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實用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七篇

本文已影響 1.37W人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七篇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1

小時候,只要一到端午節,我多會求這奶奶給我做十幾個小糉子。可是去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卻對我說:“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糉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爲在我的眼裏,包糉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糉子餡和糉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糉子。奶奶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動作,“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接着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糉葉,把糉葉先捲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接着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是在奶奶手裏聽話的糉葉,到了我這裏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泄氣了。原來糉子好吃,卻這麼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是我還是非常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糉子。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糉子,後來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誇我心靈手巧。奶奶還把小糉子串在一起,據說這樣象徵着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2

端午節,我夢寐以求的日子,因爲奶奶答應了我要教我包糉子,所以,這天對我的意義自然與衆不同。

清晨起來,梳洗完畢後,餓得飢腸轆轆的我跑到餐廳,只見餐桌上擺着的並不是豐盛的早餐,而是糯米、長長的葉子,一些五顏六色的肉、菜混攪得餡。我立刻氣的火冒三丈。我跑到廚房氣勢洶洶地問奶奶:“奶奶,今天誰來家裏做客呀?還是什麼特別的日子?怎麼不做飯,難道就吃這些葉子”“傻丫頭,今天是端午節。”“呀!我怎麼忘了?”“走吧!傻丫頭,全家總動員!”“幹什麼去?”“包糉子唄!”我歡呼起來,我既不懂包糉子的技巧,也不懂該怎麼做,但小女子一言既出八馬難追,外加9個香爐——一言九鼎,只好硬着頭皮去蠻幹。

奶奶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一把手地包起來,我雖然也裝的有模有樣,可還是逃不過奶奶的火眼金睛,“傻丫頭,不懂了吧?我來教你,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後……”雖然聽得迷迷糊糊的,但還是聽懂了,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糉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是內在美。接着,我又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大。“再見了,我的糉子。”還沒說完,它們就被奶奶送入了蒸籠裏。

“哇!好香!”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別有一番滋味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3

今天上午,我和範奕均一起在家裏學包糉子,之前的準備是;一碗調好料的糯米,一些糉葉,蘭草和調好料的肉。

媽媽拿起兩張糉葉把葉子圈起來變成一個漏斗形,但一個小洞也不能有,接着把糯米裝進去,把肉埋進米里,再把口封住,最後用蘭草把它緊緊地綁好就OK了。

我看了以後已經急不可待了,立刻抽出兩片葉子要圈起來,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來,只好讓媽媽幫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的糯米倒進去,挑了一塊大大的瘦肉放進去,在我要封口時“沙——”“啊喲!

我的糉子”我大叫一聲米全撒了,媽媽見了直搖頭,連聲說不行,媽媽把着我的手輕輕的包糉子媽媽說“好了”,現在我該看一看範奕均包的糉子了,哈!

她包的可不是糉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沒有糯米(她超愛吃肉)。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高壓鍋了煮,不一會兒熟了,我們吃了好幾個,味道太好了。

我以後要多練習包糉子,你會包糉子嗎?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4

今天,我到小姨家做客。弟弟不在家,真掃興,又得當沒有“士兵”的“將軍”了。但我往桌子上一看,是糉葉呀!

我高興極了,便纏着小姨教我包糉子,小姨無奈,只好答應教我包糉子。

終於開始包糉子了,小姨先教我把糉葉捲成圓圓的漏斗狀,顯得十分輕鬆,而我弄了半天也沒弄好。只好向小姨請教,原來,是我太心急了一點,總是卷不成形。於是,我只好冷靜下來,小心翼翼的捲了起來,哦!

終於完成了第一步。我繼續包糉子,小姨用手把糯米一把一把地抓進了“漏斗”裏,我也學着她的樣子把米抓進了“漏斗”裏。終於到了最後一步——封頂了,只見小姨將剩餘的葉子蓋在露在外面的糯米上,就完成了我也這樣完成了第一個糉子。

當小姨把糉子拿出來後,不禁笑了起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我包的糉子所有的角都在漏米,哈!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5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民間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要用吃糉子來的方式紀念他。

姥姥住在她自己家,每當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去看望她。她坐在沙發上爲我們包肉糉子。由於我的好奇心強,所以有時就看姥姥是怎樣包糉子的。姥姥笑眯眯的說:“爲什麼總看我包糉子,是不是想學呢?”我點頭稱是。“那我就教你吧!”

姥姥爽快的答應了。首先,準備豬肉、糉子葉、醬油、雞粉、鹽和糯米。先把豬肉切成一塊一塊的,用醬油、雞粉和鹽淹上。再把糯米洗乾淨,等豬肉淹好了。就可以包糉子了。只見姥姥先把糉子葉折成一個不封口的三角形,放上糯米和豬肉,並一層一層地疊上去。再用糉子葉封上口並拿線紮緊就可以入鍋了。現在輪到我了,由於我是第一次包糉子,餡放得太多了,都被擠了出來,餡放的太少了,糉子癟了,線繃得太緊了,把糉子葉都繃破了。再包第二個時我就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慢慢包,終於包出一個和姥姥差不多的糉子。

通過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事不但要注意結果,更要注意過程,因爲只有過程,才能帶給人們一種快樂。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6

前幾天,我從陳倩嘴裏得到了一個好消息:這次的小記者活動將會在萬利隆西餅屋舉行!聽到這個消息,我一蹦三尺高,一把抱住了陳倩,可聽陳倩說還要等到星期六,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沒勁了。

在憧憬與期待中終於迎來了這次快樂的旅程,一路上,大樹向我招手,花兒對我微笑,我們像一羣快樂的小鳥飛進了萬利隆。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什麼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包糉子!”

老師請一位阿姨教我們我們包棕子。包糉子需要準備糯米、紅棗和蜜棗,只見阿姨先輕輕地把手放到糉葉上(要不糉葉裂開就會漏餡),再把糉葉捲起來,糉葉的頂必須包得尖尖的,然後再把兩片糉葉對摺,最後放點糯米和棗子,把糉子用繩子紮緊,這樣一個好吃的糉子就做成了。

看過阿姨示範後,我學着阿姨的做法一步一步地試着做了起來,我剛攤開糉葉要放進糯米,想把糉葉對摺包起來,一不小心下手太重,糉子就散架了,看到馬上就要包成功的糉子七零八散,急得我直跺腳,還好沒人發現,瞅瞅他們都在專心地包着,我又悄悄地拿過幾張糉葉,用心地包了起來,“笑笑,加油,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定會成功的!”我邊包邊鼓勵自己。

接下來,我每一個動作都小小心心的,輕輕地攤開,輕輕地放餡,輕輕地捆紮,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漂亮的糉子終於做好了!“哈哈哈哈!”我甭提有多高興了,情不自禁就笑出了聲,大家看着我笑也都跟着笑了起來……

按照這樣的方法,我在短短的活動時間內成功地包好了四個漂亮的糉子,真想馬上飛回家告訴爸爸媽媽這個好消息!

回到家媽媽很快就把糉子蒸好了,一家人快樂地分享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止不住喜悅,承諾下回一定買些材料包很多和大家分享,炫炫自己的包糉子技術,順便帶幾個“徒弟”!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7

俗話說得好:“吃了端午棕,才把棉衣送。”眼下,正是荷花盛開之際,又到了中國的傳統日子:端午節。然而,在今年的端午節,我卻得到了不一樣的收穫。 記得這天下午,我剛睡午覺起來,只見媽媽一邊端着一盆糯米,一邊對我說:“女兒,你要不要過來跟媽媽包糉子?”睡意朦朧的我立刻清醒過來,迫不及待地催媽媽,說:“媽媽,媽媽,快點,快點!”她不緊不慢地說:“急什麼,坐好,要開始包了!” 我們坐在板凳上。媽媽拿起一片糉葉,將它平放在手心,然後又拿起一片葉子,反覆重疊,再抓一把糯米放在葉子上,將葉子的兩邊疊起來,又將兩頭折起來,“拿着。”我毫無頭緒地接過媽媽給我的“半成品”,又說:“媽,這是幹什麼?”“傻孩子,當然是包糉子。”“糉子是這樣包的?”“啊,不然還怎樣?”經過媽媽的“良苦用心”指導下,我終於明白糉子的包法。

“叮鈴鈴,叮鈴鈴……”媽媽的手機鈴聲響了,她轉過身去接電話。突然,我壞笑了一聲,準備要自己動手包糉子。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將一片片糉葉放在手心,然後抓一把米,呀!我的手上怎麼全是小小的糯米,沒辦法,我只好將糉子裏的米都灑出來,然後把我手上的米抖擻在糉葉上。這又是怎麼回事?只見我剛纔辛辛苦苦弄好的“糉子”竟然破了個洞!這下好了,把我氣壞了!我一撒手,全部的糉子都散了。 “孩子,你又在弄什麼?”媽媽打完電話後趕過來,“啊!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媽媽看看地下的糯米,又看了看我,說:“女兒,你想包糉子可以跟媽媽說,實在沒必要自己幹!”聽到媽媽這話後,我心裏的小人發誓,以後永遠也不自己包糉子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終於包出了一個帶着“異域風情”的糉子。煮熟後,我們全家都笑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特別短暫,端午節馬上就要過去。但是,只要我們有一顆樂觀的心,無論什麼時候,總能記住:“包糉子”歷險記的濃濃端午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