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5篇

端午節的作文1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我很喜歡過端午節,因爲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糉子。

我聽爸爸媽媽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當時屈原跳下了汨羅江,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划船驅散。往江裏投糉子,讓魚有食物吃。慢慢的農曆五月初五被定爲端午節,吃糉子就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上午,河岸上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龍舟比賽已經開始,賽手們奮力地划着漿,滿頭大汗,鼓手用力地打着鼓,鼓勵賽手。龍舟跟着他們的節奏在江上比賽。觀衆們大聲喊着加油,讓比賽變得更精彩。

終於可以吃糉子了,糉子是用翠綠的糉葉包着的,糉子形狀有四角形,三角形,菱形……口味各不相同,有花生紅棗味,有臘肉味,有鹹蛋黃味……看着這香噴噴的糉子,我垂涎三尺,心想一定很好吃。我三下五除二就把糉子吃了個精光,我還想把盤子裏的'糉子吃完,可是媽媽說糉子吃太多了不消化。

這真是快樂開心又有意義的一天,我愛端午,因爲你讓我明白了許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習俗。

端午節的作文2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是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今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去外婆家去吃糉子,看賽龍舟。一進外婆家就看見外婆正在包糉子,只見外婆將洗好的糉葉拿了兩片放在手上,裏面放上糯米,左折右疊,再拿線纏繞好,一個精美的糉子就做好了。

然後將糉子放在爐子上煮,要煮好半天才行,揭開鍋就是熱氣騰騰的`糉子,一股糯米和糉葉淡淡香味撲鼻而來。吃上一口,美味極了!剛吃過午飯,大家急着要去看賽龍舟,想佔一個好位子,沒想到河邊已經圍得水泄不通,裏三層外三層。

因爲我個小,好不容易纔擠了進去,人越來越多了,有些人爬上了樹,還有些人索性爬上了房頂看,這種場面,我不禁由衷發出讚歎:“太壯觀了。”過了一會,比賽馬上要開始了,船隻被分成黃隊和紅隊,大家都整裝待發,只見裁判員一聲令下,所有船隻象離弦的箭衝了出去。大家跟着鑼鼓聲節奏越劃越快,岸邊的啦啦隊都在爲各自的隊友吶喊助威。龍舟快到岸時,大家都爭得非常激烈,各不相讓。只見紅隊越劃越快,一下子就把黃隊甩到了後面,衝向了終點。“紅隊贏了,紅隊贏了。”岸邊的人們沸騰了。今天我過得既充實又開心。這真是個難忘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年的農曆五月處五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件事發生離現在已經XX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秦國和楚國打仗,秦國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愛國詩人屈原爲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便提出建議,讓我國也就是楚國和齊國一起打仗這個建議;很多人不同意,屈原辭職,楚懷王把愛國詩人屈原流放了,帶到很遠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盡;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年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很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4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今天提前過,我們在溫柔袁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個香包,袁老師還親手在我們的額頭上寫了一個王字,但有些同學有點頑皮,硬是要讓袁老師在他們額頭上寫上別的字。

今天晚上我們吃完飯,快速的回到了教室,上課時袁老師滔滔不絕的'給我們講了製做香包的材料,我們越聽越有興趣,一直在不停的躁動,而我不一樣,我表情非常冷漠,我只期待過程和結果,最不喜歡起因,終於等到過程這裏階段,我高興不已。

我們隨着親愛的袁老師來到大自然景區我們靜靜坐在凳子上,靜靜等着,終於到我了,到我了。既高興又興奮,我快速起身,像老虎捕食一樣衝了上去,快速做香包。

我先放了點艾草墊底,然後中間放茉莉花、合歡花等很多很多的花,最後在放薄荷封頂,就這樣,香包的一半就做好了。

我走下臺階,坐在凳子上,把香包裝進袋子裏,我拿起來聞了聞,看了看,嗯、不錯、非常好,簡直天衣無縫。

最後我們一起照了一張美美的照片,便開開心心回到教室。

謝謝袁老師讓我們過了一個意義非凡的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節的作文5

古時候,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可是,屈原的國家被別的國家打敗了,屈原很絕望,就在五月五日那一天跳進了汨羅江。屈原去世後,百姓十分懷念他。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百姓們都會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今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早上,姥姥對我說:“每年的糉子都是我自己包,今年你想不想跟我學怎麼包糉子?”我拍着手說道:“好!我也想自己包!”

我跟着姥姥到廚房。姥姥先把大棗洗乾淨,然後把豬肉和香菇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塊,又在鍋裏炒熟,撈出備用。接着,拿出提前醃製好的鹹鴨蛋,把蛋黃取出來,盛在一個花邊的盤子裏。而我呢,正高興的給大姨媽,表姐,爸爸,媽媽打電話,讓他們過來吃我包的糉子。

不一會兒,姥姥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我照着姥姥的步驟做糉子。是時候該我大展身手了。我先拿兩片葦葉,重疊在一起,右手一轉,把葦葉轉成一個圓錐體,然後,我舀幾勺糯米,再分別放入鴨蛋黃,把葦葉填滿。接着,我左手握住葦葉和糯米,右手拿出一根繩子,在葦葉外邊轉了兩圈,繫了一個蝴蝶結。糉子包好了。

過了一會,糉子煮好了,人也到齊了,我看着那不厭其煩的糉子,放在了一個花邊的盤子裏。我把盤子放在桌子上。我跟大人們說:“我在某一個糉子裏放了一顆糖。誰要吃到這顆糖,誰就發大財!”大家都開心的笑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很開心,吃的糉子香香甜甜,我們的生活也是香香甜甜的!

端午節的作文6

我的家鄉在北方,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在端午節前,姥姥、奶奶和媽媽都要買下新鮮的糉葉和優質的糯米,還有讓她們發愁的紅棗和蜜棗,我們放學後都要幫着她們把有蟲子的棗撿出來。一切準備好後,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她們先架一口大鍋,把糉葉煮好,等糉葉涼了就開始專心致志地包糉子。包完後整齊地擺在大鍋裏,然後添上水把糉子壓緊,我們小孩子在一邊早已等不及了,幫着大人們燒火,好不容易鍋開了,我們都差點成了黑人,糉子卻還不能馬上吃,媽媽說糉子要煮一個小時還要泡一晚上,這讓我們等得更饞了。第二天早上便早早起牀擦把臉就趕快去吃媽媽早已準備好的糉子。聞着香噴噴的糉子,不禁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這時爸爸走過來問:你光知道糉子好吃,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我滿不在乎說:是國家法定的節日。爸爸嚴肅給我講了屈原的故事。

每次過端午節,不僅讓我能美餐一頓,更能激發我好好學習,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決心和意志。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7

包糉子,賽龍舟,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我就和家人一起包了糉子,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哦!

我和奶奶一起去河邊洗糉葉,糉葉一身清爽爽地上了岸,奶奶和我一起來到了長廊那裏包糉子,不過奶奶說包糉子有點小困難,我不怕!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做到!

我先把糉葉交差,哇!那個樣子真像一個小小的帽子,再把糯米放到“小帽子”裏,我想打噴嚏了結果一噴,噴到了弟弟臉上,我“咯咯咯咯”我笑了起來,然後再把糉葉和糯融爲一體,輕輕提住它的鼻子”最後,用繩子綁住,正宗的`糉子就完成了!

我想:如果加上眼睛嘴巴會成什麼樣呢?我還是不要了吧!因爲糉子不夠,只能擺成花朵,好漂亮呀!

過了一個小時,糉子熟了,一股香味向我飄來,我連忙抓起一個糉子,糉子可真粘,把我的手緊緊的粘住了,剝糉子就像剝衣服一樣,糉子衣服剝了下來,黃黃的身體全露了出來,我不太喜歡吃灰水糉子,像九江的糉子有綠豆的,紅豆的……不過黃色糉子,只有定南纔有,大家都稱爲它叫灰水糉。我只吃了一半就丟棄在旁邊了。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

端午節的作文8

我在茅坪,在的活動每年的五月初五叫了一個傳統的節日,那就是 ,端午節的風俗也有很多;讓我們一起來談談這些風俗吧。在端午節這天,吃糉子是紀念古代詩人屈原,門前插艾蒿驅趕魔鬼的,屈原跳河跳河自殺這天,人們划着龍舟去追掉屈原,在安康每年都有這樣比賽,它成爲一項體育活動。雄黃酒是用雄黃做成的酒。使得這些端午節的風俗都是世代遺傳下來的'是爲了懷念古代詩人屈原而來的風俗,還有一個風俗就是每年這個節出嫁的女兒都要回來吃一頓飯,我表明對家鄉的懷念之情。這個端午節我過的非常孤單、寂寞,我是和、大姨一起過的,給我。今天端午節的時候,媽媽和大阿姨去上街買菜,只要有一我一個人在家做作業。

我等到了中午,這上班的一大早桌好吃的食物,我中子雄黃酒、雞湯、肉末炒菇等等,吃完飯後,我便去看中央一臺的的節目,我便想起來在宋佳的和茅坪的、阿姨、拿起了手中的電話給他們說了一聲:端午節快樂!爸爸接着說:謝謝你,在外過節還想着我們,真是一個孝順的女兒。端午節不是過得着那麼快樂,因爲這個端午節是跟媽媽發發現家裏有情況時是在白河現過的第一個端午節,是多麼有回憶性的。這就是中國的端午節,這也是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過得真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9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和午日節等。雖然名字不同,但是各地人們的習俗是相同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頗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希望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畔,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眼含熱淚划船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中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吃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五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我再來講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國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還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我喜歡端午節!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一天,記住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10

今年的端午節,我隨家人開車來到海口市中心的萬綠園。

由於是節日,所以萬綠園人山人海,節日氣氛也格外濃烈。

往後走,果然這名字起的名副其實一眼望去,不知爲何,到處都是綠的,新鮮的空氣,也被眼前的綠所渲染,散發出陣陣綠的香味,啊!綠,多像是被大自然親吻過的氣息。你聽綠的聲音,也在暗暗作響,這又多像是被天使吻過的嗓音。

繼續往後走,路邊的行人也變得更多,他們有的在談笑風生,有的繃緊神經跑步,還有的低着頭看手機,並不理會周邊的一切。

走在一條較寬敞的小路上,周圍擺滿了整齊的鮮花,它們顏色一樣,品種一樣,就連朝的方向都一樣,像是要參加什麼重大的儀式似的。

接着我們來到了萬綠園旁邊的河岸上,走上橋。向下一望小河流得很急,有的水流撞擊在河岸邊的石頭上,一朵雪白的浪花就出現在我的眼眶,好像快樂的源泉噴涌而出,奔放出喜悅的光彩。有時河面平靜得很,這時就可以看到河水清澈得發綠,好像碧綠的翡翠鑲嵌在大地上,輕輕投下一顆小石子,就能看到陣陣擴散開的漣漪。

美麗的.萬綠園,有着許多好看的美景,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創造的,我們一定要珍惜這眼前的一切。

我們找了一塊寬敞的草坪,鋪開野餐墊,拿出準備好的糉子以及其他食物,一邊享用,一邊閒談起來。歡聲笑語迴盪在上空

這個端午雖然過得十分簡單,不過一家人能在一起看看風景,我覺得非常幸福。

端午節的作文11

相傳端午節來源於戰國時期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楚王沒有采納,反而聽從奸臣的謊言,把屈原驅逐出宮。他悲憤之下,跳下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汨羅江餵魚,以免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把竹筒裏盛着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纔有了端午節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那就是我的奶奶。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的糉子。我奶奶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葦葉包糉子。

奶奶在包糉子之前,先把葦葉用溫水洗一洗,使葉子柔軟。然後,她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再往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奶奶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煮40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

雖然奶奶包的糉子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激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過端午節除了吃糉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雖然我們沒有看過賽龍舟,但是,能想象出來那種美。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個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2

山西端午節習俗:飲雄黃酒

飲雄黃酒,也是山西民間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其來歷與吃糉子有相似之處,主要用於防病和祛毒。中藥典籍記載,“五月五日飲菖蒲、雄黃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雄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解毒、殺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爲藥材,有鎮靜、安神之功能,並具芳香氣味,可做香料。在端午節以前,民間要用菖蒲根和雄黃泡酒,曝曬在太陽下面,以備節日飲用。山西民間有“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的諺語。節日期間,成年人除飲雄黃酒外,還要在七竅之處塗抹一點。小孩子不飲酒,做母親的則要用筷子蘸酒,點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臍等處。歷代相傳,說是可以闢瘟和驅除蛇、蠍、蜈蚣、蚰蜒等五毒蟲害。

山西端午節習俗:運城蒸虎饃迎端午

端午節來臨,山西省晉南運城一帶的居民有蒸老虎饃迎端午的.民間習俗。頗具當地特色的虎饃代表人們敬奉祖先、祈禱平安吉祥的心願。

山西端午節習俗:解州男女戴艾葉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爲“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爲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爲“白團”,與糉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端午節的作文13

在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它充滿了濃濃的愛國之情。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等,是名稱最多的節日。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兩千多年來,每到這一天,大家都要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蒲、飲雄黃、佩香囊……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向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如今,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現在的端午節,人們丟棄了許多迷信風俗,但是弘揚愛祖國的熱情依舊不減。它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

端午節的作文14

五月初五到了,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我就想起了好吃的糉子。今天我跟奶奶一起包糉子。我們先把蘆葦葉放到鍋裏煮,接着淘好米,然後再拿幾片蘆葦葉排好,把蘆葦葉裹成一個圓錐,再放上米和我喜歡吃的肉,蓋上蘆葦葉,再用幾根線扎得緊緊的,一個可愛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奶奶包糉子的速度可快了,一會兒便包好了好幾個小時,終於煮熟了。聞着糉子的香味,我的口水差點就流下來了。我拿起一個糉子,剝了蘆葦葉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真香啊!

奶奶給我講起了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國的愛國詩人,也是個大官。他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但是他的祖國被別的國家佔領了。他非常傷心。他抱着一塊石頭跳下了江。當地的老百姓聽說這件事情,就划着船下了水,尋找屈原的身體。人們又擔心江中的魚蝦吃屈原的身體,就用樹葉包飯糰扔下江,讓魚蝦吃飽。後來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包糉子的習俗。

我喜歡吃糉子,也喜歡過端午節。

老師點評:包糉子的過程寫得具體,端午節的來歷也寫得詳細,多好啊!

端午節的作文15

端午節在中國民間節日中可以被認爲是盛大的。糉子、茶蛋、艾葉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提前一週爲端午節興奮,因爲可以吃到好吃的糉子。那時候生活單調苦,什麼都吃不下。說到糉子,它不僅好吃,而且在製作糉子的過程中表現出樂趣。每年端午節到了,我媽第一天晚上就跑一鍋糯米飯。第二天早上,我和媽媽把它包在一起。綠葉加糯米和大棗,包成三角糉子。包裝後,放入大鍋中,煮3-4小時。之後,我媽媽把糉子泡在兩個準備好的桶裏。等它涼下來,她小心翼翼地拔出竹葉,咬了一口白糯米,紫棗就露出了頭。

端午前夕,家家戶戶把山上採來的艾葉插在門上,說是辟邪。我們的孩子只是模仿,並不理解它的意思。

端午節的早上,我媽起牀後,用五顏六色的.絲線纏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我們以後會一直穿。據說可以祛病辟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絲線就是那些精緻手鍊的替代品。有些家庭還會花一些錢給孩子買香包。我媽用小布做的,裏面塞了棉花,還放了一些草藥。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很開心。

回憶童年的假期很開心,節日氣氛比現在更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