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五年級上冊《竊讀記》教學設計和反思

本文已影響 1.15W人 

  《竊讀記》教學設計和反思

  【學情分析】

五年級上冊《竊讀記》教學設計和反思

《竊讀記》是林海音的代表作,也是中學語文課本中極其經典的一篇。在16年用於語文教學的部編本教材中,它作爲自讀課文被選入第三單元。第三單元的導語部分有明確說明“感受到永恆的童真、童趣、友誼和愛”,這規定了我們講述《竊讀記》的重點。而通過調查得知,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會《竊讀記》的前半部分,完成了對“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這一層面的學習與理解。所以,再次接觸《竊讀記》時,我們將不再把重點置於“讀書”上,而是置於小學學習時未出現的“愛”字。學習時,以學生自讀感知爲主,品讀關鍵語句,把握本文主旨。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瞭解作者林海音。

2.整體感知課文,把握層次。

3.在對比中分析兩次竊讀經歷的不同,從而體會主題“愛”。

 【教學重點】在對比中分析兩次竊讀經歷的不同,從而體會主題“愛”。

 【教學難點】運用恰當的賞析手法品讀文中關鍵語句。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小學時,我們曾學過一篇課文,叫做《竊讀記》,今天,我們又要和它見面了,不過,正如在座各位已經成長了一樣,《竊讀記》進入咱們的中學課本後也發生了變化。我們不妨來一起看看到底變了什麼。

(過渡語:首先,我們一起回顧一下《竊讀記》的作者信息)

二、 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臺灣苗栗人,作家。代表作爲短篇小說集《城南舊事》。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生於日本大阪,不久即返臺。因父親不甘在日寇的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長大,1948年回到故鄉臺灣。本文選自於《英子的心》。

三、 初讀全文,校正字音

蹭 抵達 尷尬 難堪

狼狽 枉然 貪婪 彈簧

暢銷 屈辱 創傷 詛咒

汗涔涔 踮起腳

威風凜凜 衆目睽睽 煞有介事

廢寢忘食 飢腸轆轆 踉踉蹌蹌

四、 整體感知,劃分層次

1. 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時間順序

2. 本文主要講述了哪兩次“竊讀”經歷?

竊讀受辱(回憶竊讀);竊讀得助

五、 對比細讀,品味思考

▲任務:在文章對兩次竊讀經歷的描寫中,有相近的地方,也有完全不同的情況,請大家找出相應的句子,並做好旁批。

▲解析:(注:紫色字爲相近部分,紅色字爲相反部分)

(一)竊讀受辱

1. 文本摘錄:

我跨進書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使矮小的身體挨蹭過別的顧客和書櫃的夾縫,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呦,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到底擠①到裏邊來了。在一片花綠封面的排列隊裏,我的眼睛過於急忙地尋找,反而看不到那本書的所在。從頭來,再數一遍。啊!它在這裏,原來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我多麼高興,又多麼渴望②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時抵達的,還有一隻巨掌,五個手指大大地分開來,壓住了那本書的整個:

“你到底買不買?”

聲音不算小,驚動了其他顧客。③

賞析:

①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寫出了在書店人多的情況下,“我”想看書的急切心理,同時還有些小心翼翼的狀態。

②心理描寫,寫出了“我”尋書不得的失望、再次尋找的不甘和終於發現的竊喜。

③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動作描寫部分,運用了對比和誇張的手法,刻畫了“我”剎那間由喜悅到驚慌、沮喪的心理的變化過程,表現了一個渴望讀書的窮學生的尷尬遭遇。語言描寫部分,生動形象地突出了老闆兇狠、霸道、毫無同情憐憫之心的形象。

2. 總結:這次受辱帶給童年的作者什麼感受和影響呢?

原本作者是懷着迫切興奮的心情來到書店,但是受到了一個兇狠、粗暴、金錢至上、毫無同情憐憫之心的老闆的羞辱,結果作者懷着無奈、悲憤、仇恨的心情離開了心愛的書店。這使作者嚐到了世態炎涼和人情淡薄的一面。

(一) 竊讀受辱

1. 文本摘錄:

我再施慣技,又把自己藏在書店的一角。當我翻開第一頁時,心中不禁輕輕呼道:“啊!終於和你相見!”①

每次從書店出來,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腦子被書中的人物所擾,踉踉蹌蹌,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②

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書架,裝作沒看見。但是一本書觸着我的胳膊,輕輕地送到我的面前:

“請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沒有賣。”③

賞析:

①心理描寫,寫出了“我”看到渴望已久的書時的無比激動、高興的心情。

②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讀到好書後爲書所樂、忘卻自我的情態。

③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通過“觸”“輕輕地送”這兩個動作可以看出店員的善良以及他對“我”貼心細緻的關照。“請”字可見他平等親切待人,毫無居高臨下的姿態,“多留了一天”,更讓讀者看到了他的細心、善良。

2. 總結:這次得助帶給童年的作者什麼感受和影響呢?

“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

物質需求 精神需求

“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裏長大的'!”

社會的愛與關懷

六、 主題歸納

本文以“竊讀”爲線索,以時間爲順序,詳細地記敘了我的“竊讀”經歷。文中生動地描繪了“我”“竊讀”的獨特感受,表現了“我”對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字裏行間表達了對曾幫助“我”讀書的店員的感激之情。

七、 課後作業

1.“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任務:請從文章中找出你覺得能體現“竊讀”的滋味的句子,劃出來,並進行圈點,做好批註。(不與上課所講的重複)

2. 抄寫課後“讀讀寫寫”部分的字詞3遍。

  【教學反思】

在上課之前,瞭解了學生對於本篇課文的掌握情況,從而準確把握學生學情,避免過多的與小學時期教學的重複或衝突,做好小初銜接,讓學生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新的收穫和發現。在設計教案時,有自己的思考,沒有直接圍繞讀書的滋味來分析,而是抓住前後兩處有鮮明對比的文字,精讀課文、着重賞析人物描寫手法的,從而使得主題“在愛裏長大”的揭示自然清晰。

同時也有不成熟之處。第一,在分析對比文字時,還略顯零亂,或許設計成表格的形式,會更爲直觀明白。第二,課堂節奏的把握還欠火候,導入時間過長,致使主題的揭示較爲匆忙。

教學之路漫漫,仍需踏實求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