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中語文必修3《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3.62W人 

  《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高中語文必修3《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

1、知識與能力:領會詩歌的豐富內涵和精美語言,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和詩歌的修辭方式。提高對詩歌藝術的審美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反覆誦讀,品味感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充分理解杜甫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人格的偉大。

  教材簡析:杜甫是唐代的大詩人,他的詩作在總體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號稱詩史。這三首詩寫於不同的歷史時期:《望嶽》寫於所謂開元盛世,其時詩人才二十四五歲,詩中熱情地讚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歷來被譽爲歌詠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寫於安史之亂前期,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注與同情。學習時要用心把握詩作風格的變化。

  課前準備:

1、學生:藉助工具書解決不懂的文言字詞,查閱相關的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知識。

2、教師:查閱資料,準備錄音機、磁帶或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杜甫的《望嶽》、《春望》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

杜甫:號稱詩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大膽地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朽,廣泛而尖銳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難和社會矛盾,內容深刻。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朝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爲詩史。現在我們來集中學習他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三首詩歌,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發展變化和當時的社會狀態。

二、學習《望嶽》:

1、播放錄音,學生朗讀。注意詩歌的韻律、節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教師從節奏、語調、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導。

3、師生同讀,同時多媒體顯示朗讀節奏、重音,要求學生讀出感情。

4、分組朗讀交流,理解詩歌的竟境美。

(1)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明確: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泰山地域之廣闊(齊魯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鍾神秀),山勢之高峻(陰陽割昏曉;會當凌色頂,一賢衆山小)。

(2)全詩中最讓你感到心胸激盪的兩句?說說偏愛這兩句的理由。

(3)作者當時爲什麼有這樣的理解呢?

明確:1、唐朝盛世。2、詩人年輕,意氣風發。3、漫遊泰山,熱情歌頌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進而透露出詩人早年兼濟天下的遠大抱負。

5、合作探究:

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爲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6、朗讀背誦,並以我想對杜甫說,詩人啊,你的句式,講講你學了《望嶽》的感受與收穫。

三、閱讀賞析《春望》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讀出節奏、讀準重音、讀出感情。

2、學生分組討論與交流:這首詩與《望嶽》在內容上有哪些不同?詩歌風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四、創新學習,能力升級

1、學生合作討論,完成課後練習三。並分別以這兩首詩的題目爲上、下聯的開頭,試寫一組對偶句。(示例:《望嶽》敘寫少年志,《春望》抒盡家國愁)。

2、有人將國破山河在一句中的兩個字調換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條保護環境的警示語,你能寫出這個句子嗎?(明確:國在山河破)

3、把這兩首詩譯成現代詩歌,儘量做到押韻。

五、朗讀背誦這兩首詩。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石壕吏》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從年青時期朝氣蓬勃到中年目睹戰亂的杜甫,詩歌中吟詠的感情也發生了變化,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讀一讀杜甫的《石壕吏》。

二、介紹有關《石壕吏》的寫作背景

758年,爲平息安史之亂,唐將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兵二十萬圍攻安慶緒所佔的鄴郡(現河南省安陽縣),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於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等退守河陽(現河南省孟縣西),並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這時剛好從洛陽回華州,途徑新安、石壕、潼關等地,根據自己目睹的事實,寫了一組詩《三吏三別》,《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誦讀品悟:

1、多媒體範讀,學生聽讀。正音正字,掌握節奏,領會情感。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讀準節奏,讀出情感。

3、學生譯讀全詩,藉助註釋和參考資料,疏通詩文大意,並在小組內交流。

4、探究交流:杜甫曾言語不驚人死不休。你認爲在這首詩中有哪些驚人之語?試作賞析。

四、創新實踐、能力升級:

完成課後練習二。

五、課堂小結:

這三首詩是在作者不同的人生經歷中所作的,總體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作者在詩風和詩情上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大家一定要細細品味,認真體會。

六、朗讀背誦《杜甫詩三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