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報告

面積和麪積單位觀課報告

本文已影響 2.08W人 

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項重要智力活動,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面積和麪積單位觀課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面積和麪積單位觀課報告

  【面積和麪積單位觀課報告1】

本次研修,我認真學習了六位老師的教學視頻及相關內容,受益匪淺。其中對劉洪霞老師的《面積和麪積單位》印象尤爲深刻,下面就談談我的觀課體會。

本節課劉老師的設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動手,動腦,理解了面積的意義,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根據實際生活需要,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劉老師在講到物體的面積時,利用教室裏的黑板、數學課本、練習本,讓學生觸摸這些面,感悟面的特點,這樣學生會感覺到數學並不遙遠,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的有用價值。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面積具體指的是什麼,讓學生摸一摸、指一指,初步感悟面積指的是物體表面的大小,在對話的過程中強調了“面”這一核心。再者通過讓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指一指身邊熟悉物體的面積,加深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理解並讓學生體會到面積概念來源於生活,體會到學習面積的必要性。從而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面積單位的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時間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面積單位,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出示亮亮新家的平面圖,讓學生比較房間面積的大小,讓學生先小組討論,再利用學具動手探究,在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學生經歷和提議了同意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後,自然就引出了1平方釐米,緊接着讓學生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釐米,學生對1平方釐米就有了直觀的感知。然後根據生活需要,就有了1平方分米、1平方米。並且每個面積單位都讓學生聯繫身邊的事物,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面積單位的大小。

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利用教具和多媒體演示、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理解面積的含義,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採用先學後教的方式,學習面積單位,建立正確的面積表象,使學生對面積這一內容形成科學的認識和理解。

最後,對劉老師的課堂有一點小小的建議,“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劉老師在認識面積和初步感知面積大小環節所用的時間比較多,造成了在認識面積單位這一環節比較倉促,小組討論的時間不是很充足,特別是在認識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環節,學生基本沒有時間進行思考。

  【面積和麪積單位觀課報告2】

上午,我聽了胡老師執教的《面積和麪積單位》這節課,收益匪淺,下面就這一節課發表一下自己淺陋的見解,不當之處請多多指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本節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教師在教學時充分展現了概念的生成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黑板的面和黑板擦的面哪個大、哪個小呢?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進行教學,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於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爲豐富的感性認識,爲理解面積定義做

了鋪墊。

感知面積的內涵之後,讓學生通過“觀察、重疊、數格子”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擺學具說面積大小,體驗到沒有統一的面積單位不便於交流,從而自然地導出面積單位。在面積單位教學過程中通過類推、比較、測量,使學生建立了各個面積單位的表象,形成正確的感性認識,獲得了教學的最大效益。

2. 在充分的動手操作活動中,理解“面積單位”這一概念。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兩張紙面積的大小,學生在操作中,用重疊法比較出面積的大小,充分理解測量物體面積要用統一的標準,這統一標準就是要學習的面積單位。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交流中構建知識,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探索規律,有利於學生面積單位這一知識的形成。認識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讓學生用1平方釐米這個面積單位進行實際測量1平方分米,有利於學生對各面積單位概念的建立和演算能力的培養。

3.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習是學生的經驗體系在一定環境中自內而外的生長,它必須以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爲基礎來實現知識的建構。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向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以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爲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例如老師在教面積單位之前複習了長度單位,在後來的練習中又讓學生鞏固長度單位,加深了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不同的印象。

本節課胡老師設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於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注重了學習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