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炊煙的抒情散文(精選13篇)

本文已影響 2.71W人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散文吧?散文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你知道寫散文的精髓是什麼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炊煙的抒情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炊煙的抒情散文(精選13篇)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1

在城裏呆久了,對煙霧一直沒有什麼好感,這次回到家鄉,卻被故鄉的炊煙吸引了。望着嫋嫋升起的炊煙,我的思緒不由地回到了難忘的童年。

從我記事時起,家裏非常窮,每到冬天我們都穿“空身子”棉襖(就是沒有內衣直接穿棉襖和棉褲)。那時候早晨屋子最冷,母親就早早起來爲我們升火盆。先將前一天的灰倒掉,再將細碎的柴草放到盆裏,裝到一大半的時候用腳踩實,等飯做好了之後,再將竈內的餘火掏出來,裝到火盆上面,端到裏屋。煙是自然少不了的。母親說,煙是熱的,她就用這煙來薰我們的衣服。先是爺爺奶奶的,後是我們的。等衣服和屋子薰熱了,我們才起炕。說也奇怪,有這火盆的炊煙和母親的熱情,我的童年從來沒感覺到冷。

在我六歲那年,農忙時節,家裏的人都要去生產隊掙工分,我不僅要在家看侄女,還要爲全家十幾口人做飯。那時沒有鐘錶,要靠太陽的陰影來判斷時間。“黑老虎”(太陽落山後的陰影)一進村子,我就開始做晚飯。記得有一次,天沒有一絲的風,竈子非常不好燒,煙不出,火也不進。侄女還老哭泣,雞也叫,豬也鬧。弄得滿屋子是煙,嗆得我直哭也沒把晚飯做熟。等到母親回來的時候才發現,雞窩洞裏的小雞全被煙燻蔫了,儘管母親全力搶救,還是有五隻小雞被煙嗆死了。那時候,雞是家裏的主要經濟來源,失去了這些雞,我整整哭了一夜也沒人理我,那苦澀的滋味永遠地印在了我的心頭。

炊煙知晴雨,炊煙也是風向標。風中的煙、雨中的煙都是鄉村最美的圖畫。那時候農村的柴草少,我們拿牛馬糞當柴燒。清晨,我們幾個小夥伴早早起牀,背起糞簍,按照炊煙的方向去找牛馬羣。冬天冷,牛馬會根據不同的風向,夜宿不同的溝頭。收拾起牛馬打的盤,背起滿滿的糞簍,談論着哪家的炊煙高,哪家的炊煙早,再走向炊煙升起的地方。夥伴們用勤勞收穫着喜悅,用汗水磨鍊着意志,用堅強培養着品質。

靜靜地沉浸在炊煙籠罩的村舍,細細地品味着濃郁古樸的民風,我覺得村子四周的樹木明顯地高大茂盛。這炊煙不僅是草木灰的精靈,還是生命的養料,精神的圖騰。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2

滴雨的時候,有幾分微涼。看看天氣,向晚。昏鴉枯樹,小橋流水。有小雨淅瀝,有清寒撲面,暮然間,感覺人世之薄涼。一抹微雲,遠山塗抹,一際溪流,圍繞村郭。當一縷炊煙慢慢升起,立時,心底頓覺生暖。看鳥兒,匆匆的急着歸巢,看蟲兒家禽兒各種小動物們也行色匆匆,都急着往家裏趕呢。那麼人兒呢,也彷彿被縷縷炊煙催促着,有種回家,回家之感。

炊煙,莫要小看了這炊煙,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就是這嫋嫋的炊煙,那“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看似虛無縹緲的景色,其實真實可靠落筆的也還是這炊煙。那“炊煙漠漠衡門寂,寒日昏昏倦鳥還“再不用多言了,很明確了,就是這炊煙,已經接地氣的令人想不銷魂,也難。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已經喜歡上了這炊煙,也不知什麼時候起,已離不開這炊煙。小時候,家就住在北大荒,那一個個的楊木杆圍成的小院,那一片片紅瓦紅磚的房屋。整齊,有序。親切,安暖。

幾乎每家每戶都差不多的樣子,最是欣喜之處,就是晨風裏的炊煙裊裊。好似軍號吹起似的,那般一致的步調一致,幾乎同一時間,幾乎同一個方向。在藍天白雲下,舞動成了最美麗的一道風景。催促着人們早早起來,早早吃飯,去工作,去上學去忙碌。

而到了夕陽西下。又那般的一致,灰白色的炊煙,在夕陽下,在火紅火雲窯燒下。一縷縷,嫋娜的如扭着小蠻腰的女兒家似的,一縷縷從紅磚的煙夕裏飄出,升騰在紅瓦房上。彷彿間,在呼喚着晚歸的人兒,好似能聽到那聲音:回家了,天黑了……

兒時的我,喜歡到處玩耍,卻從來也沒誤了回家吃飯,就是那炊煙向我發出的信息呢。只要,看着自家的煙夕升騰起縷縷炊煙,就知道媽媽已經下班回家了,媽媽已經在做飯了,家裏就要吃飯了。不再貪玩耍,趕緊回家。媽媽早已在家,等着我回家吃飯了。

哥哥們若是闖了禍,不敢輕易回家。怕被爸爸責備,怕挨爸爸的打。就躲在外面,遠遠的盯着家的煙夕,只要有炊煙升起,那就是媽媽在家,就不害怕爸爸打了。因爲媽媽總是用說教來教育爲主,不會輕易用棍棒來教育孩子的。

炊煙,不僅能告訴你母親在不在家,還能暴露一家的勤勞與懶惰呢。勤勞的人家,那炊煙就似縷縷祥雲,輕盈飄飄,如行雲流水,在房屋上空輕鬆愉快的飄飄蕩蕩。

而那懶惰的人家,那炊煙就似烏雲翻滾。沉重的好似一頭笨牛,哞哞的憋得好似犯着肺病,舉步維艱,慢騰騰,踟躕不前。

原因很簡單,人勤,柴禾就乾燥,在澡堂裏嗶嗶啪啪好似開心小鞭炮,爆着火花呼呼的着,火旺煙就輕盈。而懶人家的柴火總是不幹燥,雨溼雨淋,不晾曬。或者家裏總也沒有乾柴燒,總是等米下鍋了,纔想着去弄柴回來燒呢。柴溼半煙半火,知道的是在做飯,不知道的還以爲在放火呢。半個天都被他家的黑煙薰染得黑沉沉的,連鳥兒也不喜歡去那家檐下壘巢,連只蝴蝶也拐着彎的飛到別處去了。

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教育我要勤勞,要節儉。好日子是一天天過起來的,不是等來的不是靠來的,父母不會給你很多,只給你一個好身體好習慣。一切要靠你自己,去闖去幹,能闖個什麼樣就什麼樣,但,無論怎樣,要走正路,要活得理直氣壯。

父母親都非常勤勞,每天都起得很早。他們一直堅信勤勞人家,定會過上好日子。母親從來也不慣着我睡懶覺的,只要她起牀,就把我們叫醒,就算不幹什麼活,也起來,哪怕是出去走走路,也不要窩在被子裏。

因此,早起已成習慣。這麼多年,無論我在哪裏。無論上學工作,成家立業。早起,都已成習慣。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因爲自己很笨,更是要笨鳥先飛吧,我會很自覺的早起。

炊煙,伴着我一天天成長,伴着我讀書寫字,伴着我歌唱跳舞。好似沒有留意,忽然就長大了,就離開了家鄉。

住進了城裏,住進了高樓大廈,很少見到炊煙,以爲會淡忘。其實,那炊煙卻愈加清晰起來。而且,離家越遠越久,那嫋嫋的炊煙就越是纏繞在心頭,久久不肯散去。

炊煙,好似一幅畫,那畫軸橫在心海里。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被抖開。一卷思鄉的山水畫圖,洇潤在遊子的山河歲月裏。不依不饒的生了根似的,春來一片片如茵草綠。秋來,一貼貼葉紅秋江,鴻雁傳書。冬來,恰好似一片片雪花,夾裹着家鄉的炊煙縷縷,不斷向我襲來,襲來。似花香縷縷,似鳥語聲聲,牽引着我的思緒,一遍遍行走在家鄉的山山水水間。立刻,那小小村莊,那楊木小杆圍成的小院子,那一排排整齊的瓦房,那房上煙夕裏嫋嫋升起的炊煙,現了在眼前,溢滿了心底。

哦,還有那麼多的夥伴,曾經一起野地裏挖野菜,山上摘野果子,河裏洗衣摸魚兒……還有白雪飄飄的時候。一起打雪仗,一起溜冰,一起滑雪,一起進山套野兔。甚至一起去尋找過冬眠的狗熊,看看冬眠種它的樣子。也好似商量着一起去尋找過狼,好想弄一隻小狼回來養着。

也經常在想,那些山裏的狼和狗熊們,是不是也羨煞了我們家家戶戶的炊煙呢?因此才三番五次暗暗造訪村莊,因此才戀上了村莊附近的山林,不肯遠去。是否,也好想過一下炊煙裊裊的普通百姓煙火日子。

炊煙,記得離家的早晨,父母親一直握着我的手,送到村口很遠很遠。母親不停的抹淚,行囊裏沉重的提不動了,母親還是覺得有好多的東西沒有給我帶上。

母親一句一句囑咐,沒完沒了,我就點頭說:記住了記住了,放心吧。最後,父親回過頭指了指家房頂上的炊煙說:“妮兒,記得如果有一天,在外迷了路,這就是回家的路標。”

哦,炊煙,家的方向,有爸爸媽媽的地方,最溫暖的地方。那裏有嫋嫋的炊煙升起,有香甜的飯菜;那裏有一個檐下,有一個避風遮雨的屋檐;那裏有老父老母,有一雙慈愛的父母親;那裏有一個溫暖的家,有一個可以避風雨的港灣。

炊煙,一副自然天成的水墨畫;炊煙,一首無韻無平仄的詩詞。炊煙,風吹來家鄉的氣息,十足的煙火味道。炊煙,雨飄起,細雨潤物無聲的慈母老夫的牽掛,十十足足的家的味道。

我想,炊煙的時候,回家。沿着炊煙升起的路標,依舊是彩霞滿天,燕子低飛。炊煙裊裊,老父老母竈上忙碌。貓兒在花樹下戲耍,牛羊在欄圈裏反芻。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而我是歸人,不是過客。而我是回家,是歸去來兮。其實,我的心一直就住在家裏,心一直就安放在故鄉的熱土上。合着縷縷炊煙一起癡纏,一起繚繞。從沒離開,從沒走遠。一直都在,一直守着舊牆老屋,一直守在老父慈母身旁,守着山水依依。一直一直,就如那炊煙,暖暖的飄在家的屋頂上,永遠,永遠。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3

有一些人出去後就再也回不來了。路沒有盡頭,他們越走越遠。起初是因爲夢想和渴望走向遠方,後來是因爲想着回來而走到了遠方。

再一次回到黃昏暮色裏,那些繚繞在村莊上空的娜娜炊煙還在;她彷彿多少年來一直漂浮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

我有時會乘夢迴去,徘徊在遠處的山崗之頂,久久俯瞰着闊別多年的鄉村。我看到農人從田間回來,牛羊從山坡回來,他們踏着自己的足跡,向自己的家園歸去。

我聞着菜餚香醇的味道,空氣中飄散着喜悅和溫馨。夢還沒有醒來,而我卻想在夢裏又一次入睡。

那是一個古老而漫長的時代:在崇山峻嶺之間,有着無數個遙遠的山村,那裏有一直重複講述着同一個故事的木梨和老牛。一切都充滿古樸神祕的色彩。那裏的人們把莊稼像孩子一呵護,和牛羊像朋友一樣相處。有時候,山花、野草會向您招手和微笑;有時候,聽着蟲鳴鳥嘀的聲音,就會忽然看到,還有一個世界藏在這個世界的盡頭。

炊煙彷彿是一個朦朧龐大的籠,時光在那裏進進出出,人們也在那裏進進出出,在綿延的山道上,不斷重複着離去和歸來。

每個人都有一條通往村外的路。你看到了嗎?在村外的山間、田野上,那些屬於他們的路,細小如線、伸向遠方,看不到盡頭、和歲月一樣漫長。一個又一個清晨,一羣又一羣孩子走出山村、走向自己的路。他們在不停的向前趕着,似乎在追尋什麼;捨不得擱下一個清晨和夜晚。從出生開始,在成長中行走,只到老去。

那些想着走出家門就不再回來的人,從清晨出去卻在黃昏時又回來了。有人說,這就是命運,就像在黃昏的暮色裏分不清山嵐還是炊煙。在望不到頭的路上,他們一直在一個如過眼煙雲的景象裏掙扎、苦惱。於是他們帶上農具和種子,在自己走過的路上種上莊稼,又收穫糧食。路越走越遠。開始是一個人走,後來有了妻子兒女,只能拖家帶口一起走。

那些清晨出去黃昏時有又回來的人,最後都死在自己的村莊裏。他們沒有走出去,就連屍骨化成的塵埃也回落到自家的院落裏。

可是,有一些人出去後就再也回不來了。路沒有盡頭,他們越走越遠。起初是因爲夢想和渴望走向遠方,後來是因爲想着回來而走到了遠方。

像炊煙一樣飄向遠方;像霧一樣,籠罩着別人的村莊。

在遠方,他們聽到了母親的呼喚。“孩子,回來啦,回來吃飯啦”。他們彷彿看到黃昏裏依然站在村口等待自己歸來的瘦小卻偉大的身影。

淚流滿面了,炊煙不見了,我的身影消失了。

深沉的夜色吞沒了黃昏,只有星光隱藏了歲月深處。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4

坐在時光的深處,一杯香茗陪伴,讓思緒越過萬水千山,順着天邊的那朵白雲,奔跑在地域寬廣的大平原上,望着分佈零散的村莊,和村莊裏的嫋嫋升起的炊煙,源源悠長的大河小溪,涓涓清冽的小橋流水,承載着我兒時曾經的夢想和成長的經歷,緩緩奔向遠方…——題記

家鄉永遠是最好的凝望,那種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如涓涓流淌的溪水,奔流在隔山隔水的心田,那縷縷的炊煙裹着鄉愁,繞在心間,在絲絲的憂傷中旋轉,感覺是那麼的唯美,幸福和溫暖。

炊煙是寧靜的、純潔的,輕盈的,縹緲的,它是人們殫精竭慮後想不朽的靈魂的顯身,淡藍色的炊煙,是柴草火化的幽魂,是村莊的聲息和呼吸,樸素、溫暖而芳香。它瀰漫着家的味道,裹着手拉風箱的呱嗒聲,和鍋碗瓢勺碰撞的交響曲。炊煙是親人的等待,母親的期望,是家的導向。

在我們小的時候,不像現在的人們都過着幸福的小康生活,家家都燒液化氣,有電磁爐,有抽油煙機等,那時社會還處在貧窮的年代,經濟落後,物質匱乏,人民羣衆的溫飽還沒有基本的保障,農村還沒有通電,平原地區離煤礦又很遠,交通不便,沒有山林,每家門前種幾棵樹,就象寶貝一樣,盼望着長大成才蓋房子用,捨不得燒鍋。鄉村人的一日三餐,全靠一般的柴火,農作物的秸杆兒和秧子就成了燃料的主要來源。每家每戶都用的是泥巴糊的大鍋臺,爲了節省柴火,排走煙氣,房頂上都壘一個很高的煙囪,這樣的鍋竈,農村叫吸竈鍋,吸竈鍋燒起來,煙霧都順着煙囪飄向空中,人口大一點,除了吸竈鍋,還有一個燎竈鍋,燎竈鍋沒有煙囪,爲了不讓屋裏煙氣太大,鍋臺旁邊安一個手拉風箱。

有時候遇見連陰天,柴火潮溼,不能充分燃燒,出一股股兒的黑煙,薰的人兩淚漣漣,就得用上手拉風箱,一邊往鍋裏填柴火,一邊呱嗒呱嗒不停地拉着風箱助燃,弄的臉上灰頭黢臉,這就是鄉村人的日子。

農民們爲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保證一年到頭,每日三餐都有嫋嫋的青煙冒出,人們除了正常的'生產勞動,都不失時機的儲備柴火和野草,在適當的季節,湊着一早一晚的時間,割草,剷草,攤在路邊曬乾,到了秋天,玉米杆兒,芝麻桿兒,棉花杆兒,黃豆秧,綠豆秧,和乾草,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柴火垛。全村就屬我們家的柴火垛最大,垛的最漂亮,最結實,就像三四間房子那麼大,那是母親從夏到秋的心血和汗水啊!是一家人生活的保障。

每天清晨,大公雞梗着脖子,一聲聲高亢洪亮的歌聲,喚醒了沉睡的村莊,天邊流動的彩雲,變換着美麗的姿態隨風飛舞,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太陽光線穿過村頭的樹林,斜在村子裏,此時的母親已經早已起牀,把整個院子打掃的乾乾淨淨,梳洗完畢,開始燃起了竈膛裏濃濃的火光,紅了母親的臉龐,屋頂上的煙囪冒出淡藍色的煙霧,隨着微風飄蕩,一圈圈一縷縷,裊裊上升,廚房裏飄散出飯菜的濃香。

樹上的喜鵲梳理着羽毛,不停的喳喳喳的叫,給人們報喜,象是告訴人們新的一天開始了。小村頓時沸騰起來,孩子們早早揹着書包歡快的上學堂。被圈了一夜的小雞小鴨,一個個忽閃着雙翅,伸伸懶腰,唧唧唧,嘎嘎嘎的追逐嬉戲,搶食着主人撒過來的食物兒。各家各戶的炊煙陸續升騰起來,時聚時散,摻雜着各種柴草燃燒的香味,繚繞在村莊的上空,輕輕的親吻着村莊,如同一幅美麗的動態畫面,那一縷縷的炊煙,象倩麗的少女,扭動着嬌嬈地身腰兒,在樹葉間隙裏飄舞,留戀着從老屋裏飄出來的菜香,就像古老的村莊,深呼吸後呼出的淡然。嫋嫋飄散的炊煙,給村莊增加了生機和活力,給滄桑的老屋帶來了一份肅靜和安然,勾畫出美麗和諧的村莊,田園。

那輕輕飄動的吹煙更是小村的消息樹,田間地角勞作的男男女女,看到飄飄嫋嫋的炊煙,心中突然都有了一種歸屬感。一屢屢炊煙裊裊,輕若雲霧,隨風飄浮,那是對遊子溫暖的呼喚!

炊煙隨着四季的轉換,用不同畫面裝點着平原,村莊,和人們的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廣域的平原沃野千里,白雪皚皚,成了雪的世界,遠遠望去,分不出村莊和田野,然而那屋頂嫋嫋升騰的炊煙,絲絲縷縷,成了歸家的方向標。炊煙融化了冰雪,升入蒼茫的天際,也給小小的村莊增添了溫馨和靜謐。特別是到了春節時候,炊煙裏瀰漫着一股濃濃的年味兒,把整個鄉村都薰醉了。在炊煙縷縷裏,看到村民們爲迎接新年忙忙碌碌的身影,有殺豬的,宰羊的,磨豆腐的,貼春聯兒的,女人們在炊煙中,蒸出來一鍋鍋又白又軒的大蒸饃,棗花山。

炊煙,是一盞盞永遠不熄滅的燈塔,那裏有母親從炊煙裏捧出一碗碗的飯香,有母親無私的奉獻,對兒女們的深深愛戀之情。

我的母親幹活特別麻溜,更是做的一手好茶飯,不管什麼飯從母親手裏出來,就有別樣的味道,無論雜麪或是白麪,母親擀出來的麪條象絲窩一樣扯不斷,放上蔥薑蒜花兒,滴上小磨油,鹹淡可口,秀色可餐,一頓準能吃個兩三碗。最愛喝的是母親熬的玉米子湯,母親把玉米糝兒磨得細細碎碎的,皮子抓的很乾靜的,用小火兒一直熬的又黏又香,就着母親用智慧和創新做出來的豆瓣醬,那味道讓人百吃不厭,口留餘香。

在那些貧窮的日子裏,母親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慧才智,想方設法,把生活調劑的多樣化,滿足着我們的胃口。無論盛夏酷暑,還是嚴寒的冬季,每天放學回來,母親就已經端上可口的飯菜。

母親孕育了我生命,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幸福的幼年,童年,和少年。爲了我母親歷盡了艱辛,吃盡了苦頭。那縷縷飄嫋的炊煙裏,裹着深深的母愛。那母愛比天高,比海深,母親的舔犢之情,像一朵溫潤的花朵,永遠綻放在我的心上,幸福而溫馨。

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喜歡在閒暇的時候,坐在時光的深處,一杯香茗陪伴,讓思緒越過萬水千山,隨着飄在天邊的那朵雲,奔跑在地域廣闊的大平原,望着分佈零散的村莊,和村莊裏的嫋嫋升起的炊煙,那源源悠長的大河小溪,那涓涓清冽的小橋流水,她們承載着我兒時曾經的夢想和成長的經歷,緩緩奔向遠方。

每天清晨,雞舍裏大公雞梗着脖子一聲聲高亢洪亮的喔喔聲,喚醒了沉睡的村莊,和村莊上的人們;枝頭上的小鳥兒,歡快地歌唱,家家戶戶房頂上冒出一縷縷裹着飯菜香味兒的裊裊炊煙;春天在婀娜多姿的柳樹下,小夥伴兒爬到樹上,些柳樹枝條兒擰一擰,做成一個個直筒小喇叭兒,粗的,細的,長的,短的,含在嘴裏,輕快的吹出童真快樂的綠色音符,編一頂柳條帽兒,碧綠晶瑩,戴在頭上;一片黑黝黝的田野裏,勞作的耕牛,脖子上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時兒一聲聲哞……哞……的長叫,小牛犢兒應聲跑到母親身邊,母親伸出舌頭,親暱的在它身上舔一舔,呼哧一聲長嘆,小牛犢幸福的跑到一邊,飼養員時不時在空中甩了個響鞭,囈咿喔喔的吆喝着;夏天坐在悠悠的小河邊,把雙腳伸在嘩嘩的流水中,聽着樹梢上的夏蟬高歌猛唱,和河裏的蛙鳴,看着一羣羣魚兒嬉戲玩耍,時不時在腳丫子上啃一口,嚇得一激靈;門前的向日葵,張開燦爛的金黃色笑臉,從早到晚跟着太陽轉動着脖頸;各種眉豆葫蘆,絲瓜,南瓜二醜花,爬滿了籬笆;夕陽西下,一片綠洲的小村裏,一縷縷如白霧一樣的炊煙,順着煙囪升起,嫋嫋婷婷,筆直的身腰兒被風一吹,瞬間變得婀娜多姿,在夕陽彩霞的照下,那些零零落落的果樹,矮矮的土坯房,小鳥的合唱,羊羣的咩咩,羅馬的歡叫,小狗搖着尾巴,到村頭迎接幹活回來的主人,小村如一副仙境神話,如夢如幻,絢麗多彩;晚上孩子們唱着勾月亮兒歌:勾,勾,勾月亮,勾出來月亮明晃晃。一羣孩子聚在一起,把自己的兩個小拇指勾在一起,兩個食指和別人的食指勾在一起,勾成一個大大圓圓的月亮,和天空的月亮比美;玩兒累了,大家坐成一個圓圈丟手絹兒,調皮的孩子總是悄悄地偷看,把手絹藏起來,急得大家團團轉。一幕幕五彩斑斕的畫面,像電影膠片一樣,在腦海裏輕輕的掠過。

家鄉如一罈永遠喝不盡的陳年老酒,散發着悠久綿遠的醇香,蘊含着童年的幸福,少年的輕狂,青年的執着和悲傷,或寂寞或璀璨。那一抹抹的鄉愁啊!是多少年來的思戀,下了眉梢縈心間。

哦!恍然中,彷彿又看到母親笑容滿面,蹣跚着小腳兒,從一縷炊煙中緩緩出來,用粗糙的手,摘下頂在頭上的藍色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摔打掉落在身上的煙塵,理一理凌亂的頭髮,站在門口前的土牆邊,拉着長長的聲音,親暱的喊道:妮……子……回家吃飯啦!

一行滾燙而幸福的淚水滑過臉頰……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5

領略了二月的微寒,感受了三月的微暖,柔軟的四月悄然而至。

四月是花最哀傷的日子,漫天怒放的是離愁感傷,四月是火最神聖的日子,熊熊噴燃着祈願與禱告,四月是煙最繁忙的日子,咫尺天涯傳遞着悄悄話,四月是心最虔誠的日子

靜靜傾述着思念與牽掛。

喜歡在依窗而望,讓月輝侵染我周遭的空氣。虛掩的窗紗隨風舞動,如夢的翅膀。這一刻的夜空,與純淨最近,這一刻的心情無所謂快樂與憂傷,那種感覺很美,美的讓人感覺到幾許的悽楚。這一刻月光散落在臉上,那柔和的光線讓自己感覺到絲絲暖意。

隨着夜的腳步,穿行在形形色色的文字之間,總會想起緣。當生命在不經意間來到這個世界上,每看到一眼,聽到一個音符,那都是上蒼的眷顧,讓你得到了很多,即使是很快被拿走,也不要心存遺憾了,因爲你真的擁有過。

四月,是祭奠的季節。看着漸漸灰暗的天空,心也隨着片片落葉在不停地顫抖。如今時間又把我送到這黑絲絨滿天的四月天,這春暖花開卻手腳仍然冰冷的四月天。

喜歡在這樣的夜裏,把自己設定爲自己故事裏的主角,而在別人的故事裏只不過是一個過客。很多事,早已知道結果,但喜歡拼命地尋找個藉口來忘掉……

四月,喜歡色彩,希望你可以執一葉扁舟載滿屬於我的色彩斑斕;四月,喜歡書寫,用一份感恩執筆落墨生香……

.望着牀頭綻放的康乃馨,訴說着陳年的滄桑,重疊的記憶,在這春天的深夜沾溼了思念的羽翼抱在懷來晃着很多時候會感覺到母親其實從未曾遠離,而是一直陪在我身邊,那和藹的笑容,絮叨的叮嚀依舊會期而至,不管我是否愛聽,卻總會在我耳邊響起,關於母親的文字,沒有去翻起,希望它可以靜靜躺在那個角落裏,沉澱着記憶裏的點滴。

春夜的空氣中流動着淺淡的花香,桌前的康乃馨並未因我離開三天而枯萎,如果說心情可以埋葬,我真的希望可以把此刻的心情永久地塵封,永遠不要打開。人經常說,老天是公平的,雖然老天偶爾也會在不經意間犯下錯誤,但它總會在犯下錯誤的同事極力地尋找補救的辦法。

母親兩個字是我不敢去觸碰的疼痛,我也從不敢用文字的方式來回憶母親。那些被深深埋藏在心裏對母親的回憶和思念,是我無法言說的殤。關於母親的文字我從未曾提筆記錄。我的文字裏也很少有關於母親的隻言片語。

母親離世已二十年有餘,這些年對母親的回憶和思念時常紮根於心底,有時候一個夢會讓我淚流滿面,有時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裏不知不覺的就淚眼婆裟。那種疼——思念的疼痛,我永遠無法釋懷。

此刻,凝望遠處若隱若現的山巒,我用懷念爲紙,用悲痛做筆,用淚水凝汁。我寫您,念您,我的母親。雖然您已離我而去,但您,永遠是我生命裏最重要的風景,您給我留下了我無數美好的回憶。

母親啊,落日餘暉下,我用回憶燃起思念的炊煙,讓我的思緒嫋嫋升起。祝您天堂裏一路走好!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當我們走過那些我們曾經的歲月的時候,再回首看從前的自己,回想從前所走過的路,才發現年少時的情懷有時是那麼的蒼白和無力。我不知道那段時間對我來說意味着什麼,有那麼一段時間,也許是命中註定這段時間裏的我是現實中的感情空白區域,而是心底感情的陰霾區域。

時間都去哪兒了?三百六十五個日子轉瞬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還沒來得及邂逅一場浪漫花前月下,還沒來得及傾訴衷腸。且讓思念斬斷憂傷,不再消瘦。花落不悲花開不喜,風來聽風雨來賞雨。不再心事重重地望眼欲穿,任它冬去春來日月輪迴,淡定的心始終坦然應對。

四月,一年中的第一個小月,只有三十天。她是春天中的春天,她又一次這樣無聲無息地滑過指縫,滑過夢想,滑過寂寞,滑過悲傷,感嘆時間的流逝事如此之快。自然的會讓人想起林徽因的那句:“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四月,天空愛上了大地,當天空的思念和憂傷逆流成河時,天空就會呼喚白雲感受他那絲絲憂鬱,白雲也忍不住淚水,灑下絲絲春雨。四月,她如詩般的心語,似霧、如夢、又像風,驀然回首,才發現生命裏那些絲絲縷縷的疼痛與哀愁,早已深藏。於是,在薔薇花開的季節裏,我將美好的夙願和對生命的憧憬裝入行囊。

四月,我只想守望春天,靜看花開花落,漫步在歲月中,享受一份如風般的浪漫。歲月獨美,靜雅釋然,雪茶讓人無限沉醉和豔羨。唯有歲月獨美傾情其中。

有人說,寂寞的人,才愛用指尖記錄心情,而快樂的人,每天被快樂與幸福所纏繞,決定不會把時間用在碼字上。仔細想想,確實很有道理。不管是孤獨也好,還是自戀也罷,總之冬去春來,時光荏苒,匆忙的人們依舊忙碌得行色匆匆。不經意間滿目的荒涼已隨夢遠逝,彷彿一夜間大自然施展神奇,將遍野狼藉的土地裝扮得生機盎然。欣喜着黯然的眼,欣慰着落寞的心。聞風而動,小草再不願蟄伏深埋土中靜靜休眠。紛紛從鬆軟的泥土探出了嬌嫩的身子,想要將這世間的新奇先睹爲快。,已經習慣了在這樣靜靜的夜裏,獨享指尖敲打鍵盤的聲響。

一生中的許多場景,經歷了就會印在腦裏,任憑歲月的風浪激盪沖刷,而記憶卻象洗去鉛華淡去浮雲的老照片,一張張粘在情感的幽深處,相隔愈久,而愈加清晰。

曾經青春飛揚,曾經慷慨激昂,曾經以一種不知愁滋味的不怕浪打風吹的情懷,輕飄飄的,象駕風遠行的一粒蒲公英的種子,在祖國山河的錦繡裏,青春的夢,認真地尋找着一個落腳地。喜歡穿行於文字之中,那份與夜相伴同行的感覺會讓自己癡迷,在夜的相擁下思緒會越走越遠,遠的讓自己最後無法觸及,在幽靜的夜色下靜靜聆聽一首心曲,回眸淺笑中的一絲悠然,總會讓人沉醉其中,歲月的輪迴,帶走了曾經的色彩斑斕,卻無法帶走心中的那份情愫,又是一年,在這樣一個幽靜的夜晚,遊走於這個虛擬的世界裏,體驗着一份愜意,一份淡然。

有人說生命如曇花一現,有人說生命如蟬,有人說生命如點點燃燒的火光,點亮全身,照亮心房。在人生的長河裏,不知要經歷多少大風大浪,才能讓人生變得充盈而完美。

在這樣的一個春天的深夜裏,當不經意間地輕輕觸及,那飄渺的思緒開始遊動,聽花開花落,品雲捲雲舒,一路走來,用自己的指尖小心地編織着一張心網,駐足停留,靜靜地守侯,那一份溫暖,那一份快樂……到更爲珍貴的物與事。如今,半生的時光,燃一縷馨香,薰染着所有的心境,或許歲月帶走的不僅僅是所有的曾經,在記憶深處,很多東西被冰凍成永恆的定格,飄在了風中。如今,我又站在時光光的渡口。靜看千帆過盡,擁一抹光陰入懷,溫暖自己。種一份美好在心底,期待它生根發芽,等待着靜靜綻放。

有人說,寂寞的人,才愛用指尖記錄心情,而快樂的人,每天被快樂與幸福所纏繞,決定不會把時間用在碼字上。仔細想想,確實很有道理。不管是孤獨也好,還是自戀也罷,總之,已經習慣了在這樣靜靜的夜裏,獨享指尖敲打鍵盤的聲響。

我掬今晚的月光,攤紙研墨,墨黑紙粉,卻難摹一幕煙雨,難譜一支心曲。就像雲兒流浪着腳步,就像風兒拂過耳際,而我的話卻無以言表。

喜歡穿行於文字之中,那份與夜相伴同行的感覺會讓自己癡迷,在夜的相擁下思緒會越走越遠,遠的讓自己最後無法觸及,在幽靜的夜色下靜靜聆聽一首心曲,回眸淺笑中的一絲悠然,總會讓人沉醉其中,歲月的輪迴,帶走了曾經的色彩斑斕,卻無法帶走心中的那份情愫,又是一年,在這樣一個幽靜的夜晚,遊走於這個虛擬的世界裏,體驗着一份愜意,一份淡然。

喜歡在寂靜的夜裏,沏一杯清茶,一個人,靜靜地聆聽一首來自於心底的歌,思緒會在那一刻飛越萬水千山,飛越春夏秋冬,飛越繾倦流年,與期盼的目光相逢,凝集成一道道美麗的詩行......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6

時間像沙漏裏傾瀉的沙子,不曾覺察就已經流走了很多。陰冷和輕寒被秋風裹夾微微深入毛孔,馬路上小巧鵝黃的銀杏葉,東一堆厚厚的,西一撮薄薄的,像一羣無家可歸的棄兒;碩大枯黃的法國梧桐葉,這一葉蔫蔫的,那一葉抽抽的,像一片片陳舊的乾魚片。碧雲天,黃葉地,正是天氣晚來秋。

還是鄉村的秋天明麗,豐富。遠山一圈常青的松樹圍着一團褐色的橡樹,一片倉翠的松樹雜着幾棵深褐的橡樹,像秋姑娘用繡球隨意在山坡上蘸上綠與褐色,就讓一座平淡無奇的山富有而厚重,背景襯着一壁千里湛藍湛藍的高空,是那麼澄澈,那麼蓬勃,又是那麼沁人心脾的清爽。

家家戶戶都有引以爲傲的資本。要麼院子裏橘紅的柿子像一個個圓圓的小燈,高高地掛在光禿禿的樹枝上,高傲的落寞的,真可謂秋色老橘柚。要麼院子裏築起了糧倉,黃燦燦的玉米像一個個可愛的小棒棰整齊有序得堆成了尖,遠看象一個個黃黃的小蒙古包。

我鄉下的家是農村千家萬戶中最不起眼的一戶,我家最讓我難忘也最具特色的景緻是黑鐵皮房頂的小下屋,這個小下屋,已有上百年曆史了,黑鐵皮房頂石頭黃泥壘成,木製的門窗都開始歪斜脫落,呈現出一幅老態龍鍾,所以它坐落在鄉村裏格外的低矮破舊,格外的蹩腳。它最初承載着出租貼補家用的功能,從我記事起,它就負責堆放舊木板,爸爸的兩個蜂箱、電刨等雜物。

小時侯兩個妹妹在午後總是順着石圍牆爬上小下屋的鐵皮房頂上或睡午覺或瘋鬧,這時膽小的我嚇得腿肚子直哆嗦,總是在下面叫着小心小心,有時她們倆也幫着奶奶摘牛腿瓜。今秋一如舊日年年,鐵皮房頂上不僅躺着牛腿瓜倭瓜還有冬瓜,它們的毛刺刺大圓葉,褪去夏天濃濃的鼎盛的綠,變得萎蔫枯黃卷曲着,而此時的冬瓜倭瓜牛腿瓜就顯出它們各自碩大的身子來。有的似美人彈奏的琵琶,嬌俏俏的;有的似爵士吹奏的薩克斯,雄赳赳的;有的似墨綠色的清朝時期的大枕頭,懶洋洋的;有的似仕女頭上高高挽起的髮髻,直挺挺的。它們各逞風姿爲今秋裝點,它們也各顯回報,佔據我家冬天的餐桌,成爲主打菜。全家人看着它們,雙手捧着它們,心理涌動着豐收的喜悅,別提多麼過癮!

炊煙在這無風的秋天的暮色裏依舊升起,緩緩地扭捏地消散於天際。暮秋人煙暖,鄉村在嘈嘈的人聲裏,在脈脈的斜陽裏沉沉睡去。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7

對於從農村出來在城市工作的孩子來說,看到什麼纔會想起家鄉?想到自己的媽媽?想到童年的美好回憶呢?我不知道你們的答案是什麼,而我的答案,就是:傍晚,家鄉村莊上空飄起的裊裊炊煙。因爲,看到炊煙就快到家鄉了,媽媽做的飯就要熟了……

此時,耳邊又輕輕飄來那首歌: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裏?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只有你……

無論走到哪裏,那裊裊炊煙總是伴隨在我心頭。十幾年了,這份兒時的記憶揮之不去,忘卻不了,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只因爲,傍晚時分,有我的母親以及更多的母親站在村頭或大門口,等待孩子回家吃飯。那裊裊炊煙是母親偉大的愛,是溫馨的家,更是是一副美麗的中國畫,美麗動人而又情意綿長,她定格在我的心屏,永不褪色,永遠都是一處美麗的風景。

鄉村最溫情恬靜的時候,就是傍晚炊煙裊裊飄起的那一刻。遠遠望去,村子上空飄着不同舞姿的炊煙。有的冒出煙囪時筆直而上,彷彿欲上藍天接白雲;有的則像蛇形彎彎曲曲升起,漫過樹梢;有的東邪西歪,似乎急於離開這個村莊走向遠方。孩提時的思緒也隨着這裊裊炊煙飄向遠方,憧憬着美好的未來:要好好讀書,要考上大學,要像別人家孩子那樣進城吃“國庫糧”……

時至今日,那縷縷炊煙雖然在我眼前消失了近二十年,但是那種溫馨,那種希望,還有那種眷戀,總在心裏涌動。於是,有關炊煙的往事,還是會不經意間悄悄爬上心頭:爺爺的慈祥,爸爸的勤勞,鄉親的樸實,村莊的寧靜,童年的溫暖與生活的苦澀……但是,讓我想起更多的是媽媽的勤勞善良,寬容體貼,樂觀堅強以及爲我們姐弟四人默默無聞的付出。

媽媽識字很少,因爲那時候姥姥家裏窮,所以,沒能好好讀書,一到結婚年齡就嫁給了同村的爸爸。也許,正是因爲如此,媽媽即使再苦再難也要供我們姐弟幾個讀書。媽媽用一雙勤勞的手,一顆善良的心,爲我們鋪平了人生前進的路,插上理想的翅膀,一天天健康成長,一個個成家立業。

都說,世界上有一種愛是最無私的,可以向你傾盡所有;有一種愛是最偉大的,你的一生從這裏開始;有一種愛是最高尚的,付出從來不求回報。這種愛,自然,真誠,純潔、不摻雜半點瑕疵,這種愛就是偉大的母愛。

時間如流光一閃,幾十年過去了。在我的記憶中最深的還是年前回家過年的那段時間裏,家鄉村子上空飄起的裊裊炊煙。

因爲,那段時間是家家戶戶最忙的階段。人們忙着蒸、煮、炸、燉,陣陣撲鼻香從不同的方向飄來,這時的炊煙持續的時間會相對比較長。站在村頭遠遠望去,裊裊炊煙就像一片片傍晚的雲彩在天空翻騰,然後飄向遠方,融入天邊,像一座小山,像一朵朵白雲,匯成一片大海,匯成一份濃濃的鄉情,匯成一首歡樂的歌,讓鄉親們去盡情享受着節日的喜慶與歡樂。

對於孩提時代的我來說,過年是我最盼望的節日。因爲,過年我們就會有新衣服,有好菜好飯吃,還能走親訪友,看花燈,放鞭炮,特別熱鬧。每當這時,也是媽媽最忙最累的日子。離過年還有一個月,媽媽就忙着爲我們姐弟幾個買新衣服,還要忙着把家裏角角落落打掃的乾乾淨淨。

農村過節,幾乎每家每戶都要蒸饅頭,豆包,菜包,發糕之類的,還要炸丸子,炸魚,炸耦合等等,都放在一個大篩子裏,這些都是準備大年三十或過完年以後招待親戚用的。可想而知,媽媽爲了準備這些年貨會是多麼的忙碌。但是,媽媽做起這些總是有條有序,忙而不亂。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姐弟幾個總是站在媽媽身後,等着她一會往我們嘴裏塞一個丸子或是遞給我們每人一個豆包,然後我們津津有味的吃着,此時,媽媽臉上總是帶着幸福的微笑。

光陰似箭,從離開媽媽踏上工作崗位到遠嫁他鄉已經十幾年了,走過很多地方,也吃過很多山珍海味,可我還是覺得只有媽媽做的飯好吃,只有媽媽做的菜最香。有時坐在辦公室,喝着咖啡,我的思緒經常回到童年,回到生我養我的家鄉。

閉上眼睛,總是會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那是媽媽在操持家務;會看到一個疲憊的身影,那是媽媽在爲我們洗衣服;還會看到一個快樂的身影,那是媽媽看到我們健康成長而高興。

媽媽的愛,就像春天裏的暖風,吹拂着兒女的心;媽媽的愛,就像冬天裏的一把火,陪兒女度過每一個嚴冬;媽媽的愛,就像綿綿細雨,滋潤着兒女的心田,讓兒女們健康,快樂的成長。看那縷縷升起的炊煙,是媽媽最欣慰的回報……

生我養我的地方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這裏,沒有桂林甲天下的奇山秀水,沒有西湖揚名中外的湖光山色,沒有泰山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沒有城市魏然聳立、豪華氣派的高樓大廈,也沒有霓虹閃爍、車水馬龍的鬧市。但是她卻有一道獨特的美景深深吸引着我,那就是,家鄉傍晚時那嫋嫋的炊煙……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8

一片雨敲痛另一片雨,迷離,空寂。碎在窗櫺,幻化作淚滴。

透過那寸淚滴,飄過那層細雨,我看見那炊煙一縷,氤氳如青紗,迷濛在他鄉與家鄉的遙遙天際裏。

一種不可解釋的記憶,在有意無意間刪節,添加又整理,如立在無邊曠野中的稻束,天長地久地執拗站立,而飄雨的潮潤,終於使它承受不起,一寸又一寸地矮下去,矮到自己的心窩裏。

炊煙一縷,是母親回眸時的深情,是母親手中針針線線的綿密,總使我想起,母親額間嘴角深深的紋理,還有那魂牽夢縈日日懷想夜夜守望的土地。

那炊煙一縷,像極了初生胎孩的臍帶,一頭牽着我,一頭又連着你,一頭是遠行的夢想,一頭是無言的希冀,正是這夢想和希冀,將我們硬硬生的分離,又分分秒秒將我們連在一起。

哦,那遠行他鄉的聲聲行板中,該有多少炊煙的哭泣。

雨住虹起。

踏一雙木屐,不,該是一雙底薄如衣的帆布土鞋。穿過鬧市的喧囂,走向鄉間的幽幽野徑裏,踩上那片泥濘,靈魂便有了根系,心靈便有了皈依。那潮潤潤的泥土,滑過薄薄的鞋底,鑽入腳趾的縫縫又隙隙,那麼頑皮淘氣。

真想甩開鞋子,把褲管高高捲起,奔跑在這泥濘的土地,然後滑倒,撲一身泥,緊貼厚土的剎那,我想起那遠在故鄉的黃土地。

黃土地,不比黑土的肥沃深厚,樸素卻不貧瘠,即便是貧瘠,它也美麗無比。

黃土地,不比紅壤的緊湊綿密,拾一塊放在手裏,只那麼輕輕一攥,它便四散而起,隨風而去,一如遠遊他鄉的赤子,母親從不牽絆他的步履。

黃土地,用自己的血液,肥沃着豔豔晚霞下玉米高粱的根系;黃土地,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交予農人打理,只播種和收穫的時節,撕裂自己的胸膛,奉獻無遺。

黃土地,一如我的母親,傾其所有的給予,而在我遠遊四方的時候,又把頭垂得很低,不想我看見眼角那寸淚滴。

炊煙、母親、黃土地。

千絲萬縷,縈繞心際。

母親,如炊煙一縷,黃土一地,悠長飄渺卻不柔膩,樸實無華卻不粗鄙。

也許,遠行汽笛鳴響的剎那,母親沒有言語,只輕輕揮一揮手,在眼角藏着些微的期許,但接過的沉甸甸的包裹裏,橫着或躺着的雞子、大蔥、蘋果和梨,卻不能不使我們淚落如雨。

也許,還鄉輕敲門扉的時候,母親沒有將我們擁入懷中,灑落淚滴,只輕輕將嘴角翹起,漩成愛的旋律。但她身後那滿當當的一桌餚菜,和日曆上用紅勾標註的歸家的日期,卻不能不使我們跪倒在地。

炊煙。

母親。

黃土地。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9

在這個衣食豐足的時代,鄉愁,似乎被人們甩的越來越遠。你站在一座小城的至高點,無論怎樣極盡全力地眺望,也很難望得見與生相伴的裊裊炊煙。

現在的人,一邊爲物所役,拼命地爲財富奔波。一邊又惴惴不安的懷戀往日的炊煙,無以釋懷的鄉愁。

鄉愁,囊括了人們所有的懷戀與過往。比如,那一座歷經滄桑的老宅,那一條貫穿前後的幽巷,以及幽巷一旁的池塘。比如,過年喜慶祥和的場面,中秋月餅曾經的味道。比如,不可釋懷的家風,裊裊炊煙和老母親的呼喚。

人生有多豐滿,鄉愁就有多麼的厚重。鄉愁是一片熱土,人們從這裏下榻於塵世,又在這裏汲取一方風水的精華。後來,當穿越一個個時光的節點,又把滋養我們的鄉愁,小心翼翼地置放於心靈最深處。無論守望江湖,還是浪跡天涯,那點滴鄉愁,那縷縷炊煙,總會不失不忘,常常讓你想起,甚至聞到它的味道。

去年中秋之夜,我佇立在南面的涼臺,凝望着那一輪圓月,感思竟泉涌般的奔流,一條條消失的街巷又浮現在眼前。馬市街,東牛角一些穿越了幾百年的村落,也就在幾個月的時間,拆遷一空,一條貫通邢臺東西的建設大街竣工,筆直,寬闊,氣派。路兩邊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這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園,在城改的大潮中瞬間淹沒,又在城建的洪流中快速崛起。那是一個晚霞灑滿路面的傍晚,一位中年人問我,東牛角菜市場的南門怎麼走,我到那裏找一位朋友。我指向那一片錯落無致的高層樓羣說,那就是原來熱鬧非凡的東牛角菜市場,最高的哪一棟,就是原來菜市場的南門。沒有與朋友聯繫方式的他有些無奈,我幫他在一家小旅館住下。

“美麗是拆出來的”。我欣賞這句話,破舊立新。古村落的老舊房屋,還有居住在棚戶區的鄉親們,終於告別簡陋的住宅,住上了高樓大廈,成爲現代生活的受益者。城市框架逐漸拉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現代都市日漸成熟。

如果說,美麗是拆出來的,那麼,也可以說,“美麗是保護出來的”。拆遷造福當代,保護福澤後人。人,無論浪跡何處,只要能看得見鄉愁,望得見炊煙,心裏,就會永遠安暖。鄉愁,即是人生遠航的碼頭,又是遠航的風帆。沒有鄉愁,看不見炊煙的時光,該是多麼的憂傷;忘記了鄉愁和炊煙的日子,又該是多麼的薄涼。

一座小城,如果處處流淌着鄉愁的溪水,那該是何等的美妙,和諧,宜居!當你浪跡了許久,在一個秋雨綿綿的午後,能在最繁華處看到一處復活的老字號,比如,黑家餃子館,比如,邢臺茶莊。假如,在都市一隅,能看到一座重建的古老廟宇,有香火縈繞,你一定會放慢匆匆的腳步,去閱讀久違的鄉愁。你搖曳的心靈,會在瞬間舒展和柔軟下來。彷彿回到了童年,看到了久違的炊煙,甚至聽到母親的呼喚。

歲月遠去,炊煙卻不會淡薄。在遼闊無垠的心田裏,炊煙,永遠是一道最具親情和不能釋懷的風景。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10

清晨站在樓上屛窗遠眺,遠遠的一個小小的村莊進入我的視野,雖然在這裏住了一段時間,但這個小小的村莊並沒有讓我留意,或許是因爲白天的喧鬧而疏忽了它的存在。也或許是今天的天氣特別晴朗,沒有霧霾能見度很高,所以能清楚的看見幾公里外的村莊。

最先映入我眼瞼的是從每個房屋上的煙囪裏飄出的炊煙。它一縷縷潔白如雲,在微風的吹浮下徐徐的飄向天空,同樣的方向,同樣的速度,不停的向天空延伸,它們在村莊的上空彙集,整個村莊便被這濃濃的煙霧所籠罩,小小的村莊如同神話中的仙境,白霧縈繞,若隱若現。

眼前的景色讓我如此的熟悉。彷彿又回到了童年,彷彿看到童年的自己就是這樣,站在家鄉的山崗上看炊煙升起飄散,彷彿又聞到炊煙裏夾雜着玉米渣的香味。彷彿又看見扎着碎花圍裙,梳着長長辮子在廚房忙碌的姐姐,額頭上掛着汗珠,一邊洗菜一邊往竈臺裏添着柴,嘴裏不停的哼唱着歌曲。我感覺姐姐是那麼的美麗,就好像山野中正在盛開的百合花,清新而淡雅。彷彿又看見肩上扛着農具,從農田裏帶着滿身疲憊,腳步沉重,一身灰土走回的父親和兄長。洗去一臉灰塵的哥哥坐在炕桌邊,大口大口的吃着那簡單的飯菜。一碟鹹菜、一碗大醬、一盆野菜、卻吃的無比香甜,現在想起那應該就是是幸福的味道吧?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幾十年的光陰讓一切都在改變,姐姐們老了,父兄也已經不在。忽然一種孤獨一種寂寞從我的心底升起,現在想想當年哥哥姐姐在一起吵架都是一種幸福。如果時光可以逆轉,我依然願意回到那個艱苦的歲月,雖然艱苦但很快樂,因爲有父母兄弟姐妹的陪伴,那便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11

對於一個從小就離鄉的人來說:故鄉,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概念。故鄉的人,故鄉的事,故鄉的情都早已忘卻。然而,在記憶的深處有一股味道從未被抹去,那邊是故鄉的炊煙。

故鄉的煙,那混合着青草的乾柴燃出的氣味,在喧鬧的都市是不會聞到的。縷縷的炊煙,淡淡的青草味,無一不讓人回想起那幽靜的樹林,泥淖的小道,還有永不讓人忘卻的那帶有青草味的空氣。沒有什麼比鄉煙更令我思鄉的東西了。故鄉的炊煙便是自己的故鄉。

還記得,每當春節過年回姥姥家時,自己都會十分興奮的邊走邊跳。那泥土和着麥殼砌成的大屋,那古式的竈房都在吸引着我去靠近。每次當姥姥準備做飯時,我總愛自告奮勇的去燒火,望着那火紅的焰苗,便歡喜不止的加柴,邊加邊看着姥姥同親人們忙碌做飯的身影。那家常的嘮叨,那關心的詢問,伴着火紅的焰苗不斷升溫。直至當親人們發現到我的新衣已被竈火燒出了幾個洞來後,便再也不讓我接近竈房了。然而,最後我帶着一身的煙味和白灰高高興興的走出去。而那縈繞在身邊的煙味更是令我開心不已。

我愛故鄉,更愛那故鄉的炊煙。那圍繞在篝火邊的火紅臉龐,那令親人們懊悔不應烤火而惹來一身的煙,都是我的最愛。那煙融合着故鄉的情,故鄉的人。頗有“繞樑三日而不絕”的架勢。

繁華的都市,熱鬧非凡的夜晚,都抵不住那類似與“孤魂野鬼”的遊子心。每一個無眠的夜晚,每一個孤獨襲身的時刻,唯一能爲我驅寒的便是那故鄉的炊煙,那已滿溫暖的炊煙便是我的家,我的故鄉。

曾幾何時,每當自己望見窗外的黑煙時,便都會激動的跑過去看一看,聞一聞。可是到了最終還是抱着失望而歸,因爲那並不是我記憶中的炊煙。不斷的希望,不斷的失望,而故鄉的炊煙在我心中卻是越發的深切。

如今,隨着歲月的流逝,故鄉的老屋由於姥姥的病情早已上了鎖,那曾養育過的竈臺,那曾溫熱的竈臺,如今,也只怕寒冷刺骨了。而曾經歡聚一堂的親人們也早已各奔東西了。那駐紮在我心中的鄉煙亦越發模糊。故鄉的炊煙,那吸引着我的鄉煙,那載着我思鄉之情的炊煙,到底是怎麼模糊了呢?!

真希望有一天,能重新打開那或許早已生鏽的鎖,重新燃起那混合着青草味的炊煙,再一次聞一聞那懷揣着故鄉的炊煙。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12

隨着夕陽西下,異國蒙古國高原的夜色,緩緩地落下了帷幕。晚飯後,一個人漫無目地,漫步在荒無人煙的蒙古高原,各種惆悵、失意、無助,頓時涌上心頭。原以爲海拔在2700米的蒙古國高原,被大山的勢力,遮擋住了地平線,永遠看不到落日的餘暉和燦爛的晚霞。可是今天,天公作美,天邊飄來的幾朵白雲,在夕陽西下,折射出了變幻莫測的幻景,海拔的高度,最終還是沒有遮擋住縹緲的變換,卻變成了燦爛的晚霞。晚霞時而像神話傳說中的魔鬼城;時而像被困在籠子的的一頭迅猛的野獸,彷彿要掙脫鐵籠的束縛,把自己眼前的憤怒,全部釋放。

作爲一名異國他鄉爲生計漂泊的遊子,在異國他鄉的一片陌生土地上,只不過是一名匆匆的過客,從來沒瀏覽過異國他鄉傍晚時分,異國他鄉的風景,忽然間,一縷縷夏天熱浪滾滾高原的風,夾雜着嗆人的黃沙味兒,襲擊了我疲憊不堪的心身,禁不住打了一個寒顫!感覺不到異國他鄉夏日的晚風,沒有一點清爽、涼快,嗅不到淡淡的野花香夾雜着迷人的稻花香,只有刺鼻的風沙味。觸景生情,再一次喚醒了我對大西北家鄉夏日傍晚時分的回憶和眷戀!

大西北我的家鄉傍晚時分,家鄉的風景是迷人的,深情無限。每當夕陽西下,站在黃昏裏,看着西邊的一座黃土大山,被夕陽西下染紅了半邊天,幾朵雲彩變成個燦爛的晚霞,折射出了太陽的光芒,給一片片整齊的水平梯田地裏的莊稼,染上了一層金黃;白天在田地裏幹活的身影,也逐漸隱沒,田野也開始逐向安靜;放牧的兒童,甩打的鞭子,驅趕的牛、羊,出現在進村的林蔭道上,也看到從田地裏歸來扛着鋤頭拖着疲憊的身影;同時,傳來一對對妙齡少女,藉着幹完活,難得消遣時光,一段煽情的話兒:妹妹:“山坡上開滿了映山紅,尕妹妹生來就是哥哥的人;田地裏的莊稼又長高了,心上的那個哥哥吆,該把尕妹妹娶了……”哥哥:“山上的那朵映山紅,生長起來不容易,開了花兒卻那麼紅;自從那次在妹妹的門前過,看見了心疼的尕妹妹,腿軟的卻走不成……”也瀰漫了起來。

隨着夜色漸漸降臨,建築在黃土大山腳下,錯落有致的的每家每戶農舍的屋頂,也升起了嫋嫋晚餐的炊煙,慢慢地和藍天、白雲,交錯呼應,被風兒拉成薄薄的,形狀如棉絮般的絲絲縷縷,輕移漫卷,自由、祥和和淡泊。村莊有了炊煙的映襯,一動一靜,彰顯和撩繞着的是人間的悠閒與繁忙,因爲他們巧妙地組成了一幅農耕文明的鄉風俗畫;隨之飄來熟悉的飯香;同時,也傳來母親大呼小叫,親切的呼喚自家孩子的乳名……

一縷縷炊煙,猶如黃土地上人的靈魂,無論升多高、多遠,離去多久!看到了炊煙,便看到了自己家鄉的親人、山川河流、花草樹木、村莊和農舍,此景永遠刻在心間眉梢。

家鄉的炊煙,那是與遊子連接的紐帶,一縷縷升起晚餐的炊煙,都會喚醒在異國他鄉漂泊的遊子深深的回憶;一縷縷綿綿的炊煙,在眼前嫋嫋地飄升起來,那淡藍淡藍的煙裏,滿是最平常的人間氣息,樸素、溫暖而芳香和最熟悉的鄉村氣息,都會讓身在異國他鄉的遊子,回味無窮。

炊煙是大西北我家鄉的一道風景,它從大山深處升起,飄逸、繚繞,炊煙也是家鄉臨摹的畫筆,在天地間揮毫潑墨,隨意、自如;炊煙又是柴草竈火化成的幽魂,在爐火中歷練在煙囪裏洗禮,婀娜升空、輕靈飛舞;炊煙更是一縷縷鄉情,在家鄉的這片貧瘠的黃土地土上生根、讓漂泊異鄉的遊子魂牽夢繞!

今天在異國他鄉的遊子,看到了晚霞,彷彿看到了大西北我的家鄉。那裏有藍藍的天;那裏有綠綠蔥蔥的樹木;那裏有綠鬱郁的小草;那裏有蝶舞蜂忙;那裏有遍地的野花香;那裏有心地善良的父老鄉親!尤其是傍晚時分,升起的一縷縷炊煙,彷彿飄來了熟悉的飯香!

家鄉的風景,純粹而清澈,熱情而又奔放,她永遠伸開寬闊、無私、溫暖的懷抱,深深的將我擁抱,拂去了今天在異國他鄉爲生存奔波滿身的塵埃和心靈的傷痕,與家鄉的青山、綠水、藍天相守相望!展現一方恩澤水長,將我的惆悵、無助的靈魂安放!

大西北我的家鄉,那裏是我是人生道上永恆的驛站;那裏是我精神的寄託;那裏可以熨帖遊子一顆在外面被風吹雨打、受傷的心靈!

炊煙的抒情散文 篇13

炊煙,是文人愛寫的題材之一。正如作家、詩人筆下的綠海、明月、陽春、白雪一樣,炊煙也是一種迷人的風景,一首意蘊豐富的詩歌,甚至是一部人類歷史的協奏曲。當你拖着疲憊的身子走在無邊無垠的草原上,當你踏着倦怠的步伐跋涉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當你揉着惺忪的雙眸漂浮在暮色籠罩的大海上……這時,倘若在不遠的前方嫋嫋升起一縷或幾炷炊煙,你定會像久渴逢甘泉般地欣喜、興奮,因爲,你看到了炊煙,也就看到了人家,看到了生氣,看到了希望和信仰。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詩人筆下的意境,其實也是一幅迷人的風景畫,如果攝影師能捕捉到這樣意蘊幽深的鏡頭,那定會成爲受人青睞、耐人尋味的藝術作品。

想起炊煙,我又不由得回想到了童年。

記得那時鄉下各家各戶用的都是土竈——那種燒柴冒煙的土竈。一早一晚,我們常去山上打柴,或去田野放牛。那時沒錢買手錶,而炊煙倒成了我們的“作息鍾”,告訴我們大致該回家的時間。當我們遠遠地看到村莊上空一炷一炷、一縷一縷地冒出乳白色或淡青色的炊煙時,我們就知道阿媽、阿婆、阿嬸們開始煮飯做菜了。直到炊煙聚攏成一層、一堆,由淡變濃,又由濃變淡,直到逐漸飄散消失,這時,我們估計各家各戶的飯菜都差不多做好了。於是,條件反射似的,揹着柴或騎着牛,一路唱着悠揚清脆的童謠,回家去安慰轆轆飢腸了。

縱觀歷史長河,回顧人類社會發展史,可以說,炊煙始終貫穿於其中。二三百萬年前,自從告別那種茹毛飲血的動物式生活,人類便與炊煙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極其漫長的歲月中,炊煙完成了它自身的歷史長卷,從野外篝火到溫室竈堂,從鄉間農村到城鎮都市,從烽火連綿到國泰民安……炊煙,圍繞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主旋律,它自己甘願陪襯爲一首永恆的協奏曲,一支集人類與自然於一體的生活讚歌。

如今,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電、煤、石油氣、天然氣等能源的逐漸推廣普及,炊煙的身影已越來越少見了。這使得許多原在鄉下生活的人轉到城市生活後感到煩悶、憂鬱,覺得離自然越來越遠了;同時,也使不少自幼生長在城裏的城市人暗生對炊煙的希冀和遐想,因而,他們常常找機會離開繁華而煩悶的城市,到野外、鄉間去野炊、燒烤,去享受那種迴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愜意與樂趣。啊!這不正是炊煙有形而又無形的魅力嗎?

誠然,從“無炊煙”到“有炊煙”,這是人類歷史的進步,而從“多炊煙”到“少炊煙”,這同樣標誌着社會在向前發展。

希望炊煙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伴作永恆的協奏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