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莫懷戚《散步》優質教案

本文已影響 1.44W人 

教學目標:

莫懷戚《散步》優質教案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着濃濃的親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孫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讓我們看到他們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心裏頓生出許多感慨。

  二、《散步》的寫作契機(莫懷成)

第一個就是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確如文中所說: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陣纔將母親帶上路……當時我兒子正上幼兒園,他叫“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也是真的。但是當時我們的笑,是爲小傢伙的出語機靈而興奮,像所有年輕的父母一樣,以爲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過人之處——你看他小小年紀便懂得歸納,將來豈不是個哲學家?

第二個契機則較有理性色彩。我與來西南政法學院進修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後,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的交談。出我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將其拆開,反對悌,而對孝卻大加讚揚,說中國人的尊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說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纔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的最好,云云。他還同我一起看我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說這種“由政府出面的召集,全國像一家人來過年的事,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

我們自己丟掉的,發達國家的人卻拾起來,如獲至寶,這使我感慨不已,開始重新正視這分看起來很陳舊已無什麼油水的民族遺產,寫作的念頭就產生了。

  三、初讀課文

1.快速默讀

(1)掃除字詞障礙

xìn fú   nèn yá   shà shí   chāi sǎn   wěi qu   shuǐ bō lín lín

信 服   嫩 芽   霎 時   拆 散   委 屈   水 波 粼 粼

ɡè dé qí suǒ

各 得 其 所

(2)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請用六要素連綴法概括文章內容,

公式:何時、何地、誰+做什麼事+結果怎樣

小組輪讀,說說下列要素。

散步的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點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不同表述)

散步時發生了什麼分歧? 怎樣解決的?

答案: 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裏散步後發生分歧,結果我的母親順從我的兒子走小路,體現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愛以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3)齊聲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結構(談整體感受,可展開,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勸母親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決定委屈兒子;

(5)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

  四、再讀探究 賞析文章的美

1.賞讀一些美句(要求用圈點法圈出自己認爲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問:《散步》中有幾處的景色描寫。它們起什麼作用?

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

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爲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作用:語句的形式顯得整齊勻稱,讀起來連貫流暢,富有形式美,增強了表達效果

(如果我們在寫作中恰當運用,會爲我們的文章增添亮色)

2.品讀一組奇字(體會它們的巧妙、精練)

——“分歧”、“決定”(大詞小用,透露作者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

——“挺”、“熬”(流露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整個世界” 是否大詞小用? 表現我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品讀一個精段(最後一段)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討論並歸納:因爲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負承前啓後的責任,

表現作者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

4.感悟一種親情

兩個假設:第一,如果把老母親冷落在家裏,就帶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會怎樣?

第二,母親在走大路,獨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順從了獨生子那會怎樣?

——體味:只有人類纔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這個人怎麼樣?

——妻子的性情怎麼樣?

——母親的性情怎麼樣?

——兒子的性情怎麼樣?

從中也可看出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多麼幸福。

5.學習一種妙思

1.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在這兩難的情況下,“我”作出了怎樣的選擇?爲什麼要這樣選擇?

2.當“我”決定走大路時自然委屈了兒子,但文中沒有寫兒子的反應。你認爲當時兒子會有什麼反應?請你發揮想象,寫一段話。

答案與提示:1.順從母親“走大路”。因爲兒子還小,伴同兒子的時間還長,而母親風燭殘年,孝敬時間不可多得。應該將有限的孝敬時間留給母親,這樣也是對兒子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2.合理即可。

  五、聽歌曲 感悟親情

《常回家看看》學生跟着一起唱

此時借這個機會你最想對父母親說一句話是什麼

師:我爲大家有這樣的懂事而高興,希望你們將自己對親情的理解付諸於行動。

 六、教師心語 結束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

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着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七、課後作業

1、真行:爲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實感:將這一過程及真實感受寫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