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難忘兒時的燒包穀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3.32W人 

在晚飯後的休閒時光,邀友到城郊馬路漫步閒逛,偶然發現平常不太在意的路邊田地裏那一片片綠油油的包穀,在盛夏日盛一日的炎熱天氣裏已經開始成熟起來,一隻只豐滿渾圓的包穀包兒斜翹在健壯挺拔的株杆間,藉助微風的輕拂悠悠地搖曳着、顫動着,彷彿在向人們展示着它們成熟的風采和魅力。

難忘兒時的燒包穀散文隨筆

看着那已經成熟可供享用的包穀,我突然想象到,假如撕去包穀包兒那青綠之中略微泛黃的外皮,裏面的包穀棒子會是怎樣的潔白鮮嫩,那密密麻麻相擁相擠的籽粒又會是怎樣的飽滿結實,想着想着,竟覺得自己好像吃到了已經久違的一種特殊美味——兒時在家鄉常吃的燒包穀,禁不住饞涎欲滴,不知從哪兒冒出的清口水在喉嚨裏一陣陣咕嚕翻滾。讀者文摘在線閱讀

說起家鄉的燒包穀,至今仍讓我難以忘懷。我的家鄉在山區,那裏雖也有水田,種着稻穀,但更多的是滿山滿坡的包穀。在外出上學和參加工作以前,我在家鄉渡過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年代家鄉的生活比較艱苦,山村的孩子沒有更多的好東西可吃,自種自產的桃梨瓜果之類的口頭食便是我們時常用來解饞的對象,只要是可食之物,幾乎無所不取,撈來便吃,因此村小裏教我們的老師有時會奚落我們,取笑我們:“饞學生,餓學生,吃了橄欖三鬥三升半……”在衆多的口頭食中,我對燒包穀情有獨鍾,它是我最喜愛的食品之一。每年當農曆七月半剛過,包穀便逐漸養得成熟,這個時候便是品嚐燒包穀的季節。小夥伴們三五成羣地到山上放牛,扳來自家地裏的青包穀,找些柴禾燃起一堆火,把青包穀放在上面燒,燒着燒着,包穀皮慢慢地由青變黃,由黃變黑,最後完全燒焦,這時裏面的籽兒已經燒熟,剝去焦皮就可以吃。但是,這種帶皮燒法吃起來口感有些平淡,香味不足,弄不好還會略有生味。比較起來,最好的燒製方法是去皮“裸燒”。說是燒,其實主要是烤,就是將剝皮的包穀放在燒得彤紅的炭火邊上,慢慢地烘烤,烤黃、烤熟了一面又翻過一面,直至把整個包穀棒子烤熟烤透,使它的顏色由金黃變爲微黑,這樣吃起來便是既嫩又粘,香甜可口,感覺再爽不過了。去皮燒烤有個講究,包穀棒子不能離炭火太遠,也不可離炭火過近。遠了不能把包穀烤熟,太近了也是“欲速則不達”,會使包穀皮糊而心不熟,吃起來便讓人皺眉了。那時,我們村裏除了按通行的.常規節令種植包穀外,還興在江邊的沙壩地裏種植“早包穀”。按常規節令種植的包穀,是在農曆四月左右下種,到農曆八、九月間收穫,而“早包穀”則是在農曆正月下種,到農曆五月左右就已收穫。到“早包穀”成熟的季節,便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每天可以美美地吃上幾包燒包穀,然後興高采烈地去放牛、砍柴、割草,那樣的日子真是好不快活自在,以致鄰村的小夥伴們無不羨慕我們得天獨厚地擁有“早包穀”,能在反季裏享受吃燒包穀的特殊待遇。現在回想起來才發覺,燒包穀其實就是我們兒時的零食,是燒包穀伴隨我們度過了童年無憂無慮的歲月

如今,我會時不時地想起兒時常吃的燒包穀,每當想起它,心中便會涌起一陣陣莫名的惆悵和無奈的感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