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19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悟體積的空間觀念,建立體積概念。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意義。學會用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能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和感悟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形成體積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建立空間觀念、形成體積概念。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2個大小一樣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實物架、2塊大小不同的積木、2個體積差不多大的正方體和正方體、火柴盒20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

2.學生準備:每人4-5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直尺、奶箱子。

教學過程

一瞭解學生原有知識情況。

1今天的數學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體積和體積單位。  2關於體積和體積單位你都知道些什麼?

根據學生彙報,相應板書。

3看來,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並不陌生,有了一定的積累。

老師相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對體積和體積單位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認識體積

1.故事導入,初感空間。

①你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願意給大家講講?

②這隻聰明的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

爲什麼把石頭放進瓶子裏,水就會升高呢?

2.實驗演示。

實驗一:感受物體佔有空間。

①石頭真的佔了水的空間了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

看,老師手上拿的是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有一樣多的水,其中一個杯子放入一塊積木,會出現什麼情況?

②水爲什麼會溢出來呢?

實驗二:感受物體佔空間有大小

①這回我放這個積木塊(稍大),再把水倒入這個杯子,又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②實驗演示

③溢出的爲什麼比剛纔的多?

④ 小結:也就是說,這2個積木塊不但佔空間,而且佔的`空間有大——有小。

⑥那在數學中,我們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⑦什麼叫體積?(指名、齊讀、領讀)

⑧舉生活中物體佔空間的例子。

三認識體積單位

1製造矛盾衝突,引出體積單位

①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體積的大小,快看看哪個體積大?

②意見不統一了。看來光看是不能準確比較這兩個盒子的體積了。

③怎麼辦?引出體積單位。

2認識1 cm

①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1 cm有多大呢?誰知道?

②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體積是1 cm的學具,舉起來我看看。

注意聽要求:請你們用格尺量一量這個正方體到每條棱到長是多少?

④那我們就可以說【棱長是1 cm的正方體,體積是1 cm】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是大約是1 cm?

⑥老師這兒有個火柴盒,你估計一下它到體積是多少cm?

到底誰估得準呢?同桌2人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算一算。

⑥彙報:

3認識1dm

①剛纔我們用棱長1 cm到正方體測出了火柴盒的體積,

那下面我們還用這個1 cm到小正方體測測奶箱的體積。

爲什麼?(剛纔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嗎?你看又是介紹方法、技巧的。)

②看來我們得需要一個稍大的體積單位,這個稍大的體積單位就是立方分米。

③ 1 dm又是怎樣規定的呢?(結合課件)

④課前大家也準備了棱長是1 dm,也就是10㎝的正方體。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是大約是1 dm?

4認識1m 。

①剛纔,我們用體積是1 cm的正方體測量了火柴盒的體積;用體積是1 dm的正方體了奶箱的體積。

現在老師想讓大家用這些體積單位測量一下教室的體積。

②爲什麼?看來我們還需要一個更大的體積單位。

③ 1 m有多大呢?

④在這個體積是1 m的正方體框架裏大約能容納多少名同學呢?

⑤想不想知道答案?我們來驗證一下。

⑥演示驗證。

⑦ 1 m的正方體大約能容納7人,那我們教室的體積有多少m呢?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在橫線上填出適當的體積單位。

課件出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10 _________

VCD機的體積約是4 _________

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_________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大小不同的物體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

在你的生活中,你見過體積最大的物體的是什麼?體積最小的物體是什麼?

2組成下面各圖的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爲1 cm,把每個圖形的體積填在橫線上。

延伸:你還能用4個1 cm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圖形嗎?

小結:也就是說無論物體什麼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3用8個1 cm的正方體,擺出體積是8 cm的正方體或長方體,你能用幾種擺法?

四、總結

除了用數體積單位個數的方法求物體的體積,有沒有更快捷、更簡單的方法呢?(難道求高樓大廈的體積也用數體積單位的方法嗎?

是啊,有,一定有。

時間的關係,謎底下節揭曉!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學重點:

1、建立體積概念。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體積概念。

教學設計:

一、出示課題,學習目標

1、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出示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總結

1、體積的.意義。

/2、體積單位:

三、學生看書,自學

四、效果檢測

學生概括: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練一練:選擇恰當的單位:

(1)、橡皮的體積用(),火車的體積用(),書包的體積用()。(2)、練習:

①說一說:測量籃球場的大小用()單位。

測量學校旗杆的高度用()單位

測量一隻木箱的體積要用()單位。

②、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表面積是(),體積是()。(你想怎樣填?)

③、判斷:一隻長方體紙箱,表面積是52平方分米,體積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積大。()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3

教案背景:

本課面向五年級學生關於數學科的學習。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和有關的體積單位的模型。還要準備一些相關的物品。

教學課題: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瞭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2.培養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悟物體佔用空間。然後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和比較,說明不同的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不同,從而引入體積的概念。教材通過遷移類推引出物體的單位來的。引導學生由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的學習,想到要比較長方體的體積也需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並介紹了這些體積單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活動建立體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方法:

對體積單位的認識可以通過模型觀察,再建立表象。通過做一做進行區分。

教學過程:

一、認識體積

1.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誰願意來看着圖給大家講一講。

指名學生看圖講故事。(課件出示插圖)

師: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

生1:烏鴉把石頭放進瓶子,瓶子裏的水就升上來了,這樣烏鴉就喝到水了。師:爲什麼把石頭放進瓶子,瓶子裏的水就升上來了?

引導學生說出石頭佔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上來了。

2.實驗證明。

師:石頭真的佔了水的空間嗎?我們再來做個實驗驗證一下。

教師拿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裏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裏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讓學生看會出現什麼情況,爲什麼?

生1: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爲第二個杯子裏放了一塊石頭,石頭佔了水的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3.揭示體積。

師:對,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是由於石頭佔了水的空間。同學們請大家用手在書桌的抽屜裏摸一摸,說說有什麼感覺。

生摸並說感覺。

師:請把書包放進抽屜,再用手摸一摸,現在又有什麼感覺?

生1:手在抽屜裏活動起來不方便了。

生2:手要從書包縫裏才能放進去。

師:這是爲什麼?

生3:因爲書包把抽屜的空間佔了。

師:對,剛纔石頭把水擠上來,書包把抽屜的空間變小了,都說明物體佔有一定的空間。那你們知道石頭和書包誰佔的空間大嗎?

生4:書包占的空間比石頭大,因爲書包大,石頭小。

師出示下面的圖,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哪個佔的空間大?

學生回答後,師說明: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佔的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誰能說說什麼是電視機的體積?什麼是影碟機的體積?什麼是手機的體積?

學生回答。

師: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呢?

生:電視機的體積最大,影碟機的體積第二大,手機的體積最小。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來的。

二、引出體積單位

師: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它們的體積大小,那下面兩個長方體,你們能比較出大小嗎?

生:不好比較。

教師用多媒體將它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如下圖),問:現在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生1:能,左邊的長方體比右邊的體積大。

師:爲什麼?

生1:因爲左邊的長方體有16個小正方體,而右邊的有15個,而且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所以左邊的比右邊的大。

師:左邊的長方體和右邊的長方體中的小正方體不一樣大,行不行?爲什麼?生:不行。因爲小正方體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較。

師:爲什麼分成小正方體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體後就能比較呢?引導學生說出:因爲分成的每個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這樣就好比較了。師:所以要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需要有一個統一的體積單位。在學習體積單

位前,我們先回想一下,長度單位是用什麼來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什麼來表示的?

引導學生說出:長度單位是用線段來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什麼正方形來表示的。

師:體積單位應該用什麼來表示呢?

學生討論後,回答:應該用正方體來表示。

師:對,體積單位是用正方體來表示的。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三、認識體積單位

師:請你們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體?

學生討論後回答:我們想棱長是1 cm的正方體,體積是1 cm3;棱長是1 dm的正方體,體積是1 dm3。

師:這個猜想對嗎?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

學生看書,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對的。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學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體。

學生找到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長是1 cm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 cm3。師:請你們找找,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 cm3。

生1:一個手指尖的體積近似於1 cm3。

生2:計算機鍵盤的按鈕的體積近似於1 cm3。

師:請找出1 dm3的正方體,與1 cm3的正方體比較一下,看它的體積大多少,你能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 dm3嗎?

生3:一個拳頭的體積大約是1 dm3。

生4:一個粉筆盒的體積大約是1 dm3。

師: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長1 m的正方體。

師: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嗎?這裏有3根1米長的木條做成的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我們把它放在牆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樣嗎?師:大家估計一下,它大約能容納幾個同學?

生1:6個。

生2:10個。

驗證(前排的12個同學鑽到了正方體裏。)

師: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體積單位,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請同學們用4個1 m3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生:4 cm3。

師:爲什麼?

生1:因爲它是由4個體積是1 cm3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師:(從粉筆盒的紙盒中拿出2盒粉筆)你能估計這個紙盒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嗎?

生:大約是2 dm3。

師:爲什麼?

生:因爲剛纔你從這個紙盒裏拿出了兩盒粉筆,而每盒粉筆大約是1 dm3,2盒粉筆就是2 dm3。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做第40頁“做一做”的第1、2題。

五、小結(略)

六、課堂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的第1~4題。

教學反思: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概念的一次發展,要通過表象建立深化認識,變抽象爲形象。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瞭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 .培養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認識體積(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學生作答)老師播放“烏鴉喝水”的課件,提問: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烏鴉把石頭一粒一粒地銜到瓶子裏,石頭佔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出來了。)

2、“石頭真的佔了水的空間嗎?”(實驗驗證)

拿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裏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裏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讓學生觀察,發現: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爲第二個杯子裏放了一塊石頭,石頭佔了水的'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二、揭示體積

出示下面的圖,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哪個佔的空間大嗎?

手機 影碟機 電視

學生回答後,說明: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佔的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概念)

三、列出體積單位。

1、出示兩個形狀不同,體積相近的長方體。(單憑觀察,難以比較)

2、用多媒體將它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長方體後,學生很快就確切的說出:左邊的長方體體積大於右邊的長方體體積。(因爲左邊長方體有16 個小長方體,而右邊的只有15 個)

說明:所以要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需要有一個統一的體積單位。我們知道長度單位是用線段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正方形來表示的,那麼體積單位應該用什麼來表示呢?(用正方體來表示)。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四、認識體積單位。

1、“請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體?”

討論後讓生看着實物共同小結:

棱長是Icm 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 (手指尖);

棱長是ldm 的正方體,體積是ldm3(粉筆盒);

棱長是l m 的正方體,體積是1 m3(一臺洗衣機)。

2、“要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請同學們用4 個1cm3 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4cm3 )爲什麼?(因爲它是由4 個體積是1Cm3 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五、課題練習:(略)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烏鴉喝水》這個故事自然引入新課。藉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觀教具,讓生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和體驗體積單位。教學中,我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38-40頁體積和體積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悟體積的空間觀念,建立體積概念,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意義;學會用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能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經歷物體體積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和感悟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形成體積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形成體積概念。

教學準備:

兩人一份學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三把米尺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們細心去觀察和思考,總能發現一些不尋常的知識,這節課你們願不願意和老師一起去觀察和思考?

一、抓住體積概念本質,就地取材,創設生活情境。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觀察一下自己的抽屜,說一說你們抽屜裏有些什麼?”

師:“估計一下,你們現在的抽屜還能放些什麼?能放多少?”

師:“爲什麼你們的抽屜還能放東西,說明什麼?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嗎?”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觀察和思考,讓學生體驗抽屜裏有“空間”。將空間這一概念形象化,具體化,豐富學生的空間表象。〕

師:“抽屜沒塞滿說明抽屜還有空間,如果東西放滿了,也就沒有空間。從有空地兒到沒有空間說明什麼?”

師:“在你們的抽屜裏再放一個書包或一些書,能讓你的抽屜變得滿滿的,也就是說書包能佔抽屜的空間。發揮你們的想象,你們抽屜的那點兒空地或者說空間能放哪些物品?

師:“書包可以把抽屜的空間佔了,幾十本書也能把抽屜的空間佔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樣也可以把抽屜的空間佔了。……說明什麼?”

物體都會佔空間,大家舉例說一說物體佔空間的現象。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和想象,讓學生理解物體是可以把空間給佔了的,也就是說物體是要佔一定的空間的。〕

師:“物體都會佔空間,是不是物體所佔空間都一樣呢?”

師:“物體所佔的空間大小不一樣,有的物體佔空間大些,有的物體佔空間小些,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教師板書: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設計意圖:由“空間”到“物體要佔空間”,再由“物體要佔空間”到每一樣物體所佔空間多少的不一樣,引出物體的體積概念,步步相扣,層層推理,較好地處理好了體積概念的抽象。以學生天天相見,日日接觸的抽屜、書包爲學習素材,學生學習親切,又好奇。熟而不能再熟的身邊事物也有值得討論和學習的問題,自然這樣的學習是學生最願接受學習方式,也最易讓學生理解和體會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方法。〕

二、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創設精準的問題情境,探索學習常用體積單位,深化理解物體的體積概念。

師:“物體佔空間多,那個物體的體積就大,物體佔空間少,那個物體的體積就小。”

師:“拿出你們的書包或新華字典,摸一摸它們的大小,感覺一下自己書包或新華字典體積的大小。”

師:“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劃着告訴你的同桌,你的書包或字典有多大嗎?試一試。”

學生活動後,點同學分別到講臺上比劃着告訴大家自己的書包或字典的大小。

師:“你們知道他們的書包有多大了嗎?”

師:“誰能用打電話的形式告訴我,他們的書包有多大?”

師:“想出辦法來了嗎?其實我們不是沒有辦法,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39面,看一看書,再想一想,然後大家議一議,找到方法了就告訴老師一聲。”

設計意圖:其一、問題情境是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從學生的知識起點創設出學生的問題情境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的動力。學生在認識了體積概念後,用直觀形式來描述物體體積應該說是不成問題的,用手勢比劃一個物體的大小,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驗是非常豐富的,而用電話的形式來告訴老師物體的體積,對沒有學習體積單位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描述物體的體積需要個標準,而這個標準便是體積單位,因爲學生沒有這個標準,所以學生完不成用電話的形式告訴別人物體的體積,也因爲需要,學生的探究欲也越強,此時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本會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其二、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僅是從教師那得到解決問題的結果,他們需要的是形成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方法,指導閱讀教材,學會自主學習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教學對學生學習的興趣的鼓動性和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性。

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讓學生從書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大家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體積單位的認識、理解和體驗。〕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要用到體積單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們都是描述物體大小的體積單位。書上是怎樣規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來,並說一說。”

觀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然後再用手勢比劃一下它們的大小。同一小組的同學可以互相進行學習。

學生自由活動,探索和體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學習的情況。

師:“1立方厘米是怎樣規定的?用手勢比劃一下,說一說什麼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師:“1立方分米是怎樣規定的?用手勢比劃一下,說一說什麼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

師:“1立方米是怎樣規定的?用手勢比劃一下,說一說什麼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

師:“1立方米,大家比劃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可以一起來做。我這兒有三把米尺,我讓幾個同學和我一起,用這幾把尺藉助教室的一個牆角共同來做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

師:“1立方米的空間到底有多大,老師想讓幾個同學站到我們做的這個1立方米的空間裏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學?”

師:“大家不站不知道,現在我們的同學進去了,發現沒有,1立方米的空間還真不小,整整一個小組的人都能擠進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嗎?現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間可放多少物品?”

設計意圖:學生對一個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斷地體驗和強化,而操作性的體驗強化可以提高學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對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這樣的規定性知識雖然不需要學生的探究和討論,但採用學生願意接受的活動方式(如讀一讀、說一說、估一估、比劃比劃等)去解讀知識和理解概念,體驗概念是必要的。〕

師:“你們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嗎?試一試估計一下身邊物體的大小。”

學生交流嘗試用體積單位描述身邊物體的大小。

三、引導學生反思整理,形成體積概念。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你覺得很重要?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你還想知道有關體積的哪些知識?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最感興趣的學習活動是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應該引起教師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還應關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回顧和反思,這一環節缺失的課是不完整的課。反思整理讓學生理清所學知識,感悟學習過程,體會學習方法,積累學習經驗。同時在學習反思中,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四、啓發課後觀察操作,深化鞏固課堂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師:“今天大家的學習很投入,也學了不少有關物體體積的知識,我也很高興。其實學習不單是在課堂上學習,也可以在課外學。比如今天學習後,大家就可以去觀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佔空間,想一想怎樣用今天所學的體積單位來描述它,如一枝鋼筆大約有20立方厘米等。”

師:“課後,同學們也可以做一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和一個棱長是1釐米的正方體,比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學們的課外學習會比課堂上更認真,更投入,會有很多發現和收穫。”

設計意圖:將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引到課外,由他主學習轉到自主學習應該是教師教學的一種境界,是教師終身追求的目標。有效的教學需要我們在設計中去預設,在實踐中去嘗試。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建立體積的概念。

2、初步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量的特徵,能正確選擇和使用體積的單位。

3、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加強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形成體積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依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

1.什麼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拼成了一個什麼形體?(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劃一下他們個個有多大嗎?

4.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5.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6.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棱長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7.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是否相同.

二、探索研究,交流展示。

1.故事引入:出示主題圖:烏鴉喝水的故事。

自由彙報: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爲什麼?

2.學生實驗:

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裏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裏,再把第一個杯子裏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裏,會出現什麼情況?爲什麼?(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爲鵝卵石佔據了一部分空間。)

3.課件出示:比較觀察:電視機、影碟機、手機,哪個所佔的空間大?

不同的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不同。

4.體積概念的引入: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體積)

加深理解:

三、體積單位的認識:(學生先看書自學,再彙報交流。)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

2.出示兩個長方體:怎樣比較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呢?

3.根據常用的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想一想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介紹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m)、立方厘米(cm)。

4.認識:1立方米、1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體積各有多大。

我們規定:棱長是1釐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①讓學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並量出它的棱長。

②看看我們身邊的什麼的體積大約1立方厘米。(約一個手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嗎?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分米。(約一個粉筆盒的大小)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條棱架,讓同學們上來看一下1立方米的體積的大小。

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米?

5.練習:

(1)完成P40“做一做”T1。

說一說分別是用來計量什麼的單位,它們有什麼不同?

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聯繫與區別。

(2)完成P40“做一做”T2。

讓學生說一說解題的根據是什麼?進而使學生深化對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的意思的理解。

三、反饋檢測

1.

2.一塊磚的長是24釐米,寬是12釐米,厚是6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3.一塊正方體的石料,棱長是7分米,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這塊石料重多少千克?

教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

棱長是1釐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課後反思:整節課中,我給予學生一個又一個實驗研究平臺,引導學生在“猜想-實驗驗證-發現規律”中開展學習,在一次次猜想驗證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培養了能力。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際,使學生知道什麼是體積.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不同.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體積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1米、1分米、1釐米,這是什麼計量單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這是什麼計量單位?

二、探究新知.

我們學習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面積和麪積單位.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概念:體積和體積單位.(板書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

(一)實驗觀察,建立體積概念.

1.教師演示實驗:

第一步:出示有 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處做一個紅色記號.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塊石頭,在水面處做一個黃色記號.

第三步:拿出石塊後,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塊,在水面處做綠色記號.

觀察思考:在水杯中兩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有什麼現象發生?爲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說明什麼?

彙報歸納:水杯中放入石塊後,石塊佔據了空間,把水向上擠,水面向上升.

石塊大佔據空間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塊小佔據空間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方法:

第一步:拿出裝滿細沙的杯子,把細沙倒在一邊.

第二步:把一木塊放入杯子裏,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裏.

第三步:把杯中細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塊放入杯子裏,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裏.

觀察思考:出現了什麼結果?這說明了什麼?

彙報歸納:放入大木塊,外邊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塊外邊剩的.沙少.

這說明木塊也佔據了杯子的空間.木塊大佔據空間大,木塊小佔據空間小.

3.總結兩次實驗結果.

教師提問:以上的兩個實驗說明了什麼?

學生歸納:物體都佔據空間,物體大佔據空間大,物體小佔據空間小.

教師明確: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4.比較物體體積的大小.

實物比較:字典和大詞典 桌子和椅子 水桶和茶葉桶 課本和練習本

(教師出示一組體積接近的物體)提問:這兩個物體誰的體積大?

(二)認識體積單位.

教師指出: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有時只憑感覺是無法判斷出誰大誰小的,這就要我們

精確地計量物體的體積.計量體積就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

方釐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1.認識1立方厘米(出示一塊1立方厘米的體積模型)

這就是體積爲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分組觀察,然後彙報:你知道了什麼?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是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釐米.

說一說:棱長1釐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比較小.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厘米比較恰當?

2.認識1立方分米.(出示一塊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

這就是體積爲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分組觀察,然後彙報:你知道了什麼?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一些,是一個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

說一說: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比1立方厘米的物體大.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分米比較恰當?

3.認識1立方米.

思考:什麼樣的物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板書: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米比較恰當?

4..比較: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是什麼?不同點是什麼?

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又有什麼不同點呢?

長度單位:線段

面積單位:正方形

體積單位:正方體

(三)計量物體的體積.

怎樣用這些體積單位計量物體的體積呢?

計量物體的體積就是一個物體裏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四)反饋練習.

1.看圖說出物體的體積.

2.用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論物體是什麼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哪些知識?

四、隨堂練習.

1.填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

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

運貨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

2.連線:學校主席臺的體積 24立方厘米

書包的體積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體積 24立方分米

3.說說身邊的物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

五、課後作業.

下面的圖形都是用棱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1---113頁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九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初步建立“體積”的概念,知道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

2、使學生知道計量物體的體積,就要看它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建立關於體積大小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初步瞭解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區別和聯繫、

4、在學生學習活動中體現階梯式評價。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

(1)實驗器材:量杯、石塊、水、

(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實物模型,用3根1米長的木條釘成的直角架、

(3)大小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實物、

(4)多媒體課件、

(5)桌椅擺放:六組,每兩組對稱形。

2、學生準備:

(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

(2)長方體(正方體)紙盒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五年三班的同學特別喜歡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各樣的比賽,是嗎?而且每次都取得不凡的成績。作爲你們的班主任老師,我感到特別的驕傲。那麼現在,我們就來一個小小的比賽,好不好?

第一輪:比眼力。依次發四條長短不同的線段。指出先誰拿,後一起拿。

第二輪:比運氣。教師出示四個不同的平面圖形。學生隨意點。

第三輪:比判斷力。依次發四個不同的長方體、

談話: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比較兩個立體圖形的大小、它們的意思相同嗎?

通過談話後,引出“長度”、“面積”、“體積”等名稱,提出問題:什麼叫做物體的體積呢?(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要問嗎?

什麼叫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體積和表面積什麼不同?(師板書:意義、單位、體積和表面積的區別)

師:提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一)、建立體積概念

那麼,什麼叫做物體的體積呢?你們想怎樣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自選學習方式。

教師拿出盛有半杯紅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繩子捆着的石頭一塊,用手提繩子將石頭浸入玻璃杯的水中、教師:注意觀察放入石頭後水面有什麼變化、教師將石頭提起,再放入水中一次、然後讓學生說一說觀察的結果、學生:放入石頭,水面上升、教師:把石頭放入水裏後,水面爲什麼會上升呢?請幾位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石頭佔有一定的空間,放入水裏後,使得水所佔的空間變大了,所以水面就上升了、

(1)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過程,注意實驗過程中量杯裏水位的變化情況、想一想,這說明了什麼?

學生做一個實驗,大家還要仔細觀察,動腦筋思考、裝入滿滿一杯沙子、然後把沙子倒出,放入一塊長方體積木,請一位同學來再將沙子裝入玻璃杯,然後讓學生說出實驗的結果、學生:沙子多出來了、大家想一想,爲什麼沙子會多出來呢?讓幾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概括、

(2):因爲這塊積木佔有一定的空間,積木放到杯子裏就佔據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間,所以沙土就裝不下了、

(3)(自學)在水杯中放入一塊石頭,在水面處做一個黃色記號。

拿出石塊後,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塊,在水面處做綠色記號。

觀察討論:在水杯中兩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有什麼現象發生?爲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說明什麼?

彙報歸納:水杯中放入石塊後,石塊佔據了空間,把水向上擠,水面向上升。石塊大佔據空間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塊小佔據空間小,水面上升得低。

討論、歸納:物體佔有空間、物體所佔空間有大有小、

(2)教師出示大小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實物、讓學生觀察,說一說,哪個物體所佔空間較大,哪個物體所佔空間較小?或者說哪個物體的體積較大,哪個物體的體積較小?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體積”的意義、

結論: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教師再進一步講解、教師:所有的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比如教室佔據了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又佔據了教室裏的一部分空間;課本、文具盒佔據了書包裏的一部分空間,等等(板書)

(3)鞏固、看教科書第111頁的“做一做”、

哪堆木塊的體積大?哪堆木塊的體積小?並說明理由、

(二)認識體積單位

請同學們觀察自己帶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同學之間可以互相比一比,你們能確切說出它們的體積大小嗎?

教師指出: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有時只需要憑感覺判斷出誰大誰小就可以,但是有時也需要知道物體到底有多大,這就要我們精確地計量物體的體積。計量體積就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下面我們就認識一下這些體積單位。

1、認識1立方厘米。

(1)教師出示一塊1立方厘米的模型井指出:這就是體積爲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2)分組觀察探究,然後彙報:你知道了什麼?(每四個人一組,每組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

引導學生: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是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釐米。

說一說:棱長1釐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比較小。

引導學生說出: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如:蠶豆等物體,再引導學生用手勢表示一個食指尖大約是1立方厘米。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厘米比較恰當的物體。(手指尖、玻璃珠、骰子)

2、認識1立方分米。

(1)師出示一塊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並指出:這就是體積爲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2)分組觀察探究然後彙報:你知道了什麼?

引導學生: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一些,是一個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說一說: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 1立方分米的物體比 1立方厘米的物體大。引導學生說出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再引導學生做出:用手勢表示1立方分米。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分米比較恰當的物體。(粉筆盒、藥盒、禮品盒等。)

3、認識1立方米

學生分組觀察探究

引導學生:說一說:根據以上兩個體積單位的推測,什麼樣的物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教師用三棱架在牆角演示1立方米,注意觀察形狀大小。教師用棱長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然後讓學生估一估,用多少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拼起來有1立方米、

想一想:列舉物體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的物體,如:兩個課桌合在一起;電視機箱子……。

啓發學生藉助四個同學圍成的空間來表示1立方米。讓學生看一看1立方米的體積有多大、教師:1立方米的空間大約可以容納8位小學生、教師請8位學生鑽進架子裏,半蹲着,充滿棱架、讓全班同學體會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裝電視機的紙箱、電腦檯,洗衣機等等。)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米恰當的物體。4、互相議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是什麼?不同點是什麼?

引導總結:體積單位分別是幾個規定了棱長大小的正方體。1立方厘米就是棱長1釐米的正方體……

4、鞏固體積單位的認識、

以前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體積單位,那麼它們有什麼不同呢?

(1)判斷:(投影出示,113頁做一做1)

(2)操作:剪一條1分米長的線,用紙剪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教科書第113頁“做一做”的第1題,讓學生充分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討論歸納三者的不同點,使學生知道:長度單位是一條線段,面積單位是一個正方形,體積單位是一個正方體。

三、課堂練習,形成技能。

1、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 )(2)、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 20 ( )。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 )。

2、操作練習。擺一擺、想一想、(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用12個棱長1釐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有多少種不同的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體積各是多少?把你擺的情況記錄下來,看你能發現什麼?

想一想:體積數是12立方厘米,跟各種擺法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分米數有什麼關係?2、

3、書113頁做一做第2題,通過閱讀操作練習引導學生歸納:不論物體是什麼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啓發學生髮現大家所擺出的長方體的形狀不同,長、寬、高也就不同,但是體積都是相同的、)教師再提問:這是爲什麼?(因爲這些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所含有的體積單位是一樣的、)

4、下面的圖形都是由棱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填書:練習二十九第3題)你是怎樣數出來的,怎樣數簡便?

5、下圖中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麼不同?

6、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體積有多大,身邊什麼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7、估量大約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拼起來有1立方分米、

四、可隨機自由提問。

請同學們把這堂課學習的內容整理一下,你學到了什麼?學會有關體積的知識有什麼用呢?

根據學生髮言歸納、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知道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關於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概念、教學之後認真反思覺得這個教學任務基本完成。

本節課教學的關鍵是提供充分的直觀素材,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觸摸、拼擺、想象等多種活動,積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學設計從比較線段的長短,平面圖形的大小、立體圖形的大小引入,讓學生在與“長度”、“面積”等概念的比較中認識“體積”,便於幫助學生在概念系統中理解新概念、爲了更好的體現我的 “分層分組”的教學特色。我將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是通過觀察實驗,從實驗情境中領悟物體佔有空間→物體所佔空間有大有小→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接着讓學生觀察和比較實物的大小,體驗到要確切知道物體體積的大小,要用體積單位來計量、並引導學生對常用的體積單位通過看一看、量一量、說一說、想一想、議一議等方式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比劃、想象、比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第三層次,通過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說一說體積大小,深化對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並進一步理解:計量體積,就是看物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最後,對全課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形成整體認知、

鞏固練習對教科書練習稍作引申,放在最後,要求學生記錄下擺出的幾種不同長方體的長、寬、高和它們的體積,並想一想“你發現了什麼”,爲下一課學習體積的計算做鋪墊、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第十冊P38--4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學重點:

1、建立體積概念。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體積概念。

教學用具: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們都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吧,聰明的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這其中有什麼道理?

二、新授:

1、體積的意義。

(1)、準備:我們也來做一個實驗,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裏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裏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裏,會出現什麼情況?爲什麼?這說明了什麼?(鵝卵石佔了一定的空間。)

(2)、每一個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下面的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佔的空間大?

〔3〕、啓發學生概括: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上面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

(4)、比較:用學生手中的文具比。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師:教室是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同學、老師等佔教室空間的一部分。整個學校是一個大空間,教師、辦公室、操場、花池、領操臺、旗座等都佔有一定的空間,既有自己的體積。而整個宇宙是一個大空間,地球只是宇宙空間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築物、人等佔地球的一部分。

2、體積單位:

(1)、講: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測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板書)

認識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別寫成

(2)、認識立方厘米:

出示:棱長是1釐米的正方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

說明:它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誰的體積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個手指尖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3)、認識立方分米: (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筆盒的體積接近於1立方分米。

(4)、認識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長的教具。觀察後總結: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②認識1立方米的空間大小。

1立方米水約可以裝滿500個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約可以做課桌50張。

小結: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哪個體積單位大?哪個體積單位小?

體積單位的用途是什麼?

(5)、練一練:選擇恰當的單位:

橡皮的體積用(),火車的體積用(),書包的體積用()。

(6)、比一比:

到現在爲止,我們都了學哪些測量單位?(板書)

長度、面積、體積三種單位的區別:

(7)、練習:

①說一說:測量籃球場的大小用()單位。

測量學校旗杆的高度用()單位

測量一隻木箱的體積要用()單位。

②、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表面積是(),體積是()。(你想怎樣填?)

③、判斷:一隻長方體紙箱,表面積是52平方分米,體積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積大。()

3、體積初步認識:

①決定體積大小,是看它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

A、演示:用棱長1釐米的4個正方體,拼一個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是多少?

B、說出下面物體的體積(3個體積單位,4個體積單位,)

C、擺一擺:請你也擺出一個體積是3立方厘米的物體。擺出體積是4立方厘米的物體。

D、小結:怎樣知道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同一個體積數,可以擺出不同的形狀。

②動手擺一擺:

請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體拼一個體積是8立方厘米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想一想你拼的物體體積是多少?)可以怎麼擺?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你有什麼收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