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含淚活着紀錄片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45W人 

在小胡的強烈建議下,我終於看到了《含淚活着》這部日本電視臺播放的紀錄片,紀錄片觀後感。

含淚活着紀錄片觀後感

在這部歷時10年拍攝的兩個小時的紀錄片裏,講述了一位中國父親爲了給女兒掙學費在日本打黑工15年的動人故事。

正如小胡說的,這部記錄片的撥出震撼了整個日本跟國內看過此片的人們。關於人們對這部記錄片的評論很多很多,看過的人都是幾次淚溼衣襟,作爲一個男人我也是不斷的看不斷的淚流滿面。爲什麼?單單是人們好奇一個父親爲何在日本黑了十五年嗎?當然不是吧。那最終是什麼震撼和感動了我們呢?是親情?是責任?還是精神?這些都是我們普通人生來就賦予了的,誰人沒有親情,誰人沒有責任,在這個競爭的時代裏誰人又沒有精神呢?可是主人公爲了親情,爲了家庭的責任卻付出了15年妻離子散的孤苦生活。作爲年輕的一代,我想我們從他身上得到的一種精神,一種爲了完成責任而頑強奮鬥的精神,15個春秋親人的離別,15年日日夜夜打零工的生活,又豈能是常人所能承受的,又豈能是常人所能堅持所能奮鬥的呢?

每個人生來都想着如何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有一個美麗的愛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幸福的孩子,普普通通的慢慢變老,觀後感《紀錄片觀後感》。可現實並不是這樣,讀書後才發現,愛情,工作,美好的生活,這一切都註定上帝給予不了我們一生享受不完的安穩生活跟幸福。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奮鬥纔有所得。在這個競爭慘烈的社會裏,如何能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如果你不是高-官子弟,如果你不是家境豐厚,首先就要學會如何生存,如何去面對競爭,如何去爭取自己的幸福,如何去規劃自己的未來。這一切都需要一種奮鬥的精神鼓舞着我們努力,鼓舞着我們前進。這個社會或許是公平的,你努力多少就能得到多少,除非你有突破常人的能力和捷徑,但這並不現實也並不符合我們常人的邏輯。

來了日本近兩個月,感觸頗多,但幾次提筆卻又欲言又止,對日本的感觸是一個文明的民族,是一個安靜的有秩序的無爭社會,是一個以服務爲生命的社會。在東京到處可以聽到普通話,到處可以看到中國人。想想我們太多的國人來日本是爲了什麼?有人有了妻兒還來留學,有人在國內已經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也來留學,有人在國內有份安穩的工作,有人是爲了來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家其實都是如出一轍,那就是錢,只有錢才能讓我們得到所謂舒適穩定的生活,只有錢才能讓我們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有錢才能讓我們得到女朋友、房子、車子,只有錢才能讓我們的父母老年無憂,只有錢才能讓我們得到所謂的幸福,這確實是不爭的理性的事實。感性的人可能不這麼認爲,但現實是平淡就是要生存,生存就需要接受理性的考驗,接受理性的洗禮。只有有了生存的能力,才談得上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國內總有人羨慕我們國外的留學和工作生活,但只有我們知道我們是爲了什麼?爲了什麼?說的僞善一點爲了實現我們在國內實現不了的人生,爲了我們心中的那份責任,不過這已經足夠了,我們無須去解釋什麼,不是嗎?艾,說來說去,我們是爲了錢,可我們爲了錢就是爲了自己嗎?還不是爲了自己的親人,如果單純是爲了自己在哪都可以舒適的活着,不是嗎?這就是我們一個人爲責任而付出的偉大之處。我真想爲那些爲責任而付出着的人們大聲說“責任是偉大的!”,爲那些只想平淡生活着的人們說“偉大的責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