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端午節作文[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1.62W人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通用15篇]

端午節作文1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元宵節、中秋節、春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

傳說端午節的由來是因爲屈原,相傳楚國被攻破後,屈原悲痛萬分,跳到了汨羅江裏。當地百姓知道後,馬上划船打撈屈原屍體,一直到洞庭湖,可就是不見屈原的屍體。大家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把自家的米團紛紛投入江中,希望魚蝦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

每當過端午節時,人們都會插艾草,賽龍舟。當然,小朋友最喜歡的'還是吃糉子。端午那一天,全家人都會圍在桌子旁,拿出糉葉、配料和糯米,開開心心的包糉子。既然說到了糉子,我們就來講一講糉子吧。

糉子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用菰葉包住黍米。晉代的時候,糉子被正式定爲了端午節的食品。之後的糉子餡料不斷豐富,形狀也逐漸變成了錐形、菱形。到了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葉已經從菰葉變爲箬葉、蘆葦葉,餡料有豆沙、豬肉、松子仁等。端午節還會賽龍舟。龍舟的形狀就像一條兇猛的龍,上面會有一個人用鼓打節奏,剩下的人都是用槳來划船,看誰最先劃到終點。賽龍舟時,所有人都會圍在河邊,把河堵得水泄不通,很是熱鬧。

去年過端午節,我回到老家去看賽龍舟。我來到河邊時,只見人山人海。如果有人不知道的話,還以爲裏面沒有河呢!

這就是端午節,是不是很熱鬧?

端午節作文2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節日。屈原的爲國投江自盡,得到人民的緬懷,便有了這個節。它的別稱也頗具詩意,如當五汛、浴蘭節、菖蒲節、龍日節等。它處夏日,一個燥且熱的時節,於我卻顯得靜且涼。

在我的記憶中,端午總是青色的。這種記憶很抽象,但是每次一想到它,一個青色的世界就會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孩子們脖前掛着的鴨蛋,青的'淡雅且清新。河邊楊柳的青色也是嫩嫩的,朝氣蓬勃。河水則青得更爲深沉穩重,濃墨重彩一點了。龍舟同樣也有青色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糉子在進鍋前同樣綠的活潑,蒸熟後的青帶上了些許暖色調,使人很有食慾。

提到了糉子,正好也該講講。糉子是一種傳統節日食物,只有端午時纔會有。我們家的糉子,每年都是我爺爺親手做的。他每次都會準備好最大的碗盛那潔白可愛的糯米,旁邊的盆裏盛着水,浸着翠青色的糉葉。我最愛看將糯米填好後往內塞餡的過程,在白白淨淨的糯米中藏着一小塊寶藏,或是一塊紅豔似血而又像蜜一般的棗,亦或是一塊香味濃郁滋滋冒油的豬肉。包好進鍋,蒸煮後開鍋時漫開的蒸汽,滿滿的都是幸福。

划龍舟也有趣,每年我都會去看秦淮河的龍舟比賽,十分熱鬧。岸邊雖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算得上人多的了。划龍舟的人們喊着號子,配上擂鼓的聲音,氣勢磅礴,頗有力量感。

這就是端午節,我熱愛的那個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3

端午節,記憶裏是飄香的糉子和熱鬧的龍舟賽。

五月,溫暖的風吹來清新的`糉葉香。伴隨着端午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開始包糉子了。新採來的糉葉,用熱水泡一個晚上後晾乾。在裏面裹上洗好的糯米,或是加上紅棗,或是加上臘肉,然後下鍋蒸。

糉子出鍋了。一家人圍坐桌前,小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衝上去拿第一個糉子,也總被燙得呲牙咧嘴逗得大家鬨堂大笑。大家剝着糉子,那香味一時間散了滿屋,伴着歡聲笑語一起飄進人的心裏。

吃完糉子,我們就該去看龍舟賽了。

來到梅林祝家村,只見河面被太陽炙烤着,好像下一刻就會燃起大火似的。河上幾艘船在爭先恐後地向終點衝去,河兩邊已是人山人海,都在爲各自的船隊高聲吶喊助威。各色的龍舟上,鼓手打着激昂的鼓點,船上的每一個人都配合着鼓點賣力地划着槳。

一艘船上儘管載滿了不同的人,可他們卻都能步調一致,以同樣的節奏在同一時間朝同一方向划槳。他們將各自的力量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引力,牽引着着船隻不斷向前。或許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大力士,但他們懂得團結,所以他們擁有無窮盡的力量,帶領他們向前……

端午節伴隨着糉香和龍舟歡快地來了,又載着歡聲與笑語緩緩地走了。這中間是歡樂,是團結,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

端午節作文4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端五……

在我的記憶裏,端午節是在前兩天就開始準備材料之中開始的。

農曆五月初四,我們家就開始了包糉子。將糉葉備好,洗乾淨,與糉子放在一起,之後就開始了備食料。包糉子,一般有甜鹹兩種,甜的餡用紅棗、紅糖,鹹的餡則是用紅燒肉、蛋黃包成的。

我跟着奶奶學包糉子:先將糉葉包成一個三角形,再舀起一勺浸泡好的糥米倒入漏斗狀的糉葉,接着把你要放的餡給放進去,然後又添上一些糥米。注意,倒入的糥米要與那包好的三角相平才行,再把那多出來的米部分給包進去,最後用糉繩把糉子給捆上。一個糉子,就這樣包好了。

到了端午這一天,將昨天包好的糉子用開水煮好,就可以開吃了!糉子出鍋後,再把糉葉給扒開一看,那包着紅燒肉的.,糉體則是紅紅的,油光可鑑;而包紅棗的則是白白的,那紅紅的棗兒待咬開了糉子才能覓得它的芳蹤。按老一輩的習俗端午這一天,還要在家門掛蒲、艾葉等,據說這樣可以除蛇、蟲,不會讓它們進來。端午這天按習俗還要除邪氣,其實就是把艾草這些東西煮在水裏用來洗澡。

端午節的賽龍舟,是一項十分熱鬧的比賽,每年觀看的人都非常得多。那擂鼓的人把鼓擂得巨響,各個運動員鼓足了勁兒用力地划船。一條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前衝去……場面熱火朝天,即使沒有得到名次,也沒有關係,大家依然鑼鼓震天地玩得開心,爭取下一年再次努力創佳績。一次比賽的結束後,是另外一次比賽的開始,新的比賽又在震天的吶喊中開始了。

端午這一個傳統節日給我們帶了快樂,我們要把它們發揚光大並一脈傳承!

端午節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就是端午節。我爸爸的故鄉――陽澄湖鎮車渡村就在美麗的陽澄湖旁,一到端午,那裏的人們都會從湖邊的蘆葦叢中掰下青翠的蘆葦葉來包糉子,大的、小的、鹹的、甜的……各種各樣。能幹的阿姨、大嬸們,將洗淨的糯米、早就準備好的肉、棗子、紅豆、豆沙等都拿出來,擺在屋前的八仙桌上,便開始有說有笑地包起糉子來。

她們先將蘆葦葉捲成一個喇叭形,再往裏面放進白白的糯米,擱上大塊的肉、紅紅的棗子等,有時還會放點甜滋滋的蜂蜜,最後用棉線將糉子捆住紮牢。看着她們的雙手靈巧地穿梭,一會的功夫,就能裹上一大堆糉子。農家的竈頭的水也開了,嘟嘟地直冒熱氣,她們將糉子在廚房裏放進去水裏,慢慢煮……不一會兒糉子的香味也一陣陣的從廚房裏飄出來。惹得饞嘴的小朋友伸長了頭頸,在外面一直轉悠;有的小朋友還會跑到廚房裏,更近一步聞糉子的香味;有的甚至還會去問大人們糉子煮好了沒有。糉子終於煮熟啦!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擺到了我們眼前。扯開棉線、撥開棕葉,你就能吃到美味的糉子了,軟糯中有着清香的棕葉味道。其中,我最喜歡吃的是香香的肉糉了。

因爲裏面的肉和糯米都很入味,很好吃。除了糉子,端午節還有許多風俗,端午這一天還要舉行許多活動呢!孩子會穿戴好虎頭鞋帽、婦女和孩子胸前掛上用絲綢等縫製的各種樣子的香袋,形狀有老虎頭、南瓜娃娃、糖娃娃等。但是,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端午節裏,大家最喜歡的活動。啊,端午節的風俗習慣真是豐富多彩!

端午節作文6

端午節在古代是衛生防疫節,也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憂國憂民,後來因爲遭到排擠而被流放,最後投汨羅江而死。他是我國偉大的詩人,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逢端午節賽龍舟,往江河湖海里扔糉子、飯糰,祈求魚蝦不要傷害到屈原的屍體。

屈原留給我們的愛國精神,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小朋友的愛國方式就是認真聽講每一節課,環保工人的愛國方式就是打掃乾淨每一條街道,護士的愛國方式就是照顧好每一位病人。每個人的愛國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其實他們都在做自己小小的一份貢獻。

這次“風情萬糉過端午”主題活動,是班級家委團組織的.,讓我們玩得太嗨啦!葉吳優爸爸在黑板上畫滿了小糉子,可愛極了,有一個小糉子,還說“求抱抱”呢!林宥宸奶奶是貢獻最多的一個人,她做了純天然烤串給我們吃,只放了一點點鹽和味精。還有叔叔阿姨都來幫忙,幫我們包糉子,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手把手教我們包糉子。我們組的小糉子很特別,每一個小糉子上面都畫上了一個可愛的笑臉,而且還寫上自己的名字呢!叔叔阿姨的這些愛心和幫助都是無私的貢獻。

祖國就像一個大大的懷抱,我們要像屈原一樣愛國,像叔叔阿姨一樣無私奉獻,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一份愛心和溫暖。

端午節作文7

“五月五,是端陽。插香葉,戴香囊……”每當我唱起這支兒歌時,總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

每逢五月五日,就要過一個盛大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民間的'傳統節日,又叫端陽節和重五節。

著名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又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時,吃糉子是一項極爲重要的活動,還有一項活動,那就是賽龍舟。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人麼相繼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時,人們要把房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裏灑上許多雄黃水,就是爲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節呢,它呀,又稱重五,總之,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白、黑、藍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勃頸上、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名家還要插“五端”:葛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我不僅知道北方過端午節的知識,而且還了解南方過端午節的食物呢!

南方每次過端午節,必定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用黃瓣包的糉子和最美味的食物——雄黃酒。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另外,還有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過了好幾年,我又念起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

此時,我又想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8

我喜歡春節,喜歡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喜歡元宵節,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要吃糉子、驢打滾、雞蛋等等。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把桃枝,艾草插在門上。我國南方卻是用賽龍舟活動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是投江而死,爲了不讓小魚小蝦吃了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所以要舉行賽龍舟活動以示懷念。

我盼啊盼,終於盼到了端午節。早上,我早早地就起了牀,問:媽媽,咱們什麼時候包糉子啊?媽媽說:一會兒咱們就包。媽媽把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和糉葉拿了出來,開始包了起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着3、4片糉葉一個挨着一個,不留一點兒縫隙的'包着,先鋪平,再摺疊,然後用手舀一勺米放在糉葉上,接着把糯米鋪平、捲上,最後用綵帶捆起來。這時奶奶把壓力鍋放好水也準備好了,把糉子均勻地擺到鍋裏,蓋上鍋蓋,大約蒸了30分鐘左右,鍋裏便飄出了香味,連左鄰右舍的鄰居都可以聞到。我盼了好久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就剝開,糉子一下子就把我的手粘住了,我就跑進廚房,拿了點糖,就開始用糉子蘸糖,美美的吃了起來。啊!太好吃了,我們在家裏團團圓圓地享受着節日的美好和美食的快樂,最後我不由得感慨到,過端午節,真好啊!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我愛這個節日,也更愛我們的國家。

端午節作文9

週末的清晨,太陽已升了半截,我才遲遲醒來,房間裏有人來過,窗簾已經拉開,陽光照進去,被太陽照得發亮的飛塵在空氣中輕鬆地飄着。昨夜睡得非常飽,我伸了個懶腰,籌備起牀時,一股淡淡的苦味鑽進我的鼻子,我不禁皺起了眉頭,一會兒那苦味又成了輕微的香氣,在鼻孔裏打轉,我這才瞭解過來,原來是艾葉的香氣。

走出臥室,奶奶早已在客廳了,見我忙過來問:“你醒了!今天端午,我煮了艾葉水,快來洗把臉!”

我走進廁所,鏡子前擺着一個水盆,盛着墨綠色的艾葉水,我俯下身子,捧起一把來洗了把臉,頓時神清氣爽,從頭到腳整個人都清醒了過來。

洗漱完畢後我便走到客廳活動一下,看見奶奶正坐在幾個大鐵盆前,盆裏盛着糯米,包糉子用的糉葉,紅棗等材料,“你去學習吧,中午給你蒸糉子吃!”奶奶一邊用雪白的糯米塞滿糉葉,一邊熱情的對我說。我點點頭,就進屋學習了。

中午,到了飯點,父母也下班回家了,一家人團坐在桌前,等着端午的糉子上桌。一會,奶奶便端着一盤糉子快步走了過來,把盤子往桌上一端,就坐下來和大家一塊開始吃。

我終於按耐不住吃糉子的迫切之情,抓起一個,捧在手心,拆開外面的白線,扒開糉葉,露出亮紅的晶瑩剔透的紅棗和被糉葉染得白中透綠的糯米。一口咬下半個,香甜的糯米在口中綻開,滑嫩的紅棗也將我們的甜膩佔據了整個口腔,奶奶看着我狼吞虎嚥的`樣子,一面興奮地說着自己用了多好的糉葉,紅棗又是從哪買的,臉上紅紅的,像喝了酒一樣。

端午的味道是小清新的,像清晨的陽光,微苦的艾葉;端午的味道是幽香四溢的,像清香的糉葉,馥郁的香包;端午的味道是甜蜜美好的,像香甜的糉子,團圓的一家。

端午節作文10

每年端午節,大街小巷都飄着糉子的清香。今年我媽媽的手藝又長進了,她包的糉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而是菱形的。糉子的形狀不同,品種也不同,有紅棗餡的,有肉餡的,又豆沙餡的,還有蜜棗餡的……。我最愛吃的要屬蜜棗糉了,剝開糉葉,雪白的糯米中夾着一顆圓圓的蜜棗,咬一口,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說起端五節,那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_,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_,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_,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捕撈屈原的屍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裏扔糉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_》、《天問》等等……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端午節最快樂的要屬我們小朋友了。來到大街上,我們胸口,有個香噴噴的掛件搖來晃去,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織成的,用五顏六色的線繡上了各種祝福的話。香袋形狀各異,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我有一個香袋呈“心”字香氣迷人……

端午節作文11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爲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叄角行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端午節作文12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想到的都是吃糉子,可今年我們想到的是包糉子。今年我們回到了老家包糉子。我們想先做好糉子後,再給大人一個驚喜。我們採好糉葉後,洗淨放在一旁;再把糯米和各種餡兒的材料準備好,開始到糉子。

我先在案板上放了幾片糉葉,裹成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塞進去,直到塞得滿滿當當爲止。我做的糉子是花生以及臘肉餡兒的糉子,這是我最喜歡吃的。我本想讓大家大飽口福——多吃點肉,可是在餡兒和糉子的樣子之間只能二選一,哎,最後它就變成了一個身材飽滿的“大胖子”。

我看着大家做的糉子又大又美觀,我不禁長舒一口氣。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又接着包第二個糉子。我按照剛纔的方法做了餡個臘肉加花生粒兒的“雜交”糉子,這次看起來樣子挺好的,可就在用線捆糉子快大功告成的時候,我用力過猛,線把糉子的餡兒擠出來了,糯米不停往外漏搞得滿地都是。

雖然“失敗”接踵而至,但我仍然繼續努力做。我們把各自包好的糉子放進蒸籠,靜靜等待。終於,我的.“小胖”出爐啦!打開蒸籠,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呼,呼,呼——”我立刻吹走熱氣,迫不及待的朝我的糉子看去。“呀,”我激動地叫道,“我的大糉子在蒸了桑拿後變得更胖了,真像個正宗的‘福棕’。”

“吃晚飯嘍!”我開心地說,“大家把糉子端上來!”大人們看見端上來的香噴噴的福棕都很高興,一個勁兒地表揚我們。爺爺拿起我包的糉子說:“這是誰包的福棕呀!又大又胖,真像一個大胖小子!”我和朋友們聽了都捧腹大笑。這就是我們美好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

這天,我們全家就來到江邊觀看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兩岸人潮涌動,裏三層外三層被圍得水泄不通。人人手上都拿着紅旗,各各臉上都洋溢着興奮的笑容,我好不容易從人羣中擠了進去。

只見江邊停着三條龍舟,分別是紅色、黃色和藍色。龍頭栩栩如生,龍尾直指天空。船身刻着精美的圖案,上面擺了一架大鼓,顯得特別有氣勢。水手們穿着紅、黃、藍色的馬甲,頭上綁着紅絲帶,每個人都精神抖擻,摩拳檫掌,等待比賽的到來。

“嘟——”比賽開始了,只見擊鼓人雙手高高地舉起鼓錘,用力地擊打着鑼鼓,水手們整齊劃一地划着短漿。伴隨着“咚咚咚”的擊鼓聲和“一二一二”的口號聲,頓時,三條龍舟像離弦之箭,向前駛去。

平靜的江邊一下子沸騰了,兩岸的人潮不斷地揮動着手中的旗幟。三條龍舟飛快地向前駛去,猶如一條條出海的`蛟龍在水面上疾馳。每條龍舟都不甘落後,一會黃隊,一會紅隊在前,一會又藍隊趕上去。吶喊聲、助威聲和鑼鼓聲匯成了一首激動人心的交響曲。快到終點啦!三條龍舟的20名水手同心協力,划槳動作彷彿是一個人變出來似的,那麼整齊,那麼有節奏,那麼有力量。慢慢地,鼓點越來越密,吶喊聲越來越響,水手們拼盡了全力,三條龍舟先後衝過了終點。

人們歡呼着,吶喊着,爲他們慶祝,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龍舟競渡的壯觀場面。

端午賽龍舟的畫面久久地印在我的腦海裏,那奮勇拼搏的精神激勵着我前進。多期待下次再來看賽龍舟啊!

端午節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酒白糧。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概括敘述了端午佳節的習俗。

端午,又叫端陽、端五。端是開始的意思,古代“午”與“五”通用,又以奇數爲陽偶數爲陰,所以有這些名稱,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憂國憂民投汩羅江而死的楚國詩人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東漢以後這一風俗逐漸向北方傳播。

端午有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項、手腕上。各家要懸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廣東風俗,端午在庭院擺上木盆,裏面浸着艾、菖蒲、鳳仙花、玉蘭花。近午時分,母親叫小孩跳進盆裏,用花草蘸水,灑在小孩頭上、身上,邊灑邊念:“艾蒲洗身,百病消除。”

南方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就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或塗點在耳孔、鼻孔處;兒童們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裏面裝着芳香藥物,以祛五毒。

端午在夏至前後,這時氣溫漸高,需要消滅害蟲和防治疾病。端午節的習俗原先都與驅毒避瘟有關。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啊!

端午節作文15

今天是6月12日,——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天,人們吃糉子,戴香包,在門上掛艾草和綠篷…

早上醒來迷迷糊糊,一股淡淡的香味撲面而來。於是,我起身,在香味的指引下,不由自主地向大門走去。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我好奇地問媽媽。我媽回答我說:“這是艾草,那是綠篷。這是驅災驅邪。”

中午,我看到桌子上有很多材料,包括樹葉、肉、米飯和繩子.我好奇地問奶奶:“奶奶,奶奶,爲什麼包餃子需要那麼多材料?包餃子好麻煩!”

奶奶說:比你看到的麻煩多了。糉子的葉子要煮熟洗淨,肉要切成小而均勻的條狀,然後用鹽、醬油、料酒等調味品醃製幾個小時。米飯要用溫水洗淨,晾乾至半乾,然後和鹽、味精、醬油拌勻。

“啊?不,吃蠍子好麻煩!”我驚訝地看着奶奶。“那根繩子是幹什麼用的?”

“你以後就知道了!”奶奶給了我一個祕密!

我想了想,對奶奶說:“哦,我明白了。繩子是用來包糉子的。”奶奶衝我笑了笑。

奶奶開始做糉子,我就看着。看着奶奶嫺熟的技術,我很激動。一個精緻的糉子誕生在奶奶熟練的手裏,外觀整齊,包裹均勻,讓我垂涎三尺。每個糉子都很好吃:一塊肉,兩個蜜餞,還有栗子。

等糉子等了好久。我花了幾個小時才品嚐到這個美味的糉子。蓋子打開的那一刻,一股濃濃的香味冒了出來,有糉子葉的香味,有糯米的'香味,還有濃濃的肉香味。各種香味混合在一起,組成了這種“人間美味”。

這比我買的那些糉子好多了,沒有任何添加劑和其他化學成分。我最喜歡吃奶奶包的糉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