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範文5則

本文已影響 2.7W人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1:

《三個兒子》是人教新課標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第23課。這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誇獎和三個兒子在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即:當三個兒子的媽媽們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嗓子好的只顧着唱歌,力氣大的只顧着翻跟頭,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淺顯的文字中包含着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爲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範文5則

在《三個兒子》的教學過程中,在第一課時和學生一起感受了三個媽媽眼中的兒子是怎樣的基礎上,特別是引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會唱歌和會翻跟頭的兩個兒子在媽媽們眼中是那麼優秀與之第三個兒子的“沒什麼特別”進行強烈對比。從而直奔文本中出現的學習夥伴提出的“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爲什麼卻說只看到一個兒子呢?”的這一思維聚焦點,以此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究。這樣一來讓學生從三個媽媽口中得出對三個兒子的初步評價,然後通過後面的學習感受三個兒子的表現,形成鮮明反差,看法隨之轉變,使學生認識到那個“沒有什麼特點的兒子”卻是最懂得體貼、孝敬媽媽的真正的兒子,他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媽媽。

爲了讓學生能對文本中的重點語句有更深刻地理解和對人物當時的感受有更真實的體會,就在課前帶着學生玩了一個提水的遊戲,考慮到學生年齡、體格比較小,因此裝了大半桶水讓他們提着走了不到十米路,學生在玩樂中有了自己切身的體會,對於之後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朗讀和理解“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盪,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這一重點句的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認爲除了要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感悟、理解文本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情感,更應該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把聽、說、讀、思、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讓孩子們融入生活場景中,自主學習,體驗閱讀的樂趣,體驗閱讀情感,在讀中獲得閱讀後的成就感。長此以往,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2:

本課就是教育孩子們孝敬父母的,作爲二年級的孩子那麼小,給他們講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會太懂,只有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讓他們在讀中感受到作爲孩子最應做到的是要爲父母分擔家務活。學習課文時,我讓孩子們找出三個兒子在母親心中是什麼樣的?引導孩子們讀出三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評價。讀完3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後,我出示圖畫,三個母親各提着一桶水在路上走,讓孩子們看圖讀文找出三個孩子是怎樣做的。讀出這三個孩子的表現。讓他們在讀中感受到三個兒子中只有一個是爲父母分擔的`。然後我問孩子:明明有三個兒子,爲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孩子?就這樣在讀中,孩子們不知不覺的感受到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道理。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3:

《三個兒子》是人教新課標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23課。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有趣、感人肺腑。課文敘述了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嗓子好的只顧着唱歌,力氣大的只顧着翻跟頭,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淺顯的文字中包含着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爲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下面是我對《三個兒子》的教學反思。

在《三個兒子》的教學過程中,第一課時學生感受了三個媽媽眼中的兒子是怎樣的以後,便直奔文本的思維聚焦點,那就是“明明是三個兒子,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你認爲老爺爺看到的是哪個兒子?”,以此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究。

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媽媽提水辛苦”爲切入點切入。

1、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⑴ 讓學生深入到語言文字當中去體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盪”等詞感受理解。

⑵ 想象性、移情性體驗,通過閉眼聽老師讀,想象,讓學生在腦海中逐漸形成豐富生動的表象,繼而小組交流,將表象轉化爲口頭語言,同時進行情感上的交流。

⑶ 對比體會,深入感受:

① 學生對三個兒子前後認識的對比:

首先讓學生從三個媽媽口中得出對三個兒子的初步評價,然後通過後面的學習感受三個兒子的表現,形成鮮明反差,看法隨之轉變,認識到那個“沒有什麼特點的兒子”卻是最懂得體貼、孝敬媽媽的真正的兒子,他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媽媽。

② 將兒子的行爲跟媽媽的辛勞反覆對比:

當學生提到一個兒子的表現時,反問學生:“此時,她們的媽媽在幹什麼?” 當學生提到第二個兒子的表現時,也與媽媽的辛苦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媽媽是如此辛苦地在提水,作爲兒子,如果不去幫助媽媽,是不應該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以此觸動他們幼小的情弦,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③ 三個兒子之間的行爲對比,在對比中突出第三個兒子:

最後的星級挑戰題既是語言的積累、運用和拓展,又照顧到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

2、在《三個兒子》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讓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有機融合,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力求體現師生、生生間的對話交流,讓孩子們體驗角色,豐富認知,達到互相啓發,互相學習的目的。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4: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沒有給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沒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是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反覆讀課文,讀出神,讀出味,通過讀來體會。其次,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對話帶着自己強烈的情感體驗去讀書討論,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領會課文的思想內涵,並從中昇華情感。例如媽媽誇獎兒子的話,我採用讓學生自己大聲讀、小組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讀,並讓學生進行相互評價,通過不斷的朗讀,評價,不用多講,學生便知道了前兩個媽媽說的話要讀出自豪的語氣,後一個媽媽說的話要讀的平穩一些。整節課我引導學生以各種形式讀書,讓學生通過讀比較三個兒子的不同,感受到媽媽的辛苦,讓他們體會出: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使學生真正地走入了課文的意境中,更好地體會了作者的情感,更深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最後,爲了聯繫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孝順父母的心願,我佈置課後作業讓學生爲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就能夠將所學付諸行動,落實於實際生活之中去,在生活中、在體驗中完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同時也爲課文的學習提供生活的保證,。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教學中主次不夠清晰,在討論老爺爺話的含義時做的不夠充分;指導朗讀時,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教學中生字的學習與課文的學習分離等。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加以完善和改進,讓學習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在情感體驗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5:

兒子,這個字眼在媽媽的心裏是神聖的。可是,媽媽這個字眼,在兒子的心裏是怎樣的呢?我們感動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而大力讚頌母愛的時候,是否應該引導孩子們讀讀“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這些頌揚子孫孝心的文章呢?《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誇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本課一開始,我就用歌聲先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孩子在媽媽下班回家後,給媽媽倒茶、捶背等的故事。學生們在欣賞歌聲的同時,體會到歌曲中的孩子是多麼地孝順。

接着,由歌曲中的孩子引出本課的課題《三個兒子》。這一課中輕聲字詞比較多,在檢查自學時的字詞這一環節中,我通過領讀、找規律、再讀、開火車讀的方法,讓學生體驗輕聲。

在文本教學時,文章的前部分講了三個兒子在自己媽媽心中的形象。我讓學生用“——”線畫出來後,通過說說媽媽心中的孩子是個怎麼樣的孩子?媽媽在誇自己的兒子時是怎麼樣的心情?讀讀媽媽說的話等環節讓學生感受到前兩位媽媽的自豪感,及最後一位媽媽的謙虛、平淡。

文章的後半部分除了講水桶很重外,重點是三個兒子迎面向媽媽走來後的表現。我讓學生用“~~~~~”線畫出來,並通過說說每個孩子此時心裏在想些什麼?聯繫上下文理解“跑”在此時的作用,讀句子,比較每個孩子在此時發揮優點的結果等方法讓學生體會到我們應該怎麼樣做纔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接着,我通過讓學生說說老爺爺心中“兒子”的標準,來理解老爺爺“只有一個兒子”的說法。

然後,讓學生說說“假如我就是三個兒子中的一個,聽了老爺爺的話,我會想:( )”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要孝順父母,內化成自身的品質。

本課結束前,讓學生進行《三字經》中孝順長輩部分的誦讀以結束本課教學。

從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來看,學生學得比較紮實,都能感受到第三個兒子的孝順,還有的孩子在作業中寫到紛紛勸前兩位兒子,要懂得取長補短,在保留原有優點的基礎上學習第三個兒子做到真正的孝順父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