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三年上冊第6課《西湖》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三年上冊《西湖》教學反思1

《西湖》 是一篇寫景散文。 作者以清新、 流暢、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景色,字裏行間飽含着作者對 西湖風光的喜愛和讚美。

三年上冊第6課《西湖》教學反思

一、圖文結合,重視朗讀,感受景色的美 圖文結合,重視朗讀, 朗讀 教學時,我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西湖景色的美。如第二 自然段“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 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閃淡,真像 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

首先讓學生讀課文,然後看看圖,再請學生說 說西湖的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由於多媒體圖片的直觀形象, 學生 們很快就能說出了西湖的山很美。接着教者追問:西湖的山什麼美? 學生們又會說出顏色美。教者抓住這一機會進行朗讀的指導,讓學生 讀出山的顏色美, “青一些、綠一些、再濃些、可以再淡些” 。

體會出 山的顏色美之後,繼續引導學生體會西湖的山的多。可以提問:從哪 些詞語中感受到西湖的山很多?“層層疊疊、連綿起伏”兩個詞語學 生也能很快感悟得到,朗讀的效果不言而喻。而對詞語、句子的朗讀 的指導始終貫穿於整節課中。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 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根據這 一要求,教者就應抓住文本,挖掘教材,抓住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的價 值取向,努力讓學生體驗到語言文字的意境美和遣詞造句的準確,而 反覆的朗讀就是最好的途徑了。

二、抓住文本空白處,利用圖片進行語言訓練,豐富文化積累 抓住文本空白處,利用圖片進行語言訓練, 進行語言訓練 課文的第 3 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 明淨的湖水晃動着綠島和白雲 的倒影,彷彿仙境一般。教者抓住“仙境”一詞,引導學生說說仙境 一般是什麼人住的地方?那這個地方應該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說 出“美” 。再利用多媒體西湖圖片的輔助作用,進行語言訓練,在具 體的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看着圖把句子說具體, 生動, 有一定意境美。

如:雲兒在什麼樣的天空中飄動?什麼樣的湖水倒映着什麼?等等 課文全部學完後,我這樣總結了全文:學完了課文,西湖給你留 下了什麼印象呢?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西湖呢?抓住文章的總 結處進行拓展,豐富學生的詞彙。

學生的答案很恰當, “山清水秀、 美不勝收、湖光山色、水平如鏡、如詩如畫”等等。詞語、句子得到 了積累,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指出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 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三年上冊《西湖》教學反思2

今天上午第一節課我上了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西湖》的第二課時。這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品析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點“蘇堤春曉”、白堤(斷橋殘雪)、孤山、湖心及四周的鑲邊”。另外還介紹了第四自然段月光下西湖的明月東昇、湖水盪漾、琴聲悠揚。從而激發學生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西湖的讚美及喜愛之情。

整節課下來,我感覺大體上還是可以的。比如從小組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展示時互動流程。大多數組的.組員及組長表現相當出色。但有個別成員如李柯瑤在回答用 “宛如”造句時,腦筋沒有及時轉過彎來。還好,別的同學幫了她,讓她的問題得以解決。學生能夠用不同的比喻詞:“像、彷彿、、真像、好像、就是、猶如、宛如”說出了不同的比喻句,從而親身體會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動。從而從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處。

學生在對自己喜愛的句子進行朗讀時讀得很有情感,鬆弛有度,抑揚頓挫,昇華了自己對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小組裏的個別成員上課回答在語言組織上還很稚嫩,行動不夠踊躍。我感覺這幾個成員一定對課文理解不夠有深度,或者說對課文的瞭解,意識還比較模糊,尋不到適當的語言來表達吧。當然,這個也是我平時未能提醒關注、對學困生耐心不夠的集中體現。以後在這個問題上我得加強對學困生的培養。培養他或者她,節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穫勝利的喜悅、去品味自信的結果。

再一個不足是:我在板書“近看”這一塊時,可以寫成“四周、湖中。”月光下可寫成:“明月、湖水、琴聲。”這樣板書看起來簡潔明瞭。

還有一個不足是學生討論時,個別組比如:前進組的陳美言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思想交流,給人的感覺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可見這個學生沒有用大腦去思考,即根本沒有進入文本,與文本進行真正的心靈溝通。所以這一點也是我值得提醒學生注意的。

總之,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發揮、去修正、去提升、去開拓。讓課堂真正意義上成爲學生自由翱翔的廣闊天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