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選讀課文《香菱學詩》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9.66K人 

  教學目的: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選讀課文《香菱學詩》教學設計

1、瞭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學詩給我們學習上的啓示。

3、體會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分析香菱學詩的過程,從香菱身上找到學習語文的啓示。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紅樓夢》第五回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翻看畫冊時,只見畫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後面書雲: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大家知道這首判詞說的是誰嗎?這首判詞說的就是今天這篇小說的主人公——香菱。

1、簡介香菱身世。

香菱是一個從官宦小姐淪爲奴婢的悲劇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運:從小遭受災難,被拐賣,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裏,終於淪爲侍妾,受盡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後,香菱住進了大觀園,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這許多富於才情的少女們,特別是像林黛玉這樣的才女,萌發了強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從香菱刻苦學詩寫起的。後來正妻金桂一來,她的命運更爲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2、作者簡介。

曹雪芹(約1724~1764),名霑,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號。清代小說家。

3、《紅樓夢》簡介。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爲主要線索,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而衰的過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階級貴族集團腐朽本質及其必然沒落的歷史命運的同時,也歌頌了這個階級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隸的反抗行爲。書中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晴雯、王熙風、襲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全書規模宏大,結構嚴謹,不僅鏡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現實生活圖景,而且廣泛地涉及我國古代的文化常識如官制、儀禮、建築學、醫學、音樂、繪畫等,有“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之稱。

  二、整體感知

1、分析香菱學詩的情節。

香菱學詩可分三個步驟:先是拜黛玉爲師,並在黛玉的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其次是一邊讀杜甫詩,一邊嘗試作詩;其三是經歷了兩次失敗,終於成功。

2、香菱是一個怎樣的人?

精華靈秀,悟性極強。學詩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已到了“呆”“瘋”“魔”的程度。

3、香菱學詩的過程表現了一種什麼精神?

專心致志,廢寢忘食。

4、林黛玉是怎樣指導香菱學詩的?

首先,要多讀。“讀詩百遍,其義自見”,誦讀這種方法對於我們學寫詩也是非常正確而必要的。誦讀就是學好詩歌的根基,這是提高鑑賞能力的根本途徑。

其次,黛玉認爲,要學詩就要學一流的。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王維人稱“詩佛”,唐朝的詩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們三位了,後來白居易取代了王維的位置。要學就學一流的。我們在閱讀時,也要挑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這對於陶冶情操,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膽創作,要敢於想像。香菱學詩,第一首,通篇就是說了“月亮很亮”這麼一個意思。所以黛玉就說,初學者看的詩少,措辭不雅,要放開膽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可以說,沒有想像就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詩。

5、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香菱學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於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資質、較高的領悟力;其次是有較好的老師指點,特別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與大觀園這個優雅、美好、潔淨的環境分不開的,環境造就人,香菱在這裏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聰明才智才得以顯露出來。

6、香菱學詩對我們學習語文,特別是寫作有怎樣的啓示?

做有心人,提高興趣。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勤於實踐,不怕失敗。

7、課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紅樓夢》中的黛玉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在本文中我們看到的卻是一位學識淵博、熱情大方的林姑娘。

8、作者是運用什麼手法來塑造人物的?

《紅樓夢》中四百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個個音容笑貌有別、性格鮮明獨特。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無論是主子,還是奴僕,都給予了分寸恰當的描寫,濃淡相宜,恰到好處,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美的享受。

通過人物語言和動作神態表現心理的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秀傳統,而《紅樓夢》則把它發展到極致。它與作家通過自己的敘述,從旁靜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顯得跳脫生姿而又富於內涵,同時也更符合生活實際。

9、通過塑造香菱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在本文中,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謳歌了香菱這個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子。香菱的境遇又那麼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會如此扼殺人才!不公平到這等地步!這正是需要讀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觀點的體現。

  三、課堂小結

香菱學詩的過程,可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古今成就大事業者所必須經歷的三種境界來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勤奮學習);第二境“爲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苦苦求索);第三境“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大徹大悟)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歸納本單元的學習要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