義!“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華民族千百年來都有於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勇於擔當甘願奉獻犧牲的優秀兒女,他們的精神匯聚成黃河長江,浩氣磅礴,一瀉千里;他們的基因凝成三山五嶽,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戰士們拼搏奮戰的場景至今繪在我心中,每當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能夠挑剔飯菜是幸福的;能夠早起上學是幸福的;能夠坐着寫下這段文字是幸福的。從小,我總覺得英雄是威風凜凜、戰甲閃亮的,但當腦海中閃過的一張張炮灰覆蓋的臉,一張張勒痕縱橫的臉,我意識到,英雄是偉大的,也是平凡的——原來,英雄是這般模樣。

他們從未遠去,一直守護着我們。

《金剛川》觀後感10

國慶檔餘熱尚未散盡,一部名叫《金剛川》的電影就已定檔10月25日!

電影是管虎繼《八佰》之後又一重磅作品,與郭帆、路陽共同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與《八佰》一樣,《金剛川》同爲戰爭題材電影。影片聚焦抗美援朝,講述在波濤暗涌的金剛川上發生的一場鮮爲人知的生死較量,一場熱血澎湃的戰爭往事。

在最具話題熱度的題材和超強主創團隊的加持下,直接成爲了一部未映先火的影片,而且電影選擇在抗美援朝七十週年公映,致敬志願軍戰士,意義非凡

以生命起誓 堅守金剛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金城戰役打響後,爲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軍用後勤物資需要運送到前線。

金剛山是朝鮮半島的第一名山,金剛川發源於此山,故而得名。而金剛川,便是運送的必經之地。河面寬窄,水流湍急。河上原有的一座大橋,在美軍的飛機狂轟濫炸下,徹底報廢。

沒有橋就等於切斷了前線部隊的生命線。志願者們的任務,就是要架起這座載重橋,誓死捍衛這座交通要塞,輸送後勤物資。

當敵我實力及其懸殊的情況下,志願者們依然勇往直前,傳遞着中國軍人的榮耀;當面對敵機的狂轟濫炸時,他們以血肉之軀,築起精神長城,誓死做到人在橋在。

超強主創 打造史詩級影片

《金剛川》被稱爲20xx年的史詩級戰爭片。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擅長刻畫戰爭故事的三位硬核導演的合作,令影迷萬分期待。

管虎的《八佰》纔剛剛大爆,郭帆的《流浪地球》和路陽導演的《繡春刀》都是票房口碑俱佳的影片。

而主演陣容更是聚集了三位中生代演員的中堅力量吳京、張譯、鄧超,他們的票房號召力和演技更是有目共睹。影帝鄧超的特別出演,爲影片增色不少。

與以往的戰爭片角度不同,除了儘可能展現當年這段實力懸殊的較量,《金剛川》更着重以個體角度去感受戰爭,更在意人物細節的把控,力求觀衆能與角色產生共情。看到戰爭的殘酷,才更加懂得先烈犧牲的偉大。

管虎導演解讀到:其實我們的主題是犧牲。中國人之所以能在板門店談判,憑的不是武器裝備,憑的是勇氣和犧牲。所以在這個角度上,我希望能把抗美援朝精神之本給到觀衆。

《金剛川》首支預告中,志願軍戰士們以通過那座橋爲共同目標。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風平浪靜。也是電影想要傳遞給觀衆的精神,即便身處和平年代,依然能夠通過電影去感受戰爭的殘酷和真實,去接近、理解每個爲祖國犧牲的先烈。

10月23日,《金剛川》震撼上映,一起來電影院,感知這段鮮爲人知的戰爭往事。

《金剛川》觀後感11

《金剛川》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志願軍大部隊要過江支援陣地,但江上只有一座木橋,美軍反覆轟炸,志願軍工兵連反覆修,以血肉之軀維護着關鍵的木橋,最終還是讓大部隊成功過江,到達前線陣地。最後一部分是對於主題的昇華,也是影片所散發的精神力量溢出的一部分,很感人。

電影的名字叫《金剛川》,但其實電影所選擇的故事,是金城戰役中的一個小切片,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以一個小視角,來展現宏大的精神,電影其實講的就是犧牲,就像電影裏的一句臺詞“那一年我們才十七八歲,可我們都不怕死”。志願軍戰士是因爲不懼犧牲,才守護了那座關鍵的長木橋,所以我才說,用犧牲精神築成我們最堅固的長橋。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貪於玩樂,虛度光陰呢?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好好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技能,樹立責任感,具有凝聚力,時刻準備着報效祖國,成爲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歡林肯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來,有無數像志願軍戰士那樣的人,在祖國危難時刻不懼艱險,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國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會滿懷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鍾南山院士,我們敬愛的鐘爺爺,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擊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國難當頭,他肩負着全民族的希望,義無反顧奔赴武漢,與病毒賽跑,與生命賽跑。自己扛住危險,把安全帶給全國人民。他是偉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國人民的定心劑;他是我們的超級英雄,堅定而無敵。

富裕、無憂的生活,讓現代中學生的我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學習是爲了什麼?今天,我們的偶像用實際行動爲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爲了國家,爲了國家面臨危險時,我們有能力盡自己的一份力,這纔是我們學習的信仰,也是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意義。

目標再遠大,也要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耐心整理好每一條筆記,勤奮背好每一篇課文,嚴謹對待每一道題……前有周總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有我們“爲中華之安全而讀書”。刻苦學習,終有一日我們也能像我們的偶像那樣報效祖國。

他們是楷模,是榜樣,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敬佩和學習。

曾經給晚清執掌海關幾十年的英國人赫德在1900年曾經說過一段話,別看當時的中國人看起來愚昧落後,可50年後,中國人的軍隊一定會震撼世界。有一首曾經謠傳是晚清海軍將領薩鎮冰老人的詩可以爲證:‘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

《金剛川》觀後感12

近日,電影《金剛川》燃爆熒屏,上映首日票房過億,實力演員組成的“金剛天團”演技炸裂,獲得觀衆連連點贊。該劇以抗美援朝爲題材,通過士兵、對手、高炮班、橋四個視角,講述了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身無悔許國的故事。在他們身上,有很多精神值得我們基層幹部篤學慎思、明辨尚行。

學其信仰如鋼鐵般堅不可催。克萊爾說,人是爲了某種信仰而活着。“爲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殘暴侵略,援助朝鮮兄弟民族的解放鬥爭,保衛中國人民、朝鮮人民和全亞洲人民的利益,我們志願開赴朝鮮戰場……”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誓詞,也是他們打贏這場戰爭的信念所在。電影中士兵說,“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在他們身上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一句大話。現實生活中,面對“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的現實社會,誘惑多、慾望多,身在基層的我們,面對艱苦的條件、繁忙的工作要心中有黨,行動爲民,學其信仰堅定,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在風雨中爲心中的陽光奮鬥。

學其團結如利劍般削鐵如泥。《金剛川》主演張譯說,“中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團結都是第一位的”。《三國演義》裏,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傳爲佳話。《金剛川》裏,張飛和老關也上演着“義結金蘭”的生死之交。張譯說,角色起名叫張飛和老關,也是爲了表達“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精神主旨。電影中“橋”,是戰士們用團結築起的鋼鐵之橋,他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詮釋出中國人的萬衆一心、勠力同心的精神是融於血液,植於靈魂的。基層工作往往是既繁多又細碎,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我們要做一枚繡花針,與同事、羣衆團結好,將手中工作一一串起,化單打獨鬥爲集體奮鬥,爲了共同的中國夢作貢獻。

學其堅毅如峭壁青松般挺直。曹植在《白馬篇》中說“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說的是面對國家民族大義,捨生取義,爲國犧牲的堅毅。那堅毅是什麼?在我看來,堅毅是懸崖峭壁上的一棵青松,盎然屹立,任爾東南西北風;是關班長面對敵軍戰機,向死而生,操控大炮,最後被炸得粉碎;是張飛拖着殘缺身體,單槍匹馬,炸掉敵軍飛機……和平年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也並非坦途,廣大基層幹部要充分發揮“釘釘子”精神,吃得了苦,受得了挫折,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在基層實踐中揮灑青春激情,在基層舞臺上演繹無限精彩,讓個人的價值在爲民服務中得到最大昇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