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頂碗少年》案例及反思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今天,我上的是《頂碗少年》。這堂課先默讀全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然後抓住少年的三次表演,要求學生找到描寫少年神態動作、觀衆神態的句子;接着展開想象,當少年遭遇失敗的時候心裏會想些什麼,老者又對他說了什麼等等;最後品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思考是什麼讓作者如此難忘,他又從中明白了什麼人生哲理。

《頂碗少年》案例及反思

自我表現感覺本堂課的設計比較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注重空白處思維的發散,注重學生人文教育和寫話的結合。但是寓於不是公開課,所以沒有考慮太多細節的問題,致使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不強,似乎欲說還休。我想:如果個別地方我在注意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可能課堂效果會截然不同。具體如下:

  一、課堂導入環節

作者趙麗宏是上海崇明人,我們曾學過他的一篇《與象共舞》,他是一個善於寫遊記的作家,爲什麼在這篇文章裏重點寫人,可能這樣一個質疑會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併爲本文人文思想的滲透打下一個基礎。一個好的導入可以抓住學生的心,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老師作精心的設計。

  二、課堂討論環節

想象老者會對少年說些什麼的時候,學生的回答非常單一,無非是“沒關係,你一定能行的!”之類鼓勵的話。其實學生注意到了文中的兩個詞,“少年急忙擺動腦袋保持平衡”句中的“急忙”,“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於把碗穩住了”句中的“輕輕”,這兩個詞我在備課時沒注意到的,致使當學生提出來的時候我沒有引導,喪失了一次很好的深入理解機會。

這一動作上的細微變化,正是少年成功的原因,也許正是老者對少年傳授的經驗。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帶出老者到底對少年說了一句什麼話。這一處的答案就豐富多了,學生的思維也更活躍了。可以從調節少年的心態上去考慮,可以從鼓勵少年的角度去思考,更可以從老者傳授經驗上去考慮……唉,要做練習的時候進行補充了,可見課前文本的鑽研多麼重要。

三、設計心理活動環節

根據上下文,揣摩少年在兩次失敗以及在老者的鼓勵後,可能會產生的心理活動。這個環節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對學生的答案作點評,對於學生的一切回答全盤接受,不作否決。其主要原因是我在安排上的一個小小失誤。第一個學生在補充第一處心理描寫後,我沒有抓住機會讓同樣選擇第一處的學生進行交流。於是下面的局面就失控了。學生不去傾聽別人的答案,只顧回答自己的答案。東一榔頭,西一斧子,我的點評也就無從下手了。我覺得應該採取逐個擊破的方法。三處心理活動的設計,逐一解決。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比較起來方便。一個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其他的學生都在傾聽,他們自己就可以發現不妥之處,進行否決。

  四、感悟啓示環節

這個環節的設計本來是一個亮點,我讓學生接着最後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想象,作者到底獲得了什麼人生感悟。在學生表達的時候由於舉手人太少,我等得着急,就急着把自己事先準備的一段話打出來提示學生,結果使學生思維侷限了。

教學反思是一件好事,它能讓我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爲,讓我努力尋找迷失的方向。教學的天地很廣闊,它有無窮的魅力,值得我們爲之奮鬥終身。該做的事有很多,該學的東西有很多,我一定要珍惜時間,加倍努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