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陳太丘與友期》文言閱讀練習

本文已影響 1.7W人 

  閱讀劉義慶的《陳太丘與友期》一文,並請回答文後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文言閱讀練習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如果你認爲正文與標題不般配,那麼你準備擬什麼題目呢?

2.文中“友人慚,下車引之”中“引”是“拉”的意思,該“友人”有涉嫌打人之嫌,難怪元方趕快“入門不顧”,結合全文,你能猜想“父友”該時該地的想法嗎?

3.陳元方能以禮說服“父友”,並能指出他不知禮的實質性錯誤,可稱得上知禮;可在“父友”“慚,下車引之”要向元方致歉時,元方竟“入門不顧”。對此,你認爲“父友”做得對,還是元方做得對?請選擇一種觀點,並簡要爲你的觀點辯護幾句。

4.文中強調“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有何用意?

5.“陳太丘失信、友人失禮、元方失禮”,有人說本文中全寫了幾個喪失禮義之人,你贊同嗎?請說說你的理解。

6.“父友”是先怒後禮而元方先禮後怒,兩者都有“怒意”,其“怒意”相同嗎?

7.元方持的“禮”與“父友”持的“禮”是否相同?

8.“父友”的發怒是何聲色?元方的發怒又是何聲色呢?

9.如果“父友”不“對子罵父”說什麼“非人哉”而只是一般的責怪陳太丘,那麼你認爲“父友”的做法是否就恰當了呢?

10.如果“父友”不罵陳元方的父親“非人哉”,那麼陳元方可能會怎麼做呢?請你猜想兩個以上結局。

11.本文中人物值得你學習的是些什麼品質呢?

  參考答案:

1.“陳元方斥‘父友’”或“陳元方護禮”。

2.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竟那麼知禮,“父友”自愧不如,想拉元方過來向他認錯且誇讚他。絕對不是想要打元方。

3.a、“父友”做得對。因爲他雖然先前是責怪錯了,然而誰能保準不出錯,他可貴在知錯即能在晚輩面前表示改正,委實不簡單。b、元方講禮做得不盡完美,按如今中小學生守則去衡量欠妥當,但我們還是要說這可以原諒。因爲陳元方畢竟只是個七歲的孩子,他的思想認識要逐步修養才能完善,他還是個未曾很好發展的人。答a或b均可。

4.a、體現小孩子玩耍天性。b、那麼小的孩子竟那麼知禮是聰明。c、爲後文“元方入門不顧”的護禮而失禮作了“他還小”的隱性說明。d、與後文“元方入門不顧”相照應。

5.陳太丘過了約會時間才離開,可謂守信。友人錯怪以後能屈己準備認錯也可算是知禮。元方以禮斥“父友”也是知禮,雖然他還有不知禮之處,但他畢竟是個發展中的人。

6.“父友”之怒是失之偏頗的勃然大怒。元方的發怒是年幼不盡知禮的發怒。

7.元方持的是曉事明禮;“父友”持的是知錯改過之禮。兩者都是正禮。

8.“父友”的發怒是勃然大怒,聲震瓦舍。元方的發怒是泄怒,理智、冷靜。

9.還是不恰當。因爲只是語氣上、態度上讓人感覺稍微好受一點點,但無禮的本質是相同的。

10.a、還像文中結局句。因爲“父友”自己失信,對子怪父失禮,陳元方必然奮起還擊。b、末句則可擬爲“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乃去。君即行尚能趕上。不然,等家君歸,君乃往問違約緣由,可乎?’”因爲陳元方雖然聰明,可沒有被強烈刺激,就可能會只作一般的解釋性說明。

11.陳太丘的守信、陳元方明禮護禮的睿智和勇敢、元方父親友人的知錯能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