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七年級試題

初一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試卷有答案

本文已影響 1.34W人 

導語:要想改變命運,首先改變自己。

初一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試卷有答案

  第一部分 (23分)

1.根據漢語拼音寫出漢字。(4分)

①搖yè( ▲ ) ② jiǎo( ▲ )潔 ③談笑風shēn g( ▲ ) ④根深dì( ▲ )固

2.下面一段話中有四個錯別字,把它們找出來填入表中,然後改正。(4分)

蘇州是江南水鄉最美的地方。那裏有寧靜安祥的村莊,更有園林、亭臺、樓閣、太湖之美景。橋是瞭解姑蘇風土人情最好處,看傍水人家,綠樹掩印。水巷女子在河旁浣衣,一杵起落聲音遠遠傳來,慢了半個節拍,如空谷迴音,使人惶如隔世。蘇州人彷彿生來就有這種閒情逸志。

錯別字 ______________

正確字____________

3.默寫古詩文名句,並寫出相應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____________,江春入舊年。 (王灣《次北固山下》)

② ____________ ,冷露無聲溼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③ ____________,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 ____________ 》)

④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 。 (《論語》)

⑤晴空一鶴排雲上,____________ 。(劉禹錫《秋詞》)

⑥ ____________ ,鬆間沙路淨無泥,____________ 。(蘇軾《浣溪沙》)

⑦稻花香裏說豐年, ____________ 。辛棄疾《西江月》

⑧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三峽》)

4.名著閱讀。(2分)

“在白天,莫夫•波特的感謝使湯姆很高興自己能勇敢地說出事實真相。可是一到晚上,湯姆就懊悔自己爲什麼沒能管住自己的舌頭,保守住祕密。”

(《湯姆索亞歷險記》)

①湯姆說出了什麼真相,讓莫夫•波特十分感謝他?(1分)

____________

②可到了晚上,湯姆又對此感到懊悔。爲什麼?(1分)

____________

5.閱讀下列文段,概括“韓流”出現的三個因素。(3分)

隨着人類文化的增多,文化交流成爲可能。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是歷史大勢,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韓國作爲一個小國,其文化能夠向外傳播,得益於全球化這個時代。其次,單純的文化,如果沒有政治經濟的支撐,也不具有傳播力。政治經濟的優勢使其文化擁有了話語權和說服力,這一文化才能夠被接受者容納。韓國作爲後發展國家在現代化文化方面的成功者,其政治經濟確有相對優勢。而事實是,韓國文化產業的組織和運作及其產品確實具有高位優勢,順應了流行文化的傳播是由高往低這一規律。

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37分)

閱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完成6~7題。(4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6.請簡要分析“楊花落儘子規啼”景物描寫的特點。(2分)

____________

7.下列詩句中,與“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表達的感情截然不同的一項是(2分) (▲)

A.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B.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

C.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閱讀《梵天寺木塔》選段,完成8~9題。(4分)

錢氏據兩浙時,於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雲:“未布瓦,上輕,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遂定。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8.下列選項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 ▲ )

A.貽以金釵 B.人皆伏其精練

C.而置之其坐《鄭人買履》 D.以土礫凸者爲邱《幼時記趣》

9.分析文中畫線句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1題。(6分)

顧亭林①居家恆服布衣, 俯身者無寸縷之絲,當著《音學五書》時,《詩本音》卷二稿再爲鼠齧,再爲謄錄,略無慍色。有勸其翻瓦倒壁一盡其類者,顧曰:“鼠齧我稿,實勉我也。不然,好好擱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顧亭林:顧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學者。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①顧亭林居家恆服布衣。

②焉能五易其稿耶?

11.根據短文概括顧炎武的優秀品質。(2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4題。(6分)

仿生建築

①仿生建築的類型十分豐富。結構式仿生建築,其建築就像動物的骨骼一樣,擁有最優的力學性能和結構體系,能夠有效地減少材料的用量。表皮式仿生建築所使用的建築圍護材料就像動物的皮膚一樣,擁有防寒、透氣、不透水等多重特性,而且隨着外界氣候條件的變化來改變表皮的透光、保溫特性,從而創造出舒適的室內環境。功能式仿生建築的構件能夠像生物的毛細血管一樣運作,可以調節溫度、控制室內空氣的流速和流向,而且相對於普通的空調系統,大大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如果一個建築同時具有上述的兩點或三點,則統稱爲複合式仿生建築。

②仿生建築源於自然又迴歸自然,每一類仿生建築都別具一格。人處其中,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它們當中,有的能夠像向日葵一樣旋轉,有的能夠像仙人掌一樣開花,有的能夠像盛開的馬蹄蓮一樣迎風招展。

③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築能夠跟蹤太陽的方向進行旋轉。房子的旋轉是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方位進行的,白天朝東,黃昏朝西。且太陽落山以後,控制程序會讓房子自動恢復到初始狀態。這樣的設計能使位於屋頂的太陽能電池板以最大日照角度對準太陽。建築物四周的太陽能集熱器也能面對直射的陽光,以獲取更多的太陽能。此外,“向日葵建築”旋轉的動力全部來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和小型太陽能電動機提供動力,十分節能。

④仙人掌一般生長在乾旱的沙漠裏,每次降雨,仙人掌都會竭盡全力地吸收和儲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築”也是如此,大面積的戶外陽臺就是它們吸收和儲存能量的“凸起”和“刺”。住戶們將各種植物種植在自己的陽臺上,整個建築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廠,能夠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氣體,並且釋放新鮮的氧氣,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爲住戶提供清新、優雅的居住環境。

⑤花梗是馬蹄蓮的中軸部分,它除了是結構主體,還作爲整株植物的能量傳送帶,使水分、養分及時地在根、花、果之間傳送。“馬蹄蓮建築”的塔樓作爲整支“馬蹄蓮”的花梗,在其底部設有集熱棚,利用溫室效應加熱空氣,通過中心煙囪的內部氣流,將熱量源源不斷輸送給整座建築。此外,塔樓的表面並不平整,像折過的紙一樣,這樣能夠保證經過氣流的最大化,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風能。而且爲了提高頂部風力發電機組的效率,“花”被設計成雙弧形界面,將風速提高爲環境風速的4倍。當風吹過,“馬蹄蓮建築”就會迎風招展,呈現着蓬勃的生機。

(選自《知識就是力量》2014年第11期,有刪改)

12.第②段中劃線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3.概括“馬蹄蓮建築”的功能。(2分)

14.其實,大自然還有很多神祕之處,科技將產生無限可能。你認爲未來還將會出現什麼樣的仿生建築呢?請寫出來並指出其原理或功能。(2分)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題。(17分)

失真的湖山記憶

周菊坤

①有 一些記憶隨着時間的流逝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非常奇妙,有時會讓你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②老家的村子後面有一條河,兒時常在這河裏野泳。河很寬,總想游到對岸去,卻總是游到一半就趕緊折返,害怕因體力不支而造成危險。河很美,兩岸有村莊和稻田,讓人想起那首歌來,“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河上經常會駛來大大小小的船隻,待滿載石料或石砂之後,即匆匆駛離,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之外。忙碌的河面恢復寧靜,迴歸到空曠與遼闊。

③河的西頭是連綿的山脈,船上所載砂石即產自這大山深處。山很高,山頂經常有云霧繚繞不去,有一種雲深不知處的感覺。山很深,重巒疊嶂,起伏綿延,我們想象着大山深處的神祕與美麗,心生嚮往和探祕的慾念,卻終因父輩的警告而敬畏膽怯,止步于山前,不敢唐突與造次。

④老家的西南方向有一個湖泊,很遠,坐船或步行,得花上半天時間。在老家的山頂上眺望,能透過前方兩山之間的空隙,望見那湖泊的一片水面,湖水彷彿自天而來,水天一色,橫無際涯,那是一片多麼浩瀚的汪洋啊!遠山如黛,碧水似鏡,有漁船在緩緩移動,太陽的光斑在水面上閃爍跳動,恍若夢境。

⑤這些都是我兒時的一些記憶片段,或是對一些事物的直覺判斷。但是,漸漸地,我的這些感覺似乎越來越虛幻失真了。譬如村子後面的那條河 ,昔日如天塹般難以逾越的寬闊,在今日看來,只不過是一條細窄的溝渠,一縱身就能躍過;又如,河西頭的那道山樑,其實並不是那般山高林深,巍峨險峻,在我眼裏,那就是一堆堆山丘土墩,隨時可以征服於腳下,毫無雄奇壯觀可言。還有,那片遙遠的湖泊,現在看來其實也不遙遠,坐上汽車只需一刻鐘功夫就能抵達,那湖面也似乎沒想象中那麼遼闊無垠,天晴的時候可以看清對岸的青山、綠樹和高樓。這樣的變化讓我百思不解:河還是那條河,山還是那座山,湖還是那片湖,爲什麼在今天看來,寬的河變瘦了,高的山變矮了,大的湖變小了?我懷疑我的眼睛是否患上了什麼疾病,或是我對事物判斷的心理認知正在發生病變。

⑥我陪着已經動遷離鄉的老父不止一次回鄉,站在橋上凝望那 條河流,我發現,河的兩岸已不聞稻香蛙鳴,村莊長成了高樓,那條兒時眼中的大河如今委屈在高聳的樓宇間,已然瘦成了一條細窄的河溝,靜默而無力地流淌,沒有人關注它的存在。

⑦我曾經以健康的名義,加入浩浩蕩蕩的走山大軍,多次征戰於河西頭的那片山嶺。當我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山巔,環顧四周,心頭卻無端涌起一陣悲涼。這崇山峻嶺早已被林立的高樓所包圍,佇立山之巔峯,伸出手去,似可觸碰到遠處摩天大樓那炫目的幕牆。高樓壓低了山脊,城市的慾望正在吞噬這片最後的綠洲。走山人踏遍了這大山的每一個褶皺,卻讓大山從此不再有隱私,也不再有尊嚴。

⑧我如今的工作單位就位於那片遙遠的湖泊之畔, 當昔日的遙遠成爲咫尺,當這片大湖的周遭也被許多的新城高樓所簇擁,被高樓裏那些窺視的目光所俯瞰,我對這片湖泊的初始印象開始改變,大湖似乎變小了,變溫順了,變成了大 戶人家豢養在後院的那方池塘,美則美矣,卻少了些許的野性和情趣,人們對湖島深處的想象也隨之變得越來越蒼白了。

⑨客觀來講,河的變瘦、山的變矮、湖的變小,這是人的心理基於參照物相對關係的一種反應,也是人的心理基於人生閱歷的條件反射。這樣的變化應是時代前進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跡,正如道路的修築,是人類從原始走向文明的一個標誌。道路的通達拉近了距離,縮短了時間,促進了商貿的流通,加深了文化的滲透。可是,事物發展的兩面性告訴我們,道路在與人方便的同時,也在滋生、 刺激和膨脹着人類的慾望,人們在享受與滿足中得寸進尺,漸漸變得無所畏懼,肆意妄爲。道路把城市與湖山的距離拉近了,卻讓湖山離開人類漸行漸遠。

⑩這樣的變化,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選自2015年12月10日文匯報,有刪改)

15.文章第①段說“有一些記憶隨着時間的流逝會發生變化”,結合文章內容,談談這種變化具體內容?(3分)

16.文章在第②~⑤段和第⑥~⑧段兩次寫了河流、山脈、湖泊,文章這樣安排有何作用?(3分)

17.簡要賞析第④段中加橫線句子。(4分)

遠山如黛,碧水似鏡,有漁船在緩緩移動,太陽的光斑在水面上閃爍跳動,恍若夢境。

18.本文的題目是“失真的湖山記憶”,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湖山記憶的失真?(4分)

19.本文主要表現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第三部分 (40分)

20.作文。(40分)

請以“我收藏了快樂”爲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②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

③不要少於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參考答案

1.(4分) 曳 皎 生 蒂

2.(4分) 祥—詳 印—映 惶—恍 志—致

3.(10分) ①海日生殘夜; ②中庭地白樹棲鴉; ③天街小雨潤如酥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④思而不學則殆; ⑤便引詩情到碧霄; ⑥山下蘭芽短浸溪 蕭蕭暮雨子規啼;

⑦聽取蛙聲一片; ⑧不見曦月

4.(2分) ①印第安人喬殺死了醫生並嫁禍給了莫夫•波特。

②因爲印第安人喬在法庭上逃跑了,湯姆害怕他會報復自己。

5.(3分) 全球化的時代趨勢;政治經濟的優勢;韓國文化產業的組織和運作及其產品具有的高位優勢。

6.(2分) 作者抓住隨風飄散的楊花和給人淒涼感受的子規的叫聲,渲染一種離別的傷感氣氛。

7.(2分) D 8.(2分) A 9.(2分) 從側面寫出了喻皓技藝的高超。

10.(4分) ①顧亭林在家時常穿着粗布衣服。 ②怎麼能多次修改呢?

譯文:顧亭林在家時常穿着粗布衣服,周身沒有半點絲綢。當時他寫《音學五書》時,《詩本音》第二卷屢次被老鼠咬壞,(他就)多次抄錄 ,臉上沒有一點生氣的表情。有人勸他修整房屋除去老鼠這類東西,顧亭林說:“老鼠咬我的稿子,其實是勉勵我呢,要不然放的好好的文章,怎麼能多次修改呢?

11.(2分) 艱苦樸素;勤奮治學和持之以恆的品格;豁達淡定的氣度。(寫出2點即可)

12.(2分) 示例:結構:總領下文,三個分句分別和③、④、⑤段形成一一對應的關係,便於讀者理清閱讀層次;(1分)內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三種建築的總體形態特徵。(1分)

13.(2分) 供熱和發電

14.(2分) 例:變色龍建築(1分)——仿照變色龍生態特徵,具有在不同的環境下呈現不同顏色的功能。(1分)

15.(3分) 寬闊的大河變成細窄的溝渠,巍峨的高山變成山丘土堆,遙遠的、遼闊的湖泊變爲近在咫尺的小湖。(1點1分)

16.(3分) 第②—⑤段寫美麗的大河、山脈和湖泊,第⑥—⑧寫失真的大河、山脈和湖泊(1分)用對比的手法(1分)突出湖山記憶的失真是一種悲哀。(1分)

17.(4分) 黛山、碧水,構成了一幅色彩鮮明的山水畫卷。遠山如黛,碧水似鏡”是靜景,漁船緩緩移動,光斑閃爍跳動,是動景,一靜,一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寫出老家那片湖泊靜謐闊大,夢境般的美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湖面平靜美麗;句式上整句與散句結合,參差錯落,富有美感。(答出任意兩條即可得滿分)

18.(4分) 隨着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事物判斷的心理認知正在發生變化,城市擴建,壓縮了湖山的存在空間,讓湖山在高樓簇擁中失去原有的氣魄;人們在享受現代成果的過程中,無所畏懼,肆意妄爲,讓曾經神祕、美麗的湖山美景離開人類漸行漸遠。

19.(3分) 對曾經的湖山美景的嚮往、熱愛;對湖山美景離開人類漸行漸遠的悲哀;自己作爲自然的征服者之一,在發展現代文明與留住湖山美景之間無從抉擇的無奈。(1點1分)

20.作文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