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端午節作文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2.54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作文通用15篇

端午節作文1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咱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2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令都對應一個節日,在這諸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瀰漫着清新糉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糉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糉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糉子。這不,一大早糉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這時心急小孩子望着冒着熱氣糉子會吵着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於可以吃,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糉葉,那好看,黏黏糉露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糉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後,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着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爲這一年裏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糉子,吃到人們嘴裏,纔會有不同於往日味道。

說到端午吃糉子,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爲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後投江。後人爲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糉子投進江裏。後來這一習俗廣爲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這天不只吃糉子,還有別活動。南方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涌向比賽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而在我們這裏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糉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裏。更好趣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香袋。小巧玲瓏,袋子上還繡着精緻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我深深地期盼着。那清甜糉香,它在我心中已深深地紮下根,我熱切地盼望着它到來。

端午節作文3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歡快的兒歌,我就想起了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會在這天賽龍舟、插艾葉、包糉子說到包糉子,這真是一件難忘而有趣的事情啊!

端午節的早上,媽媽起得很早,她說:“待會咱們一起包糉子。”我高興地跑進廚房,只見案板上擺了一些泡好的糉葉、糯米、紅棗、紅豆首先,媽媽拿了兩片糉葉,疊在一起,雙手捏住糉葉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形,然後,在漏斗裏放入一勺糯米,兩顆紅棗,再放一勺糯米,用勺子把餡壓平,最後,把上部的糉葉向下折,媽媽說:“一定要完全蓋住開口,不然就露餡了。”這時,一個三角形的糉子成形了。我激動地大喊:“糉子好了。”媽媽笑着說:“彆着急,還有最後一步呢!”只見她小心翼翼地順着三角的邊,將所有糉葉都摺好,拿起一根線,在包好的糉子外面繞了又繞,直到紮緊。瞧,一個穿着綠衣裳,繫着細腰帶的糉子,挺着圓鼓鼓的肚皮,好像對着我們笑。我迫不及待地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誰知道這糉葉並不聽我使喚,老是變成一些奇形怪狀的樣子,我有些不耐煩了。這時,媽媽對我說:“學東西要有耐心,多試幾次就好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終於做出了漏斗形,就在準備扎繩時,一不小心手一鬆,裏面的餡就像調皮的孩子們,接二連三地蹦了出來,我急得手忙腳亂,媽媽又鼓勵我說:“沒關係,再來包一次試試。”我聽了又有了信心,重新包了起來。最後,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看着一個個漂亮的糉子,我心裏樂開了花。

當我們煮糉子時,我不禁想起了古代人們在端午節,把糉子紛紛投入江中的情景,可見,人們對屈原是多麼的崇敬啊!

今天的糉子特別好吃,不僅僅因爲它清香可口,更因爲嚼着它,有一種無比甜蜜的感覺。

端午節作文4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畔的天空中嘆息一聲,縱身投入洪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爲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包餃子、划龍舟、煮雞蛋,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一年是端午節。我很想體驗一下這種氛圍,就讓奶奶教我做糉子。

我盯着奶奶做糉子的方式。不知怎麼的,手忍不住癢,想做糉子。徵得奶奶同意,我開始了“包糉子行動”!

我像奶奶一樣包糉子。一開始我以爲是小事一樁,但麻煩來了;因爲我做糉子的時候放了太多糯米,綁了一串糯米就從上面出來了,唉,第一個糉子以失敗告終。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沒有灰心。我又把竹葉撿起來,重新包好。這次奶奶教了我一些要領。這次老天保佑我,終於包了一個糉子,但是和奶奶比起來,我的老天!多麼不同的世界!奶奶的糉子像個英姿颯爽的大人,而我的糉子像個無精打采的小學生。可憐,第二個糉子又失敗了。

我站了起來,但還是沒有灰心。我把竹葉撿起來,彎成圓錐形,然後放入適量糯米,壓牢,把竹葉蓋下去,剛好把糯米蓋在裏面,最後用線捆緊。這樣就包了一個糉子。按照這個方法,我連續打包了幾包,終於掌握了要領。包裝越多越好。

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用大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用文火煮30分鐘。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渴望揭開蓋子,檢查情況。因爲糉子的香味從鍋裏飄出來,讓我口水直流。

等待的時間總是很長。當我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時,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柔軟的“糉子肉”。咬了一口,很好吃,差點咬掉筷子。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做糉子,嚐到了自己勞動的果實,不是一般的甜。

端午節作文5

端午,這個對於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它有一縷淡淡的思念,隨着汨羅河留向下遊,送去在那已腐爛上百年的身朽。然後,慢慢祈禱……

來長沙有兩年了。我很不想過端午節。儘管每年到那幾天,父親從超市中各種餡的糉子,也不能磨蝕我對糉子一種本能的純樸。反而,那些餡確實點綴了表面,可卻使我對糉子的熱情減少了。

在我的家鄉,在被我用水彩筆亂塗一氣,有點醜陋的老家,是我唯一的依靠。每年端午節,父親點裏的員工與我的摯親圍坐在一個不大也不小的圓桌上。在那一堆雞鴨魚肉的旁邊,總會放着用白繩繫好的糉子,周邊還有用碗盛着的白糖。那些糉子,是外婆的手藝。我從小就由外婆、外公餵養大,對外婆所包的糉子也有一定的瞭解。我拿起剪刀,把白繩剪開,將棕皮剝開,用白色糯米所做的糉子也就呈現在眼前。好香,那香有點特別的味道,是什麼味道呢?

外婆身材很矮小,況且又在鄉間長大,所做的糉子自有一番風味。或許這就是鄉味吧!有點似鄉間小路上,有滴過露珠的雜草是土鄉味,可撇點白糖後,又是一番韻味。這時,大人們紛紛對我說:“少撇點糖,吃多了糖可不好!”我不聽,繼續放肆地撇着。外婆這時,就會聞訊從廚房裏小跑出來,抓起一把筷子,往我手上打,直至我的哭聲,喊叫聲淹沒了整片大人們的交談聲,外婆才住手。

現在,外婆、外公都已去了衡陽照顧弟弟。每當我去那兒玩時,我總會問外婆:“外婆,糯米糉子我什麼時候纔會再吃呀?”“沒機會了!”外婆身上的鄉土情似乎越淡了,也不在打我了。

清晨,媽媽跑過來,大聲吆喝着:“今天早上吃糉子!”

“什麼餡兒?”

“豆沙!”

3又見端午

端午節作文6

從今年開始以後的端午節都會放假了,真的非常高興,可以在家裏好好的放鬆心情過個快樂的端午節了。

今年媽媽在這兒住着,端午節之前就給我買好了葦葉和江米,說讓我這個端午節練練手,包糉子,我承認我是個懶人,好像對家務活特別不感興趣,其實在很早之前,媽媽已經教會我包糉子了,只是很懶,從來不願動手而已,所以還是想吃媽媽包的,不想自己幹,臨近端午了,媽媽的牙開始疼了,她也不想在這兒住着了,就說要回家了,對家裏不放心,我勸勸媽媽,可她執意要走,沒辦法,媽媽就回去了。端午節前一天,媽媽就給我來電話問我,包了糉子沒有,煮的怎麼樣呢,呵呵,我告訴媽媽還沒包呢,因爲我要上班,媽媽說,一聽就知道你很懶,晚上的時間就不能包嗎,就是太懶了,不想辦法,我笑着說沒關係,反正明天,後天我都休息,肯定可以包出來。端午節那天我開始了包糉子,剛一開始我覺得我肯定會煩這樣的活,可是等我把一切就緒後,開始包時,覺得這也是一項很有趣的事情,看着那些葦葉和江米從自己怕手裏慢慢變成糉子的時候,我也體會出勞動的快樂,按着媽媽說的方法,我沒費多大的事兒就把糉子包出來了,心情很是興奮,雖然會包,可是確實是第一次煮,我用高壓鍋煮了一些,又用電飯鍋煮了一些,等煮好以後,才發現原來煮出來的不一樣,電鈑鍋裏的稍微硬一些,我又打電話請教了媽媽,其實生活也是老師,會教會你很多。

從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就是不管是多小的事情,或者你覺得有多微不足道的事情,都需要你去嘗試,慢慢的積累經驗,勿以善小而不爲,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個端午節很快樂!

端午節作文7

“叮叮!”端午節的鐘聲打響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我特別興奮,因爲又可以邊吃糉子邊看賽龍舟了。

我們吃的糉子是自己做的。我和外婆先去市場買糯米和包糉子的葉子;買回家後,我便把肉和蛋黃放進糉子裏;接着把糉子包進葉子裏,幷包成三角形;最後再把生的糉子蒸熟。這樣,香噴噴的糉子就出爐了。

我們拿着幾個糉子去江邊,看見江畔站滿了人,我們好不容易擠了進去,原來江面上橫着五條“龍”,期待已久的賽龍舟馬上就要開始了。隨着裁判員一聲令下,運動員們便賣力地划起來,鼓聲震耳欲聾,但鼓手們還是表現得很淡定,彷彿他們已經完全習慣了這種聲音。

我剛想拿起糉子開始吃時,卻不小心手滑了,糉子便滾落到江裏。我可惜得直跺腳,媽媽卻表現出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這讓我有點奇怪,媽媽平常可是最節省的了。我問媽媽這次爲什麼不在意,媽媽說“糉子最初就是用來在端午節投入江中祭奠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之所以把糯米包在糉葉裏,是因爲不想讓魚蝦把給屈原的祭品吃掉;之所以賽龍舟,是爲了把魚蝦等趕跑,不讓他們來吃屈原的屍體。”

我的心怦然一振,以前我雖然知道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聽說他因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而投江自盡,也知道《離騷》的大氣磅礴。但我卻不知道,人們竟然這麼喜愛和敬重這位詩人,在他死後,還要賽龍舟、包糉子來紀念這位詩人。我想,正是因爲屈原的才華和愛國情懷,才讓他這麼受大家愛戴,我們紀念的不就是這些嗎?

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這些歷史文化傳統!

端午節作文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屈原十分愛國,但因爲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爲自己不能報效國家,不能爲國家出力,不能改變楚國現在的狀況。而跳入汨羅河,爲國捐軀。屈原死後,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撈他的屍身,可大家卻失望而歸。於是,百姓們爲了不讓河中的魚類和蝦蟹蠶食屈原的屍身,就用糉葉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傳說,河中有隻兇殘的惡龍,可他卻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興風作浪,爲禍百姓。於是,人們便下定決心要活捉這條惡龍。經過千幸萬苦的努力下,人們終於抓住了這條惡龍,將他的筋抽出來。因爲這條筋太長太長了,所以人們把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此,爲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划龍舟,包糉子,綁彩繩的傳說了。

吃糉子是我國端午節一項極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以前,糉子只有一個味,是用糯米和紅棗做成的。現在根據不同人的喜好已達幾十種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歡吃鹹的,就可以做成鹹肉棕;有的人喜歡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糉子;還有些人喜歡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糉子……總之,糉子的品種是特別多的。糉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綠衣裳,散發着誘人的香味。糉子一般是四隻腳的,不過,也有三隻腳的只是市場上不常見罷了。糉子通常是煮熟後涼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極了。

戴彩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獨特的習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們會用不同的彩繩,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腳腕上;心靈手巧的老人還會在上面繫上鈴鐺,手一動就會發出極爲清脆的鐺鐺聲,好聽極了!再來看看香包,種類不同。有小動物的,有花朵的,還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香包可香了,還可以驅逐蚊蟲呢!

除了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還有賽龍舟呢!到了那一天,河兩畔的人們將河圍得水泄不通,紛紛觀看賽龍舟,那場面壯觀極了!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聽後一定覺得很有趣吧!

端午節作文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提到端午節,心裏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該也知道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知道也沒有關係,因爲下面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糉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媽媽在包糉子,我想:包糉子一定很好玩。我馬上跑過去,對媽媽說:“我也要包糉子。”媽媽嗯的一聲,我們現在就要包糉子咯。要準備糯米、糉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將糉葉放在鍋裏滾洗,接着拿出來放在盆子裏洗乾淨,再把糯米洗乾淨,接着放在鍋裏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還要將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糉葉,上下一層,接着向自己的方向一轉,就好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接着放肉、花生等,接着在再邊上加一片糉葉,再將側邊的糉葉壓下去,最後用繩子綁着,ok啦,大功告成,糉子下鍋咯!

總算將糉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衆水泄不迎,可真熱鬧啊!觀衆們爲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裏,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定是糉子的香味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端午節作文10

今天上午8:00—11:00,泉州市鯉城區文聯、泉州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研究會、東南早報在蔣斌公園祭奠屈原和古代樂舞后,與觀衆進行了現場互動活動。

端午節是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端午節也是詩人節、運動日和健康日。還有一個地方叫重五天。我們的地方叫五一節。端午節的習俗起源,最廣泛的說法是屈原投江紀念日。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在這一天划龍舟,包餃子。從歷史淵源來說,正是對屈原的紀念,使端午節更加豐富而有意義。

早上邀請了一位同學早早來到活動地點,祭奠屈原的活動纔剛剛開始。面向東南的晉江,有一張桌子,上面擺着泉州本地的肉餡餃子、香包和五色絲綢,香爐上點着三根貢香。二十個身穿漢服的青年男女在讀祭文,背誦屈原的《離騷》。懷着崇敬之情,我站在身穿漢服的人們身後,在心裏默默爲屈原祈禱。

儀式結束後,七位身着古裝的大姐姐爲在場的人們獻上了一曲簡單、優雅、優美的舞蹈。他們像仙女一樣跳舞,給人一種美麗的享受。

活動的高潮是現場與觀衆互動。(1)是五色絲綢,用絲線扎着祈福;(2)刺五毒:人們認爲五月是五毒(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的時間,應採用各種方法防止五毒的危害。(3)扔鍋;(4)祛雄黃:祛人手上的雄黃酒,即避邪祛疫。

活動一結束,在場的每個孩子都得到了一個香囊和五色絲綢。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瞭解了端午節的由來和意義,進一步激發了我的愛國熱情!

端午節作文11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當這天,我家就熱鬧起來了。

端午節那天,奶奶總是早早的拿出自己採來的糉子葉(就是葦葉),把它煮一遍,然後放在涼水中使它變涼備用。我好奇地問:“奶奶,爲啥要先煮一遍呢?”奶奶說:“不煮的話它太脆,容易斷,沒法包的。”哦,原來還有這樣的學問呀!接着奶奶就會把已經泡好的糯米和煮好的豆餡都準備過來,這樣就開始包了,我興奮的對奶奶說:“奶奶,我也要包。”奶奶看着我躍躍欲試的樣子笑着說:“好吧,首先我們要先把豆餡攥好。”於是我們先把豆餡弄成一個個豆餡團。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包了,在奶奶的.指導下,我先從水裏拿出幾片糉子葉,疊放在一起,接着把它們捲成漏斗形,但是底部不能有洞,奶奶告訴我:“你剛剛開始學,就不要放豆餡了,直接放米就行了,先試試包一個“瞎”糉子。”我一聽這句話就笑了,哈哈,原來沒有餡的糉子叫“瞎”糉子呀!笑歸笑我還是照奶奶說的去做了,我往漏斗形的糉子葉裏放滿糯米,再把糉子葉剩餘的部分順着口一壓,把米封在裏面,我正準備進行最後一步,把它繫住,可是,這時,它確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子張開了嘴,把米吐了出來,我沒有放棄,在奶奶的指導下又重新開始,說實話,這個真的不好學,在奶奶幾乎包完所有的糉子的時候,我終於也包好了我自己的糉子,也就是說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奶奶看着我包的的糉子高興地說:“不錯呀,琦琦真的學會了呀,樣子雖然難看點,但是已經不漏米了,再好好練習練習,明年奶奶可就有幫手了”。聽了奶奶的話,我高興極了,我一定會好好練習的,明年我一定能幫奶奶一起包糉子。

奶奶樂呵呵地把糉子放在高壓鍋裏煮,過了40分鐘,美味可口的糉子就出鍋了,我吃着香甜的糉子,很高興,覺得特別好吃,因爲這畢竟是我的勞動成果!

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歡迎你們下次端午節來我家,吃我給你們包的糉子哦!

端午節作文12

“五月五,糉飄香,插艾葉,掛荷包”。在無數孩子盼望中扳着指頭數了無數次後,端午節終於來了。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提起屈原,相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雖然屈原已經去世了很久,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愛國精神,這樣,纔是真正讓他永遠活着!

有一種精神,是屈原精神,它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爲強大,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爲偉人。放眼全中國,雖有人不具備愛國情懷,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屈原當作學習的榜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對祖國懷有深深的愛。從精神意義上來講,有沒有屈原這個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這種屈原精神,這種愛國情懷!屈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無數詩詞,還有他那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而在端午節與姐姐的嬉戲更是引發了我的思考。

在吃過了糉子以後,我和姐姐便壓不住孩子好玩的天性,吵着要出去玩。而出去了,卻又感到沒什麼可玩的了。姐姐提出了唱歌,我們便一起唱起來。

一唱歌,我便有些害羞。就我這五音不全長時間只聽《斯卡博羅集市》的人怎麼跟得上姐姐們那潮流的步伐呢?在默默聽姐姐唱很久後,姐姐終於體諒我,問:“萌萌你會唱啥?一起唱。”於是,我就害羞的起了個頭: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雖然姐姐們都很驚訝的盯着我,但是她們還是跟我一起唱了起來。接下來,便是少先隊員隊歌。與姐姐一起無憂無慮的唱歌,我真的感覺無比快樂,彷彿整個人都被洗刷了一遍,什麼都不想的唱着,彷彿我從出生以來只做過唱歌這一件事情似的,這種專注的感覺真的很美好。

如果屈原知道今天的人們是如此幸福,他一定會很高興的吧!

端午節作文13

“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我的家鄉有許多豐富的節日習俗:元宵節要吃湯圓、炸癩蝨;中秋節要吃月餅、供月華……而今日我要說的,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呢?讓我來告訴你,端午節那天我們要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吃鹹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數吃糉子和賽龍舟了。

關於端午節吃糉子,還有一段傳說呢!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進取革新政治,卻受到陳封舊貴族的打擊,最最終五月初五懷着悲憤、絕望的心境投汨羅江。善良的老百姓爲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箬葉包糉子,投入江中。之後,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這一天裹糉子、吃糉子。

糉子不僅僅來歷奇異,並且餡的種類也有很多。糉子內鹹餡兒有蛋黃、豬肉等等,甜餡兒有紅豆沙、棗子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糉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說完了那香噴噴的糉子,再來說說精彩紛呈的賽龍舟活動吧。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令人振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風發,隨着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划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令人不由地生起一股敬佩之情。兩岸上擠滿了觀衆,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鞭炮也響起了,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陶醉了,陶醉在龍舟賽力與美的比拼中,陶醉在聲震雲天的鼓聲中……

端午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蘊含着豐富民俗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4

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着,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居民……在我們這個大中國裏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元宵節,清明節……在這麼多的節日裏我最喜歡的還是歸“端午節”莫屬。“端午”一個多麼起眼的詞語,它的大名家喻戶曉,與它相關的傳說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關於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我最喜歡的當然還是吃糉子啦!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瀰漫着清新的糉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糉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糉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糉子。這不,一大早糉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我望着冒着熱氣的糉子會吵着要吃,而爸爸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於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糉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糉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後,我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

在香甜可口的糉子後面有着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相傳在古時候,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有淵博的知識和傑出的才華。但當時朝廷因被賤人所挑撥,屈原被輕視,無人欣賞他的才華。不僅如此,當時朝廷腐敗無能。屈原無法忍受朝廷的腐敗,竟跳進汨羅江自盡了。他的故事被人一代代流傳下去。於是人們爲了紀念他,每逢五月五日端午佳節都包糉子投入江中,防止江裏的魚兒吃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作文15

經過昨晚下了一夜的暴雨,今天變得涼快了,連早上都沒做夢。 在陽臺上看到小區裏排了一溜兒的婚車,雖然天空依然陰沉沉的,但婚車上點綴的鮮花讓小區充滿了喜慶。我家的曇花又掛着一朵花苞,如果晚上回家太晚,估計也看不到它盛開的瞬間。愛情有時也像曇花一樣,等不到你回味,就謝了。

時間是個殘忍的殺手,不僅讓容顏蒼老,也會讓人心蒼老。 寫這些話,有詛咒的嫌疑,所以還是衷心祝福今天的那對新人白頭偕老。 爸爸打電話來說,老家今年的端午節可熱鬧了,不僅有龍舟賽,還有美食節,其中以生魚片爲主打節目。聽得我心裏癢癢的,好想也回去看看,嚐嚐老家的生魚片,粉仔,餈粑,灰水糉、涼粉.....早就應該這樣做了,鬱江兩岸水土養人,如果推出手工作坊的美食和水文化旅遊,應該能把經濟帶動起來的。其實老家那片半島型的土地,曾經是我童年的天堂,那些連綿的青山,那些金黃的稻田,在夕陽中默默無語的古塔,還有鳴笛而來的渡船。

我一直想寫一部以桂南風土人情爲主的小說,可是功底還不夠成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死而無憾。 昨天上午收到《西江月》兩本樣刊,看到自己的小說和詩歌變成鉛字,還是很開心的,我瀏覽了一下目錄,發現就我一個人用了筆名,不知道會不會給人矯情的感覺,但我想“耳朵”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爲我太喜歡音樂而已,與其他無關。連作協的黃自林先生,文聯的羅金陵主席他們也只記得我叫耳朵。 對了,明天是端午節,不能不說一下糉子,學院的蘇阿姨給了我們十二個小糉子,很好吃。

以前在老家習慣吃的是灰水糉,性涼,因爲糯米用石灰水泡過,可以驅趕夏天帶來的溼氣,糉子還要沾着白糖吃,棕身以金黃、軟口而不粘爲上等,曾祖母就是包糉子的能手。蘇阿姨包的是柳州地區的三角糉,有大肉和綠豆,屬於熱糉,味道不鹹不膩,恰好。 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到底是屈原造就了端午節,還是端午節造就了屈原?

換到今天,我可不喜歡他,死,有時不一定是愛國的最好方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