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高二語文《寡人之於國也》教案設計(2)

本文已影響 2.72W人 

  第二課時

高二語文《寡人之於國也》教案設計(2)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習5、6、7段,理清背誦思路,教師適當作朗讀指導。背誦5、6、7段。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學生齊背一遍,再抽查一名學生獨背。

二、導入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來啓發梁惠王,指出他與鄰國的實質是一樣的,那怎樣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的“仁政”主張。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研習第5、6段

(1)女生齊讀第5段,男生齊讀第6段

(2)理清背誦思路

提問: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包括幾個方面?

學生看課文,思考。

明確:兩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提問:怎樣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求學生找出三組排比句回答)

明確:“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提問:當採取了這些合理發展生產的措施後,產生的效果是什麼?

明確:“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提問:要想“王道之成”還需採取哪些措施?

(要求學生找出排比句,各自朗讀,合書回答)

明確:孟子用了四組排比句:“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前三組排比是孟子養民的主張,後一組是教民的主張。這四組排比句爲梁惠王展現出一幅美好的前景。順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結論,即“王道之成”了。

板書:

(Ⅰ)措施 效果

不可勝食也。 養生喪死無憾

不可勝食也。 |

不可勝用也。 王道之始

(Ⅱ)措施效果

王畝之宅,樹之以桑, 七十者衣帛食肉 王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黎民不飢不寒, 道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成

要求學生對照板書,填充空缺處,嘗試背誦5、6段。

(3)朗讀指導

第5段兼用排比和連環兩種句法,全段三大句,每句爲一層,語勢逐層上升,要突出最後一層,這是孟子的主要意圖所在。“養生喪死無憾”一語出現兩次,前者輕讀,後者重讀。

第6段分述王道的四項基本內容,四個“矣”表陳述語氣,氣勢充沛,要讀出層次。最後用雙重否定句式總結,要讀得堅定有力,其中應有勸勉之意。

選一男生朗讀5、6段,其餘同學點評。

學生齊讀5、6段,背誦。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數罟 ②數之以桑 ③衣帛 ④養生喪死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研習第7段

(1)學生齊讀第7段

(2)理清背誦思路

提問:孟子從“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兩方面詳細闡述了使民加多的辦法,但這還不夠。君王對此還應有什麼態度呢?孟子是怎樣批評當時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呢?

明確:孟子採用對比的手法,揭示了社會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對梁惠王自認爲“於國盡心”的駁斥。此外,孟子還用了比喻,否定了梁惠王的自我辯護,勸勉梁惠王施仁政,除虐政。

板書:

對比 狗彘食人食(諸侯貴族) 天

塗有餓殍(下層百姓) 施仁政 下

比喻 塗有餓殍歸罪於年成不好 之

刺人而殺之歸罪於武器 除暴政 民

要求學生對照板書,嘗試背誦第7段。 至

(3)朗讀指導

“狗彘食人食”句揭露了諸侯貴族的荒淫,朗讀時,要讀出義憤之情來。“塗有餓莩”句要讀出悲憤、嚴厲的語氣。“人死”句是借用諸侯國君的自我辯護的口氣,應讀出諷刺意味。接着用一個比喻來反駁,應用嚴厲的質問的口吻來讀。最後,勸勉梁惠王棄虐政行仁政,應用和緩、勸慰的語氣來讀。

學生依照指導自行朗讀品味。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檢 ②發 ③王無罪歲

四、學生背誦課文5、6、7段

請學生歸納孟子的“仁政”思想。

明確:發展生產,制民之產,教化百姓,除虐政。總的來說有兩點:一是保民,使民無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三、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