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滕王閣序》王勃教案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教學目標:

《滕王閣序》王勃教案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及之所以成爲千古名篇的原因。

2.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3. 訓練學生能將名句改寫成優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註釋,疏通文意,討論研究、形象描述,體會駢文特點。

  情感與價值觀:

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音韻美感,領受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理解本文用富麗的詞藻稱道洪州,記述盛宴,描寫滕王閣的壯麗以及寥

廓壯美的山川秋景,藉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憤懣悲涼而又不甘於沉淪的複雜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文章事、景、情融於一體的寫作技巧。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本文全題爲《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此序當爲贈序而非書序。聚散之因緣,登高之見聞,賢主嘉賓之寒暄,舊識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贈序之應有之義。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捨結構,則頗見爲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統觀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遞進,緊扣題意。文因餞別而作,但對於宴會之盛僅略敘數筆帶過,而傾全力寫登閣所見之景,因景而生之情,這就脫去了一般餞別文章頌揚、應酬的窠臼,闢出了自家新徑。結構圖:

  二、整體感知 深入研讀

第一部分:概寫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突出人傑地靈。扣“洪府”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歷史久遠。(時)

星分地接,襟帶控引――由天及地,宏偉遼闊。(空) 地 靈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由物及人,資源寶貴。(物) 人 傑

主賓尊貴,俊採星馳——由文及武,盛會空前。(人)

文章開始不寫樓臺,不寫宴會,而先寫地勢與人物,這樣寫有何好處?

文章借用鋪陳的手法,歷敘界域之大,地勢之雄,物產豐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樂的氛圍、宴會的高雅,也緊扣照應題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第二部分(2——3):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扣“秋日”

(一)本部分是著名的寫景段落,歷來膾炙人口。請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晚秋暮色圖”的意境描述出來。

1.色彩變化之美——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

如 “流丹”, “聳翠”, “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

“潦水盡寒潭清,煙光凝暮山紫”一句,不囿於靜止畫面色彩,着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 “寫盡九月之景”。

這句是因果性的推論。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兩個有代表性的特徵來寫秋天,寫水寫山,動靜結合,如詩如畫。

2.遠近變化之美——作者用電影手法,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作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爲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鶴汀鳧渚”四句寫閣四周景物, 近景

“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中景

“虹銷雨霽”以下則是水田浩淼 遠景

3.上下渾成之美。

“層巒聳翠”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裏城外,相與爲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潦水”對“寒潭”,“煙光”對“暮山”, “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落霞自天而下,孤鶩自下而上,故曰齊飛;秋水碧而連天,長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絕唱。)

4.虛實相襯之美。

“漁舟唱晚”四句,寫的是生活之樂和自然之樂。憑藉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二)部分是怎樣將敘事、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1.“潦水盡…”,清澈的潭水給人清爽的感覺。

2.高聳入雲,溢彩流丹的滕王閣令人歎爲觀止。

3.“落霞…”的朦朧秋景,“閭閻撲地…青雀黃龍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無比愉悅的心情。

4.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兩個短句,點明瞭時令,格調高亢嘹亮,領起下面對秋景的描繪。

5.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兩個四六句,“四字”托出敘述主體,“六字”作描繪、渲染,意在指出閣在山水形勝之地

6.“繡闥”,是由外至裏;“俯雕甍”是由上視下。用三字句,加快節奏。僅用六個字,就極簡練概括地寫出登閣的情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7.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兩句,寫登高望遠所見山川之美。

8.“舸艦彌津”兩個四六句,極寫人煙之盛,“舸艦”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氣象。

9.“雲銷雨霽,彩徹區明”又變而爲四字句,轉寫自然景物,繪出雨後天晴的景色,由此引發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將對滕王閣的景物描寫推向高潮。

10.“漁舟唱晚”,寫生活之樂;“雁陣驚寒”,寫候鳥之歌。社會與自然各具情趣,又融爲一體

作者寫自己的喜悅心情毫不張揚,而是寓情於事於景,含蓄婉轉地表達出來的,給人天衣無縫、妙合無垠之感。

  三、拓展延伸 再讀品味

兩段秋景的描述與傳統中描寫秋景的意境有什麼不同?

一反傳統中“悲秋”的習慣寫法,爲秋景注入了超逸豪邁的情致。

  四、小結作業

寫滕王閣構築之宏,眺望之廣,周圍秋景之美。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二句爲描寫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秋之圖景。再讀文章,體會作者抒發懷才不遇、憤懣悲涼而又不甘於沉淪的複雜感情,感受作者“居卑位而有爲”的進取精神。

  板書設計

滕王閣序

王勃

晚秋暮色圖

色彩變化 遠近變化

上下渾成 虛實相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