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西部走筆之四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1.25W人 

我們找了家飯店,簡單的吃了點午飯,迅速將行李全搬上了車,把它放到了後備箱內,關好後備箱。我們一家老小都坐上了車,兒子打開高德導航,定位到青海湖邊。

西部走筆之四散文隨筆

由於有導航的指引,我們的車順風順水,沒有多大功夫就出了城,從起點向正東方向出發,沿G109彎進入G109,再沿G109,朝G109(東)/武威/白銀/銀川方向,進入G22,後來又沿S103行駛,過柴達木立交橋,朝格爾木方向,進入西湟高速公路。沿西湟高速公路朝倒淌河方向進入西湟高速公路。

不知過了好久,兒子見我們悶在車廂內很有些疲倦,看到前面車子已經駛出了甘肅省,進入到了青海省界的收費站。

他笑着對我們說:“過了青海省收費站,我們都下車透透風、歇歇氣,休息休息後再出發。”

我們都同意,正說之間,前面就是收費站了,只看到一幅巨大的標語橫在我們眼前,紅底白字:“青海人民歡迎您!”

這兒停車等待付費的車輛很多,我們從etc直接通過了收費站,車子靠邊停在了路邊偌大的停車場,看那遠處的山樑上有一尊佛像,佛像周圍的建築別具一格,只聽高音喇叭中播放着“倒淌河的傳說”故事。

倒淌河,藏語“柔莫涌”,意思是難捨的水。關於倒淌河的傳說,衆說不一。第一種說法是一段悽哀的傳說: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爲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藏途中,歷經艱難困苦到達日月山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羣山莽莽。思父母、念家鄉,悲慟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水匯成了小河……這就是倒淌河的由來。

其實,倒淌河的故事,據說有多個版本:在藏民中流傳頗多的則是一個神話。有一天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北東西四河,最小的小女兒造西海時,需要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最後一條怎麼也找不到,聰明、狡黠的小龍女便從日月山牽來了一條小河,這條小河從此就由東向西流入到青海湖,這就是今天的倒淌河。又一種說法是小龍女找不到最後一條小河,去找老龍王,老龍王無奈之下,拔了自己的一根倒須而變成了今天的倒淌河。

還有一種傳說,傳說這條小河曾經是女人河(美人河),用這裏河水洗臉會明目養顏,還說她一條西天灑到人間的一條神河,有着神水之說,傳說中女人用她洗浴會貌似天仙;老人常喝此河水,會長生不老;孩子們喝了會變得聰明伶俐,無病無災……自古就有藏族孩子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被譽爲“高原神水”之說……

每一個傳說都爲她增添了一分神祕。當你滿懷着探索和尋覓的熱情來到它的身邊時,卻分明在汩汩之中聽見一聲嘆息,一陣私語般的呢響,一句溫婉的低訴,似乎有着萬種柔腸。於是你會頓悟:這的確是一條美麗而神祕的河。

我們雖然耳聞着這哀怨悲楚的“倒淌河故事”,其實出西寧西去青海湖,大約行程一百公里左右,有一座山叫日月山。翻過日月山纔會看到一條小河順向西流。

民諺說“天下河水皆向東,唯有此溪向西流”,所以這條清澈的小河被叫做倒淌河,順着倒淌河西去不遠便有一個高原小鎮,因河而名叫倒淌河鎮。鎮中路邊一小公園,公園裏豎立着一尊雕像,爲唐時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文成公主,雕像的名字叫“古道流芳”。

一尊雕像,向人們述說着這條滄桑古道上曾經發生的那些事兒,向人們明示了大唐公主幾經艱辛走進西藏,溝通漢藏一家、人民交往的那些故事,昭示着後人借鑑歷史開創未來走向新的明天:藏族人民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成員之一,西藏永遠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土地和財富。雖然說文成公主入藏距今已經1300多年了,但拉薩的神聖寺院—大昭寺內還供奉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門前還矗立着當年大唐與吐蕃“和同一家,患難相恤,暴掠不作”的會盟碑。我去大昭寺時,專門拜謁了這塊見證着漢藏人民團結友誼親如一家的會盟碑:在大樹綠蔭下,威武的矗立着,有一種不可侵犯的`莊嚴和神聖。

我們慕名前往這高原小鎮的雕塑像前,虔誠的合掌向這位偉大的和親使者文成公主作揖磕拜,腦海中縈繞着這位歷史人物。

文成公主生於公元前625年,沒有漢名,吐蕃人稱她甲木薩,翻譯成漢語爲漢女神仙。她天生麗質,賢惠大方,從小在家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通曉詩書禮儀,崇尚佛教。文成公主從嫁給松贊干布開始,就一直生活在吐蕃,直到公元680年感染天花病逝。據說她是唐太宗遠親的女兒,唐朝的宗室女,因爲吐蕃贊普的求親而正是被冊封,次年進入吐槽(即現在的西藏),從此開啓了漢藏兩族之間的廣泛交流。公元634年,松贊干布和唐太宗互派使者出使,後來前者又派使者到訪,請求迎取一位唐朝的公主爲王后,唐太宗沒有接受和親的提議。吐蕃的使者知道了吐谷渾王諾曷鉢也來了唐朝,覺得是他讓這次的求親失敗,並報告了松贊干布。

公元638年,松贊干布以這件事爲由,派兵討伐吐谷渾等各族,並打到了唐朝的鬆州,並表示如果和親不成,就進攻唐朝,結果遭到唐軍的大挫,敗退到自己的領地。松贊干布很害怕,派使者請罪,並派人帶着五千兩黃金和一些珍寶作爲聘禮第二次求親。這次唐太宗答應了他的請求,特別挑選了一位精通詩書的宗室女,封爲文成公主,與他和親。

公元641年的元宵節,文成公主正是嫁給松贊干布,唐太宗派李道宗進行護送,在李道宗和吐蕃使者祿東讚的共同護送下,從長安到西寧最後到拉薩,一路跋山涉水進入西藏。松贊干布在柏海準備迎親,對李道宗以女婿的標準行禮,然後帶着文成公主一起回到拉薩,還專門爲她修建了宮殿。

文成公主駕到西藏後,受到了極高的尊重和待遇。聰慧、有學識、賢德的文成公主在那裏表現出了她的修養,對松贊干布體貼,對當地人加以體恤,並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丈夫治理民族。即使是當地的大臣,也都會想她討教唐朝的治國政策。松贊干布對文成公主更爲仰慕,專門讓人修建了現在西藏有名的建築布達拉宮,房間多達1000間,豪華龐大,足以表達他對公主的誠意。

松贊干布本身很喜歡唐朝的文化,當得知文成公主不喜歡當地人遮面時,馬上下令改掉這個習俗。他自己脫下了民族服裝氈裘,換上了絲綢製作的衣服。另外,松贊干布還派吐蕃的貴族特地到長安的國學學習詩書。自從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成親後,中原和吐蕃兩地的關係長期處於和平狀態,商旅和使臣交往也比較多。

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此後的幾十年文成公主依然致力於兩國的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並與當地人民交好。30年後,文成公主不幸得了天花病去世了,在吐蕃生活了長達40年之久,當地給她的喪禮規格也是極高的。

文成公主是中國歷史上和親的典範,極大地增加了兩個民族關係的發展,她克服了遠嫁異鄉的恐懼,適應了吐蕃的生活,可以說是極具歷史貢獻的一位公主。本身的品質和能力也讓兩族人所敬仰。文成公主進藏的事蹟被代代相傳,值得後人銘記。

高原的天氣如小孩般的臉,剛纔還是陽光燦爛,一會兒就烏雲密佈,任憑涼風颼颼,我們長久的駐足在文成公主的巨大雕像前,追思着她的千古流芳的功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