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實用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彙總10篇

本文已影響 1.4W人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彙總10篇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1

又到了傳統節日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糉子。

傳統節日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糉子的糉葉、糯米、綠豆等,到傳統節日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溼,洗乾淨,然後開始包糉子。她拿起一些糉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後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糉葉,壓緊,按平,摺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糉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糉子包完後,她就把糉子放進鍋裏,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裏飄散出一股糉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裏抓起一條糉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裏,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糉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傳統節日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2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

由於端午節和兒童節捱得非常近,因此美術老師教我們包“糉子”,一方面是讓我們學會怎麼包“糉子”,另一方面嘛,就是爲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做準備。

剛開始包時,我們都以爲非常簡單,就沒聽老師的“教程”,自顧自的包起來,沒想到第三部時就弄不起來,但是就住在這個時候,陳洋包起來了,我們有的就去請教陳洋,有的讓陳洋幫他包。陳洋忙的不可開交,我在旁邊一邊看陳洋包,以便自己摸索着,結果還是失敗了,我還是沒有放棄,把紙拆開來以次一次的重新折,一次一次的重新包,接着我總結了經驗(其實是失敗的經驗):每次做第四步的時候,老是折不立體。我只好讓陳洋幫我折了一個。

後來我仔細觀察了陳洋幫我着的那一個“糉子”,原來是要把那個上去,我若有所思。後來,我又折了幾次,但是還想剛開始時,邊對不齊,氣得我火冒三丈。

回到了家,想到還要做一串糉子和一串千紙鶴,就暈菜了,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摸索,或者去請教大人。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有在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我家每年都包糉子。媽媽包的糉子是最好吃的。端午節快到了,媽媽又開始包糉子了。

媽媽讓我幫她準備糉葉、糯米和豬肉。媽媽先將三片糉葉疊在手上,攤開,接着放一大勺糯米在糉葉上,稍稍攤開一下,然後放一塊大約足有10釐米長的豬肉在糯米上,然後又放一勺糯米攤開蓋住了豬肉。接下來就是最後一步——包成糉子。媽媽將糉葉一片一片小心翼翼的包成糉子,隨手拿起一條繩子捆起來,別以爲看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卻是十分難。

媽媽將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煮,熱氣沸騰,還有一股糉子香味,這不,我和媽媽的身邊多出了一隻大饞貓——爸爸。

媽媽把煮好的糉子放在桌子上,我和爸爸各拿其起一對筷子。我夾起一個糉子放入嘴中,嗯!極品呀!香噴噴的糯米在我的脣間遊動,再咬一口,豬肉的香味若隱若現,讓我久久回味:糯米的醇香,使我如癡如醉;豬肉的肉香味,使我不能自拔。嚥下肚去,那股香味還在我的脣齒間盪漾。我彷彿置身於糉子國,大街小巷全是糉子,裏面包着糯米和豬肉,香氣瀰漫,我都有點捨不得一下子吞入腹中了

現在糉子的口味越來越多,有臘肉、豆沙、蟹肉……。每到端午節,超市裏、商場裏都擺滿了各種包裝精美、各種口味的糉子。可我最愛的還是媽媽包的糉子。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4

“叮鈴鈴……”鬧鐘把我給吵醒了,我高興地從牀上蹦下來。剛走出房間,就聞到一股淡淡的藥草味,回頭一看,家裏的門的兩端都插上了艾草。哦,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

媽媽早早就起牀了,正在忙着包糉子呢。走近一看,洗好的糯米放在一個盆子裏,洗乾淨的糉葉放在框裏,備好的餡料有臘肉、紅豆、紅棗和鹹鴨蛋等各種餡料。

只見媽媽把兩片洗乾淨的糉葉疊成一個漏斗形,然後放上糯米鋪好,夾上一塊臘肉,加上紅豆等餡料,再鋪上一點糯米,然後再用糉葉包成一個立體三角形,用五彩線纏緊,打個結,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

我按照媽媽包糉子的順序,包了一個糉子,可是因爲沒有纏緊,糯米都漏出來了。我沒有灰心,再包了一個糉子,可是因爲米放太多了,把糉葉都撐破了。媽媽看着我,她耐心地對我說:“我來教你吧!”

媽媽教我先鋪好糉葉,放上適量的糯米和餡料,然後小心地把糯米和餡料包裹起來綁緊。在媽媽耐心地教導下我用心地學包糉子,一個個漂亮的糉子終於做好了,我高興極了,接二連三接着包糉子。

媽媽把我和她包的糉子放進了高壓鍋裏,蒸了半個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嚐了嚐,好吃極了。

媽媽看着我笑了,她說:“你這個小饞貓,去照照鏡子吧。”我跑去看鏡子,鏡子裏的我,滿嘴都是糯米,我和媽媽四目對視,哈哈大笑起來。

今年端午節我不僅吃到了美味的糉子,還學會了包糉子,我從包糉子中還領悟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就會獲得成功。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5

暑假裏,有一天和媽媽逛商場,忽然看到商場裏有熱騰騰的糉子,就突發奇想,纏着媽媽要包糉子,媽媽實在拗不過我,就買了一些糉葉,糯米,大棗……

回到家,媽媽首先給我講了吃糉子的習俗,我知道了愛國詩人屈原被趕出國界,當他得知自己的國家被毀掉了,心情悲憤交加,一氣之下投江自盡。爲了不讓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人們就往水裏扔糯米糰,久而久之就有了吃糉子的習俗。

於是我們開始包糉子,沒想到媽媽可是包糉子的一流高手,只見媽媽把浸泡好的葦葉一片搭在一片上,然後一折,再一擰,就把葦葉變成了漏斗形,再倒上米,把三四個棗填在米里,再撒上一層米,把蓋蓋上,三纏兩繞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弄得我眼花繚亂,我驚羨不已。我不甘心,於是決定自己也包一個大糉子。

我開始包糉子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葦葉一片搭在一片上,然後一折,再一擰,也成了一個漏斗,我不禁暗暗得意,覺得自己有包糉子的天賦,沒想到自己沒注意,漏斗下面有一個洞,往裏裝米時,“譁”米全從下面的洞裏漏了出來。媽媽笑着說:“真是一個大漏斗啊!”

我不甘心,做不好,再來。我再一次把葦葉折成漏斗形,。“呀”!不行,下面是不漏了,可上面連一棵棗也放不進去了。這回我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終於把葦葉做成了一個讓人滿意的漏斗形了,接下來我往漏斗裏放米,再把棗填進去,又撒上一層米,,該蓋蓋了,我把蓋子往前一繃,這次挺順利的,可蓋上蓋之後,我發現米少了,我想加米,可是沒加好,又多出來了。這時我小心翼翼的把多出來的米倒了,然後出出一根馬蓮,一圈一圈的繞上,最後打結了,兩隻手不夠用, 我忙的忘了手還要扶着糉子,兩支手都用在了繫繩上,差點米都撒出來了,幸虧我眼疾手快,又扶住了糉子,最後我在牙的幫助下終於把結繫上了。慢慢地我也越抱越嫺熟。

我學會了包糉子,也體驗到了勞動中無窮無盡的快樂!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6

在端午節,吃糉子是由來已久的習俗。據說,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投河自盡後,人民們搜索屍體未果,爲讓屈原的屍體不被水中的魚吃掉,就把糯米用葉子包起來,投入河中餵魚。於是,吃糉子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今天,我們進行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內容是:爲孤寡老人包糉子。

一下車,走到敬老院裏,我感到孤寡老人一雙雙眼睛都盯在了我們的身上,看得我好不自在。小狗汪汪直叫,是在歡迎我們吧!我往材料堆裏一擠,哈!還真豐富,有肉、葡萄幹、蠶豆等糉子餡料,最重要的是還有好多糉子葉和糯米。我們一個個“爭葉奪米”,不在話下。可是,我們不知道怎麼包呀?一個個同學都拿着那一片片糉子葉發呆。

於是,幾個老奶奶就來教我們:先把糉子葉一卷。做成一個小碗,然後把餡料填在小碗裏,填滿之後把小碗捏成三角形,把上面剩餘的部分蓋下來,用繩子紮緊,OK,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於是同學們都照着這個樣子去做,但還有些人不懂。此時,我看見有的同學去孝敬老奶奶了,一位同學在老奶奶身後輕輕地敲着背,老奶奶高興地笑了。

過了一會,同學們都多多少少做了糉子。我仍然二丈和尚摸不着頭腦,直到後來纔在媽媽的幫助下做了兩個“微型糉子”,看着這兩個小小的糉子,我無奈地笑了笑。

到了該走的時候了,我們都戀戀不捨的把糉子送給老奶奶,然後,一步一步地離開。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要來臨了,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我高興極了,因爲很快就可以吃外婆包的糉子,外婆包的糉子非常好吃。甘香可口,放到嘴裏馬上就融化了。每年傳統節日端午節,外婆都要包好幾大鍋糉子給我們吃,雖然外婆包糉子很辛苦,但是看到我們吃糉子時開心的樣子,辛苦也就抵銷了。

今天,是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和媽媽還有爸爸,一起回到外婆家。我來到外婆家第一件事,問:“外婆,糉子包好了嗎?”外婆回答道∶“還沒有,纔剛剛開始包,要等到今天晚上纔有糉子吃?我說:“外婆,我來幫你吧?”外婆說:“好,反正多一個人多一個幫手,你也來包吧!”

開始看外婆包糉子的?r候,我就發現糉子的形狀很與衆不同,也不是方方的,也不是圓圓的。我又發現,糉子的形狀有點象圓錐,我就問外婆:“外婆,爲什麼糉子要包成這樣子?”外婆說:“這樣包的好處是能夠不讓材料“露餡”。

我一開始包的糉子,全部都是“露餡”的。接着,包的全都是“醜小鴨”。最後,我包的糉子終於變成了“白天鵝”。從“露餡”進化成“醜小鴨”,再從“醜小鴨”進化成“白天鵝”。這可真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幸好一開始我沒有放棄,要不然,我也不會有“白天鵝”這麼好的成果。

外婆把糉子放入鍋裏,煮了十個小時,終於把香噴噴的糉子端到桌上。晚上,我們大家團聚在一條小溪旁,一邊吃糉子一邊談論人生

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付出會有收穫,我還總結出一條公式:收穫=堅持+努力+付出。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8

端午節的那天早晨,我穿好衣服,洗臉刷牙之後,和媽媽一起到菜市場買回了食材,我們買的食材有糉葉、餡兒、糯米等等。

回到家裏,媽媽就開始教我包糉子。她一邊包糉子,一邊給我講解,一邊反覆示範幾個難做的動作,我看見媽媽先把糉葉對摺成90度,接着把糉葉捲成漏斗形,放上糯米,中間放上餡兒,再把多餘的.糉葉圍繞糯米繞幾圈,最後細線把糉子捆好。這樣,一個大大的有棱有角糉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是,我包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在捲成漏斗型時,把葉子卷破了,在系線時,線沒繫緊,包好的糉子又散了等等,每遇到一個困難正準備放棄時,媽媽總是鼓勵我,“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媽媽的鼓勵,讓我有了信心,我繼續包起來,經過多次嘗試,最後一次,我成功了。

我成功了,從中,我也懂得了做一件事,不要輕易放棄,只有堅持不懈,纔會取得勝利!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9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當聽到這樣一首首端陽節歌謠的時候,五月初五,端午節就已經悄悄地來了。

在6月19日,我有幸被邀請到食堂包糉子,我的心情如浪花一般歡騰:我終於能嘗試一下包糉子的感覺了!糉子有三角形、四角形、方形等等,各種各樣。首先,老師先要我們看食堂阿姨們怎麼包,他們用熟練的手腳,不一會就完成了一個糉子,看着這一幕,我真打心眼裏佩服她們,同時也默默地記着他們每一個動作。不久,就輪到我們自己嘗試着包糉子了:看着像小船兒一樣的一堆糉葉,我拿出兩片,把它們圈成一個漏斗形,再裝上一半漂洗過的糯米,可是正當準備放蜜棗的時候,突然,糉子漏米了,我手忙腳亂,誤打誤撞地把包到一半的糉子拆了,心情頓時失落極了:怎麼會這樣?該怎麼辦呀?這時,阿姨笑着走過來說:“你啊,裝餡的時候手抓太緊了,所以纔會導致糉子包到一半就露餡了!”然後,我又繼續包起糉子來,可是這個難題解決了,另一個難題又“攻”過來了,綁繩的時候綁得太鬆了,又讓糯米“逃走了”!眼見着別人一個個都快包好了,我緊皺着眉頭,焦急萬分,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不行,我得冷靜下來,得細心,好好檢查有沒有不嚴實的地方……然後,我拿起一根細繩,輕輕地,慢慢地綁緊。終於,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可算把糉子包好了。一個,兩個……越來越熟練了。我細細地端詳着糉子;它有棱有角,象徵着屈原正直的一生;糉子中間的蜜棗則象徵着屈原一片熾熱的忠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蒸煮,糉子出鍋了,我輕輕地打開糉葉,暗香四溢。

吃着這圓潤香甜的糉子,我不禁爲能成長在中國這樣一個優秀的民族而感到自豪!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10

今天我起了個大早,陪媽媽到菜市場採購包糉子的食材,準備到外婆家聚會,順便大家一起包糉子。我們買了五花肉、蝦米、香菇、糯米及糉葉等材料,全家一同開車前往外婆家。

今年的端午前夕雖然吃了各式各樣的糉子,但還是覺得外婆包的糉子最好吃。爲了不讓這種美味失傳,媽媽特地爲了我們親自學習這項手藝,這樣我們在每一年的端午節,都可以吃到有“媽媽味”的糉子,而我也希望能把這項技術學習起來,才能讓美味傳承下去。

首先我們先把糯米泡水,糉葉清洗乾淨。接下來爆香紅蔥頭,放入切好的餡料在鍋裏炒香,再加入鹽、醬油和胡椒粉調味,這樣就完成了餡料的製作。比較特別的是,糉葉是選用綠色的新鮮竹葉,這樣才能夠將糉葉的香味蒸進糯米中,而且非常清爽不油膩!糯米也在鍋裏炒過產生黏性,接着就正式開始包糉子囉!

別小看這小小的三角形,要包得漂亮還真不容易呢!我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媽媽說:“別急!這對你來說太困難了些,長大再慢慢練習也不遲。”我們將包好的糉子蒸來試吃,果然美味可口!不但享受到“自已動手做”的樂趣,也不用擔心食材的安全與衛生,真是一舉兩得!以後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要和媽媽一起親自動手包糉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