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宇宙裏有些什麼》教學反思2篇

本文已影響 2.02W人 

 《宇宙裏有些什麼》教學反思1

《宇宙裏有些什麼》教學反思2篇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以生動的語言說明了宇宙裏有些什麼和宇宙的特徵。

宇宙深邃而又遼闊,充滿了神奇的魅力。而這篇文章向我們客觀地介紹了宇宙的物質組成和特徵。雖然獲得了新的知識,但學生可能並不會很感興趣,原因是它離我們太遙遠了,我們無法直觀地去認識它,親近它,基於這一點,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始終堅持一個主導思想:那就是能讓學生近距離地,直觀地去認識宇宙。於是,我事先收集了許多圖片。

在“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我請學生自由地閱讀課文,說說宇宙中有些什麼?學生的回答很全面,找得也很快。這時,適時地出示一些圖片,並讓學生看圖片指認相關的物質,對了解宇宙物質的組成將起到更爲顯著的效果。

本文是說明文,掌握說明方法的運用是本文教學目標的重點。如果幹巴巴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只會讓學生望而卻步,那麼,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至關重要了。我與學生進行了一段對話,學生的熱情頓時高漲,激發了他們求知的慾望

“神祕的宇宙空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無疑是陌生的,遙遠的……”那麼作者是怎樣把人們不熟悉的宇宙空間說明得通俗易懂的呢?一起來看下面的幾個句子。

選擇了幾個代表性的句子,也降低了難度,可以直接進行分析,效果不錯,本堂課,我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流程由易到難,逐層深入,教學設計符合學生情況,簡單明瞭,課件製作也較精美。作爲年輕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還不夠老練,不能得心應手,既然把教學流程的順序搞錯了。這方面有待進一步鍛鍊和提高。

《宇宙裏有些什麼》教學反思2

本文是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也是學生進入初中以來的第一篇說明文,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說明文是一個新的文體,並且本文又是一片科普性的說明文,對於廣袤神祕的宇宙,學生知之甚少,於是針對這樣的一個情況,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一是瞭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列數字、舉例子、分類別 的說明方法;二是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的興趣。

目標確定以後,我就尋求本文的切入口,將本文分成三個板塊:一是,初讀課文,瞭解宇宙;二是,再讀課文,走近宇宙;三是,結合課文, 拓展延伸

之所以設計第一板塊,是因爲要讓學生對本文的內容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尤其是讓學生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徵。因爲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徵,才能較好的展開下面的教學。爲了避免說明文枯燥無味的特點,我將文中出現的一些星體,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上網收集相關的圖片,並且做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上對宇宙有所瞭解。在學生對所說明的事物有一定的瞭解以後,開始正式走進文本,讓學生來從更深層面認識宇宙,於是我設計了第二個板塊,並且圍繞目標,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對於複雜的宇宙,作者是怎樣把它說的淺顯易懂的呢?”接下來很自然的過渡到今天的重點即說明方法。在處理這個重點時,考慮到我校的學生基礎較爲薄弱,再加上是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文體。於是,我在這一環節上花了一些心思。首先我用幻燈片投影一些簡單的說明方法,讓學生了解認識;然後,根據此題的要求,我給出了一個比較有典型性的示例,並且做了相應的講解。緊接着,我把課文中運用說明方法的句子摘錄下來,用幻燈片放出來,讓學生根據老師的示範以及自己的理解來說說使用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由於方法指導到位,學生反應很積極,雖然語言表達上還是有點欠缺,但是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當然,說明文的說明順序也是一個重點,但是考慮到本文的說明對象比較抽象,對我們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於是我就遵循有所爲有所不爲的原則,乾脆不講,給這一問題留有空白。

所以,本堂課下來,我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其實到底怎樣來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總結自己借鑑別人,不外乎有以下幾點:一是目標明確,但不能求全,一課一得最好;二是能夠圍繞目標設計問題,問題指向一定要明確。三是點評一定要到位。當然,點評需要技巧更需要藝術,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長期的磨鍊與積累。所以,怎樣來爲自己充電,怎樣有效地汲取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怎樣處理教材,怎樣有效地進行點評就成爲必需研究的話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