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2017高考語文閱讀複習題(有答案)

本文已影響 2.7W人 

  懷錶,很老很老了

駱文

2017高考語文閱讀複習題(有答案)

一塊懷錶很老了。

它鍍鉻的殼子已經斑駁,針盤也有好幾個地方鏽蝕。是帶着日月盈虧的刻度麼……

某天,我把它拿去找修鐘錶的師傅。他一看,笑了,“古董啦,不過一般機械錶還是106個零件吧……上點油?”我說:“你看哩!”他擰了擰發條說:“只要動個小手術。等着好了。”他打開表,拆了零件。我點菸吸着。給他一支,他急忙阻攔:不是吸菸時候,菸灰撣不得的。於是,他把零件挨個吹一吹,放在玻璃盤子120號汽油中。然後,以極細軟的紙吸乾,裝配。一根微絲就着瘦長的小瓶口滴下點點油滴,上在軸上,上在鑽石上,“行嘍。”經他一撥弄,懷錶復活了,金屬簧輕輕響着,像在伴奏一種韻律操。

我把它收進口袋,回到家裏。

母親說,這是爸爸留下的一塊表。吃粉筆的人嘛,攢錢攢了半年,纔買了這塊表。跟他一起走了四十年。他說,他一輩子別的什麼都不要,只要知道時辰;只要知道秋冬春夏;只要幾件打發寒暖季節的衣裳。就是這樣,他起五更睡半夜,改課本,改答卷。還寫了兩本數學書。他從不講究吃的,鍋塘裏埋幾個山芋,拿出,拍拍灰放在袋裏,往往可以度過一天。雖說他瘦棱棱成了皮包骨頭,卻像緯梭穿行於歲月的經繃。他學生的鬢角發灰了,他自己的頭髮也更加銀白了。前兩年,晚上睡覺睡得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就過去了。燈油熬幹,捻子熄掉了……變成一堆灰。他就留下了這塊表。他留下的就這平平淡淡的幾十年。

懷錶在我身上焐得挺熱,我時常摸出看看它。我聽到的是時間的足音。我不可能是敲木魚的和尚。應該承認已進入暮年,但還有點晚晴中火紅;我還要追趕時間的晨曦哩。

四周的木落,有些蘊藉深沉,然其颯颯之聲不是唏噓嘆息,而是和我們藍色星球搏鬥的一種動力。

這塊薄薄的圓圓的金屬,我揣着好久了。在寒林雪屋看見冬天。在一串串凌霄花下記錄的是秋天。水紅菱綻開了,春之桃打朵了,我都親切地感受到。還會有什麼抱憾的事麼?除非你讓秒針、分針在羅馬字上寂寞地流轉。在人生旅途上,除非你老在惦記:多幾個安適的驛站好讓我打尖……

“行路人啊,爲什麼你總顯得疲乏呢?”我不知道正在泉路上的父親,像踏着驟起旋風似的馬蹄,會不會這樣驚醒我,促使我時常警覺。——精神一點不能萎靡啊。

(原載1990年3月號《散文》)

16.根據原文,用最簡潔的詞語概括父親形象的內在特點。(限30字以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從文中看,“我還要追趕晨曦哩”這句話有什麼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以懷錶爲線索,可以分三個層次,請分析這樣安排的作用和好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經他一撥弄,懷錶復活了,金屬簧輕輕響着,像在伴奏一種韻律操。”從全文看,這句話含有人到老年,只要有一種精神動力,仍能充滿活力的寓意。

B.“他就留下這塊表。他留下的就這平平淡淡幾十年。”這是說,父親一生辛勞,但一生清貧,除了這塊表,什麼也沒有留下。

C.“在寒林雪屋看見冬天。在一串串凌霄花下記着的秋天。水紅菱綻開了,春之桃打朵了,我都親切地感受到。”這段描寫主要是反映作者對四季自然景物的變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

D.“行路人啊,爲什麼你總顯得疲乏呢?”作者通過擬設的泉路上父親的這句發問,引出“精神一點不能萎靡啊”的自勉之語。

E、父親已經辭世了,“我”也“進入暮年”,“懷錶很老很老了”,作品表現出一種時間無情、人生無奈的思緒。

  參考答案

16. ①惜時 ②敬業③勤奮④儉樸

17. 主要從兩個方面回答。①雖已年邁,仍要珍惜餘生,振作精神。(此爲“追趕”之意)②永葆青春,像父親那樣積極進取。(引爲“晨曦”之意)

18. 主要從兩個方面回答。①作用:第一層寫修表的經過,爲下文介紹表的來歷作鋪墊;第二層寫表的來歷凸顯父親的精神;第三層寫表的傳承突出作者對父親精神的感悟。②好處:由表及人,層次分明;環環相扣,嚴密緊湊。

19. A D

  黃河臆象

楊聞宇

①攤平我國地圖,從東北向西南,自東南往西北,平直繃起兩根細線,線的交點恰巧是蘭州的所在地。黃河九曲,逶迤數千裏,它只正二八經地穿過了一座城市:蘭州。

②在晴朗的日子裏,百里長街,市聲如沸,流經鬧市的黃河則是悄無聲息的。不甚透明的水紋盤旋交織,沉默平穩的波痕在朝暉夕照裏猶如銅汁澆鑄的塊狀肌腱,透出凝重的粗獷的血色,流動成浩浩的、渾厚的一派,彷彿千萬條漢子銜枚疾進,無聲地運行。人們看不出別的跡象,只看見瓷實的,富於彈性的肌腱在起伏、在抖動,強悍雄勁卻不暴戾,元氣勃勃而不響動。——一切懷有巨大追求的生命,常常是無聲的。

③“不到黃河心不死”,“跳到黃河洗不清”,小時節,我聽到父輩動不動念叨黃河,心裏也覺得黃河了不得。讀書時,耳畔啥話都有,有人說黃河是一支剽野的黃膚色的歌,有人說是長長的一線淚滴、深深的一聲喟嘆,也有人說它是月亮下神話裏的一條龍……我想往黃河,以爲今生今世能見它一眼,就知足了。沒料想成人之後,我這生命的火星兒濺離父母之鄉,西擲千里,住進蘭州,居然與北國大地上最古老、最有聲望的大河相依爲鄰了。夕照下,風地裏,雨天,雪天,我獨自在河灘裏逍遙漫步,縱覽這亙古不息的,不捨晝夜的活的巨物,聆聽這似乎無言、卻分明有意的弦外之音,久而久之,我的情緒便有了些神祕的變動。

④黃河,是大海以它倔強的手指深深地摳進陸地裏的一個“大問號”。這問號在蘭州形成稽考歷史的第一個銳利彎鉤,鉤起一連串的積澱物:踏波跳浪的羊皮筏子,策駝西上的漢使張騫,120丈鐵纜的鎮遠橋鐵拄,湖湘子弟栽植於3000裏征途中的左公柳,蘭州戰役時在炮火中旋動不已的大型水車……這些記載過我們民族的年代的實物,有的化作了瀕水而立的花崗岩石雕,有的尚綿延着一線活氣,對“問號”努力進行解釋。

⑤黃河,又是天際一霎閃電掣開的鞭影,鞭杆攥在汪洋的掌心裏(渤海是汪洋緊握的拳頭),鞭捎抽打在一個微微聳起的背脊上。在蘭州,黃河並不是箭桿式地插城而過,每於人跡稀寥處折個大彎,長的波痕便斜傾如熊腰,低吼喑嗚,拍石崩岸,狂不可羈,這一種地上沒有路便要踢開一條路,前方沒有海自己便要掬成一個海的霸王氣概,着實驚人!黃河在蘭州,並不曉得前程上還有橫流四衍的壺口、有“平地一聲雷”的龍門、有大禹神斧劈裂的三門峽。浪未至而氣先凝,這一條由海魂揮動着閃電似的長鞭,它那征服一切的氣度是先天具備的。

⑥“黃河遠上白雲間”,那僅僅是它遠上崑崙時偶爾一現的背影。蘭州乃挾水之山城,夜來兩廂燈火,珠璣羅列,金冠嵯峨,洋洋灑灑映進黃河,致使這裏的流水成爲千里軀體上光明璀璨,瑰麗無比的'一個段落。“崑崙者,天象之大也”,崑崙怎麼也容納不了的黃河,正從我身邊經過……

18.聯繫課文內容,分別說說以下兩個比喻句的含義。(6分)

⑴黃河,是大海以它倔犟的手指深深地摳進陸地裏的一個“大問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黃河,又是天際一霎閃電掣開的鞭影,鞭杆攥在汪洋的掌心裏(渤海是汪洋緊握的拳頭),鞭梢抽打在一個微微聳起的背脊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②⑥兩段所描寫的內容有什麼異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你對本文以“黃河臆象”爲題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第①段敘說蘭州的位置及黃河流經蘭州的情況,寫出了蘭州是體味黃河的最佳地方,自然引起後文的“臆象”。

B.文章先寫“我”爲黃河的神奇所吸引,再寫“我”與黃河相依爲鄰,最後寫“我”與黃河密不可分,全文線索清晰,結構謹嚴。

C.文章先寫黃河“悄無聲息”、“沉默乎穩”,再突出黃河征服一切的霸王氣度,欲揚先抑,曲折多姿。

D.文章描寫了黃河蘭州段景象,又指出黃河在蘭州並不曉得前程上還有“橫流四衍的壺口”等景象,虛實結合,表現了黃河全程的聲威氣勢。

E.文章最後指出“崑崙怎麼也容納不了”黃河,借“天象之大”的崑崙反襯黃河,充分表現黃河粗獷、渾厚的性格和寬廣、博大的胸懷。

  參考答案

18.⑴“大問號”既喻指黃河的外形(流經蘭州時的大彎子),又表示對歷史積澱物(或我們民族的年代的實物或黃河文明或華夏曆史)的思考。

⑵“鞭影”喻指黃河與渤海緊緊相連,先天具有徵服一切(沒路開路、沒海掬海)的霸王氣概。(每小題3分)

19.兩段描寫的都是黃河蘭州段的景色。但第②段寫的是白天之景,第⑥段寫的是夜晚之景。

第②段表現黃河悄無聲息而又強悍雄勁的特點,第⑥段表現黃河璀璨瑰麗的特點。(或合在

一起說:……第②段寫的是黃河白天流經蘭州的情景,表現了黃河悄無聲息而又強悍雄勁、元氣勃勃的特點。第⑥段寫的是黃河夜晚流經蘭州時的情景,表現了黃河光明璀璨、瑰麗無比的特點。(“同”佔1分。“異”佔4分,每一層意思2分

20.以“黃河臆象”爲題,表明文章主要表達的是黃河之“神”而非“形”,是對黃河文明的感悟和思考,而非地理學意義上的黃河。

21.A D  B項:“‘我’與黃河密不可分”屬無中生有。C項:“欲揚先抑”屬無中生有。E項:“反襯”說得不對。

  回家是一種感覺

在羈留異鄉的日子,回家是一種感覺。

茫茫人海,鱗次櫛比的樓羣,無意間聽到的一個聲音,或是偶然間瞥見的沒有別人注意到的情景,讓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在燈火闌珊處,驀然回首。

我們突然間感到很孤獨,又突然間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上,我們來去匆匆,卻不會無影無蹤。那一刻,我們是那麼的不堪一擊,又是那麼的堅韌無比。

難以用語言表述的感覺,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那是一種沒有來由的觸動,既可以讓人喜極而泣,又可以讓人慾哭無淚。如果它能發出聲音,那聲音一定是微弱而固執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蹣跚而執著的。可是它無聲無息,短暫的刺痛,還沒有傷口,就被異鄉的聲音和風景撫平。

在他鄉我們又有了另外一個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離鄉的時候,慶幸也許遠遠多於傷感。可是被我們淡化了甚至遺棄了的故鄉,又註定會在某一天清晰無比。我們曾經用生命的第一聲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喚過的土地,又註定會在某一時刻穿透時間和空間,呼喚着我們回家。

於是,我們回家。揹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經疲憊的心,一起回家。無論我們早已功成名就,還是我們正在爲生計奔波,當我們踏上回家的征途,我們會有着同樣的衝動和期望。也許我們需要蜷縮在擁護不堪的車廂裏,也許我們要跋山涉水遠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發現,我們離開家已經走得太遠。

我們回到了這裏,我們和我們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們生在這裏,卻命中註定要離開這裏,這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我們用心觸摸這裏的一切。在遙遠的他鄉,我們曾用音符去編織她;我們曾用淚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條小路應該鋪滿紅葉,燃燒着詩情畫意;她的空氣裏應該瀰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離愁別緒。我們本來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學會了刻意地尋求她感受她。可是,樸素的土地沒有那麼多的鄉愁,對於那些依舊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來說,他們甚至已經忘記了這裏是他們的故鄉。我們與我們的故鄉之間,已經有了那麼多格格不入的東西。在那麼一天,一路風塵之後,倚在故鄉的門檻邊,也許會傷心地告訴自己:我離開了這裏,再也無法回到這裏。我們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輕輕的一聲嘆息,卻沉重得讓人無法喘息。

我們在茫然中再次告別故鄉。沒有太多的依依不捨,我們甚至已經巴望着儘快離開。我們還未實現的夢想,被我們留在了他鄉,還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們歸去。

是,當年輪啓動的時候,我們便開始籌劃起下一輪迴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覺,又不知不覺涌上心頭。故鄉的景色還近在眼前,我們不知道,我們是捨不得離開這裏,還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這裏?我們回家,畢竟不僅僅是爲了成全那種感覺。

什麼時候,在對故鄉的回憶裏,夾雜了苦澀和痛楚,可是想起故鄉時,我們還會有割捨不斷的感覺。也許在某一天,我們在故鄉埋葬了最後一個親人,我們不再有理由回到那裏。可是在不經意間,我們還會拾起那種感覺。回家的感覺,細碎的、溫暖的、潮溼的感覺,穿透了我們已經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種行爲,它越來越虛化成爲一種感覺。細膩而綿長的感覺,連綴着我們的一生一世。

我們回家,獨自一人,或者帶上我們浩浩蕩蕩的子孫。也許是在夢裏,風雨飄零,我們又踏上了沒有盡頭的歸途。

18.文中反覆說“回家是一種感覺”,“我們回家畢竟不僅僅是爲了成全那種感覺”,“我們還會拾起那種感覺”,又說“回家不再是一種行動”,請結合全文分析:(5分)

(1)反覆說到的“那種感覺”指的是什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