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高三語文模試題參考

本文已影響 9.36K人 

(考試時間:上午8:00——10:30)

高三語文模試題參考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古典音樂是屬於過去的音樂,但它的精粹在歷史的長河中始終閃爍着異彩。它作爲一種健康、明朗的“感情符號”,不但可以維繫人的心態平衡,而且可以使人的感情沸騰、昇華,達到感情的“高峯體驗”(馬斯洛語)。荀子早就提出音樂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強烈情感特徵。表現真善美的古典音樂,能使心與心之間彼此關照、溝通,就像讓保爾說的:“因爲有了你,幽閉的心兒相互呼應起來,因爲有了你,在荒漠中遙遙相隔的聲音連接了起來。”同時,因爲聲波的諧振片能調節生物內部的平衡機制和促進新陳代謝。巴洛克時期音樂中的慢文章,它每分鐘六十拍的節律,正好和人的正常心跳一致,因此,常作爲“維生素M(music音樂)”來維繫人的生理、心理的平衡與和諧。美國在1934年成立了一家專門設計和製作各種場合所用的背景音樂和特種音樂的公司,叫“穆扎克”,它通過人造衛星將音樂傳送到十七個國家的幾十萬用戶中去。聽了這些音樂,祕書的打字錯誤可以降低百分之四十,而用於超級市場的音樂可以挽留顧客在店內多留三分鐘……

流行音樂是屬於現代的——特別是青年人的音樂,它隨着時尚風向不斷變換,所以我們得用一隻“招風耳朵”來聽它。有時,它以高度刺激(嘶裂的吼聲、震耳欲聾的電聲、重低音)與高度單調(單一強拍的重複)相結合的高度自由、高度宣泄的搖滾樂出現;有時則沉醉於輕聲唏噓,低語迴盪的“情調音樂”。這是現代人的心理節律的兩個極致,也是對人類“原始本體”的追尋和迴歸——在這裏找到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本我。

現代音樂由於它的實驗性與超前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屬於未來的。一方面,它表現了被異化了的現代人的孤獨、無助的精神境界,同時反映了音源無限擴大後的光怪陸離、斑斕多彩的一個嶄新的音響世界。既然有如此“全信息”與“多功能”的音樂輸出,就該有同樣“立體聲”“多聲道”的耳朵來接受。多元文化的“交叉感染”,“輕”“重”音樂之間的鴻溝已非涇渭分明,勢不兩立,而是相互滲透、彼此補充的了。“超級天才指揮”普列文一面身兼三個交響樂團的指揮,一面卻在洛杉磯的夜總會裏組織了一個爵士樂隊。他說:“我唯一的原則是不論演員們做什麼,只要他們不褻瀆音樂就行。”美國作曲家格什溫將爵士樂融入交響樂之中,創作了轟動樂壇的《藍色狂想曲》,使他成爲“爵士陣營和正統音樂之間的一個紐帶”。法國作曲家米約的創作深受流行音樂的影響,在他創作的芭蕾舞曲《世界的創造》中只用了一個十七件樂器的爵士樂隊;至於美國“現代音樂之父”科普蘭的早期作品,乾脆被稱作“法國的——爵士的”,在他的《劇場音樂》《鋼琴協奏曲》《維特勃斯克》和《交響頌歌》中,爵士樂幾乎成了他的“母語”

……

世界真奇妙,音樂有多好。讓我們豎起三隻耳朵來聽音樂吧!

(摘自陳鋼《三隻耳朵聽音樂》)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典音樂是屬於過去的音樂,作爲一種健康、明朗的感情符號,始終在歷史的長河中恆久不衰,閃爍異彩。

B.流行音樂是屬於現代的音樂,它隨着時尚風向不斷變換,時而震耳欲聾,時而低語迴盪,受到青年人的青睞。

C.現代音樂是屬於未來的音樂,這種說法如從其實驗性與超前性而言,是可以的,它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音響世界。

D.讓我們豎起三隻耳朵聽音樂,就是要從古典、流行、現代音樂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音樂的美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表現真善美的古典音樂,能使心與心之間彼此關照溝通,這一點,得到了讓保爾很形象的解釋。

B.“穆扎克”通過人造衛星將音樂傳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戶中,用戶聽了這些音樂,都收到了預期效果。

C.搖滾樂與“情調音樂”風格迥異,是現代人的心理節律的兩個極致,也是對人類“原始本體”的追尋和迴歸。

D.現代音樂“全信息”與“多功能”的音樂輸出。要求我們應該有同樣“立體聲”“多聲道”的耳

朵來接受。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馬斯洛所謂古典音樂能使人達到感情的“高峯體驗”,與荀子所謂音樂“入人也深”的特徵相契合。

B.如果人的生理、心理失衡,最好是聽聽古典音樂,尤其是聽聽巴洛克時期的慢節奏音樂將大有益處,

C.爵士樂在美國“現代音樂之父”科普蘭的早期作品中,幾乎成了“母語”,說明爵士樂是其最擅長的表現手段。…

D.普列文、格什溫、米約與科普蘭等音樂家的創作實踐,表明了不同音樂之間可以走向相互滲透與補充。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性重厚方正,七歲能屬文,善楷隸。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於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溫叟實無私,後數年,其被黜者相繼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內艱,退居西洛,旋複本官。三年,兼判吏部輇。一日晚歸由闕前,太祖方與中黃門數人偶登明德門西闕,前騶者潛知之,以白溫叟。溫叟令傳呼如常過闕。翌日請對,具言:“人主非時登樓,則近制鹹望恩宥,輦下諸軍亦希賞給。“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衆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太祖善之。憲府舊例,月賞公用茶,中丞受錢一萬,公用不足則以贓罰物充。溫叟惡其名不取。任臺丞十二年,屢求代。太祖難其人,不允。開寶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貧,賜器幣,數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晉邸,聞其清介,遣吏遺錢五百千,溫叟受之,貯廳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執扇,所遣吏即送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還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錢尚不用,況他人乎?昔日納之,是不欲拒我也;今週歲不啓封,其苦節愈見。”命吏輦歸邸。是秋,太宗侍宴後苑,因論當世名節士,具道溫叟前事,太祖再三賞嘆。

雍熙初,子炤罷徐州觀察推官待選,以貧詣登聞求注官。及引對,太宗問誰氏子,炤以溫叟對。太宗愀然,召宰相語其事,且言當令大臣罕有其比。因問:“炤當得何官:”宰相言:“免選以爲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錄其子登朝,庶足示勸。”擢炤太子右贊善大夫。炳、燁並進士及第。

(節選自《宋史劉溫叟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旋複本官 旋:不久 B.前騶者潛知之 潛:祕密地

C.命吏輦歸邸 輦:乘車 D.且言當今大臣罕有其比 比:同類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劉溫叟“方正清介”的一組是(3分)

①後數年,其被黜者相繼登第 ②溫叟令傳呼如常過闕

③公用不足則以贓罰物充 ④視西舍封識宛然

⑤今週歲不啓封,其苦節愈見 ⑥炳、燁並進士及第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溫叟性情方正,聰慧過人。他七歲就能寫文章,擅長楷書、隸書,後來在任御史中丞時,因爲母親去世,退居西洛,守喪完畢後恢復了舊官。

B.劉溫叟唯纔是舉,公正無私。他負責科舉時,有人誣陷,皇帝怒將其錄取進士中的十二人免職;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十二個人都是有才華的。

C.劉溫叟正直廉潔,抵制腐敗。御史府的規矩,每月賞給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錢一萬,公用不足可以用罰物補充,溫叟厭惡罰物之名而不取用。

D.劉溫叟清廉傳家,受到嘉獎。他的兒子被罷官待選,因家貧到朝廷請求注官;朝廷免除他的兒子的過失作爲厚恩,並將他提升爲太子右贊善大夫。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衆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

(2)其父有清操,錄其子登朝,庶足示勸。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長安秋望 趙嘏

雲物①淒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②。

【注】①雲物:雲霧。②“南冠”“楚囚”,典出《左傳》,爲囚徒的代稱。

8.頷聯歷來爲人稱道,請從意境和手法兩個角度分析寫景的妙處。(6分)

9.請結合“籬菊”“渚蓮”“鱸魚”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幽咽泉流冰下難。 ,凝絕不通聲暫歇。(白居易《琵琶行》)

(2)濁酒一杯家萬里, 。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3)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而又何羨乎!(蘇軾《赤壁賦》)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清 名

樑曉聲

倘非子誠之緣故,我斷不會識得徐阿婆的。

子誠是我以前的學生,關係近好。今年清明後,約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區的茶村玩。斯時茶村,遠近山廓,美崙多姿。樹、竹、茶壠,渾然而不失層次,綠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見到了徐阿婆。

那會兒茶農們都前往茶站交茶。大葉茶裝在竹簍,一元一斤;芽茶裝塑料袋裏,二十元一斤。

子誠與一老嫗駐足交談。我見那老嫗,近一米七的個子,腰板挺直,滿頭白髮,不矜而莊。

老嫗離去,我問子誠她的歲數。

“八十三了。”

“八十三還採茶!”

我不禁向那老姬背影望去,欽佩之。

子誠告訴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兒,嫁給鎮上一名小學教師。後來,丈夫因成分問題,回村務農。每年清明前,換長衫遊走各村“說春”。“說春”就是按照黃曆記載,預告一些節氣與所謂兇吉日的關係。她丈夫以唱代說,脫口成秀。使人們開心之餘,自己也獲得—碗小米。不久農村開展“破除迷信”運動,丈夫進了學習班。“說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將他們家賣到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買了兩袋小米,用竹簍揹着,挨家挨戶一碗碗的還。鄉親們過意不去,說她太過認真。她卻說——我丈夫是‘學知人’,我是‘學知人’的妻子。對我們,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請將小米收回了吧!

工作組長了解到那一情況:愕然,繼而肅然。親自送其丈夫回家,還對當年的阿婆好言安撫……

我問:“現在她家如何?爲什麼還讓八十三歲的老人家採茶賣茶呢?”

子誠說:“阿婆得子晚,六十幾歲時,兒子病故,媳婦帶着孫子改嫁。從那以後,她一直一個人過活。”

“這麼大歲數,又是孤獨一人,可怎麼活呢?”

“縣裏有政策,要求縣鎮兩級領導班子的幹部,每人認養一位農村的鰥寡高齡老人……”我不禁感慨:“多好的舉措……。”

不料子誠卻說:“辦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認養她的那位副縣長,名面是愛民的典範,背地裏貪污受賄,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失語!

子誠說:“阿婆知道後,如同自己的名譽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後,開始替人家採茶,一天也就掙個五六元錢。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掙的錢,把那副縣長助濟她的錢給退還清了……”

“可……這……難道就沒有人認爲應該告訴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樣做嗎?”

“許多人都這麼勸過的,可老人家她聽不進去啊。”

不待我再說什麼,子誠接下來的話,使我頓時又失語了。

他說:“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過,她裝作自己一點兒也不知道的樣子,仍然省吃儉用,早出晚歸地採大葉茶。”

我心愀然。進而,愴然。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誠轉告老人家,有人願意替她“退還”尚未“還”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錢。

第二天傍晚,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誠和老人家說話。才一兩分鐘後,二人的談話便結束了。老人揹着竹簍,儘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從我眼前默默走過。

子誠也沮喪地走到了我跟前,囁嚅道:“我原來就料到根本沒用的嘛……”

“她說,謝了。還說,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幹,不可以濁……”

我不禁再次失語,竟至於,羞愧極了。

以後幾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見徐阿婆往返於賣茶路上,揹着編補過的竹簍,竭力挺直單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態,畢竟那麼蹣跚,使我聯想到衰老又頑強的朝聖者,去向我所不曉得的什麼聖地。那曾經的草根族羣中的美女,那八十三歲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嫗,又使我聯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獨行俠……

似乎,我傾聽到了那老嫗的心聲: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誠打來電話,告訴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個……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問什麼嗎?……”

那一刻我語無倫次。

“聽家裏人說,她死前幾天還清了那筆錢……現在,有關方面都因爲那一筆錢而尷尬……”

我又說不出話來,也不知自己什麼時候放下電話的。想到我和子誠口中,都分明地說過“還”這個字,頓覺對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無疑已構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討苦吃的東西呀,難怪今人都避得遠遠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開篇有關茶村的一段景物描寫,再現了山區茶村青翠多姿的自然美景,也爲徐阿婆的出場做了鋪墊。

B.小說以細膩的筆觸,形象地描寫了徐阿婆的肖像、動作及語言,塑造了一位真實可感的農村老嫗的形象。

C.小說塑造工作組長與副縣長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爲了表明社會在整體進步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陰影。

D.小說中徐阿婆的故事全都通過子誠之口講述,增加了可信度,同時也便於“我”在與子誠的對話中抒情。

E.小說以“清名”爲題,一方面是對徐阿婆兩次清名情節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凸顯主題的作用。

(2)徐阿婆有哪些形象特點?請簡要概括。(6分)

(3)文中多次寫到“我失語”,“說不出話來”等,這樣寫的作用有哪些?請簡要分析。(6分)

(4)文中的“我”由一再看見徐阿婆往返於賣茶路上的形象,聯想到了“朝聖者”與“獨行俠”。對此,有人認爲自然合理,也有人認爲矯情做作。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樹人立學畢生事

自章氏國學講習會首執教鞭,直到1996年退休,奠中先生始終沒有離開過教學崗位,轉徙數省,最終反哺故土,在山西大學任教長達半個世紀。奠中先生曾雲:“由於我是研究所謂‘國學’的,文、史、哲不分而以‘小學’爲基礎,所以在各大學教書,面相當寬。所開課程不下十餘門,多因教學需要,而非出於泛愛。”限於當時的條件,師資匱乏,奠中先生常是一身多任,從不言困難;額外的政治任務、社會工作,從不推辭。在奠中先生心中,培養學生是第一位,個人出成果則在其次。1978年平反後,本來完全可以完成一些學術上的宏偉計劃,本可爲自己學術上的地位名望謝絕社會邀請,閉門著書。但面對培養學生的教學任務,他很難有完整的時間坐下來。太炎先生之師俞樾,曾以“曲園”命其所居,奠中先生後門亦有一塊彎曲草地,遂取名爲“亦曲園”,並有《小園》詩自賞:

堂不標春在,園名亦曲園。

前賢安可企,學圃育花繁。

其意甚明,其志甚篤。在奠中先生看來,踵武前賢的方式雖多,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學圃育花”無疑是分量最重的。辛勤繁忙的園丁自然會贏得滿園芳菲,從教50載的奠中先生桃李滿天下,弟子不乏卓然有成者。

奠中先生爲學作文,多有感而發。如爲駁廖季平、胡適否定屈原存在之說,而撰寫了《屈原的有無問題》;爲駁孫次舟、聞一多關於屈原爲“弄臣”或“奴隸”之說,而撰寫了《屈原其人其賦》。《論治諸子之作,有感於從胡適、馮友蘭以來,從思想上研究諸子的學者,多喜以西方哲學的體系、概念、術語爲框架,套用於中國學術,形式上新穎可喜,然往往取粗遺精,失掉諸子的真精神,且已形成一種通弊,因而予以分析批判,提出了研究諸子應有的基本態度與方法。《書注與讀書法》之作,有感於經傳以下書注之流弊,古籍之難讀,有“使民族精神竟墜於地”之嘆,提出了註釋應必備的功能。行文之中,常具對中國文化生命之深切同情,筆底間,時見道義承擔的使命精神。

特殊政治思潮下的學術研究每每被先行的觀念束縛,稍有違背,就會惹禍上身。在特殊的年代裏,奠中先生先後接受過不少“政治任務”,性情一向溫和的奠中先生面對“口誅筆伐”的時代狂潮,能用平和之心面對面前發生的一切。即便在“批林批孔”的熱潮中,奠中先生也認爲:“中國古代文化是靠孔子傳下來的。孔子對中國古代教育的貢獻也是最大的。歷史事實沒法去掉。”多年後,奠中先生曾經有過這樣一段話:“如果說我敢於向‘四人幫’鬥,不是,而是一般口號我仍跟着說,具體問題,我卻不能歪曲歷史,不肯說假話。”其胸襟風格,可以想見。

傳統意義上的國學,大致有小學、經學、史學、諸子、集部五大塊,在現代學科分類體系中被重新切割爲歷史、哲學、中文等學科。與此同時,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大量流失。面對此神情景,奠中先生旗幟鮮明地說:“哲學系主要講西方哲學,中國哲學成了附庸;歷史系講授世界史、中國史;只有中文系是以‘中’字打頭的,因此承傳中國文化的使命就落在了中文系的頭上。”其堅守國學正脈、乘傳文化的使命精神於此可見。奠中先生始終強調:以小學爲基礎,以經史爲根抵,以諸子爲歸宿。中國文化之道貫於“經、史、子、集”之中,奠中先生不爲學科所囿,每從國學的渾圓中,尋繹道脈,針對問題,有爲而作,點到爲止,惜墨如金,密集觀點,金針度人,不炫淵博,而卓見慧識,層出不窮。樹人爲本,著述爲次,學問爲本,文憑爲次。對於個人的職稱、獎項從不掛礙於心,但是,當學有所成的青年人才因年齡、資歷被排斥打壓時,這位溫和的先生奮筆疾書,在《光明日報》發表了《破除專業職務評審中論資排輩》一文,真摯殷切,拳拳之心,盡付後學之栽培,畢生期望,皆在中華學脈之薪火相傳,民族復興之後繼有人。

(摘編自郭萬金《姚奠中:中華學術正脈的守望者》)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姚奠中從最初執教,直到退休,堅持教學半個世紀,辛勤耕耘,桃李芬芳;同時癡心國學,專注學術研究,可謂樹人立學,均有建樹。

B.從《屈原的有無問題》,直到《書注與讀書法》……,姚奠中的文章總是針對流弊,有感而發,且能破立結合,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

C.姚奠中研究國學,深得要義,爲人坦誠,胸襟博大,從不計較個人名利,但在優秀後學受到打壓時卻能夠奮筆疾書,仗義執言。

D.傳統國學分爲小學等五大部分,現代學科分類卻將其重新分割,姚奠中對此頗有異議,以爲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

E.本文通過記述姚奠中先生從事教學工作與國學研究的相關經歷及其成就,表現了一位優秀教師、一位國學大師的敬業精神與崇高境界。

(2)文中《小園》一詩,表明姚奠中矢志教書育人。他在山西大學執教期間是怎樣踐行這—承諾的?請概括說明。(6分)

(3)作爲中華學術正脈的守望者,姚莫中做出了怎樣的努力?分別表現了怎樣的精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4)姚奠中在特殊年代裏先後接受過不少“政治任務”,並能用平和之心面對這一切,對此人們各存褒貶。你的看法呢?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第Ⅱ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從託舉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從救學生的“最美教師”到救患者的“最美醫生”,無不彰顯着從善如流的道德風尚。

B.實幹興邦,是千百年來人們從歷史經驗中總結出的治國結論;在新的歷史時期,臨淵羨魚、誇誇其談的工作作風必須改變。

C.當烏坎村吸引了大批境外記者關注,山西的幹部必然也能感同身受到國際國內問題互聯的複雜,從而更加謹慎地對待身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D.雖然如今人們不再擊築,築聲也在歷史的深處飄渺難聞,但其精魂卻在大地上沉澱下來,一有合適的機緣,那正義的築聲又如陽春白雪般飄蕩了。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一個人越純潔就越真誠,越真誠就越執着,越執着對認定的人生追求就越是不離不棄:這也許就是電視劇《母親,母親》要告訴人們的吧。

B.已超齡服役25年、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仍佇立錢江潮頭;而近年屢發的橋樑垮塌事故正無聲地凸顯着這座老橋的偉大之處。

C.我在敘述我的語文教育歷程的時候,背景儘量簡潔,但這並不意味着我的語文教育思考與實踐是脫離時代背景、社會與時代的孤獨探索。

D.戚建國副總參謀長與米勒副部長12日在華盛頓共同主持了第13次中美國防部防務磋商會議,雙方同意共同致力於推進兩國軍事關係發展更好。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在中國詩歌史上,先秦時代的《詩經》《楚辭》是兩位老祖宗, 。 , 。 ,

,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漢魏六朝詩歌的長期積累,就不會帶來唐詩的繁榮。

①不論在內容題材和形式技巧方面

②因此,對於唐宋以來長期流行的五七言詩來說

③對後代產生深遠的影響

④而且《詩經》爲四言體,《楚辭》爲騷體,都不是五七言體

⑤但《詩經》《楚辭》的題材內容、表現技巧不及漢魏六朝詩

⑥漢魏六朝詩的影響,都更爲廣泛和直接

A.③①⑥⑤④② B.⑤①③④②⑥

C.③⑤④②①⑥ D.⑤②⑥④①③

16.閱讀下面材料,概括“皇臺城”的位置、形狀、護坡牆體的主要特點。(6分)

新華網西安2012年12月21日專電:考古工作者在今年度的陝西省神木縣的石峁遺址考古過程中,首次確認目前所見全國範圍內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是由外城、內城和俗稱的“皇臺城”三座基本完整並相對獨立的石構城址組成。

調查發現,俗稱的“皇臺城”位於石峁城址內城偏西的中心部位,是一座四面包砌着護坡石牆的臺城,大致呈方形,石牆轉角處爲圓形,臺頂面積8萬餘平方米。與內、外兩城構築方式不同的是,“皇臺城”沒有明顯的石牆,均系塹山砌築的護坡牆體。

石峁遺址的內城將“皇臺城”包圍其中,依山勢而建,形狀大致呈東北一西南向的橢圓形。外城則利用了內城東南部分牆體,是向東南方向再行擴築的一道弧形石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一段話,要求句式與示例相同。(5分)

示例: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老榆樹的根,立在村頭一角。它把對黃土地的依戀,給了早春的嫩綠,給了晚秋的金黃,給落在枝頭的鳥,也給了樹下酣睡的娃。年復一年,樹成了村莊古老的旗幟,根便是村莊悠久的化石。

展覽室裏的根,立在紅地毯上。此時,它已被扒光了皮,烘乾了最後一滴血,還被塗上了一層漆。它是被一種畸形的慾望,從土裏挖出來擺在了這裏,甚至連姿態都屈從於設計者的意志。它成爲人們的玩物,隨之被拋進燃燒的爐火。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太原市2013年高三年級模擬試題(二)

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現代文閱讀(9分)

1.(3分)A (原文是說古典音樂的精粹閃爍異彩)

2.(3分)B (“世界各地”“都”“預期效果”表述不準)

3.(3分)C (“早期作品”應爲“《劇場音樂》《鋼琴協奏曲》……”)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4.(3分)C (輦:用車載)

5.(3分)D (①表明劉溫叟選拔人才公正,側面說明其人品方正;②寫他不因皇帝偶然行爲而改變自己,表明其方正耿直;④⑤均表明劉溫叟沒有接受贈饋,爲人清正;③交代當時的舊例,與溫叟正直清介無關;⑥言其子弟成才,與正直清介無關)

6.(3分)D (原文是“免選以爲厚恩”,而不是免除過失)

7.(1)我之所以呼喝開路走過皇宮的原因,是想向衆人暗示陛下不是時候不會登樓啊。

(譯出大意給2分,“所以”“導”“過”各1分,共5分)

(2)他的父親有清廉的節操,錄用他的兒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足以能夠表示勸勉。

(譯出大意對2分,“登朝”“庶”“勸”各1分,共5分)

8.從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歸的雁陣,哀婉的笛聲,倚樓吹笛之人,營造了一幅悽清的畫面,烘托出內心的悲涼之情。

從手法上看:①視覺和聽覺多角度寫:“殘星幾點”“雁橫塞”“人倚樓”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②動靜結合:“雁橫塞”是動態,“殘星”“人倚樓”是靜態。

(意境2分,手法4分,共6分;答“遠近視角變化”“詩中有畫”等酌情給分)

9.竹籬旁邊紫豔的菊花,閒雅靜穆;水塘裏面的蓮花,紅衣脫落,枯荷敗葉,滿面愁容;家鄉的鱸魚正美。詩人以靜賦“菊”,以“愁”狀蓮,移情於物,融情於景,“鱸魚正美”引用典故,表達了詩人的故園之思和歸隱之意。

(分析3分,感情2分,共5分)

10.(1)間關鶯語花底滑 冰泉冷澀弦凝絕

(2)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3)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每空1分,共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1)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D給1分;答B、C不給分。

(B“細膩的筆觸”有誤;C工作組長與副縣長主要是用以襯托主人公徐阿婆的;D徐阿婆的故事不全由子誠講述)

(2)①美麗端莊,氣度不俗;②清名至上,自尊自立;③吃苦耐勞,隱忍頑強。

(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3)①表現“我”對徐阿婆的同情、欽佩與敬重;②以“我”的反應,襯托徐阿婆遭際之不幸、個性之頑強及對清名之重視;③“我”的反應漸次強烈,反映徐阿婆隨境遇之蹙迫,其志彌堅,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4)觀點一:認爲自然合理。

①徐阿婆對清名的追求,就如朝聖者朝聖時的虔誠與忠實的心情;②在當今社會徐阿婆對清名的“另類”追求,頗有獨行俠“獨行”的意味;③聯想自然巧妙,更好地塑造了徐阿婆堅守清名的人物形象。

觀點二:認爲矯情做作。

①徐阿婆不過是山區的一位老嫗,如此聯想,過分拔高人物;②徐阿婆還錢本身與清名未必相干,這與朝聖者與獨行俠所堅守的理想信念尚有距離;③徐阿婆對清名的堅守有點執拗,如此聯想,顯得做作。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正確,論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給6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1)答C給3分,答E給2分,答B給1分;答A、D不給分。

(A“堅持教學半個世紀”有誤,應是“在山西大學任教長達半個世紀”,另“專注學術研究”也不準確,在姚奠中而言,培養學生是第一位;B“總是針對流弊,有感而發”不當;D“主要原因”表述有誤,原文只是強調“重新切割”與“文化精神流失”兩者相伴而生,有關聯,但並非主要原因)

(2)①課程開設急教學所需,罔顧個人意趣;②一身多任,不言困難,額外工作,從不推辭;③培養學生爲至上,個人學術居其次。

(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3)①爲學作文,有感而發,足見其深摯於中國文化生命、勇擔道義之精神;②特殊政治思潮下,以平和之心面對,足見其屈伸自如、篤定淡然之胸襟風格;③面對傳統文化精神大量流失,守住根基,尋繹道脈,足見其堅守國學正脈、承傳文化之使命精神;④當後學遭排擠打壓 時,奮筆疾書,仗義執言,足見其關注中華學脈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的拳拳之心。

(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4)觀點一:褒。

①表面應承,並非實際放棄對真理的堅守,特殊時期還可避禍;②只有保全自我,纔可更好守正,屈伸自如本身就是一種智慧;③能以平和之心面對暫時動盪。是更高層次的篤定與達觀。

觀點:二貶。

①“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學者的生命;②堅持真理,寧折不彎,是爲人的原則;③敢於鬥爭。不畏殉道,有助於改變現狀。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正確,論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給6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3分)B (A從善如流:聽取正確的意見及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流水那樣快;B臨淵羨魚:比喻只有願望而沒有措施;C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現多指雖未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歷一樣。一般不帶賓語;D陽春白雪,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藝術性較高、有難度的歌曲。後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14.(3分)A (B語序不當,“已超齡服役25年”應放在“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之後;C並列不當,“時代背景、社會與時代”相互包含。刪去“時代背景”;D句式雜糅,刪去“更好”)

15.(3分)C (③緊承前文;⑤④形成漢魏六朝詩與《詩經》《楚辭》的對比;②①⑥得出結論,並和下文聯繫緊密)

16.(1)位置:石峁城址內城偏西的中心部位。

(2)形狀:大致呈方形但轉角處爲圓形。

(3)護披牆體:塹山砌築。

(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17.示例:我不去想是否能夠如願,既然樹立目標,便只顧一往無前;我不去想能否飛得更遠,既然執着於藍天,就縱情的扇動翅膀。

(內容貼切2分,句式相同2分,語言生動1分,共5分;只寫一句最多得2分)

六、寫作(60分)

18.參照高考作文等級評分標準 1

附:[參考譯文]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爲人厚重方正。七歲就能寫文章,擅長楷書、隸書書法。顯德初年,升任禮部侍郎、知貢舉。錄取進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誣陷他,皇帝發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溫叟貶任爲太子詹事。溫叟實際上並無私心,後來幾年,那些被斥除的人相繼考中。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遭母喪,退居西洛,不久恢復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銓。一天晚上回家從宮前走過,太祖正與中黃門數人偶然登明德門西樓,溫叟前面騎馬的侍從偷偷地知道了,告訴他。溫叟下令像平常過皇宮那樣傳呼。第二天朝見時,溫叟詳細地說;“人主登樓非時,則近臣都希望得到降恩寬恕,護衛諸軍也希望得到賞賜。我之所以呼喝開路走過皇宮的原因,是想向衆人暗示陛下不是時候不會登樓啊。”太祖認爲他做的對。御史府舊例,每月賞給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錢一萬,公用不足就以罰款補充。溫叟厭惡罰款之名而不取用。任臺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難找合適人選,不允許。開寶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貧窮,賞賜給他器幣,幾個月後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太宗在任晉王時,聽說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給他錢五百千,溫叟接受下來,存放在廳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後離去。第二年重午節,太宗又派人送去角黍、執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錢的人。看見西舍封記還在,回來後告訴太宗。太宗說:“我的錢他尚且不用,何況是他人的錢?從前接受下來,是不想拒絕我;現在過了一年還不啓封,他的清節越是明顯。”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載回。這年秋天,太宗在後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談論當世有名的清節之士時,詳細講述了劉溫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嘆賞。

雍熙初年,他的兒子炤被罷免徐州觀察推官待選,因爲家貧到朝廷請求注官。等到皇帝詔見時,太宗問他是誰的兒子。回答是溫叟。太宗很悲傷,召宰相來談他的事,並且說當今大臣很少這樣的了。於是問他:“炤應得任什麼官?”宰相說:“免除待選作爲厚恩。”太宗說:“他的父親有清廉的節操,錄用他的兒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夠表示勸勉。”提升炤爲太子右贊善大夫。溫叟的另兩個兒子劉炳、劉燁都考中進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