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1.61W人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托爾斯泰傳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1

《托爾斯泰傳》是那位寫了著名的《巨人三傳》的羅曼·羅蘭著,著名翻譯家傅雷譯。作家沒有從“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傳記套路寫起,而是一上來就是“俄羅斯的偉大心魂”,採取“直指人心”的方式,從傳主的作品入手,來分析傳主作品中的思想及其在國內外廣泛而又深刻的影響力,探尋傳主思想發展和心路歷程。

讀完這本傳記後,想起之前寫的《戰爭與和平》讀後感,才感到膚淺和無禮。羅曼·羅蘭也曾寫到,《戰爭與和平》的法譯本問世時,“大半法國的讀者不免短視,只看見無數的細枝末節,爲之眼花繚亂。他們在這人生的森林中迷失了。應當使自己超臨一切,目光矚視着了無障蔽的天際和叢林原野的範圍;這樣我們才能窺見作品荷馬式的精神,永恆的法則的靜寂,命運的氣息的強有力的節奏。統率一切枝節的全體的情操,和統制作品的藝人的天才,如《創世紀》中上帝的威臨着茫茫無邊際的海洋一般。”這段文字可以作爲閱讀《戰爭與和平》一書的總綱。接下來,羅曼·羅曼用詳細準確的筆觸分析了《戰爭與和平》全書的章節內容。文中指出“大將軍庫圖佐夫便是俄國民族的心魂和它服從運命的代表”。對於《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他寫道:“他思想的自然的動作,使他從關於個人命運的小說,引入描寫軍*與民衆,描寫千萬生靈的意志交融着的巨大的人羣的小說。他在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時所得的悲壯的經驗,使他懂得俄羅斯的國魂和它古老的巨大的生命”,由此便產生了《戰爭與和平》一書。列寧曾經說過:“俄國有列夫·托爾斯泰寫出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這樣的作品,德國想要滅亡蘇聯俄國是不可能實現的!”不過,羅曼·羅蘭對於托爾斯泰在書中大段的“哲學的嘮叨”也頗有微詞,認爲這些“哲學的嘮叨”破壞了全書的“詩意”。說到這裏,我們不禁想問一句,既然《戰爭與和平》體現了俄羅斯的國魂和它古老的巨大的生命,那麼中國的國魂和古老的巨大的生命力又是什麼呢?

羅曼·羅蘭還給我們揭示出了托爾斯泰心底角落裏的一些隱祕的思想,比如,他寫道:“肉情並未戰敗(它從沒有被戰敗),情慾與神的爭鬥祕密地在(托爾斯泰)心中進展。在《日記》中,托爾斯泰記述三個侵蝕他的魔鬼:一是賭博欲可能戰勝的;二是肉*極難戰勝的;三、虛榮欲一切中最可怕的。在他夢想着要獻給別人而犧牲自己的時候,肉*或輕浮的思想同時佔據着他:某個高加索婦人的形象使他迷戀,或是‘他的`左面的鬍鬚比右面的豎得高時會使他悲哀’。”還寫到托爾斯泰年輕時的放蕩,托爾斯泰也曾自陳那時過着“墮落、豬狗不如”的生活,偉人也不是沒有低下的情操,只是在神與魔的交戰中,神最後佔了上風。

羅曼·羅曼還寫到托爾斯泰與亞洲的中國、印度和日本等國人士的交往,他的思想在這些國家也產生了影響。尤爲值得可提的,是他的“不抵抗主義”,準確地說是不主張暴力抵抗,後來的印度聖雄甘地曾經和托爾斯泰有過書信往來,他對英國人採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鬥爭主張也許正是受到托爾斯泰的啓發。

讀這本《托爾斯泰傳》,可以使我們看到托爾斯泰的崇高和偉大,他的驚人的坦誠,他的曾經有過的卑劣和不堪,以及他和妻子索菲亞之間的幸福和思想相左的痛苦。托爾斯泰最後帶着一名醫生離家出走,病倒在一個小車站而死去。當他的年邁的病體還躺在牀上的時候,大批的警察、間諜、記者等圍住了那個小站,沙皇與教會都矚目着這個即將離世的老人,期望從他身上得到關於他曾經攻擊過基督教會的最終的懺悔,可是最終沒有得到;沙皇更害怕托爾斯泰的離世會引發民衆示*的騷亂。

最後,說點題外話,以前曾經讀到奧地利詩人里爾克懷着孤獨、寂寞的心情遍遊歐洲各國,見到托爾斯泰時,曾經抱着托爾斯泰的雙腳,稱他爲“精神上的父親”,那時尚對此理解不深。看完這本傳記,才感到托爾斯泰是一座有着巨大磁場力的山,從本傳記中亦可見出他如海洋般深邃廣大的思想情懷,羅曼·羅蘭在書中不止一次地提到“托爾斯泰的天才”,他的確當得起“精神上的父親”這個稱謂。當然,要體會托爾斯泰的思想情懷,只有從書中的字裏行間去親身體會,也許某一句話、某一個詞就觸動了你,撓到了你的癢處,獲得精神上的洗禮。

托爾斯泰是不朽的,他會像一顆恆星一樣,永遠照耀在人類思想文化的天際!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2

人們常說:“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人生。”

《名人傳》即:“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爲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說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面對痛苦、面對孤獨,貝多芬選擇了堅持自己的信念,作爲一個聽不到任何聲音的音樂家,他給人一種傲慢的錯覺,對於政治上的專制統治,無情的戰亂,他卻選擇了反抗,爲了和平,貝多芬曾說:“只要是爲了獲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規律都可以破除。”這句話準確地表達了他當時反對專制的心理,而米開朗基羅又何嘗不是呢?爲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因爲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本想他的人生理想中。而托爾斯泰則用他的筆桿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

但他們也是與我們一樣的人——在完成着生的使命,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是軟弱的不幸的人,那麼請聽羅曼·羅蘭的心聲吧:所有不行的人啊!切勿過於怨嘆,人類中最優秀的和你們同在。汲取他們的勇氣作我們的養料吧;倘使我們太弱,就把我們的頭枕在他們的膝上休息一會吧。他們會安慰我們,在這些神聖的心靈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強烈的慈愛,相激流一般飛涌出來。甚至毋須探尋他們的作品或傾聽他們的聲音,就在他們的眼裏,他們的行述裏,即可看到生命從沒像處於患難時的那麼大,那麼豐滿,那麼幸福。”

而我面對現在的和平,美好的社會,更應該用刻苦的學習,豐厚的知識,武裝自己,走向美好的未來《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3

《名人傳》這部激情四溢、充滿感染力的傳記體小說,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作,全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而其中,《托爾斯泰傳》不僅是篇幅最重的一部,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和精華所在,這與作者和托爾斯泰的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在《托爾斯泰傳》中,作者將自己對托爾斯泰的愛和自己找到的人生答案都渲染到了極致,書中充滿了激動的情緒和戰鬥的激情。而從主體上講,三部作品是相通的,那就是:英雄主義的戰鬥精神。作者是在用三位精神上的“英雄”來鼓舞每一個人前進和爲人生理想而奮鬥,用堅強的意志在痛苦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快樂。

《托爾斯泰傳》的第一章,被作者稱爲“最近消失的光明”,也是作者敘述托爾斯泰整個的“人生戰鬥史”的一個引言。

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散文一般的結構完成了這“完整交響曲”的最後一章:時而低沉地追憶他的一生經歷,時而飽滿地宣誓他的壯志凌雲,時而理性地分析他和其他人物的迥異,時而清冷地描繪他的痛苦迷惘……

整個《托爾斯泰傳》是一部托爾斯泰一生不懈地追求真理和愛的戰鬥史,他敢於堅持心中的真理,哪怕爲此受到孤立。他的人格高尚,敢於用批判的眼光對待周邊的一切。

但是,他同米開朗琪羅一樣,也有弱點。他的思想似乎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對現代科學的發展一無所知,這導致了他的思維停滯在俄羅斯的鄉村生活,從他的文章中也大有體現。他將物種起源、光譜分析、鐳的本質等重要的研究,統統稱爲“無聊”,他將莎士比亞貶得一文不值,對米開朗琪羅的作品無動於衷。有人甚至認爲,托爾斯泰是與這個社會脫節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打動着我們,他在彌留之際的話語震撼着我們,他還是個英雄,是“咱們的兄弟”,畢竟——人無完人。

我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明顯地感受到了一種激情,一種對托爾斯泰崇高人格和靈魂的讚美之情,同時這種激情包含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毫不掩飾的、深刻偉大的愛。這種激情筆端下的文字深深地感染着我們每一個人。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4

托爾斯泰自從站在世界文壇之上,就被人們一直關注着,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羅曼羅蘭所寫的《托爾斯泰傳》,這部作品對研究托爾斯泰具有很大的作用。因爲畢業論文的關係,一直在看這方面的書。希望對自己的論文有一定的幫助。

這部作品是以傳記的形式來寫的,大多是一些評論性的語言,缺乏敘事性,比較枯燥。但是作家以自己的方式來構思作品,使作品看起來不會很亂,而是比較有條理性,結構相對緊湊。作家以一定的順序展開敘述:首先介紹托爾斯泰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可與莎士比亞媲美;然後介紹托爾斯泰的生活及家庭狀況,出生於貴族家庭,身邊有許多事情都被當做寫作的素材;再次介紹作家的宗教信仰,他的一生一直處在懷疑、放棄、堅守信仰當中,當他出現對宗教的懷疑,他的情緒變得很糟糕,對許多事情都處於懷疑激憤的狀態,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會這樣做,當他不再相信宗教,生活就沒有了支柱,投身於學校建設,卻沒有成功,就越加的不如意,當他再次堅守時,就會重新找到方向,繼續前進;進而介紹了關於托爾斯泰的三部著名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對這三部作品進行了思路梳理,同時在作家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其中的一些人物就是托爾斯泰家族中的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就是托爾斯泰本身的塑造,他像列文那樣經歷了哥哥的死亡,以及出現的種種抑鬱煩躁的心情,他沒有像列文那樣得到最終的解脫,而是一直處於煩躁之中;最後介紹了托爾斯泰在生命的最後十幾年沉醉於對藝術的研究。

在托爾斯泰這位大作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對人類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真實寫照。他能寫出一位婦女在懷孕時的真實感受,也能寫出伊萬·伊里奇快死時的恐懼。還能寫出一個少年第一次騎馬的感覺。

托爾斯泰就是這樣一個與精神的惡魔搏鬥的勇士,與思想的聖人交友的智者。作者用美麗的文字讓我延前啊出現了這樣一個托爾斯泰。

他是一個強壯、精神抖擻的老人。他經常運動,並保持了一顆接受新鮮事物的心。他面孔輪廓粗獷,如同任何一個下地幹活的農民,任何一個鄉村貴族,任何一個軍官,任何一個獵人。除了他那能揭穿一切謊言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鬍子,他的面容就是一個普通的俄國漢子。托爾斯泰作爲一個藝術家卻是一絲不苟的。他會因爲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讓印刷工人重新印刷。只爲了完美無瑕的作品。托爾斯泰的作品具備一種特質:完全真實。正因爲如此,他才成爲了文壇的大師,成爲了一切人類中最有人性的人。

終於把這本心靈的傳記讀完了,我特別佩服作者茨威格先生,他能把別人的心靈剖析的如此準確,我相信他也是一個大師。我想成爲一個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精神和身體上都堅不可摧的人,做一個真實普通偉大的人。

合上這本書,我不想再把它投入漆黑的箱子裏,也不在抱怨它不是一本真正的傳記,他讓我更深地瞭解了托爾斯泰。我會一直把它保存在書架的最頂層,不時去打開它,也許會有新的感悟。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5

懷着崇敬的心情,我讀完了《托爾斯泰傳》,感悟頗深。俄羅斯藝術奇葩列夫·托爾斯泰用自己傳奇與矛盾的一生,向我們展示着他苦心孤詣創立的“愛”的宗教,評判事物的標準“道德”,即愛心、善良和真誠。他對美好的憧憬,他用近乎完美的現實主義來觀察他所看到的人,用他的大愛之心去探索和思考人生。跟隨着他一生的跌宕起伏,感動我的不僅僅是他高尚的靈魂,對自己一生所追求境界的執着是卻是我自愧不如的。

從《童年時代》、《少年時代》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托爾斯泰將自已的一生融入到這些故事中。書中人物的不同命運與思想的轉折,無一不折射出他的身影。童年時期,他擁有純潔和仁慈的心靈,永遠能從別人身上發現優秀之處,這是一種多麼溫柔的情懷!青年時間,如同大多數人一樣,思想有些混亂,他長相醜陋,愛形而上學的談話,甚至墮落到去賭博、欠債,沉醉在“體面人”的生活之中。然而,他心中根深蒂固的真誠拯救了自己,作品中“涅赫留多夫”成爲了他的化身,不同的命運,不同的結局,從關於青春、關於高加索的頌歌《歌薩克》中,我們看到了他心靈的平靜。

在戰爭中,他通過自己的真切體驗,讚美和剖析所有奮鬥的勇士,犧牲的烈士;他在聖彼得堡文人圈子中格格不入,他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審視着這個文學團體,他甚至對屠格涅夫也懷着一種憎惡和輕蔑……之後,在自己思想的不斷淨化和成熟過程中,不管現實和心中的真理多麼背道而馳,他依然懷着這顆堅定的心,勇於將自己的醜陋展現給大家,自我懺悔,自我批評;在婚姻的庇護下,他獲得了暫時的和平和寧靜,他開始深入生活,關注現實,走進民衆,創作出了巔峯之作。莫斯科慘狀對他的觸動頗深,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他也會犯錯,他根本不理解文藝復興運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多麼重要,體會不到人類爲了生存、發展,需要以怎樣的毅力去奮鬥、去拼搏,但是他依然心懷真誠善良,看待這個世界;晚年的他是悲慘的,被迫離家出走,最終得到永久的安息。

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是無可爭議的,他用自己坎坷和多難的一生書寫着對真誠和善良的堅定信念,這種執着的精神和這顆愛心是值的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發揚的。“它仍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光亮仍足以吸引並撫慰我們青年的靈魂”,是的,這種精神將成爲一顆啓明星,照亮和引導我前進的道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