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關於《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通用10篇)

《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作者與背景;瞭解小說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寫法;品味小說語言,掌握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從理解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以小說的三要素爲契點去分析文章;2反覆誦讀,仔細揣摩小說的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作者對孔乙己的批判與同情;2明確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和封建社會的腐朽與病態。

教學重點

1、通過品讀孔乙己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瞭解他鮮明的性格特徵。

2、理解社會環境描寫,洞悉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

教學難點

分析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社會的冷酷。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的魯迅的哪些小說?

在魯迅先生寫的33篇小說中,巴金先生曾稱讚說:“《孔乙己》寫得多麼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說,孔乙己是一個最完美的藝術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呢?魯迅先生又是怎樣塑造這個形象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小說。

二、解題

本文寫於1918年冬天,發表於1919年4月的《新青年》雜誌,後來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在當時的文化教育領域,雖然在1906年就廢止了封建科舉制度,但封建復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魯迅先生針對現狀,寫了二十多年前的社會現實,啓發人們將其與當時現狀進行對照,懂得批判與取捨。

三、放課文朗讀錄音

要求:1、找出生字詞。

2、試從課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內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對人們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結局。

四、品味小說中幾句意味深長的話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明確:“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願與“短衣幫”爲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唯一的”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2、反映孔乙己對人們的作用的一句話: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明確: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爲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說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淒涼。

3、反映孔乙己結局的一句話: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明確:“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裏,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五、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

1、小黑板顯示以下語句,學生分析討論。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

2、指名學生歸納孔乙己的性格特徵。

明確:科舉失敗又以讀書人自居,生活貧困愛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卻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個既可悲又可笑的沒落的讀書人。

六、佈置作業

思考:

1、小說的前三節並沒有寫到孔乙己,它們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麼社會意義?

第二課時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導入新課。

二、提示與思考

1、小說的前三個小節有什麼作用?

2、酒客、掌櫃、夥計等人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

3、孔乙己的讀書經歷說明了什麼?

4、丁舉人是通過科舉爬到上層的讀書人,他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

三、交流、討論後明確

1、小說前三個小節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

由時間推算,我們可知當時封建科舉制度還未廢除。

由以兩種不同方式喝酒的顧客可以看出當時貧富對立和階級對立的狀況。

由“我”職務的變動可以看出當時人際間的世態炎涼。

2、孔乙己不能與長衫酒客爲伍,短衣幫酒客雖然也處在社會底層,但他們仍肆意譏笑孔乙己。唯利是圖的掌櫃以取笑孔乙己爲樂,就連一個12歲的小夥計都鄙視孔乙己。這些,都充分說明在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對科舉不幸失敗者的冷酷。

3、孔乙己讀了一輩子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既不能進學,又沒有學會營生,反而養成了好喝懶做的惡習,說明了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

4、丁舉人對同是讀書人的孔乙己毫無憐憫和同情,在孔乙己寫了“服辯”之後仍將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僅揭露了丁舉人的兇殘冷酷,也尖銳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本質和罪惡:培養殘酷的統治者。

四、學生討論歸納造成孔乙己悲慘遭遇的原因

學生討論後明確:

1、社會原因。

(1)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蝕下,民衆的麻木不仁。

(3)以丁舉人爲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殘酷摧殘。

2、自身原因。

熱衷科舉、好喝懶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小說主題

組織學生集體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本文的認識進行思考分析。

六、佈置作業

思考課後練習題三、四。

第三課時

一、理清小說結構

1、指名回顧小說情節的四個組成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按照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劃分課文結構。

開端(1~3段):介紹咸亨酒店,交代環境。

發展(4~9段):孔乙己的經歷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慘遭遇。

結局(12~13):孔乙己的悲慘結局。

二、理清小說的線索

明確:小說以“我”(小夥計)的所見所聞作爲線索,選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幾個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構成小說情節。

討論分析:使故事顯得真實親切,使情節集中,增加故事的悲涼,表現作者對孔乙己的同情。

三、體會“以笑寫悲”的巧妙構思

提示與思考:小說中多次寫到旁人的說笑、鬨笑,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酒店中的人們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們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一樣同樣受着統治階級的奴役,所以他們對孔乙己這樣一個科舉的不幸失敗者不但沒有同情和幫助,相反只有無情的嘲弄,以求得他們勞累而苦悶的勞動生涯中片刻的快樂。這種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劇更添悲涼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這樣,就更加深了小說反封建的意義。

四、品味小說的語言特色

引導學生揣摩以下加點詞的意味:

1、便排出九文大錢。

2、他從破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

3、坐着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

4、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五、佈置作業

小說的結尾並沒有明確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認爲孔乙己死了沒有?請展開想像,寫一篇短文來明確交代,300字左右。

板書

5、孔乙己

情節 外貌 窮愁潦倒 悲慘

語言 迂腐可笑 死要面子

人物 孔乙己 死

神態 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動作 不失善良

環境 封建科舉制度並未廢除

《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 篇2

一、教學設計思路

《孔乙己》被李長之先生列爲魯迅小說“完整的藝術的”八篇小說之首,劉再複稱它是“精細的象牙雕刻……雕刻出一個世界”。兩千多字的篇幅,濃縮了深廣的現實內容,幾乎小說中的任何一點,都可以引申開去。這樣的一篇課文,希望僅用三課時就分析得透徹,是有難度的。既要整體上把握全文,又不遺漏教學要點,那就得選擇恰當的切入點,並且由一個或幾個主題貫穿每一堂課。

第一課時,建議從第⑨節切入,着重扣住“快活”兩個字,打通④-⑧節,分析孔乙己的身份,外貌與性格;第二課時則可以抓住全文最後這句話(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作爲切點,提問設疑:孔乙己到底死了沒有?這樣,在理解⑩-⑿節的基礎上,自然地過渡到人物外貌、動作等等的前後變化,從而突破板塊式的段落界限,在整體閱讀中整體地把握孔乙己的迂腐性格與悲劇命運。第三課時一方面鞏固前兩課的知識,一方面解決幾個看似零散卻又關鍵的問題,包括人物生活的環境,小說敘述的視角,以及讀者所持的態度等等。

二、教學要點提示

1、瞭解小說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2、從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初步學會賞析小說的基本方法。

3、感受作者對文中不幸人物無情的批判和無限的同情。

教案實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瞭解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以討論的方式,理解孔乙己的複雜性格。

二、教學過程

1、簡介寫作背景引入。

本文寫於1918年冬,發表於1919年4月的《新青年》,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魯迅本人曾說過,整一部《吶喊》十四部小說裏,他最喜歡《孔乙己》。孔乙己是怎樣一個人,又是如何遭到社會的“涼薄”,學習本文後,可以有明確的答案。

2、教師朗讀課文第⑨節:“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問題一: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

問題二: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

3、聽錄音①-⑧節,思考以上兩個問題。

4、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問題一: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櫃、孩子、“我”。

問題二:

①語言被嘲笑[第④⑥⑧節]

從他的語言特徵看,滿口“之乎者也”,不分場合地使用難懂的文言詞語,甚至對着孩子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論語》中的語句,表現了他的迂腐不堪與自命清高。

“竊書不能算偷”這句話,在事實面前,仍徒然地換弄語詞,自欺欺人,可見人物的迂腐和愛面子。

②行爲被嘲笑[第⑧節]

分茴香豆片段:“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下腰去說道……直起身來又看一看盤,自己搖頭說……”俯仰之間,一個卑微、善良的讀書人窮酸之態畢露無遺。

③外貌衣着被嘲笑[第④節前三句]

長衫“又髒又破”,“髒”說明他的好喝懶做,“破”反映他的窮苦困頓。鬍子“花白”與上一句“皺紋”共顯其老;“亂蓬蓬”與下一句長衫的“破”都示其貧;“夾些傷痕”則暗示了他常常因偷竊而捱打。

④遭遇被嘲笑[第④⑥節]

分角色朗讀第⑥節中的對話。

其中“你臉上又添新傷疤了”句,“新”說明剛捱打不久,“又”說明捱打不止一次,即偷竊行爲不止一次了。

如果說因偷竊捱打留下的傷痕直接留在孔乙己臉上,那麼未中秀才、未進舉人的傷痕,一直印在他的心裏。然而他心中的傷痕更是人們樂於取笑的:“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5、孔乙己究竟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學生回答,明確:

迂腐[回字的四種寫法,滿口之乎者也]

愛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穿長衫,偷書卻不承認]

善良、天真[教“我”寫字和分茴香豆]

守信[從不拖欠酒錢]

6、綜觀全文,用自己話給孔乙己下一個定義。

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皆可。最後提供一些經典的觀點作爲參考:

魯迅——孔乙己是一個遭社會涼薄的苦人。

葉聖陶——潦倒、不幸的讀書人。

李歐梵[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歷史轉折時期,落後於時代的,固守着過去價值觀的被侮辱、被損害的讀書人。

劉再復[美學家]——貧賤而悲慘的“多餘人”,失去人的尊嚴與資格、被社會所吃的下層知識分子。

錢理羣[北大教授,魯迅研究專家]——值得同情與焦慮的,有着悲劇性、荒謬性地位和命運的知識分子。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孔乙己生死問題的假設和探究,進一步把握其悲劇性格。

2、由孔乙己的命運出發,分析造成他悲劇性的社會根源。

二、教學過程

1、由朗讀引入。

打開課本,至91頁,齊讀全文最後一節:“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問:孔乙己究竟死了沒有?

速讀全文,從文中找出有說服力的證據。

2、四人小組討論。

結論:孔乙己一定已經死了。

3、陳列理由。

①前後兩次外貌描寫的對比變化[第④⑾節]

首次出場末次出場

身材高大盤着兩腿,下墊蒲包

青白臉色臉上黑而且瘦

穿一件長衫穿一件破夾襖

分析:從發展的趨勢看,孔乙己的處境每況愈下,不久便會死去。

②當時天氣狀況與孔乙己的穿着[第⑾節第一句]

分析:“……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須穿上棉襖了”,而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夾襖,看來難以捱過這個冬天。

③孔乙己三次“辯”的不同[第④⑥⑾節]

一辯二辯三辯

第④節第⑥節第⑾節

睜大眼睛說,不屑置辯頹唐,不十分分辨

爭辯好象懇求

分析:孔乙己的言談行爲都旨在維護一個讀書人的體面,儘管事實上早已受盡侮辱嘲弄,斯文掃地,卻從不肯放下面子,丟棄自尊;所以明知別人是逗樂取笑,也全力與之爭辯,或擺出超然的姿態,來表明自己比短衣幫高出一籌。可最後一次他竟然“不十分分辨”,甚至有懇求的眼色,平日的生命力已消失殆盡了,距死期也不遠了。

④“排”與“摸”

“排”是指一個接一個按着次序擺。這裏形象地寫出了他擺闊、炫耀的心態㈠。而“摸”

出四文大錢,反映了他境遇的窘迫,已近末路。

⑤孔乙己“品行比別人都好”,欠酒錢,“不出一月,定然還清”[第⑤節],而十九個錢一直未還,一定已經死了。

⑥孔乙己“好喝懶做”[第⑤節],“好喝”即嗜酒,甚至甘願忍受衆人的嘲笑,仍然經常來酒店喝酒,他不再來喝酒,想來已不在人世了。

4、同桌討論:種種跡象都證明孔乙己已經死去,那麼造成他非自然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明確:直接原因——偷竊捱打,困頓而死

制度因素——科舉制度的犧牲品

社會因素——民衆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性格因素——好喝懶做、偷竊

原因似乎是多方面的。可是民衆的“冷漠麻木”正是他們用傳統等級觀念來衡量他人(試想丁舉人滿口之乎者也,只會使人肅然起敬);而孔乙己的好喝懶做也是因爲他懷抱舊式知識分子的價值觀,以治國平天下爲己任,將自己視作國家、社會不可或缺的“君子”,縱然未能通過科舉一展才華,但也決不可與芸芸衆生爲伍。

歸根結底,孔乙己死亡的根本因素是舊的的社會制度。

㈠也有觀點認爲“排”字反映孔乙己的貧窮,錢來之不易,故付帳時小心清點記數。同樣是買酒喝,阿Q從城裏中興回來,一走近酒店櫃檯,就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和銅的,在櫃上一扔”。“扔”字活生生地描繪出阿Q得意洋洋的炫耀情態。一“扔”一“排”,一暴發一窘迫,符合人物身份。

《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教育學生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

2、在具體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描寫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揭示孔乙己悲劇生活的社會根源。

[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主題

[教學時數] X教時

一、導語:

二、 時代背景介紹

本文寫於1918年冬天,發表於1919年4月的《新青年》雜誌,後來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在當時的文化教育領域,雖然在1906年就廢止了封建科舉制度,但封建復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魯迅先生針對現狀,寫了二十多年前的社會現實,啓發人們將其與當時現狀進行對照,懂得批判與取捨。

三、作者介紹:

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從文學創作方面講,魯迅前期創作成熟和影響最大的是小說,而他後期則主要從事雜文創作。小說集:《吶喊》《彷徨》,《狂人日記》是新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他寫的第二部就是《孔乙己》。散文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雜文集,詩集:《野草》

四、讀課文

1、檢查預習,正字注音

闊綽(chuò)闊氣。綽:寬綽,如綽綽有餘

羼(chàn)混和,摻雜

綻出(zhàn)突露出來。比較“綻”“澱”字

間或(jiàn)偶然,有時候。注音“中間”讀jian

拭(shì)擦 蘸(zhàn)打折(shé)打斷 附和(hè)(言語動作)追隨別人(多含貶義)。比較:和平he

不屑置辯(xiè):認爲不值得爭辯

頹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傷害。戕:殺害。

2、聽錄音,要求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通過“我”——咸亨酒店小夥計的口述,記敘了清末下層知識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

五、理清小說結構

1、指名回顧小說情節的四個組成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按照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劃分課文結構。

開端(1~3段):介紹咸亨酒店,交代環境。

發展(4~9段):孔乙己的經歷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慘遭遇。

結局(12~13):孔乙己的悲慘結局。

3、小說直接寫孔乙己的情節有哪些?

——酒店裏的人取笑孔乙己偷東西。(第4段)

酒店裏的人取笑孔乙己未進學。(第6段)

孔乙己教小夥計寫字。(第7段)

孔乙己給孩子們吃茴香豆。(第8段)

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第10段)

------這篇小說的情節與小說的一般情節結構是否一致?

——不同。若干片段,相互獨立,不能構成因果相關的情節鏈。

-------五個不相干的情節怎樣連成一個整體?

——安排一個線索人物“我”作爲“見證人”,用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把五個片段連成一個嚴密的整體。

--------話題4:側面寫孔乙己又寫了哪些內容?

——插敘“讀過書”的經歷(第5段),筆觸由現實伸向歷史;

間接寫被丁舉人打折腿的遭遇(第10段),筆觸由酒店伸向店外。

六、分析小說的主要人物----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個“ ...... ” 的人。

1、(1、分小組比賽;2、要求學生從課文中遭到相應得文句,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填得越多越好。)

2、 一句話人物短評:“議儀孔乙己這個人”

可以從身份、外貌;習慣、性格、命運;人物塑造等三個層面進行分析。每個小組合作寫一篇。

3、指導學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

作品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鮮明的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1)通過“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一外形的整體描寫,簡練的揭示出人物的特殊身份和社會經濟地位,預示了悲劇的必然性。

(2)通過肖像描寫揭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身材很高大的孔乙己,“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活畫出一個窮困潦倒、時常遭受欺凌的老年書生的 形象。

(3)通過服飾描寫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點:“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說明孔乙己是一個不肯脫下長衫、唯恐失去讀書人身份的窮困潦倒的知識分子,他又窮又懶,又很愛面子。通過這件破髒的長衫,就把孔乙己的社會經濟地位、生活狀況、思想性格十分深刻的揭示了出來。

(4)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孔乙己滿口“之乎者也”,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他性格的迂腐可笑。別人責問、奚落他時,也常用四書、五經中的話來替自己辯解,連對孩子也說“多乎哉?不多也。”這類話。他把偷書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生動的表現了人物的個性。

(5)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揭示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像孔乙己在酒店受顧客取笑戲弄時神態、動作的變化,表現了他讀書、應考、追求功名的思想;寫教“我”識字和給孩子吃茵香豆時的動作、神態,刻畫了他善良的品性。

最後,寫孔乙己被打斷了腿,“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着兩腿”。令人慘不忍睹。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不僅毒害了他的靈魂,而且摧殘了他的肉體。然而,他仍麻木不仁,至死也未醒悟。這是他最可悲的性格。

4、重點指導: 列表:孔乙己前面幾次和打斷腿後

比較:最後一次出場在肖像、語言、神態、動作方面的變化

七.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1、短”和“長”,“外”和“裏”,“站”和“坐”等對立詞語反映了什麼?

明確:反映了等級森嚴,貧富懸殊,階級對立。(補充板書:鮮明的階級對立。)

補充說明:“踱”寫出了長衫主顧趾高氣揚、悠閒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寫出他們有錢有勢還有閒。

2、1-3自然段 交待了社會環境

3、問:文章開頭爲什麼要交代酒店情況?爲什麼要把故事放在酒店之中?

——爲下文作鋪墊。將整個社會濃縮到一個小酒店,在酒店的環境中描寫人物;又通過酒店去透視社會,通過典型人物去表現主題,使整個故事更凝聚集中。

八、體會“以笑寫悲”的巧妙構思

問一:)《孔乙己》是一幕悲劇,然而全文沒有一個“悲”字出現,貫穿全文的一個字是什麼?作者這樣安排線索用意何在?

小結:小說以“我”爲見證人,以“笑”爲線索,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在笑聲中活動,在笑聲中走向死亡。這樣讓悲劇在喜劇的氣氛中進行,以“喜”襯“悲”,增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

問二:小說中多次寫到旁人的說笑、鬨笑,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小說在笑聲中引出孔乙己,最後他又在笑聲中走向死亡。“笑聲”貫穿全篇。這陣陣鬨笑聲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冷酷,同時,也批判了羣衆的麻木、昏沉。

九、重點詞語分析:作品語言精練、深刻、生動傳神。

(1)“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裏”,這文中的一個“踱”字,活現出闊綽的長衫主顧的身份地位和養尊處優、悠閒自得的神態。

(2)“排出九文大錢”,這個“排”字,生動地表現了窮困的孔乙己數錢時緩慢的動作姿 態和顯示他在酒店的特殊身份的心情,同時,也表現了他從不拖欠酒錢的好品格。後文“摸出四文”中的“摸”字,則形象的表明孔乙己境況的悲慘,由“排”到“摸”寫出孔乙己命運的重大變化。

(3)“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這段話生動傳神地描繪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衆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處境十分難堪的孔乙己,深感氣惱和羞恥,想再作一次爭辯又有些慌亂心虛時的神態。

(4)“孔乙己着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這裏的一個“慌”一個“罩”,傳神地寫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無幾的首香豆時的慌張情態和動作,形象逼真地表現了這個善良、貧寒、迂腐的老年讀書人的性格。

《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 篇4

一、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熟悉課文內容,瞭解小說所描寫的環境,理清情節結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瞭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認識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

二、 重點和難點:

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瞭解小說的基本特徵及要素。

說明:

爲了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本文的教學側重點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小說的基本特徵,認識小說的要素。

爲了瞭解閱讀小說的一般過程,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可有意識地按照熟悉內容→理清情節→瞭解環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過程來分步進行。

由於時代的差別,加上關於科舉制度的知識學生比較缺乏,可能會增加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教師應對這方面內容作適當補充說明。

又由於這篇小說是以幾個生活片斷組材的,情節的連貫性不強,教學時,可以以小夥計的見聞爲線索解決情節結構問題。

要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出有關規律性的知識,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

爲什麼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

說明:

選定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引發思維的活動,促使他們進一步鑽研課文關注人物形象問題。因爲這一突破口涉及兩個人物,提示學生通過作比較的方法從人物的作用,與中心的關係等方面作思辨。瞭解小夥計的作用,也就解決了情節結構問題;瞭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學會確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時有助於對主題的理解。

四、 基本教學流程:

(一) 指導學生閱讀理解單元教學要求。

1、學生默讀單元教學要求,並作圈畫、批註。

2、交流圈畫批註的內容,教師作歸納、補充。

說明:

這一過程是爲了使學生明確單元教學目標,指導學習的方向,把握學習重點,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

採用默讀的方法完成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體味這一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二) 初讀課文,熟悉主要內容。

1、默讀課文,準備複述提綱,以小夥計的口氣敘述孔乙己的遭遇。

2、抽學生複述,全班補充、修正。

3、教師作引導,明確:

(1)小夥計所見所聞孔乙己的遭遇,就是這篇小說的情節(小說要素之一)。

(2)熟悉內容是閱讀小說的第一步。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瞭解閱讀小說的第一步驟;二是對小說的情節有所感知,爲落實有關知識打基礎。

提出列提綱的要求,可以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學會運用列提綱的方法來理清小說情節結構,要求複述是對錶達能力的培養,也是交流的需要。

(三) 再讀課文,瞭解小說的環境。

1、故事發生的具體地點有何特點?

2、小說中人物所處的時代有何特點?

3、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明確有關環境的知識。

說明:

這一環節是爲了落實有關小說環境描寫的知識及對其作用的認識。教會學生從課文中瞭解小說環境特點(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的方法。

具體操作時,可啓發學生默讀有關段落,從小說的內容中尋找依據。特別是從不明顯的,容易疏忽的內容中瞭解小說的社會背景、生活環境的特點。教學中不能就事論事,要把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關係聯繫起來。

要顧及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必須在大量的學生活動之後,再歸納規律性的知識、傳授方法。

(四) 提出突破口

1、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描寫孔乙己的幾個畫面,爲每個畫面編個小標題。

2、集體討論。

(1) 孔乙己是個怎樣的人?爲什麼會遭此不幸?

(2) “我”、孔乙己各與小說的主題有何關係?

3、教師引導、補充、小結。

說明:

經過前兩步教學流程,學生已對小說的情節、環境的特點有所瞭解,這一環節是進一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並通過比較,瞭解人物的不同作用,學會確認小說主要人物的方法。

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再次細讀課文,加深對主要情節理解。第二步,通過討論認識人物形式及其作用。在比較中認定主要人物。第三步,得出結論,歸納方法。

整個過程始終貫穿學生的活動,討論要充分,結論才容易被接受。

(五) 歸納、鞏固。

1、由學生自己歸納學習這篇文章後的收穫。

2、交流後,老師小結。

說明:

這一環節主要是起復習鞏固作用。讓學生自己回顧學習的過程,總結收穫,培養善於疏理及時小結的好習慣。爲了彌補缺漏,強調方法,教師有必要作最後的小結。

《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 篇5

【學習目標】

藉助關鍵字詞替換還原比較凸顯人物性格,渲染場景氛圍揭示小說主題。

抓住獨特的“敘事結構”“變換視角”設計主問題,挖掘小說人物豐富性。

巧用作品的矛盾語激疑置換體驗人物的悲劇,進而探究作者的獨具匠心。

截取視頻片段呈現相關畫面再現真實場景,設置情景另眼假想人物遭遇。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探討小說的主題。

【教學難點】

理清文中“看/被看”的關係,揭示矛盾的根源。

【教學步驟】

(課前播放《孔乙己》配音視頻。)

一、圖片導入引人物

(出示咸亨酒店的圖片。)

導語:同學們,現在咸亨酒店的大門在我們面前緩緩打開,站在大家面前的是誰?(生答:“孔乙己”,出示今日的咸亨酒店的圖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魯迅走進他的小說《孔乙己》,聽一聽小說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出示課題《孔乙己》。)

二、初讀課文說感受

在,我從眼睛中,看到了的一個孔乙己。

(先讓學生找出哪些人物,然後分組尋找說感受,從不同的視覺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三、再讀課文“看”人物

思考:這樣的人,他的的命運最終會如何?請找出具體的句子。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分析: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句子,魯迅運用了他特有的“非語法性”修辭手法,揭示了孔乙己的命。

探究:請你找出具體的句子佐證:

1、孔乙己的確死了。

2、大約孔乙己死了。

(一)分析孔乙己“的確”死了。

思考:找出文中證明孔乙己存在價值的句子。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存在價值:孔乙己似乎只是一個“被看者”的角色,是一個多餘人。)

(提示:1、生活環境;2、人際關係;3、性格悲劇。)

1、哪裏“看”——社會環境:等級森嚴的魯鎮酒店(咸亨酒店)

①曲尺大櫃檯:外面是短衣幫,裏面是長衫主顧(踱坐喝);只有孔乙己是穿着長衫站着喝酒。(暗示悲劇:讀書人的身份與科舉落第的對比。)

②多次被打:使得身心羞辱並喪失生活能力。

2、被誰“看”——人際關係:被人“鬨笑”與“唸叨”

四次鬨笑,描寫的實際上是衆人四次戲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尷尬狼狽、窮於招架的樣子他們很開心。衆人的冷酷、麻木、對弱者的踐踏由此可見一斑。

(講述第一次與第四次鬨笑時,播放電影視頻,讓學生真實感受孔乙己“排”“摸”的不同鏡頭。隨文分析這是一些怎樣的人?)

①短衣幫:在封建社會中,處於備受壓迫的社會底層,同樣可悲可憐。

②小夥計:一個孱弱、飽受歧視卻又參與歧視的孩子。

③掌櫃:挖苦並反覆唸叨孔乙己還欠他十九個銅錢。

④衆人:圍觀。

孔乙己是一個當時社會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人和弱者,用衆人的鬨笑來貫穿這樣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這些鬨笑是麻木的笑,這使孔乙己的悲劇籠上了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的意味。一面是悲慘的遭遇和傷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淚,而是無聊的逗笑和取樂,以樂境寫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就更加深刻了。

3、孔怎“看”——性格悲劇:精神與現實的落差(固守讀書的人的“身份”喪失生存的能力)

正面寫孔乙己的外貌及綽號的來歷;孔乙己面對衆人嘲弄時的語言、表情和動作等描寫。

分析:“竊”與“偷”;滿口的文言詞彙;對待錢的.動作。

4、作者“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由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孔乙己貧困潦倒卻又想保持讀書人的架勢,善良而又無能,可憐而又可氣,是一個時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也是當時冷酷社會的犧牲品。

(二)分析孔乙己“大約”死了

(提示:“大約”可以從時間推移的角度入手分析,因爲沒有親見。)

側面瞭解孔乙己:好吃懶做不肯自食其力;偷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腿喪失勞動力。推斷“許是死了”。

長久不見孔乙己:抓住時間詞(自此以後——年關——中秋——第二年的端午——中秋——年關),推斷孔乙己“大約”死了,可見其悲劇。

四、今眼再看“孔乙己”

1、寫作背景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繼《狂人日記》之後發表的第二篇白話小說,也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一篇小說,魯迅先生後來親自將它譯成日文。《孔乙己》寫於1918年冬天,當時科舉制度雖已廢除,但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於啓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生活。

2、現實意義

孔乙己不只侷限於中國封建社會。今天,從東方到西方,多少人是根據自己的思想、理想、幻想或價值觀而生活,而他們自己又不瞭解或醒悟他是生活在夢幻中,他生活着的社會根本不能容納像他那樣的人。這樣,我們更能感受小說的意義的豐富,而且具有很普遍的世界性意義。

3、小說主題

小說通過對孔乙己的悲慘遭遇的描寫,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小說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精神的麻木。

引出小說的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與個人生活。

五、另眼假想“孔乙己”

請發揮你的想象,另眼假想“孔乙己”,請任選一題完成。300~500字。

假如孔乙己考中了進士……

假如孔乙己沒有偷丁舉人家的東西……

假如孔乙己自己脫掉了長衫……

假如孔乙己打折的腿好了……

《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闊綽、頹唐、間或、不屑、置辯”等詞語。

2.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3.體會小說精巧含蓄的佈局。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

2.品味小說辛辣深刻的語言,理解社會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說人物的性格內涵,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作者對腐朽罪惡的封建科舉制度和病態冷酷的社會的揭露和批判。

教學重難點

1.把握小說主題。

2.分析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多角度鮮明、生動刻畫人物的寫法。

3.結合時代背景,深層領會小說的思想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反覆誦讀,仔細揣摩魯迅小說含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進而整體把握內容。

2.質疑探究法 小說從多個角度鮮明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說人物的性格內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

3.比較閱讀法 將本文與《范進中舉》對照比較,瞭解封建末期知識分子的心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孔乙己畫像“咸亨酒店”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大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據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爲什麼對《孔乙己》如此鍾愛,而孔乙己又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小說——《孔乙己》,去體味它複雜的情感內蘊。(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寫作背景

《孔乙己》寫於1918年冬天,當時以《青年》爲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舉制度雖於1906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於啓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2、爲什麼酒店取名“咸亨”呢?

“咸亨”一詞,最早見於《易經》。 《易經》中有“品物咸亨”之句。據《爾雅 釋詁》:“鹹,皆也”。“亨”是通達順利的意思。 “咸亨”合在一起,就是一切通達順利。

在紀念魯迅誕辰一百週年之際,紹興的咸亨酒店又重新開張了。

3、關於“孔乙己”原型的幾種說法:

(1)《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據魯迅先生說,實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們都叫他“孟夫子”,其行徑與“孔乙己”中所描寫的差不多。

(摘自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

(2)他本姓孟,大家叫他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傳。------他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以至窮得幾乎討飯。他替人家抄書,可是喜歡喝酒,有時連書籍紙筆都賣掉了,窮極時混進書房裏去偷東西,被人抓住,硬說是“竊”書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喝酒,可能住在近地,卻也始終沒人知道,後來他用蒲包墊着坐在地上,兩手撐了走路,也還來吃過酒,末了便不見了。

(摘自陳根生的《孔乙己》從生活到藝術)

(3)作者的本家,名叫“四七”。此人喜歡喝酒,抽鴉片,但能寫得一手好字。經常穿着破舊骯髒的竹布長衫,頭上歪戴瓜皮帽,到處遊蕩。他好罵人。卻經常被人打。 -------(摘自陳根生的《孔乙己》從生活到藝術)

(4)相傳當時紹興城內有一個名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生活貧苦,爲謀生計只得以賣燒餅油條度日,但不肯脫下長衫,又不願大聲叫賣。小販們吆喝一聲,他跟在後面低低叫一聲“亦然”,令人啼笑皆非。孩子們常圍着鬨笑,異口同聲叫他“亦然先生”。從此亦然先生也就此揚名紹興了。 “亦然先生”賣完大餅,就緩緩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幾枚銅錢,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慢邊喝邊嚼着茴香豆。孩子們見了紛紛趕來討豆吃,他就每人一顆地分給孩子們,直到碟中的茴香豆所剩無幾,就用手蓋住碟子,嘴裏還唸唸有詞:“多乎哉?不多也------”。

(摘自黃道富《咸亨酒店與孔乙己》)

三、檢查生字新詞預習情況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頹唐(tub) 附和(he) 分辯(bean) 不屑置辯(die)

咸亨酒店(hang) 硯(yam) 葷菜(hen) 羼水(Chan)

拭(shy) 蘸(Zhan) 惋惜(win) 闊綽(Chou)

舀水(you) 漲紅(hang) 綻出(Zhan) 鬨笑(hang)

間或(jean) 着了慌(Zhao) 打折(she) 門檻(ken)

2、查工具書,解釋下面詞語。

①、不屑置辯:認爲不值得辯論或申辯。屑,值得。②、頹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

③、分辯:辯白,辯解。 ④、格局:佈置的格式。⑤、纏夾不清,攪擾、夾雜不清。

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裏常用的語助詞,常用來形容豐文不白的話或文章。含諷刺意味。

⑦、大抵:大概。

⑧、君子固窮:語出(論語)意思是“君子能夠安於窮困,不因窮困而喪失其道德意志。固,固守,安守。

⑨、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⑩、附和:(言語、行動)追隨別人(多含貶義人)

四、速讀課文,瞭解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開頭3段)介紹魯鎮咸亨酒店的大概情況,做爲孔乙己出場的背景。

發展:4—9段)寫孔乙己第一次出場,表現孔乙己是大夥的笑料。

高潮和結局:(l0-13段)寫孔乙己第二次出場,表現孔乙己被打折腿後的遭遇。

五、小結

課文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悲劇形象,深刻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社會制度和科舉制度的罪惡。

六、作業

1.熟讀課文。2.完成研討與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作爲中華民族20世紀的文化偉人,作爲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魯迅,以文藝實現他改變“愚弱的國民”精神的啓蒙主義抱負。在他一生所創作的三十多篇小說中,他最喜歡的是收在小說集《吶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說《孔乙己》寫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說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藝術典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孔乙己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二、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小說是從哪些方面對孔乙己進行個性刻畫的?

(1)概括介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種矛盾現象充分說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徵。

(2)肖像描寫:

①第一次出場:寫他“身材很高大”,說明他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說明他窮困潦倒。營養不良又不肯勞動的結果;臉上“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而偶然偷竊被人打傷的標誌,也是他走向沒落的重要標誌。“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既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委頓頹唐。他那件長衫“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窮酸潦倒,懶得出奇的經濟狀況和性格特徵。

②第二次出場:“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着一件破夾襖”說明他衣食無着,窮途末路。“盤着兩腿,下面墊着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滿手是泥”說明他被打折了腿,喪失生活能力。

斷腿前後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3)語言神態描寫:

①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說明他以讀書人自居,賣弄學問。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說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說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說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亡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裏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說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動作描寫:

①“便排出九文大錢”既表現他拮据而窮酸的本相,又對酒店賣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規矩人。並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這一“排”的動作,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裏”說明窮困潦倒到極點,“摸”字表明瞭他悲慘的境地。

2、歸納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悽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時又有質樸善良的一面。

三、精彩研讀

1、對次要人物的描寫與分析

(1) 掌拒:“仍然同平常一樣,笑着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東西了!’”四次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以追逐利潤爲目標的經營者,爲賺取利潤不擇手段。自私冷漠貪婪

(2)短衣幫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你怎麼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兩次出現“衆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快樂的空氣。” “誰曉得,許是死了。”

靠出賣勞力維持生計。沒文化、愚昧、麻木、缺乏同情心

(3)小夥計

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嗎?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

年幼單純,不諳世事,受大人影響,爲生計也變得冷漠無同情心

(4)丁舉人

“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麼?”“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在打折了腿。”

爬上去的讀書人有權、有勢、有錢。兇狠、殘忍、仗勢欺人

2、文章通過對魯鎮酒店和次要人物的描寫,你覺得孔乙己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環境?

孔乙己生活在一個 充滿黑暗、腐朽、麻木、冷漠、虛僞、勢力的封建社會環境中。

3、學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現的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思想原因:思想僵化,因循守舊,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

社會原因:是吃人的封建社會和封建科舉制度。

四、研讀探討,理解文意

1.學生閱讀課文的前三語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說一開始沒有直接寫孔乙己,而是介紹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顧客的情況。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小說開頭對咸亨酒店的介紹,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渲染“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兩大涇渭分明的社會羣體,表現了社會嚴重的階級對立,人和人之間冷酷的關係,這樣一個勢利、冷酷、虛僞的社會環境,爲我們渲染了一種冷漠、悲涼的社會氣氛,爲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預示着人物悲劇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說是當時中國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縮影。

2.學生通讀課文第4~12語段,也即小說的主體部分。合作探究:

(1)文中有幾處寫到衆人的鬨笑?他們爲什麼而笑?作者用衆人的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麼用意?

文中四處寫衆人的鬨笑。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同處於社會底層,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對孔乙己這樣一個不幸者不但沒有同情與幫助,相反只知鬨笑取樂,在勞累而苦悶的生涯中尋求片刻的快樂。

用衆人的鬨笑貫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劇更籠上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的意味,以樂境寫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悲劇而是社會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僅僅是爲了尋口酒喝,以此來麻醉失落的靈魂嗎?請大膽談出自己的看法。

孔乙己到酒店不僅是爲了尋口酒喝,以此麻醉靈魂深處的隱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幫”這個社會羣體中才能顯示他讀書人的身份,他要在這裏尋求人們對他的“讀書人”社會地位的肯定和認可,以撫慰他那因沒考中秀才而產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錢”是爲了表現他想在酒店這個小社會裏尋求人們對他品行的認可;

③“教小夥計認字”是要求得到人們對他學識的認可;

④孔乙己在別的酒店那裏承受的是冷酷無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們中間才能尋求到一點溫暖;

⑤他每次用辯解來掩飾自己的劣跡,同時也是爲了想尋求一個讀書人的自尊。

五、寫法點撥

1、小說對孔乙己的描寫,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寫?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由這些描寫看出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

正面描寫:孔乙己的外貌、綽號的來歷、面對衆人嘲弄時的語言、神態、動作等。

側面描寫:孔乙己的身世、被丁舉人打折了腿。

由這些描寫看出孔乙己是一個麻木不仁又至死不悟的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也是冷酷社會的犧牲品。

2、作者沒有采用小說常用的第三人稱的寫法,而是以“小夥計”的口吻來敘述。這樣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麼?

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個小夥計“我”的角度審視觀察周圍世界,既方便敘述,減少敘述文字,又顯得客觀、真實、可信。連一個12歲的小夥計都鄙視孔乙己,更能說明這個社會對不幸者的冷漠,有利於表達一種悲喜交融的氣氛。另外,小夥計涉世未深,還不像掌櫃的那樣冷酷,表現出對孔乙己的同情。

3、討論:“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它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這句話一方面深刻說明孔乙己可有可無、可笑可憐、無足輕重的地位,顯示他的寂寞與悲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的冷漠、麻木,對他人漠不關心、毫不同情。

4、討論:小說的結尾:“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既然是“大約”,爲什麼又說“的確”,這是否矛盾?作者爲什麼這樣寫?

小說結尾意味深長。孔乙己既然是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沒有人關心他,誰也不能確切知道他是死了,還是活着,只能說“大約”。

孔乙己是個好喝懶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氣,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來喝上一口酒的,然而從初冬到年關,到第二年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關,始終沒見孔乙己來,看來孔乙己並非“許是死了”,而是“的確死了”,這是很合乎邏輯的。結尾處看似矛盾的詞語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現了孔乙己的悲劇命運,無疑也加強了小說對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訴和鞭撻的力量。

5.討論歸納小說的主題思想。

分析後歸納:這篇小說,通過對孔乙己後半生幾個悲慘生活片斷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備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國民冷漠、麻木的狀態。

七、小結

小說通過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的時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以及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 篇7

【設計思路】

1、《孔乙己》是魯迅先生“於廖廖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漠,不慌不忙地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顯露,有大家作風”的小說力作,將其納入文學作品的欣賞單元,頗有意味,因爲可以挖掘的地方、可供鑑賞的角度很多。

2、嘗試“探究性學習”,初步獲得鑑賞小說的方法。指導學生利用材料集中探究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深入探究悲劇來源的複雜性。教師放棄權威角色,與學生共同探討,起着啓發、引導、幫助的作用,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語言品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嘗試一種探究的樂趣。

3、抓住矛盾性和複雜性是解讀魯迅系列悲劇小說的鑰匙,並學會利用相關的材料撰寫鑑賞文章。

4、鑑賞文學作品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積累、歷練。激發興趣,培養初步的鑑賞能力,是本次閱讀訓練的要求。文學鑑賞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培養。

【學習目標】

1、學會利用材料,從多角度、細節處探究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以及探究悲劇來源的複雜性,初步學會賞析小說的基本方法。

2、抓住矛盾性和複雜性是鑑賞魯迅系列悲劇小說的鑰匙,並學會利用相關的材料撰寫鑑賞文章。

3、在鑑賞中初步學會思辨,思考社會中人的命運與性格、社會等的聯繫。

【學習重點】

學會利用材料,從多角度、細節處探究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以及悲劇來源的複雜性,初步學會賞析小說的基本方法。

【學習難點】

學會利用材料,全方位深入探究悲劇來源的複雜性。

【課前準備】

1、分發積累A卡,指導學習本卡的生字難詞。

2、準備積累B卡,收集有關評價《孔乙己》一文的材料,以備探究學習之用。

3、準備積累C卡,收集有關封建科舉考試的材料,以備探究之用。

【指導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

1、教師導入:過去我們閱讀小說,評價人物,總是簡單地判爲“好人”和“壞人”,這就像京劇的臉譜“忠”、“奸”分明,犯了評價的幼稚病;而分析人物的悲劇,喜歡簡單的貼上標籤或無限拔高。真正理解人物、讀懂小說,還要抓住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探究悲劇來源的複雜性。

2、學生利用積累卡,自讀課文,瞭解內容,解決生字難詞。

3、師生討論(重在討論的過程,答案不求統一)

①小說爲什麼將酒店作爲孔乙己活動的環境?

②酒店小夥計“我”是否可有可無?

二、初步探究

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1、師範讀,學生重點感受孔乙己的言行舉止。

2、論:用“可的人”,概括出孔乙己的形象。

(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訓練學生利用材料,品析課文,從多角度、多層次和細節處探究孔乙己形象。)

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可笑的人,可悲的人,可憐的人,可惡的人,可氣的人,可愛的人……(學生觀察人物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看法也不一樣。由淺入深,從片面到全面,就是一個認知水平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補充,教師起引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

3、找出依據:讓學生細讀課文,篩選信息,找到句子,支持自己的看法;可以重點抓住一、二點,給予精心品析。

①討論:孔乙己是一個“可笑的人”(引導學生探究孔乙己的可笑,在於自相矛盾)

可笑之一: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巨大反差,尷尬可笑)

可笑之二:“竊書不能算偷……”(迂腐、狡辯)

可笑之三:便排出九文大錢。(裝闊、炫耀;書呆子的一絲不苟)

可笑之四:……

②討論:孔乙己僅是一個“可笑的人?”還是……(可惡的人)。

典型處: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

③討論:在他的可笑、可惡之外,還有……(可愛之處)。

可愛之一: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的茴字,怎樣寫的?”(真心誠意)

可愛之二: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善良、愛心)

④討論:孔乙己是可笑、可惡、可愛的一個人,他還是……(可悲、可憐的人)

可悲之一:衆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取一個綽號喚作“孔乙己”(卑賤的人)

可悲之二: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多餘的人)

可悲之三:……

⑤進一步討論:爲什麼孔乙己的可笑帶着淚水,可惡不使人恨,甚至是可愛中透着涼意?(因爲他的可笑、可惡、可愛中包藏着深深的可悲。)

A、可笑中的可悲:

a、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窮死不肯脫下象徵讀書人身份的破爛長衫,多麼可悲。)

b、竊書不能算偷。君子固窮。多乎哉,不多也。

(典型的孔乙己式語言,透着迂腐,發着酸氣。鼓勵學生積極品味語言,提出新解。)

B、可惡中的可悲:不會營生→好喝懶做(這是一個深入點,性格可惡,還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可惡。)

C、可愛中的可悲:熱心考“茴”字和分給孩子茴香豆。

(這是一個難點,引領學生感受一個落魄讀書人的孤獨與淒涼。)

討論、小結:(引入瞎子摸象的故事,啓發學生思考如何正確評價人物?)評價一個人物不能像瞎子摸象一樣,摸着一個地方就說是全象,而要多角度、多層次,全面深入地評價一個人。孔乙己是可笑、可惡、可愛、可悲的,這組成他悲劇的性格,交織成他悲劇的人生。

4、討論得出。鑑賞要點:①學會利用材料,幫助落實重點,從多角度、細節處,品析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

三、深入探究

討論:可惡與可愛,可笑與可悲,組成了孔乙己悲劇性格;悲劇性格演繹悲劇人生,他的人生悲劇還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1、引入有關封建科舉考試的材料和《范進中舉》的精神片斷描寫,從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幫助學生理解科舉制度的罪惡,瞭解天堂地獄一考之間,懂得封建教育思想的弄人,以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罪過。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孔乙己的悲劇來自封建科舉制度,他是這一制度的犧牲品,是制度的悲劇。

引導學生繼續探究孔乙己的悲劇還由什麼原因造成?

⑴討論:環境使然,在課文中尋找,這是怎樣的一個社會環境。

①掌櫃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冷漠)

②幾次寫到“笑”,一是圍繞孔乙己因偷被吊打的“笑”。二是嘲笑孔乙己連半個秀才沒撈到,三是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仍要取笑。(無情、冷酷)

念念不忘“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④……

小結:這是一個冷漠、無情的社會,是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社會的悲劇。

⑵討論:人們是如何看待孔乙己的?(笑料、多餘的人)

孔乙己的自我感覺、自我認識如何?(至少是個讀書人,高人一等)

從這種反差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孔乙己的精神處於一種什麼狀態?(麻醉,被毒害,精神悲劇)

⑶討論:小說爲什麼三番五次寫到“笑聲”,這似乎與小說的悲劇氣氛不相符合?

以樂寫悲,一倍增其悲。這種笑聲,其實是反覆渲染人們對可憐的孔乙己的逗弄賞觀、取笑作樂,人性到了這種地步,其實也是人性的悲劇。

3、討論得出借鑑要點:學會利用材料,幫助攻克難點,全方位深入探究悲劇來源的複雜性,感受《孔乙己》一文中徹頭徹尾的大悲劇。

四、擴展探究

學習課文之後,初步獲得鑑賞小說的方法,找到“抓住矛盾性和複雜性”是鑑賞魯迅系列悲劇小說的鑰匙,並利有相關的材料撰寫鑑賞文章。

(1)列舉系列鑑賞題目給學生,選其一課外完成,做到口子小,挖掘深。

1、我看楊二嫂(抓住其複雜性來分析,重新認識楊二嫂)。

2、祥林嫂的悲劇(參閱《祝福》及相關材料)。

3、孔乙己與范進比較欣賞A、B、C(參閱《范進中舉》全文)

4、……

(2)要求學生學會選擇相關材料(專家、學者的品析文章,讀者的讀後感)、平行材料(人物命運或性格類似的作品)等進行參考、比照、分析,撰寫鑑賞文章。

附:

積累A卡

1、注意音形義

闊綽(chuo):闊氣孱(chan):混合、摻雜踱(duo):慢慢地走。(注意文中的含義)蘸(zhan):沾折(she):斷不屑(she)置辯:認爲不值得與人分辯。

2、釋義

“短衣幫”與“長衫主顧”上大夫孔乙己

積累B卡

一、關於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在人們的心目中,孔乙己只是一個非常可笑的人物,一個可以解悶取樂的工具。這“可笑”,首先表現在他的外貌的奇特和思想的迂腐上面:孔乙己是酒客中間唯一的“讀書人”,又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單從這幅獨特的肖像看來,也約略可以判定,這是一個頹唐不堪、沒有前途的書呆子了。不是嗎?舊社會的生活對這個人物顯得是那樣殘酷無情,幾乎把他逼到了窮途末路,變成“討飯一樣的人”了,可是他不願意拋棄那件“破長衫”,還要擺出“讀書人”的臭架子,窮酸相,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以表示自己比別人高明幾分。可是,別人不但不把他放在眼裏,反而藉此逗笑取樂。當別人直截了當地揭穿了他因偷何家的書被吊着打的時候,他一面“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一面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接着就說了些“君子固窮”“者乎”之類似通非通的話,於是,便引得衆人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孔乙己是自尊的,可是別人卻故意要去刺痛他,問他爲什麼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手,這就使他“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回答不出,於是,“衆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這是一幅多麼可笑,然而又是多麼可悲的畫面呵!一面是災難、痛苦和不幸;另一面是無聊的逗笑和取樂,把“樂趣”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面,封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無情,通過這幅“可笑”而又可悲的畫面,不是暴露無遺了嗎?含着眼淚的笑,以喜劇形式出現的悲劇,這是魯迅在這篇小說中所表現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孔乙己誠然是“可笑”的,但在這“可笑”的背後,卻隱藏着弱小者的寂寞而痛苦的靈魂。

孔乙己,這個浸透了封建思想的舊社會的犧牲品,在他的品性中,難道沒有一點可取之處麼?他的淒涼的結局,難道不能引起人們的絲毫的同情和關懷麼?

孔乙己在那羣無聊的酒徒和小市民中間是找不到絲毫的人間的溫暖的。成人社會的冷酷無情,逼着他把自己的真誠的感情轉移給孩子們,他也迫切地希望着從孩子中間獲得一些溫暖和諒解。他真心誠意地考小夥計“茴”字的四種寫法,給孩子們每人一顆茴香豆,這些地方使我們發現他的迂腐的個性中還包含着誠懇和善良。可是即使在孩子們中間,孔乙己也還是找不到絲毫人間的溫暖。

孔乙己是封建科舉制度奴役下的一個可憐的犧牲品,黑暗王國裏的一個被侮辱與被踐踏的卑微的小人物。他的迂腐無能,是受封建文化、科舉制度毒害的結果。他雖然已經滄落在社會的最低層,但對仕途的夢想,卻並沒有完全幻滅,他念了一輩子書,到了鬚髮花白的年紀,還只是個“童生”,連個秀才都不是,卻只知道“茴”字的四種寫法,既不能進學,又不會營生。人們哪個還瞧得起他,早把他看成一錢不值的廢物了,可是他還自得其樂,滿口“詩云子曰”,表示自己至少是個讀書人,比人高出一頭,在某種程度上,有點阿Q相。這真是個精神悲劇。魯迅用他的銳利的筆,就是這樣透過孔乙己的靈魂,把封建文化、科舉制度的道德文明的虛僞與無恥,以及它對歷代知識分子的嚴重精神戕害,冷靜而深刻地剖析出來了。

顯然,魯迅在描繪這個被舊社會扭曲了靈魂的“多餘的人”的悲慘一生的時候,是交織着愛及憎兩種相當複雜的感情的。孔乙己不是壞人,在他身上還保留着善良、誠實的品性,在這地方,魯迅寄予他深切的同情;可是,作爲一個揹負着沒落階級不可挽救的悲劇命運的人,魯迅就給以嚴厲的鞭撻,毫不容情地把他從歷史舞臺中葬送出去,替他唱出了一支無限辛酸的輓歌。

(張德林《含淚的笑》)

二、關於小說的主題思想

作品把故事從頭到尾都安排在羣衆熙攘的咸亨酒店門口,不厭其煩地描繪羣衆中爆發的一陣陣鬨笑,這就是把孔乙己身上的封建教育毒害放在喜劇的笑聲中進行辛辣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作者細緻描繪、反覆渲染了社會人們對這個可憐弱者的逗弄賞玩,取笑作樂,這就把一個更大、更嚴重的社會悲劇觸目驚心地推到讀者面前。“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魯迅深通藝術辯證法,在《孔乙己》中出色地運用喜劇的形式表現悲劇的內容,因而使悲劇越發顯得深沉哀痛,撼人心魄。所以《孔乙己》不僅是一篇“憤怒討伐儒家教育的戰鬥檄文”,實在還是一幅描寫中國封建社會人民羣衆思想昏沉、精神麻木的生活風俗畫。

可見,孔乙己受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的毒害並不是小說《孔乙己》的全部內容。因爲那店堂內外的一陣陣愚妄、麻木的鬨笑聲,就不是封建教育所能概括得了的。作者把孔乙己擺在酒客、掌櫃、小孩子的日常閒談、戲弄中不動聲色來刻畫,他的悲劇在社會羣衆的鬨笑中逐步展現出來,這樣的藝術構思就使《孔乙己》的主題勢必比“抨擊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的毒害”更爲深廣。

(陳根生《談談〈孔乙己〉的主題》)

三、關於小說中一些詞語、句子等的分析

“竊書不能算偷……”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這是小說裏所寫的孔乙己爭辯時所說的話。

“偷”“竊”“偷竊”三個詞同義,一個是口語詞,一個是古語詞,一個是書面語詞。在這裏三個詞分別運用,各得其所,既符合語境條件,又有助於刻畫小說所規定的人物的特定性格。小店裏人們取笑孔乙己,系日常對話,用口語詞“偷”。孔乙己爲了辯解而用古語詞“竊”,故意在字面上做文章,似乎“竊”與“偷”本質不同。這固然是爲了擺脫窘境的辯解,也同他開口閉口“之乎者也”的性格特徵相吻合,更顯出這個沒落的封建文人的迂腐和可悲。故事敘述人“我”的敘述不用“偷”而用“偷竊”,特意把“偷”和“竊”連了起來,點破孔乙己的辯解,同時也符合敘述語言(不是人物對話)的語境條件,符合“我”作爲懂得幾個字(居然能寫出茴香豆的“茴”字)的店小二的身份。詞語的恰當運用適應了語境條件和刻畫人物性格的需要,使篇章前後和諧統一。如果把原文的“偷”與“竊”互換,或者把“偷竊”換用爲“偷”或“竊”,既不合語境條件,也會破壞人物性格的一致性,影響意思的確切表達和篇章前後的和諧統一。

(王爾齡夏康達《〈孔乙己〉難句解》)

四、關於孔乙己出場時肖像描寫的作用

孔乙己的長衫描寫,作爲塑造形象揭示性格的點晴之筆,可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確實,如果魯迅先生只寫孔乙己站着喝酒而不寫其穿着長衫,就很難簡明地揭示出主人公思想意識和其所處的經濟地位之間的矛盾,奇峯般地凸現出他迂腐寒酸的性格。這長衫是人物靈魂的標籤,是主人公悲劇命運的廣告。

(田又生《孔乙己的長衫哪裏去了》)

不管怎麼說,孔乙己的長衫不見了。長衫怎麼被脫下的,任憑大家去合理地想象。但必須明確的是,它要與文章的主題思想、與人物的性格命運緊密聯繫。孔乙己死死不肯脫下長衫,是爲了擺讀書人的架子,是幻想躋身上流社會。這就說明孔乙己中了封建教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毒害極深;“一心向上爬”的封建等級觀念濃厚,是至死不悟的。他企圖以一件長衫來擡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可是孔乙己畢竟是一個“沒有進學”,連溫飽也無法解決,靠“鈔鈔書”,甚至“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來苟延餘生的讀書人。丁舉人借孔乙己偷了他家的東西之機,一頓慘無人道的痛打,既殘酷地打殘了孔乙己的肉體,也打破了他那件本來就破破爛爛的長衫。孔乙己的長衫是被丁舉人無情“剝”下的。

(何國森《長衫到哪裏去了》)

積累卡C

一、科舉制度簡介

隋以後各封建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分科取士而得名。漢代已有考試取士之法,但系臨時措施,並未形成定製。隨文帝廢除世襲貴族壟斷的九品中正制,這從當時來說是歷史的一大進步,因爲它使下層的有才之士脫穎而出。隋煬帝時始置進士科,一直延續到明清。清朝的科舉考試,一般童先生在縣或府裏參加院試,考取的爲“生員”,叫“進學”,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會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考中的爲“舉人”;舉人的選拔考試,中者就是進士。明清兩朝的考試內容以《四書》、《五經》的文句爲題,規定文章的格式爲八股文,解釋須依朱熹的《四書集註》等書,以“一孔之見,一人之注”的集中和權威,極大地束縛了古代知識分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對人才的桎梏,科舉制度已經走向反面。科舉制度的最大惡果就造就了一大批追求功名而死讀書,讀死書的“孔乙己式的人物”,抱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人生信條,屢敗屢考,屢考屢敗,窮困潦倒一生,成爲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由於科舉考試製度對人才的極大桎梏,以及與社會發展的不相適應,光緒三十一年,推行學校教育,科學制度廢除。

二、《范進中舉》精彩片斷集粹

1、次日,行香掛牌,…………范進磕頭下去了。

2、次日,范進少不得拜拜鄉鄰。…………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着。

3、報錄人見了道…………再爲商酌。

4、胡屠戶道:“我那裏還殺豬!…………范進又謝了領居

《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 篇8

教學目標:

一、認識封建教育、科舉制度的罪惡,學習魯迅反封建的戰鬥精神。

二、理解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體會環境描寫在刻畫人物表現主題中的作用。學習本文遣詞造句的簡煉、精確。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難點:對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本單元是“小說之林”,要求學生閱讀本單元內容,瞭解小說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徵。但因孔乙己生活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較遠,學生不太熟悉,教師要把“學而優則仕”的那種背景介紹清楚。從多角度切入,對小說進行多角度地觀照,由教師設計問題或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在討論中加深對小說的理解,進而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時數:

三教時。

學習方式:

朗讀法,語言品析法,討論

第一教時

一、自主學習

1.本文寫於1918年冬,發表於1919年4月的《新青年》,後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2.字詞學習

⑴注音

闊綽(chuò )羼(chàn)綻出(zhàn)拭(shì)

(2)釋義:

格局:佈置的格式。

闊綽:闊氣。

污人清白:毀壞人家的名譽。

綻出:文中是突露出來的意思。

君子固窮:語出《論語》,意思是君子能夠安於窮困。固,安守。

間或:偶然,有時候。

不屑置辯:不值得進行辯解。不屑,認爲不值得。

頹唐:精神不振作,情緒低落。

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3.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誰?文中哪一句話形象而概括地刻畫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這是一種怎樣的特殊身份?

提示: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二、展示交流

講讀分析第一部分(第1節至第3節)。

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部分。

1.提問思考:孔乙已是在怎樣的環境裏活動的?

2.從哪些語句看出這個場所的勢利與冷酷?

三、點撥昇華

3.作者爲什麼要用那麼多筆墨來描繪環境?又爲什麼要寫櫃檯、溫酒、喝酒?

4.就在這冷酷勢利、等級森嚴的環境裏,一個“笑”字引出了主人公的出場。爲什麼小夥計居然也可以“笑”呢?是“歡笑?是玩笑?是取笑?是譏笑?還是嘲笑?

四、板書設計:

咸亨酒店(縮影)孔乙己苦人兒

等級森嚴壁壘分明勢利冷酷

“長”“裏”“坐”“葷”站着喝

(笑)→而涼薄

“短”“外”“站”“素”穿長衫

孔乙己身上的這種矛盾,決定了他的生活內容;他的語言、行動,又必然使他在魯鎮人們心目中成爲可笑的人。他爲什麼穿長衫,又爲什麼只能站着喝酒呢?那就得認真剖析了。

五、達標反饋

1.熟讀第一部分。

2.根據魯迅第一部分的描繪,用漫畫的筆法給孔乙己畫像。

第二教時

一、講讀分析第二部分(第4節至第9節)。

1.交流漫畫作業,加深對孔乙己的印象。

2.自主學習

請同學朗讀第4節至第9節的內容,思考:

圈劃出孔乙己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的語句,認識孔乙己的性格特點。

3、交流展示

1.描寫孔乙己外貌的句子。思考:從外貌描寫中看出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作者對孔乙己外貌的描寫採用的是白描手法。

2.描寫孔乙己動作的句子。思考:文章中哪些動作描寫最精彩,足以表明孔乙己的性格。

作者對孔乙己的動作描寫最精彩的是兩次親手交錢買酒的動作。

3.孔乙己富於個性的語言。思考:從這些語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徵?

作者寫孔乙己的語言是很富於個性特點的,例如: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竊”與“偷”本是同義詞,只是文言與白話的區別,可孔乙己寧可認“竊”,決不承認“偷”。在他看來“竊”與“偷”似乎高一等,何況他'竊'的是與讀書人關係密切的書,這就更高一等了。這種強詞奪理、自我解嘲式的語言也是孔乙己所獨有的。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的性格。

4.孔乙己神態的句子。思考:從這些語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徵?

魯迅小說對人物的神態描寫極簡煉,卻意蘊深刻,能將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得入木三分,觸及人的靈魂。

①“睜大眼睛”到“漲紅了臉”

②“不屑置辯”到“籠上了灰色”

③“極高興的樣子”到“極惋惜的樣子”

④“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

5.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達標反饋:

1.摘錄文中精彩傳神的描寫語句,並賞析。

2.熟讀第4節至第9節。

第三課時

一、講讀分析第三部分。

1.自主學習

啓發思考:孔乙己好些天來,他的遭遇如何呢?

(1)指名朗讀第10節。正音解詞。

打折(shé)服辯(fúbiàn)

(2)學生回答:他被打折了腿。

2.展示交流

思考:這件事深刻地揭露了什麼問題?作者運用怎樣的描寫手法來敘事寫人的?

孔乙己不僅精神上受侮辱、損害,而且肉體上遭摧殘。

文章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一個有功名,爬上去,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橫行霸道,欺壓人民;一個沒有進學,跌下來,受折磨。丁舉人有地位,有權勢,本性兇殘,手段毒辣,私設公堂,草菅人命,先“正名”,後動刑,接着再慢慢地折磨,明明吃人,卻不擔吃人罪名,冷酷而暴虐。

作者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從喝酒的人與掌櫃的對話中敘事寫人。

3點撥昇華

孔乙己最後一次出場是怎樣的情景?與第一次出場比較,肖像、聲音、神態、動作有何變化?

(1)指名讀第11節。

(2)抓關鍵詞語說明。

(板書)

別人對他的嘲笑、鬨笑、說笑仍然是一樣,無絲毫同情與憐憫,有的是冷漠、寡情與勢利。

4、總結。

1.請同學就人物性格與主題思想進行歸納。

孔乙己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摧殘下的一個可憐的犧牲品。迂腐,好喝懶做,偷盜,中封建思想意識的毒而不自覺,毫無社會地位,但精神上又接近不了“短衣主顧”,脫不了那件長衫,成爲魯鎮的多餘的人,廢物。他身上的這種矛盾決定了他特有的語言行動,成爲可笑的人。他是清末受封建教育、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

作者通過對孔乙己命運的描述,控訴封建社會的罪惡,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鞭撻丁舉人之類的冷酷暴虐。作者平平淡淡寫來,刻畫得維妙維肖。放在社會悲劇裏寫出鄉村潦倒文人的性格悲劇,筆觸平淡,寓意深刻。整個悲劇是在人們的笑聲中進行的,既是社會的悲劇,又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劇。文中沒有排山倒海的衝擊,可人們讀後卻感到心裏有陣陣的隱痛。作者運筆確實收到鬼斧神工之效。

2.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文中的細節描寫,使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鮮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均做到個性化。用詞精確,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5、達標反饋

1.看幻燈,講述故事情節,講述時注意運用傳神的詞句。

2.抓住孔乙己肖像特徵和語言動作,分析他的思想性格。

3.談一點讀後的感想。

《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情節感知人物的特徵,通過批註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2、梳理人物之間的關係,明確人物所處環境的特徵。

3、根據情節和人物形象分析,推斷作者的情感傾向。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通過情節感知人物的特徵,通過批註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2)梳理人物之間的關係,明確人物所處環境的特徵。

難點:根據情節和人物形象分析,推斷作者的情感傾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經典的一篇文章,也是魯迅先生最喜歡的一篇短篇小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小說。

回顧,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二、讀課文並感知

1、明確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孔乙己。

2、感知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物簡介(用一兩個詞說說孔乙己的特徵,並在文中找出依據)

可引導學生在文中找現成的詞語或者在情節中感知

(表象上:老,髒表現上:死要面子,迂腐,好喝懶做,講信用,友好,善良等。學生可能答——被人取笑等,告知其讀懂老師的題目要求)

二、梳理關係,批註理解

1、除了孔乙已,小說中還塑造了哪些人物,他們與孔乙已什麼關係?(他們對待孔乙己的態度行爲)

圖表:中心,孔乙已,四周,“我”(取笑,厭惡),掌櫃(取笑,催欠錢),短衣幫(取笑,看不起),穿長衫的(取笑,看不起),鄰舍孩子(取笑)丁舉人(打折)

說明:“我”是咸亨酒店的小夥計,是故事發生髮展的見證人和參與者,設置的優點是增加小說的真實感,表達的親和力。

2、孔乙己可笑嗎?

(可笑,可憐,可恨等)

找出相關的句子作分析式批註,交流(推測人物行爲表現後可能存在的原因)

三、咬文嚼字,主題探究

1、孔乙己身上有優點有缺點,但爲什麼周圍的人對待他的態度驚人的一致?這些人組成的是怎樣的社會縮影?

研讀1-3節內容,(1)短衣幫和穿長衫的同到咸亨酒店喝酒,喝酒的目的是否有些不同?(熱熱的喝了休息;慢慢地坐喝)(2)短衣幫和穿長衫的喝酒的狀態一樣嗎?(姿態:站着;坐着,(倘肯,大抵,踱,要就要菜)(3)我和掌櫃,我們和客人之間什麼樣的關係?(生厭,不信任)

小結:人:冷漠,自私社會:貧富,等級

2、小說結尾寫道“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爲孔乙己死了嗎?(作者塑造這個人物,是否已經決定了他的命運?)爲什麼,從文中找依據,交流。

四、板書及作業小結

1、板書“笑聲中的悲劇人物”

2、作業:

(1)想象孔乙已死亡時的一幕,寫作,200字左右。

(必須要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運用)

(2)書寫包含人物(對立,強弱)關係的一個場景,體現你的情感傾向,300字左右。

(1)、(2)作業中完成一項即可。

(3)、課外閱讀魯迅小說《阿Q正傳》

《孔乙己》教案九年級上冊 篇10

教學內容

本文在教材第28—35頁。本文是魯迅先生的一篇著名小說。文章通過對一個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較深的迂腐窘迫而又自命清高的舊知識分子的刻畫,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環境和當時整個國民的心態,表達了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和鞭撻,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病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掌握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環境。

2.認真研究當時的社會環境,以便更好地瞭解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3.理解小說的情節結構,瞭解作者的精心佈局。

4.學習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細節描寫等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先查找文章中的生詞,爲讀懂文章作準備。

2.先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環境,大致瞭解文章的線索。

3.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人物進行分析。

4.通過分析人物找出決定人物命運的原因。

5.研究作者的情感及其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當時的社會環境,培養他們對現在的社會制度的認同感。

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同情和理解弱者。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

2.分析人物性格。

3.學會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

4.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難點

1.通過了解人物所處的環境,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2.通過對比分析人物性格,學會各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3.抓住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突破

1.認真分析非主要人物對主要人物的態度和影響。

2.把人物和當時的環境聯繫起來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蒐集本篇文章的作者及其文章風格的有關資料。

2.把故事發生的背景資料準備好,上課時給學生進行說明。

學生準備

1.在課前把課文認真閱讀一遍。

2.回顧自己學過的魯迅的文章。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介紹作者和他的文章風格、社會背景。 1.認真聽講,與自己的瞭解進行對照。

2.讓學生回答故事發生的開端和線索。 2.回答教師的提問。

3.對人物進行分析,讓學生找出描寫方3.分析人物,學習描寫方法。法。

一、講解背景資料,導入新課(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提問:魯迅原名xxx,xxx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xxx,無產階級

1.回答: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們學過的他的文章有《從百草園到三味——,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我們學過他的作品有——。本文寫作時間是。魯迅文章風格大都是批判舊社會和反動勢力,也揭露下層社會國民的麻木和病痛。故事發生在封建社會即將滅亡的19世紀末,下層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當時仍然存在科舉制度。1906年科舉制度廢除。

2.讓學生從前三段中找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主要人物。環境在前三段主要指人文環境,試讓學生歸納出來。對此問題教師要進行指導,進而提問:文章的線索是什麼?‘

3.讓學生分析長衫主顧和短衣幫的區。別,通過對比發現問題(主要在第一和第二段)。然後讓學生通過分析故事發生的環境瞭解人物的性格。教師最後說明小小的咸亨酒店其實是當時整個社會的一個縮影,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正是通過“解剖麻雀”來達到見微知著的目的。書》等。魯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文寫於1918年冬。學生聽教師講解後對魯迅及其文章風格有一個清楚的瞭解,並對故事發生的社會環境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對舊社會的文化制度也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2.從第一段推測時間是在19世紀末,地點是咸亨酒店,主要人物是孔乙己;人文環境主要是社會分化、等級對立、世態炎涼等;文章的線索是作者的見聞。

3.回答他們不同的特徵:“長衫”和“短衣”,“房裏”和“櫃外”,“坐喝”和“站喝”,“葷菜”和“素菜”,“不好侍侯”和“容易說話”,對比鮮明,說明貧富懸殊,等級對立,人際關係緊張,不易溝通,人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反映出世態炎涼;小酒店實際上是社會的大舞臺,預示着悲劇即將上演。

二、斟酌字句,分析主要人物(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分析作者以第一人稱寫的好處,提醒學生分析細節,我爲什麼換r專管溫酒的無聊的工作?掌櫃說我幹不了這事,這事指的是什麼事?它說明了什麼?掌櫃因爲我不會羼水差點辭退我,說明了什麼?教師指導學生思考。

2.重點分析孔乙己。先讓學生找出描

1.回答:以第一人稱寫顯得真實。不是因爲我不會舀酒,而是因爲我不會羼水。在教師指導下回答:羼水意示黑心掌櫃和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和欺騙;“我”的經歷說明當時社會環境的惡劣和人們之間關係的緊張。

2.回答第四段第二和第三句話:身材高大寫他的外貌的句子:他身材高大說明什麼?他的臉色爲什麼是青白色的?爲什麼時常皺紋間有傷痕,鬍子亂蓬蓬的說明了什麼?長衫又髒又破說明什麼?教師讓學生聯繫下面的段落進行回答,然後分析:他的特殊身份表現在哪一句話?既然是站着喝酒表明他貧困,那他爲什麼不和短衣幫一樣脫掉長衫呢?況且他的長衫又髒又破。這是對人物性格進行的深層分析,教師應結合文章進行必要的引導。

3.文章的前三句作者使用了什麼寫作手法?(這個難題可以不要求掌握)作者在文章中說“因爲他姓孔一·叫作孔乙己”這句話說明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是怎樣的7說明他可以依靠勞動來養活自己;他的臉色青白說明他營養不良,生活窘迫;有傷痕說明他經常被別人打;鬍子,亂說明他懶散;長衫髒破說明他懶惰且沒錢買;他的特殊身份表現在第四段第一句話。歸納回答:他的特殊身份表明他雖然生活拮据但放不下讀書人的臭架子,自命清高,也說明他不屑與短衣幫爲伍;與短衣幫之間因爲這件長衫(是讀書人的表現)而不能溝通。

3.學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門,記住是白描的寫作手法即可。這句話說明他在人們心中無足輕重,人們只是把他當作笑料和一個窮酸的書呆子。

三、從語言、神態、動作等描寫分析人物(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討論文中爲什麼用“排”字。教師可以給出自己的看法,並不一定作出最後的結論。

2.提問:本來偷和竊是一樣的意思,孔乙己說“竊書不能算偷”以及“君子固窮”等等說明了什麼?他爲什麼先是“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然後說一些難懂的話?

3.從第五段看出什麼?他的人品怎樣?讓學生自己歸納出。教師指出,要對人物進行全面評價,防止片面和偏激。

1.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的回答可能不太合理,需經教師的講解方可理解。

2.說明他受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思想毒害很深。(學生回答他自命清高也可以)他紅臉是因爲被人揭穿感到羞愧,說難懂的話是自我解嘲和用來掩飾自己。

3.歸納出:他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鄙視勞動,四體不勤。這是他的缺點,…決定了他的經濟地位,但他人品還好,這又是不可否認的優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