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粵教版必修5第一單元綜合測試題

本文已影響 2.78W人 

本試卷分兩部分,共四道大題,19小題,滿分爲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粵教版必修5第一單元綜合測試題

第一部分 閱讀鑑賞(共76分)

一、古詩文閱讀鑑賞(40分)

1.補寫出下列古詩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組,每組只選答1小題,共可選答4小題。8分)

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 。(《詩經·靜女》)

②不見覆關, ,既見覆關, 。(《詩經·氓》)

③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屈原《離騷》)

④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⑤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王維《山居秋暝》)

⑥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⑦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 。(李煜《虞美人》)

⑧憑誰問, ,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2~3題。(9分)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注:①“牙璋”是皇帝調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②“鳳闕”是皇宮的代稱。

2.按題材範圍分類,唐詩可分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這首詩屬於___________。(3分)

3.有人認爲頸聯“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打破了描寫戰鬥的窠臼,具有極強的表現力,你以爲如何?請結合作品內容加以賞析。(6分)

答:

閱讀下面文言文段,完成4~5題。(9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選自《荀子·勸學》)

4.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疾:疾病

B. 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本性

C. 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         跬:半步

D.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鍥:雕刻

5.把文段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3分)

【翻譯】: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3分)

【翻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6~9題。(14分)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①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爲計②,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爲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③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爲秦人積威④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爲國者,無使爲積威之所劫哉!

夫 六 國 與 秦 皆 諸 侯 其 勢 弱 於秦 而 猶 有 可 以 不 賂 而 勝 之 之 勢 苟 以 天 下 之 大 而 從 六 國 破 亡 之 故 事⑤ 是 又 在 六 國 下 矣。

(節選自蘇洵《六國論》)

注:①嬴:秦王的姓,這裏指秦國。②至丹以荊卿爲計:史載荊軻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發兵滅燕。荊卿,荊軻,即下文提到的“刺客”。③三國:指韓、魏、楚三國。④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⑤故事:舊事、前例。

6.對文段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與:親附,跟……交好

B.至丹以荊卿爲計,始速禍焉 速:招致

C.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誠:確實,實在

D.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日:白天

7.下面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齊國雖然不曾賂秦,但依附秦國而不援助五國,五國滅亡了,齊國也就不能獨自保全了。

B.燕國雖屬小國,卻較晚滅亡,是因爲燕國敢於用兵抗擊秦國,並派遣了荊軻去刺殺秦王。

C.趙國滅亡的原因是趙王聽信讒言誅殺了良將李牧,用武力抵抗卻不能堅持到底,又正好“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D.作者將六國的情況和北宋的情況作對比,是要警告北宋王朝的統治者,切勿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

8.把文段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3分)

【翻譯】:

(2)爲國者,無使爲積威之所劫哉!(3分)

【翻譯】:

9.用“/”爲文段中劃波浪線的文字斷句。(2分)

夫 六 國 與 秦 皆 諸 侯 其 勢 弱 於 秦 而 猶 有可 以 不 賂 而 勝 之 之 勢 苟 以 天 下 之 大 而 從 六 國 破 亡 之 故 事 是 又 在 六 國 下 矣。

二、現代文閱讀鑑賞(3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18分)

葉子時期的梅

晨 義

我找不到那叢梅樹了,因爲我來的不是時候。我是在初夏的一個下午,進入這片水邊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減的早春,遠遠地就能看見它,那金黃的花色啊,曾怎樣地讓一雙冷寂的眼睛充滿溫情。那時的花園是沉睡着的、等待復甦的廢墟,到處是冰硬光滑的舊年的枝條,而一樹臘梅的開放,正像貧窮歲月出現的一堆黃金,照亮了周圍的一切。可是現在,綠葉掩蓋了世界,我只能在回憶裏呼吸它獨有的芬芳。

我在枝枝葉葉間徘徊。我忽略了我並不認識它的葉子。我記得,它長在一叢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盡,丁香的葉子我同樣分辨不出。我是多麼無知。

我不能這樣輕易走掉,因爲梅就在這裏,或者是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曉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語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沒有通曉物語的聰明。低頭尋覓,地上沒有落花飄零的蹤影,更不見我當日留連佇足的行跡。都被風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麼都知道,可你什麼也不告訴我。後來,我發現了枝頭殘存的花穗,雖已乾枯,但我認得那細小的模樣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可愛的你呀,藏在了自己的葉子裏。但我還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臉嗎?葉子是你的衣裳嗎?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祕。

臘梅的葉子碧綠油亮,並無奇異之處。與花相比,葉是寂寞之物。從深春到晚秋,這叢梅樹將一直寂寞下去,在層層疊疊的濃陰裏度過無人折弄的安寧時光。它會被許多人遺忘,被許多眼睛所忽略。

我凝視着它,凝視着葉子時期的梅,我想記住它。

對於梅,人都喜歡它花時的鮮豔、雪天的熱烈。梅花,“梅”字後面總要跟着一個“花”字。踏雪尋梅的逸緻,梅花三弄的韻事,也都是衝着花來的。這樣的愛,短暫而膚淺。花凋謝,人消散,曲終了。燦爛之日,人衆如雲;繁華過後,陌不相識。

今天我來,就是要看看無花的梅,看看它的長久和佳美。而絕非如詩人葉芝的《當你老了》中所寫的:“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的臉上痛苦的皺紋。”絕不是這樣!我不懷這樣的心思來看它。青枝交錯,碧葉婆娑,這纔是梅最年輕最富有的辰景。就像當初它並不需要誰的所謂尋求和讚賞,如今它也不需要誰的所謂記取和安慰。而且我還知道,這也正是梅最純潔最快樂的日子。沒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脣、那些虛虛實實的眼目,一棵樹,會活得更真實,更自由,更健壯。

如果花是一種顯露,那葉就是一種隱藏。我喜歡這種隱藏。

臨走,我摘下兩片梅葉,我要拿回去,向人尋問:“你認識它嗎?”

但此刻分明有一個聲音提醒我說:“無所謂顯露,也無所謂隱藏,人或知,或不知,對於一叢臘梅又有多少意義呢?”

10.下面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6分)

A.文章引用葉芝的詩,意在闡明自己看重的不是臘梅獨豔天下的顯露的一面,而是它作爲一種花木最本質極普通的一面。

B.文章第3段“它一定知曉我的心事”句中“我的心事”就是指“看看無花的梅,看看它的長久與佳美”。

C.文章第10段寫“我摘下兩片梅葉,我要拿去向人尋問:‘你認識它嗎’”。作者的本意不是考問別人是否認識梅樹的葉,而是告誡人們,對一個人不但要認識他的外表,還要認識他的內在本質。

D.本文語言含蓄,表意深刻,例如第3段寫“低頭尋覓,地上沒有落花飄零的蹤影,更不見我當日留連佇足的行跡,都被風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這幾句雖是“尋梅”的寫實,然而這又何嘗不是對人生的寫照。

E.本文采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借梅喻人,抒寫了自己對待人生的一種認識,一種態度。

F.本文借讚頌葉子時期的梅,來歌頌平凡的人生,借批判那些賞梅者“短暫膚淺的愛”,鞭撻了那些追慕虛榮趨炎附勢的凡夫俗子。

11.本文成功地運用了對比、象徵的藝術手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思考。請結合原文,就對比、象徵的藝術手法各舉一例加以簡要賞析。(6分)

答:

12.作者說:“如果花是一種顯露,那葉就是一種隱藏。我喜歡這種隱藏。”那麼,你喜歡“顯露”,還是喜歡“隱藏”呢?請閱讀全文,結合現實生活和自己的感受,寫成一段賞析性文字。(100字左右,6分)

答:

閱讀下面實用文段,完成13~15題。(18分)

“錢”變爲“紙”,表面上輕了,實際上重了。最近一千年人類的經濟活動,就是圍繞着那張又輕又薄的“紙”展開的。

人們對“錢”的追求,促進了全球交往。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達印度的葡萄牙人,後來的“海上馬車伕——荷蘭”,以及把“米”字旗插到世界各地的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他們都是追逐着“錢”而走遍世界的。

在當時的世界貿易中,歐洲國家是商品的淨輸入國。中國和中東國家都很少從歐洲進口商品,這樣,歐洲國家就需要支付金、銀等“硬通貨”。中東國家要求支付黃金,這促使歐洲人從非洲等地掠奪和開採黃金,用於中東貿易;中國要求支付白銀,這促使歐洲人到美洲等地掠奪和開採銀子,與此相應的是始於18世紀的歐洲人地理髮現的“白銀時代”。歷史上中國長期實行的是銀本位,所以貨幣都可以摺合成“銀兩”,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民國初年。

國家、地區之間的貿易,不僅繁殖了各行各業的商人,而且還呼喚着以“錢”爲商業經營對象的商人——“錢商”。私人金融活動應運而生,當年在中國一個盆地省份發生的故事,又在全世界範圍內復活了。這些私人金融活動的風險很大,宮廷借錢不還,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錢”的商業利潤實在太大,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動繼續發展,逐漸演變成前現代形式的銀行。在我國,清末民初時期山西的票號已相當發達,分支機構遍佈全國,兌付信用極好,甚至一度代行了國家財政的部分功能。隨着中國進一步淪爲半殖民地,山西票號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人類爲什麼要做生意?因爲交易可以給雙方都帶來利益。二次大戰以來,雖然局部戰爭不斷,但是沒有再爆發世界大戰,和平與發展之所以成爲當代的主題,這除了戰後世界的多元化格局起作用以外,貿易“雙贏”的觀念是有貢獻的。如果能夠從貿易中得到“錢”,未必需要你死我活地去征服,去掠奪。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使經濟活動的“蛋糕”越做越大,有足夠的互利分割的餘地。

(節選自王則柯的《錢》)

13.下面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恰當的兩項是【 】【 】 (6分)

A.人們走遍世界的其中一個結果就是開展了全球性的貿易,而全球性貿易的一個結果則是導致了黃金和白銀的掠奪和開採。

B.私人金融活動應運而生,當年在中國一個盆地省份的錢商,又在全世界範圍內復活了。

C.私人金融活動的風險很大,宮廷借錢不還,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山西票號就是因此而退出歷史舞臺的。

D.在我國,清末民初時期山西的票號已相當發達,分支機構遍佈全國,兌付信用極好,甚至一度代行了國家財政的功能。

E.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都能夠從貿易中得到“錢”,因此今後將不會再有你死我活地的征服和掠奪。

F.二次大戰後,世界的多元化格局和貿易“雙贏”的觀念,使和平與發展成爲了當代的主題。

14.文段中“‘錢’變爲‘紙’,表面上輕了,實際上重了”的具體含義是什麼?爲什麼這樣說呢?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4分)

答:

15.根據文段,參考下面補充材料,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錢”的看法。(要求有觀點,有理據,有分析。120字左右。8分)

(1)可怕的不是錢,而是貪慾,即一種對錢貪得無厭的佔有態度。貪與不貪的界限在哪裏?我這麼看:一個人如果以金錢本身或者它帶來的奢侈生活爲人生主要目的,他就是一個被貪慾控制了的人;相反,不貪之人只把金錢當作保證基本生活質量的手段,或者,在這個要求滿足以後,把金錢當作實現更高人生理想的手段。

(摘自周國平《談錢》)

(2)金錢有時是天使,有時是魔鬼。當你靠勤勞聚起金錢時,金錢是天使;當這些金錢成爲明日培養庸人的溫牀時,它便成了魔鬼。

(摘自楊潔《話說金錢》)

(3)比爾總是告訴妻子,自己努力工作並不只是爲了錢。對待這筆巨大的財富,他從沒有想過要如何享用它們,相反在使用這些錢時卻很慎重。他不喜歡因錢改變自己的本色,過着前呼後擁的生活,他更喜歡自由自在地獨立與人交往。

(摘自卓博人才網《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怎樣對待金錢》)

答:

第二部分 表達交流(共74分)

三、語言表達(14分)

1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3分)

A.在第二個千年的最後幾十年,中華民族正勵精圖治。

B.1997年,亞洲出現了一次令人談虎色變的金融危機。

C.這是美國在經濟發展方面能夠長期賣弄風騷的重要原因。

D.一些領域市場經濟秩序還比較混亂,又不能不讓人憂心忡忡。

17.根據要求完成(1)~(2)題。(5分)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統稱知識的科學技術和人類智慧,是僅有的不受“報酬遞減規律”束縛的生產要素。別的生產要素在使用中都會消耗,但是知識卻不會因爲使用而消耗。這是“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徵。恰恰在知識這個生產要素上,發達國家佔據着毋庸置疑的優勢。

除此之外,發達國家佔便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爲世界上的大部分“錢”在他們手裏,即他們佔據着金融市場。如果一種符號能夠作爲信用被廣泛接受,哪怕它最終把紙張都免了,它也能起貨幣的作用。現在,錢的符號化電子化,讓銀行結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會前進的步伐加快,極大地提高了經濟的效率。在這方面,發達國家又一次走在了前頭。

(摘自王則柯的《錢》)

(1)請用一句不超過20字的話概括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3分)

答:

(2)閱讀完這兩段文字,你得到些什麼啓示?請寫出兩點。(2分)

答:

18. 下面一段文字的四處劃線語句中,三處有語病,請指出並加以修改。(前一個橫線處只寫序號,後一個橫線處填修改方法。6分)

①愛因斯坦是最傑出的20世紀科學家。他生於德國,後遷居美國,作爲一個可以和牛頓相媲美的科學巨匠,②他在物理學的領域內取得了重大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發現了相對論。③湯姆生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④1921年愛因斯坦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

(1)第 句,改正:

(2)第 句,改正:

(3)第 句,改正:

四.寫作(60分)

19.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瑞士,有幾個朋友去公園散步。上廁所時,聽到隔壁的衛生間發出“砰、砰”的響聲。當時他們有些納悶,也沒有太在意。出來以後,一位女士非常着急地問他們有沒有看到她的孩子。她的孩子進廁所十多分鐘了,還沒有出來,她又不能進去。他們想起了隔壁衛生間的響聲,進去打開門,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修理抽水馬桶,可是怎麼弄都衝不出水來,正急得滿頭大汗。那位小男孩覺得自己上了廁所不沖水是違反規則的,可是,偏偏抽水馬桶壞了,所以只好臨時當起了修理工。

像這個小男孩那樣自覺遵守規則的事,也許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是,也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甚至相反的情況。你對“規則”有怎樣的認識、體會或感悟呢?請以“規則”爲話題,寫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所引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字。⑥不得抄襲。

必修5第一單元綜合測試答卷

一、古詩文閱讀鑑賞(40分)

1.(8分)

2.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分)

3.答:

(6分)

4.【 】(3分)

5.(1)

(3分)

(2)

(3分)

6.【 】(3分)

7.【 】(3分)

8.(1)

(3分)

(2)

(3分)

9.(2分)

夫 六 國 與 秦 皆 諸 侯 其 勢 弱 於 秦 而 猶 有可 以 不 賂 而 勝 之 之 勢 苟 以 天 下 之 大 而 從 六 國 破 亡 之 故 事 是 又 在 六 國 下 矣。

二、現代文閱讀鑑賞(36分)

10.【 】【 】(6分)

11.

(6分)

12.

(6分)

13.【 】【 】 (6分)

14.

(4分)

15.

(8分)

三、語言表達(14分)

16.【 】(3分)

17.(1) (3分)

(2)

(2分)

18.(6分,每小題2分)

(1)第 句,改正:

(2)第 句,改正:

(3)第 句,改正:

19.作文(60分)

作文紙自備。

必修5第一單元綜合測試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

1.【名句名言】(8分)

(1)①匪女之爲美 美人之貽        ②泣涕漣漣 載笑載言

(2)③朝搴阰之木蘭 夕攬洲之宿莽     ④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3)⑤明月鬆間照 清泉石上流      ⑥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4)⑦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⑧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評分說明〗:每組只評1小題,每小題兩空,補寫一空正確得1分,錯寫、漏寫、多寫1字,則該空不給分。

2.【文學常識】(3分)

按題材範圍分類,唐詩可以分爲寫景抒情詩、狀物言志詩、懷古詠史詩、即事感懷詩、邊塞征戰詩等(任意填對其中二類即可),這首詩屬邊塞征戰詩。

評分說明:每空1分。

3.【古詩鑑賞】(6分)

這兩句沒有從正面描寫戰鬥,而是通過景物描寫來烘托。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大雪瀰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後句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而詩人以象徵軍隊的“旗”和“鼓”,來表現出徵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則更是別具機抒了。

評分說明:能答出烘托手法,得1分;答出兩句詩的意思,得2分,答出一句只給1分;答出“旗”和“鼓”對錶現戰鬥的作用,得2分;語句通順,無錯別字,得1分。

4.【文言實詞】(3分)

〖答案〗:A(疾,應解釋爲“疾勁,強,大”。)

5.【文言翻譯】(6分)

(1)乘坐船艇的人,並非都善於游泳,卻能橫渡江河。

(2)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和強壯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地面的塵土,向下飲地底的泉水。

〖評分說明〗:(1)大意1分,“水”、“絕”各1分;(2)大意1分,“上”、“下”,1分,定語後置,1分。

6.【文言詞語】(3分) D(日:名詞用作狀語,天天,一天天地)

7.【內容歸納】(3分)

B(“派遣了荊軻去刺殺秦王”是招致趙國滅亡的重要原因,而不是卻較遲滅亡的原因。)

8.【文言翻譯】(6分)

(1)後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李牧連續打退了它(秦國的進攻)。

(2)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

評分說明:(1)大意1分,“再”、“卻”各1分;(2)大意1分,第二個“爲”、“劫”各1分。

9.【斷句標點】(2分)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斷錯兩處扣1分;錯4處,本題不得分)

【參考譯文】:

齊國並沒有賄賂秦國,(可是)終於也隨着五國滅亡了,爲什麼呢?(是因爲齊國)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避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打算,能夠守住他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所以燕雖然是個小國,卻最後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後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對秦國五次作戰。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後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李牧連續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乾淨的時候,可以說(他們的)智謀和力量都很單薄,戰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三國都愛護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着,那麼勝敗的命運,存亡的道理,假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容易判斷(出高低來)呢。

唉!(如果六國諸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麼,我恐怕秦國人吃飯都咽不下去。真可悲嘆啊!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於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六國的勢力雖然比秦國弱,可是還有可以不用賄賂秦國而戰勝它的形勢。假如我們憑着這樣大的國家,而重蹈六國滅亡的老路,這就是又在六國之下了!

10.【文意理解和賞析】(6分)

C F(C項,“告誡人們,對一個人不但要認識他的外表,還要認識他的內在本質”的說法有誤,作者問別人是否認識梅樹的葉的目的,是突出梅“隱藏”時的默默無聞;F項,本文的主旨應是借讚頌葉子時期的梅來告誡人們,應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無所謂顯露,無所謂隱藏,樂於平凡,要實實在在地做人,並沒有“鞭撻”“那些追慕虛榮趨炎附勢的凡夫俗子”)

11.【技法賞析】(6分)

對比舉例:梅花開時燦爛、熱鬧、繁華,而葉子時期則黯淡、冷落、寂寞,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對比突出了葉子時期的梅的“默然”、“隱藏”,爲讚頌葉子時期的梅作鋪墊。(找出其中一組對比或其他的對比,均可,但必須言之成理。)

象徵舉例:梅的花開時期和葉子時期,分別象徵人生中的顯露和隱藏。這樣寫,能形象而含蓄地表達出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從而引發讀者深思。(只要能找出其中一組象徵,言之成理即可。)

評分說明:寫出對比和象徵內容各1分;分析其作用各2分。

12.【形象賞析】(6分)

觀點主要有如下幾種:①贊成“顯露”;②贊成“隱藏”;③贊成“該‘顯露’時則須‘顯露’,該‘隱藏’時則須‘隱藏’”;④能固守自己的本色,踏踏實實做人即可,不必在乎是“顯露”,還是“隱藏”。

評分說明:有觀點,1分;恰當引用文章相關語句,2分;分析合理,2分;語言通順,1分。寫出其他的看法,如能言之成理亦可。

13.【文意理解分析】(6分)

A F(B項,“復活”的應是“發生的故事”,而不是“錢商”;C項,“山西票號”不是因爲“宮廷借錢不還”而退出歷史舞臺的,而是“隨着中國進一步淪爲半殖民地”才退出了歷史舞臺的;D項,“甚至一度代行了國家財政的功能”有誤,它只代行了“國家財政的部分功能”;E項,“今後將不會再有你死我活地的征服和掠奪”有誤,原文只是說“未必需要你死我活地的去征服,去掠奪”)

評分說明:每選對一項給3分。

14.【內容概括】(4分)

(1)含義:指“錢”由金、銀、銅等“硬通貨”變成紙幣,其重量變輕了;而其作用卻更大了,它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量更重了。(2分)

(2)原因:在這變化之後的一千年裏,人類的經濟活動,主要就是圍繞着這張又輕又薄的“紙”所展開的。(共2分)

15.【應用探究】(8分)

評分說明:觀點,2分;理據,2分;分析,2分;語言通順,2分。

此題是開放性試題,答案不求統一,按上述評分說明評分。若考生完全是照抄文段內容或補充材料,則不給分。要求考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16.【熟語運用】(3分)

C(賣弄風騷:故意向人家炫耀自己的輕狂放蕩,一般指輕浮的女子向男子挑逗。此處應用“獨領風騷”。A勵精圖治: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B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情緒就緊張起來。D憂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憂愁。)

17.【綜合運用】

(1)【提煉概括】(3分)

〖答案〗:發達國家在知識和金融市場上均佔據着優勢(或發達國家在貿易中佔據的兩大優勢)。

(2)【應用探究】(2分)

〖答案舉例〗:①我懂得了“知識就是金錢”的道理,掌握知識對個人、對國家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②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經濟,就要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確立好科教興國的戰略。

〖答案說明〗:此題是開放性試題,答案不求統一,但內容要求與這兩個文段內容有關,而且要合理,要求考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每點1分。

18.【情景語言運用】(6分)

第①句把“最傑出的”調到“20世紀”後(語序不當);第②句把“取得”改爲“作出”,或把“貢獻”改爲“成就”(搭配不當);第④句刪去“的殊榮”(語義重複)。

評分說明:每一點2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