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五年級作文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1.04W人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通用15篇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1

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文化,如戲曲、剪紙、相聲等,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午日節等,聽說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我國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每到端午節,人們會買來菖蒲、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避邪。有的人還用它們熬水洗澡,聽老一輩說用這種水洗澡,夏天蚊蟲不叮咬,不長痱子。

端午節那天還有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尤其能吃上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糉子有不同形狀的,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還有正方形的……糉子主要由糉葉、糯米包成,有的還會放點肉、紅棗、鹹鴨蛋黃等,使糉子的口感更好。

端午節最有趣的要數賽龍舟了。河面上一字排着十幾條龍船,每條龍船上坐着二十個划槳手,他們穿着整齊的隊服,手握船槳,蓄勢待發。而河岸上早已站滿了觀看賽龍舟的人。只聽一聲槍響,划槳手們一齊奮力向前劃,唯恐落後。船頭站着的隊長邊擂鼓邊喊着口令:“一、二……”隊員們士氣高漲,隨聲附和着。岸上的觀衆邊拍照邊聲嘶力竭地喊着:“加油,加油!”那吶喊聲一浪高過一浪。有的甚至追着自己理想中的龍船跑,那場面真是壯觀!

端午節不僅讓我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糉子,還讓我看到了賽龍舟的壯觀場面。這真是一個美好而有趣的節日,我愛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2

小時候,每當家裏人將屋外曬的幹糉葉收進來時,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我會數着日子等家裏人用這糉葉包出香噴噴的糉子。

端午之前,母親會上街買最新鮮的包糉子所需的材料,如:糯米、紅蜜棗等。有時候,家裏還會包一些肉餡的糉子,但次數極少,好像打我記事以來就只吃過兩次。

端午到了,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和奶奶忙得不亦樂乎,她們可都是包糉子的行家,所以,包糉子的事兒由她們全權負責。

如果,她們包的是紅豆餡的糉子,她們會先將糯米、紅豆清洗乾淨,然後將糯米和紅豆混合在一起,用糉葉包裹成一個個棱角分明的“三角形”。如果是肉餡的糉子,她們就會先將五花肉切碎然後與糯米混合。在媽媽和奶奶的巧手下,那些散落的糉葉和糯米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成了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糉子。

糉子包完了,母親會在不同餡的糉子上做上不同的記號,然後放入大鍋中煮,由於家裏人比較多,所以媽媽和奶奶每次都會做很多糉子。有時,家裏那口鍋需要三鍋纔夠。因爲每次煮糉子都會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和姐姐會用僅剩的一些材料依葫蘆畫瓢的多做一些小糉子,但每次做的都不如母親和奶奶做的那樣美觀。

糉子煮好了,我們幾個小孩子一窩蜂的擁上去搶肉餡的糉子。很快,一鍋糉子被我們大大小小的十來個人“清理”的一乾二淨。接着又煮了第二鍋,這一鍋是留着吃飯時吃的,而最後一鍋則是留着後幾天我們當零食吃的。

五年級:xxx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地處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區,按說是過北方形式的端午節,但由於我們這裏是山水相間,有北國小江南之稱,也就有了獨特的端午習俗,既吃糉子、戴香包、插艾葉、喝雄黃酒,又有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的龍舟賽。

家鄉民俗認爲,五月爲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雞蛋或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喝雄黃酒。

“孩子,端午節了!起牀咯!去洗洗臉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黴的是,一來到廚房就給媽媽拉着幫忙裹糉子了。吃完飯後,我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龍舟。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衆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說也是爲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

我家的端午節端午節快到了,每家每戶都要插艾草、吃糉子,好像就連空氣裏都充滿了糉葉的香味,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我們家端午節特別溫馨,快來跟我看一看吧!清晨,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到我的牀頭,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我慢慢的睜開雙眼,“起牀嘍”我邊喊邊伸了個賴腰。

“咦!什麼味道”,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好像是從廚房飄過來的,肯定是奶奶在煮糉子,我高興的跳了起來,興沖沖的衝進廚房。揭開鍋蓋一看,“哇”看着這翠綠的葉子,這嫩嫩的糉子,真誘惑人,讓人着迷。我的口水已經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看你急的,還沒熟呢?”奶奶說。“哦!知道了!”我趕忙蓋上鍋蓋。“唉!”那隻好等着了。乾脆先到我們家的“花園”玩一會吧!這時怎麼回事,我家的這些花花草草一個個都昂着頭,那興高采烈的樣子,難道他們也知道今天是端午節,也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也想吃糉子?時間過的可真慢,終於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爺爺做了一桌子的菜,聞聞,好香啊!“主角上場嘍”爸爸把糉子端了上來。這味道太特別,太清香了。

我伸手抓了一個就要吃,媽媽說:“看把你急的,爺爺奶奶還沒吃呢?”我趕忙把手裏的糉子遞給了爺爺,這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笑了。我透過窗戶看到了花園裏的小花小草,看着它們的樣子,好像是剛吃過了糉子,懶洋洋的躺在那裏,好像在說:“真香啊!真好吃!”我又擡頭看了看藍天,白白的雲朵,太陽公公炙熱的笑臉,還有那飛翔的鳥兒,它們好像都在對我說:祝你端午節快樂!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一個充滿溫馨、快樂的端午節。你們家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呢?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5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清明節、中秋節、國慶節、春節……。下面我爲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自投汨羅江後,人們哀悼他,怕他的屍體給魚龍吃掉,每當這天都用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投雞蛋、糉子讓小魚小蝦吃。到了後來就演變成快到端午節時家家都買糯米,包糉子,插艾葉,小孩都戴荷包、系五彩線。

這一天我們家人都早早的起來,去外邊踏青,到河邊走走,往臉上撩一捧河水,順便採些艾蒿有時也帶回一兩枝柳樹的枝條回家,插在門框邊,窗臺上,出發前奶奶會把五種顏色的線混合搭配在一起,系在我的脖子上、手和腳上。大街上有好多人,還有賣東西的,媽媽也給我買很多好看的荷包戴。說是要到節後下第一場雨時摘下來,扔到外面,把晦氣,還有身體的毛病隨着雨水一起沖走,這一年就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

回來之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前包糉子,有時也會提前幾天就包好,到過節時就省事了。我和奶奶學着包糉子,可怎麼也包不好,奶奶說要包結實了糉子纔會好吃,水不會浸到裏面。過了好一會,我才把糉子完全弄好了一個,用馬蓮草使勁捆了一圈又一圈,扎的很結實,呵呵,我終於放鬆了。包糉子是需要有耐心的,不是馬馬虎虎就能包好的,就像學習一樣,要認真,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糉子煮好了,早餐開始了,同時都端上來的還有煮雞蛋,我挑一個大的雞蛋讓媽媽也拿一個和媽媽頂,媽媽的雞蛋被我的頂破了…。就在歡聲笑語中我們結束了端午的早餐,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們那裏是怎樣的呢,是不是也很有特色呀,我很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6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

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爲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糉子呀!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7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的故事!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糉子了。糉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還有包糉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糉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爲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糉子包好後,慢火煮一下午。糉子煮好後,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糉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線。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五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爲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8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吃糉子、划龍舟、灑掃庭院、懸菖蒲。慶祝這個節日,當然我也不例外,下面請聽我一一道來。

“咚咚”,“咚咚”一大早上就聽見廚房傳來“咚咚”的聲音,起來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剁肉,我不解地間媽媽爲什麼要剁肉。媽媽說:“因爲今天是端午節呀,剁肉是爲了包糉子。”

“哦!今天是端午節,瞧我這記性,那我可以幫你剁肉嗎?”我說。媽媽說:“那就來吧!”“哎呦”一聲慘叫從我嘴裏脫口而出,媽媽見我手不心被刀割了一道傷口,就趕緊用創口貼,爲我包紮傷口,媽媽說:“小心一點,都割傷手指了。”

過了幾分鐘,我恢復了“元氣”。接着剁肉,剁好了之後,開始泡糯米,把糯米放在水裏泡上個十分鐘,接着把香菇剪成四小半,剪五個。好了,現在只差一個糉葉了,幸好上次過端午節還剩一點。

好了,開始包糉子了,先將糉子弄成一個無底的圓錐,把糯米和肉還有香菇放入糉葉裏,再把無底的圓錐封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最後一個步驟,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鍋裏放在電磁爐上蒸,沒過多久糉子就子就蒸好了,看着香噴噴的糉子,心裏不由得涌起了包好糉子的成就感。

吃着糉子,我能體會到了屈原的亡國之痛了。啊!多麼偉大的愛國詩人,我一定要像屈原有着一顆愛國之心。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9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亦稱“端陽節”、“詩人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讀者詩人屈原的。因爲屈原當時的皇帝不但不採納屈原正確的的主張,反而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柰何情況下,屈原才以死相爭,跳下了滾滾的汨羅河。老百姓被屈原的愛國精神所感動,紛紛往汩羅河撒米,希望魚兒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爲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把米包成糉子扔進河裏,並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爲端午節;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的來歷不簡單吧!

端年節到了,媽媽帶我去了姥姥家,結果,弟弟和姐姐她們早到了。過了一會兒,大人們把準備工作準備好,就開始包糉子了。我對媽媽說:“我想知道糉子是怎麼包成的,所以想請您教我包糉子。”媽媽說好呀!於是,我就開始跟媽媽學包糉子了。媽媽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便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之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一些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一根筷子,放好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糉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我的端午節過真充實啊!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10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畔的天空中嘆息一聲,縱身投入洪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爲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包餃子、划龍舟、煮雞蛋,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一年是端午節。我很想體驗一下這種氛圍,就讓奶奶教我做糉子。

做糉子,首先要把竹葉洗淨,泡在熱水裏。準備棗、蛋、肉等。並且把你最喜歡的陷阱做得好吃,然後你就可以開始工作了。先把長竹葉摺好,圍起來,做一個窩,把糯米和粳米拌在中間,包邊包角。然後放在米飯裏,揉搓在一起,最後把竹葉包裹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包糉子的功夫在於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的好不好,就看四角是否對稱了。剛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扭曲,要麼變成六個角,要麼揉成一團。

奶奶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笑了:“這,這能叫糉子嗎?細線系在哪裏?”

我暈!四棱四角系掛情感糉子很方便。世界上怎麼沒有圓圓的糉子?

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用大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用文火煮30分鐘。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渴望揭開蓋子,檢查情況。因爲糉子的香味從鍋裏飄出來,讓我口水直流。

等待的時間總是很長。當我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時,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柔軟的“糉子肉”。咬了一口,很好吃,差點咬掉筷子。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做糉子,嚐到了自己勞動的果實,不是一般的甜。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1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五月節,浴蘭節等。

在每年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插上艾葉,包糉子,有些地方還會舉行划龍舟比賽。

相傳端午節是因出國大夫屈原多次向楚王提議要加強兵力,以防敵人偷襲,楚王聽煩了,下了屈原的職位,貶黜楚國。不久敵人來犯。眼看楚國即將滅亡,屈原寫下一首《懷沙》後,便抱着石頭投江自盡了。沿江的百姓紛紛渡船大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小魚小蝦蠶食他的身體。統治者爲樹立愛國標籤將端午節定位紀念屈原的日子。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四口來到外婆家。我們和外婆一起拔艾葉插在門口,滿屋子都有艾葉的香味,下午外婆準備了糉葉,糯米,紅豆,蜜棗。外婆說:“我們來包糉子。”我和媽媽跟着外婆學得有模有樣,很快我們包完了,數了數一共68個。外婆就下鍋煮糉子,一個小時後糉子煮好了,外婆撈了一掛糉子,放在桌子上讓我們吃。我還沒吃就聞到糉葉的香味。我一邊吃糉子一邊打開電視機,今天的節目有賽龍舟:湖面很寬,每條龍舟上有13個人,12個人划槳,一個人打鼓喊口號:“一二,嘿喲!一二,快快!”幾條龍舟你追我趕的像終點駛去.....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吃五黃、戴香包、掛五彩線......怎麼樣?咱們中國的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12

星期六我和媽媽去超市,看到有許多五顏六色的禮盒,我問媽媽:“這是賣什麼的?”媽媽說:“因爲端午節快到了,賣糉子的。”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一位叫屈原的人。端午節主要的活動就是包糉子和賽龍舟。我說:“媽媽,我也要包糉子、賽龍舟。”

媽媽笑着說:“過幾天,在夾河裏就有龍舟賽,到時候媽媽帶你去看。我可以教你包糉子。”

我和媽媽買了包糉子用的糯米和糉葉,回家後媽媽把買的東西都放到了水裏泡着,媽媽說要泡一天,哎呀,急得我在廚房裏轉來轉去的。

第二天,我早早的就催着媽媽包糉子。媽媽把糉葉在桌子上放平了,從一頭開始往上折成三角形,再折一下就弄成了一個三角形的漏斗,媽媽把泡好的米、花生和大棗裝進去,然後用糉葉一層一層的包好,再用線把三個角綁住,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開始做,哎呀,怎麼回事,怎麼裹不住呀,米都跑出來了。看媽媽做起來那麼簡單,怎麼我做就這麼難呢?後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做了三個糉子,一個送給媽媽,一個送給爸爸,還有一個送給我自己做端午節的禮物。

過端午節真有意思呀!既能玩又有好吃的,媽媽還誇我是個愛勞動,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真希望天天都過節!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13

又到一年端午時,當然少不了端午的一些傳統習俗。這次,我將帶領大家重溫端午節。

上午一起來,奶奶就叫我一起去包糉子,端午節少了糉子怎麼行呢?我帶着極大的興趣跑到廚房。這時,奶奶正在包糉子,我看着她先把糉子葉捲成圓錐狀,把糯米和紅棗放進去,把多出來的糉葉成螺旋狀卷好,最後一點點地捲起來對摺,最後用繩子捆住,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奶奶包糉子這麼簡單,我也忍不住試一下了。第一步還挺順利的,到裝餡的時候,我裝了一點點,正當我準備下一步時,奶奶頓時叫住了,說:“糉子餡要裝得溢出來,要不然糉子包好後餡在糉子裏就顯得一點點,就不好看了。”我照着奶奶說的話做,果然,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出爐了,放到鍋裏蒸一個,味道棒極了。原來包糉子還有這麼多的講究啊!

中午吃完糉子,和媽媽一起去買艾草,聽說艾草掛在門前能驅蚊、辟邪,於是我和媽媽一起買艾草。一路上都是賣艾草的,可是大都賣完了,找了半天,才發現僅有一家在賣。買回家,把艾草掛在門口,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晚上,又一次聚餐,大人們喝雄黃酒,喝雄黃酒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說了這麼多習俗,我們來了解下端午節的來歷吧!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一直到現在,人們都在過端午節,吃糉子,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這個短暫而有意義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屈原沒死,他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14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能夠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僅好吃,此時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齊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向帶着,據說能夠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此時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此刻濃。

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15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一邊哼着兒歌一邊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中糉子的來歷就是爲了紀念這位偉人的。

在我們的家鄉,到了過端午節的這一天,即5月5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鴨蛋,雞蛋和鴨蛋放在鍋裏和糉子一塊煮!經過放了糉葉的水一煮,雞蛋和鴨蛋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有一股特別的糉葉清香!在吃早飯時,這些蛋、糉子,都要擺上飯桌,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小壺酒,奶奶還特意在酒里加了一點雄黃,她說這是爲了避邪!這不能不說也是咱家鄉的一種特色呢!

吃糉子容易包糉子難,看着大人們包糉子的熟練動作,我真是羨慕呀,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等糉子熟的過程了,等待的時間總是很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出鍋時,滿屋子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放在碗裏,輕輕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晶瑩,透亮、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窮,我差點一口連筷子都咬下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老人們都說這樣是爲了驅病避邪。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家鄉的端午節真是太美好了,我永遠也忘不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