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2016《暖春》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暖春》是由山西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親情片。該片講述了在偏僻大山裏,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孤兒想要一個家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6《暖春》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2016《暖春》觀後感

  【2016《暖春》觀後感1】

在吉林省電視臺看了幾集《暖春》,有點詫異記得在早些年前看的是電影版本的,怎麼變成了電視劇了呢?上網查了查才知道原來有電影版的,現在是原班人馬重新拍攝的電視劇版的,給我的第一感官就是,很好看,太感人了。

作爲描寫是鄉村家庭情感劇的電影,那裏面住着兒幾十戶人家,從人物的角度來看似乎顯得有些單調了,但電影的藝術風格並不是體現在這裏,而是挖掘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也難怪總能觀衆的視線裏重新升溫起來。總而言之,好的東西,是不能被人遺忘的。

小花的人物造型就真的其實並是不是好看,不過在月光下她那雙晶瑩發光的眼,印在在我的心理;有幾組重複的鏡頭,就是小花睡在火炕上,坐在火炕邊的寶柱爹戲的旱菸,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臉,加在外景的選取真是產生了強烈的反差。

電影也不是一味的用小花與寶柱爹這一段故事,來掩飾人性中的醜惡,但是好的一面能引起人們對美好景物的依戀與憧憬,它使人感到溫馨。

魯迅先生關於悲喜劇也有過一句著名的論斷:“悲劇是將人生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那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暖春》這個故事其實就是一個悲劇,不過是故事的最後爲了安撫觀衆們的心,將小花遭遇家庭變故,旁人失敗等一系列的不幸,通過自身優秀品質,和人間的真情的再現,故事從悲劇變成了喜劇,換取不是某個人的功勞,而是大家用點燃彼此的愛心,進而使人們在同情與憐憫之中萌生了對善良、正義和真理的渴望。

故事裏背後有一個苦難的導火索就是——黑煤窯,事實上小花的不幸這個纔是剛剛的開始,更多是不幸,還是人情間的麻木,不然然欣賞把玩小花和寶柱爹的痛苦,而是捎帶着一些善意的不解和挖苦,這一點只要我們觀察自己的現實生活就不難發現。不過電視需要真情來撫慰我們的,不然觀衆們都坐不住的。

不過我總覺得那溫暖人心的結局有點不可能,準確的說是現實中難以兌現,電視不過是滿足現實生活中的不足,安撫了現實生活裏的理想創傷,也一邊把主人公的命運當作節目來把玩,感動並忘記着,熒幕前該感動的時候需要感動,然後熒幕後該怎麼過還怎麼過,可能這就是現實吧!

  【2016《暖春》觀後感2】

如果你已經很久沒有認真生活,心中很久沒有出現過暖流,很久沒有打過電話回家,沒有和朋友相聚,又或者是很久沒有會心地笑過,那麼,去看一下《暖春》,讓平實的小故事帶你重溫生活的溫馨與樸實,讓你的心更堅忍的同時懂得愛與感恩。

《暖春》影片是圍繞着一個叫小花的無家可歸的孤兒展開的,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溫暖的家,收養她的爺爺年事已高,他的兒子寶柱頓覺沒了面子,他認爲他的爹不滿過門多年的媳婦香草至今都沒生下一子半女,寶柱的爹疼惜這個女孩,便不管兒子媳婦的不滿收留了她。小花的乖巧懂事令爺爺倍感安慰,可是香草卻非常眼紅,平時對她態度刻薄,還兩次安排騙走小花。小花一直想有個媽媽,她非但沒有怨恨叔叔跟嬸孃對她的傷害,一次一次用自己的真誠善良感動他們。最終,叔叔嬸孃的心被小花的真誠善良融化,他們成爲真正意義的一家人。小花認真學習考上大學,並且在畢業之後回到自己生活過的小村莊,成爲了一名小學老師。這個平實簡單的故事,不知讓多少人留下滾燙的眼淚,記得看電影那晚,抽泣的聲音在教室裏此起彼伏,我坐在最前排,不敢發出聲,只是偷偷地擦眼淚,很久沒有過這樣的感動,沒有過這樣的想要努力完善自己的衝動,在那個初春溼冷的晚上,我聽到很多同學的心田感恩的種子萌發的聲音。

寶柱爹在一開始說過一句話:我雖然不識幾個字,但我知道一個理兒,就是人不能見死不救啊。人不能見死不救,我想這句話每個人都知道吧!但是真正在關鍵時刻踐行這句話的人能有幾個,我不禁想起小悅悅事件,倒地老人無人攙扶,醫生見死不救等令人寒心的事件。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功利顯得越來越重要,自身利益永遠擺在第一位,道德缺失已不是少數人的問題,而成爲了一種廣泛的現象。現在人們之間太多的冷漠存在,冰冷的關係使人與人之間缺少了太多的溝通,人心的冰冷使人與人隔絕。人的社會化與其所接觸的環境有不可分割的聯繫,從社會化的社會學習機制來看,環境是決定行爲的潛在因素,人與環境交互決定行爲,那麼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功利、自私的大環境下,做出見死不救的行爲看起來似乎符合生存之道,是合情合理的。

在很多人的眼裏,農村人都是很善良樸實的,從《暖春》這部影片中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到人性的這些閃光點。香草雖然兩次安排送走小花,但是正如小花所說,嬸孃不是壞人。其實在那種思想封建落後的農村,生個男孩來傳宗接代是人生首要的大事,撿來的和親生的就是不一樣,所以香草這樣對小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爺爺認爲人不能見死不救,所以收留小花,把她當作親生孫女來看待,而香草的傳統觀念導致她及其反對爺爺把小花帶回來,香草本性是善良的,但是她被逼做與她價值觀念不一致的事,就是收養小花,所以她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做出很多違背自己本性的事,這是一種認知失調。認知失調指的是當個體的行爲與態度不一致時出現的一種令人不愉快的動機狀態,它導致心理緊張,要求達到一致狀態。從香草第二次沒有選擇把小花留在二蛋家可以知道她的認知已經在慢慢地達到一致狀態。小花雖然一直被香草虐待,但是她卻從來沒有對香草懷恨在心,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爲香草付出,這一個瘦弱的小女孩,用她那善良的心和行動感動了自己的嬸孃和叔叔,從社會角色的角度來看,小花是在按照周邊的人對她的角色期望來做事以減低自己心中的不安與恐懼,而她最終也得到嬸孃叔叔的接納和承認。

這部電影最讓我動容的還是小花的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感恩”是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爲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小花感激生活賜予自己的一切,而不因爲遭遇苦難改變自己對人對事的態度,並且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當一名教師,爲家鄉做貢獻。現在的大學生有多少願意回到家鄉當鄉村教師的?十年寒窗苦讀不就是爲了終有一日功成名就,從此過上幸福生活嗎?更令人寒心的是很多的大學生在追求好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丟掉了做人的基本素質:感恩。據瞭解,許多受人資助的貧困生,受助一年多,沒有主動給資助者打過一次電話、寫過一封信,更沒有一句感謝的話,這又讓我想起了已經去世的叢飛,他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捐給了農村貧困的學生,但是當他身患重病,即將離去的時候,有幾個人來看過他?甚至連一句問候的語言也少之又少,當他打電話給資助學生家長告訴他們他有病了,不能再進行資助的時候,電話那頭居然是不相信的話語,甚至告訴叢飛,答應了資助他們,就不能反悔,就一定要給他們錢,真是讓人心生怒火啊!我們中國的道德缺失到底已經嚴重到什麼樣的程度了?這些父母沒讀什麼書不知道做人的基本素質就算了,你堂堂大學生,是吃過墨水的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不懂得感恩嗎?現在我們的社會頻繁出現食品安全事件、權力腐敗、職務腐敗等等事件,這一系列的事件衝擊着人們的道德純潔,最終捲進非理性的物慾橫流,道德注意從心靈審美轉向器物之慾。我們的社會環境功利化,人生活於這個環境,思想觀念肯定會受到影響,而行爲受觀念的支配,如果我們再不採取措施加以改善社會風氣,改善我們的文化環境,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成爲一潭臭氣亂竄的死水,沒生機沒活力,更別提發展了。

《暖春》講述的雖然只是一個簡單平實的故事,但是它卻那麼輕易地喚醒了我們心中那些沉睡已久的閃光的品質,讓我們重新開始審視自己以及這個社會。也許你曾經對自己的親人朋友冷漠,也許你曾經對別人的求助視而不見,也許你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違背良心,太多的也許,我相信人性本善,所以,無論你做了什麼,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你應該怎麼做,知道你的路在哪裏,知道怎麼爲自己和身邊的人營造一個溫暖的春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