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語文教學《三個兒子》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8.96K人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三個兒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三個兒子》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三個兒子》教學反思1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融合在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着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的'三個媽媽,表現各不相同,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裏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樣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於是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做好批註,最後進行交流。

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給我驚喜:

第一個孩子一站起來就提出問題“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馬上引來其他孩子的爭相回答,於是,不用再揭示什麼道理,孩子們已經通過讀文、討論、探究,自己領悟到了:因爲只有第三個兒子懂得關心自己的媽媽。之後,我又趁勢讓孩子們談談“我們能爲自己的爸爸媽媽做些什麼呢?”孩子們暢所欲言,孩子們也明白瞭如何去做爸爸媽媽的乖孩子,他們對父母的關心、體貼,全化在一句句暖人的話語中。

我再讓孩子們談對課文的其他收穫。

一個孩子說:“我覺得應該把第三個媽媽說的話改一改,改成有話可說,因爲他的孩子很孝順。”

我順勢引導:既然這個孩子有優點,那爲什麼他的媽媽卻說沒什麼可說的呢?

語文教學《三個兒子》教學反思2

“爲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僅僅把自己對文本的感受、理解、體驗傳授給學生是不行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本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閱讀教學生活化要求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比如:在開始引入課題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她的動作和表情是怎麼樣的?”從而導入課文“這裏也有三個媽媽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你去讀一讀”。這樣的閱讀貼近生活,並營造了一個民主的環境,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本有了獨特的理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