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高二語文期末試卷(附答案)

本文已影響 3.1W人 

期末考試是對同學們一學期學習成果的一次大盤點、大檢閱,同時也是對同學們綜合素質的一次挑戰。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期末試卷(附答案),歡迎參考~

高二語文期末試卷(附答案)

第Ⅰ卷 閱讀題

一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有人會說,幸福這個東西很難說,好像是很主觀的感覺,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確實是這樣,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但是,你若深入地問爲什麼會不一樣,其實還是有標準的。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從大的方面來說,其實是體現了價值觀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爲的終極目標,我們做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手段。一個人想要賺錢賺得多一點,這本身並不是目的,他是爲了因此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駁了:我不要那麼多錢,也可以幸福。比如說我讀幾本好書,就會感到很幸福。其實對後一種人來說,讀書就是他獲得幸福的手段。

對於什麼是幸福,西方哲學史上主要有兩種看法、兩個派別。一派叫做“快樂主義”,其創始人是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近代以來,英國的一些哲學家,如亞當斯密、約翰穆勒、休謨對此也有所闡發。這一派認爲,幸福就是快樂。但什麼是快樂?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煩惱。身體健康、靈魂安寧就是快樂,就是幸福。他們還特別強調一點,人要從長遠來看快樂,要理智地去尋求快樂。你不能爲了追求一時的、眼前的快樂,而給自己埋下一個痛苦的禍根,結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義”。完善主義認爲,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說道德上的完善。他們認爲人身上最高貴的部分,是人的靈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這部分滿足了,那纔是真正的幸福。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蘇格拉底、康德、黑格爾等,包括馬克思,他們強調的是人的精神滿足。

這兩派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十分強調精神上的滿足。如伊壁鳩魯強調,物質慾望的滿足本身不是快樂,物質慾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兩碼事。生命需要得到滿足那是一種快樂,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慾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約翰穆勒則強調,幸福就是快樂,但是快樂是有質量和層次的區別的,一個人只有各種快樂都品嚐過了,他才知道哪一種快樂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

在中國哲學裏,我感覺,道家比較接近“快樂主義”,尤其是莊子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還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快樂。儒家比較接近“完善主義”,儒家認爲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學家認爲,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他說人是受慾望支配的,慾望就意味着匱乏,你缺什麼往往就對什麼有慾望,而匱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慾望滿足以後,人是不是就快樂了呢?非也。慾望滿足以後是無聊。叔本華說,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僅僅從滿足身體的、物質的慾望層面來理解的話,幸福確實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超越慾望層面來看幸福,這個觀點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愛讀書,你渴望去讀那些好書,你知道一些好書在等着你讀,那個時候你會痛苦嗎?你不會。讀完了以後你會無聊嗎?不會。你感到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你會因此快樂。這就進一步說明,我們談幸福問題,一定要超越純粹慾望的層面,要從價值觀角度去談。

(摘編自周國平《幸福的哲學》)

1、下列有關“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有人說,幸福好像是很主觀的個人感覺。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對幸福的認識也就很難有統一的標準。

B.按照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幸福是一切行爲的終極目標,我們做各種事情其實都是獲得幸福的手段。

C.亞當新密、約翰穆勒一派認爲幸福是身體無痛苦和靈魂無煩惱,而黑格爾等人乃至馬克思的主張則與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義”認爲,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們在滿足自身靈魂、精神的需求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近代以來,英國哲學家休謨等人認爲,幸福就是快樂,但你若只追求一時的、跟前的快樂,最終你得到的也許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鳩魯認爲,物質慾望的滿足不能使人快樂,只有滿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種快樂纔會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

C.叔本華認爲人生充滿着痛苦和無聊,人受慾望支配,慾望沒滿足的時候體是痛苦的,而滿足以後則無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這個問題上之所以衆說紛紜,是因爲每個人看重的不同。我們若僅從滿足身體和物質慾望的層面理解.就不會有幸福感。

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西方“快樂主義”認爲,身體健康、靈魂安寧讓人們感到很快樂很幸福,人們應該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快樂,並理智地去尋求快樂和幸福。

B.中國哲學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也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以莊子爲代表的道家思想屬於“快樂主義”,莊子認爲與天地精神往來快樂無限。

C.中國的儒家思想認爲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這種思想和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康德等人強調的精神滿足比較接近。

D.人們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獲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擺脫純粹物質慾望的支配,豐富精神的世界,尋求心靈的滿足。

二 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杜杞,字偉長。父鎬,蔭補將作監主簿,知建陽縣。強敏有才。閩俗,老而生子輒不舉。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遷尚書虞部員外郎、知橫州。時安化蠻寇邊,殺知宜州王世寧,出兵討之。杞言:“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爲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爲援邕管內製廣源外控交阯願擇文臣識權變練達嶺外事者,以爲牧守,使經制邊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盜起京西,授京西轉運、按察使。居數月,賊平。

會廣西區希範誘白崖山蠻蒙趕反,有衆數千,襲破環州、帶溪普義鎮寧砦,嶺外騷然。擢刑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廣南西路轉運按察安撫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遞以書諭蠻,聽其自新。次宜州,蠻無至者。杞得州校,出獄囚,脫其械,使入洞說賊,不聽。乃勒兵攻破白崖、黃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燬積聚,斬首百餘級,復環州。賊散走,希範走荔波洞,杞遣使誘之,趕來降。杞謂將佐曰:“賊以窮蹙降我,威不足制則恩不能懷,所以數叛,不如盡殺之。”乃擊牛馬,爲曼陀羅酒,大會環州,伏兵發,誅七十餘人。後三日,又得希範,醢之以遺諸蠻,因老病而釋者,才百餘人。御史梅摯劾杞殺降失信,詔戒諭之,爲兩浙轉運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閣待制、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知慶州。杞上言:“殺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辭。將吏勞未錄,臣未敢受命。”因爲行賞。蕃酋率衆千餘內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邊戶,掠馬牛,有詔責杞。杞言:“彼違誓舉兵,酋不可與。”因移檄夏人,不償所掠,則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罷去。

杞性強記,博覽書傳,通陰陽數術之學,自言吾年四十六si矣。一日據廁,見希範與趕在前訴冤,叱曰:“爾狂僭叛命,法當誅,尚敢訴邪!”未幾卒。

(選自《宋史列傳第五十九》,有刪節)

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爲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爲援邕管/內製廣源/外控交阯/

B.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爲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爲援邕管/內製廣源/外控交阯/

C.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爲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爲援/邕管內製廣源/外控交阯/

D.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爲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爲援/邕管內製廣源/外控交阯/

5、下列對原文加點詞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蔭補,也稱爲奏蔭、補蔭、恩蔭等,指因祖先功勳而補官。蔭補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長期存在的一種選官制度。

B. “擢”在文中爲“提拔,提升”的意思,在我國古代,表示升官進爵的詞語還有很多,如“拔”“陟”“晉”“進”“改”“拜”等。

C. 蠻,《史記,吳太伯世家》索引說:“蠻者,閩也,南夷之名,蠻亦稱越”。古代學者對四方異族的瞭解十分有限,往往用蠻、夷、戎、狄、胡、越等來泛指四方異族。

D.“列傳”是我國紀傳體史書中列敘歷史人物事蹟的傳記,如漢代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曾經說:“世家三十,列傳七十。”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杜杞聰敏有才,長於地方治理。擔任建陽知縣時,針對當地的不良風俗,他讓五戶相保互相監視,並規定若再發生便處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謀,戰功赫赫。他先後鎮壓多地叛亂,善於與西夏周旋。圍剿區希範、蒙趕時,先勸降,後進攻,最終迫使區希範、蒙趕投降並將其殺害。

C.杜杞性格倔強,敢於堅持原則。蕃人首領率衆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領,乘機搶劫邊民,朝廷下詔責備杜杞。杜杞堅持原則,不交回搶走的財物,則得不到酋長。

D.杜杞博聞強識,通曉陰陽術數。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歲就死。一天上廁所時,見被他殘殺的區希範和蒙趕在面前訴說冤枉,就嚴詞斥責,不久去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賊以窮蹙降我,威不足制則恩不能懷,所以數叛,不如盡殺之。

(2)殺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辭。將吏勞未錄,臣未敢受命。

(二)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8~9題。(10分)

阮郎歸

晏幾道

天邊金掌①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②,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①金掌:漢武帝在長安建章宮建高20丈的銅柱,上有銅人,掌託承露盤,此處代指汴京。②蘭佩紫:即佩紫蘭。紫蘭,一種香草。

8、 這首詞前兩句的描寫展現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怎樣的情感?(4分)

9、 說說“人情似故鄉”中的“似”和“欲將沉醉換悲涼”中的“換”字在表達感情上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8分)

10、(1)蘇軾《赤壁賦》中,與無窮的長江對比,極言生命短暫的句子是:“ , 。”

(2)《蜀道難》中引用了秦國開發蜀地的神話故事的句子是:“ , 。”

(3)善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總是更容易成功,《勸學》中表達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兩句是:“ , 。”

(4)屈原在《離騷》中用“ , 。”兩句表明寧死也不改變節操的態度。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張伯苓:南開的“不倒翁”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歐洲列強像一羣餓狼撲向中國。張伯苓不禁自問:國家積弱到這種地步,中華民族何以自立於世界?以這樣的官兵對陣外敵,怎能不一敗塗地,任人宰割?他站在甲板上,眼裏射出堅毅的光,他斬釘截鐵地說:“海軍救不了中國!”經過新地思索,張伯苓得出這樣地結論:“要在現代世界中求生存,必須有強健的國民。欲培養健全的國民,必須創辦新式學校,造就一代新人。”

1904年張伯苓和嚴修在嚴氏家館的基礎上,在天津創辦南開中學。後來這所中學越辦越好,成爲中國北方最著名的中學。張伯苓成爲聲譽卓著的新教育倡導者。

赤誠的愛國之心,使張伯苓暗下決心:“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投身教育事業之後,張伯苓便將這樣的理念帶入南開學校。1935年以南開隊主力隊員和北寧隊組成的中北足球隊,成爲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戰勝洋人而奪標的足球隊。張伯苓高興地宴請了全體隊員,席間他激動地說:西洋人嘲笑我們是“一盤散沙”,做事是“五分鐘熱度”,事實是最好的反證。足球比賽是一種團結合作性很強的運動,全隊必須團結一致,頑強奮戰,纔能有取勝的希望,我們以此來克服“一盤散沙”,不失爲一副良劑。足球比賽的時間長,緊張而激烈,必須具備堅韌不拔的精神,如以此作爲服務於社會的準繩,就不會被人嘲笑我們是“五分鐘熱度”了。

張伯苓出於復興中華愛國心在天津創辦了南開大學、南開中學、第二南開女中,又在重慶創辦了南開中學,用“私立民有”的教育實踐,矗起教育家豐碑,社會各界感念張伯苓辦教育的赤誠,紛紛慷慨相助,使得張伯苓募集了數百萬資金,他自己分毫不沾,捐款一一登記建賬,賬目完全公開化。

儘管他爲多所學校的發展殫精竭慮,也從不多拿工資,如果領南開中學工資,就不再收南開大學工資,始終堅持一份工資的待遇,過着清貧如水的生活。因公出差,也是坐三等車廂。在市內開會時,張伯苓常常是步行前往。住最便宜的旅店,乃至出門必帶臭蟲藥,那是由於他下榻的簡陋館舍臭蟲多之故。

而他和嚴修在20年代共同制定的南開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張伯苓指出,“允公,是大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揚集體主義的愛國思想,消滅自私的本位主義。”“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科學才能。”他又解釋道:“所謂的日新月異,不但每個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還要能成爲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能趕上新時代,而且還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

張伯苓一生對南開中學懷有特殊感情,但在他的晚年,卻被婉拒參加南開的校慶典禮。1950年10月16日晚,南開中學的一位老師找到張伯苓的三子談話,大意是不要讓校長去參加第二天的校慶。轉天早上,天空下起了細雨,張伯苓穿起雨衣要去南開中學。三子張錫祚說:“外面下雨了,爸爸您還是別去了,他們不太歡迎您去。”張伯苓聽出話中意思,立即脫下雨衣說:“好,既然下雨了,就暫時不去吧!”張伯苓爲此內心痛苦極了,但外表依舊保持着鎮定,一點兒也看不出頹唐的樣子,在家中依舊談笑風生。

1951年2月17日,那天天氣特別寒冷。晚飯後,盧開瑗(南開校友,盧木齋之子)來拜訪張伯苓,說是聽到小道消息,中央決定任命張伯苓爲政協副主席。張伯苓聽後非常高興,終於有機會爲國效勞了。所以盧臨走時,他堅持要送盧下樓到大門口。兒媳瞿安貴覺得天氣太冷,就送一杯熱茶給張伯苓,只見老人口歪眼斜,已經不能言語。專家會診後,一致認爲是腦溢血。黃鈺生(張伯苓的學生)執筆寫了一份遺囑,坐在張伯苓的牀邊,逐字逐句念給他聽。張伯苓邊聽邊點頭,全篇唸完的時候,他豎起右手大拇指,想說“好”,但已經發不出聲音了。

相關鏈接:遺囑部分內容

“餘致力於教育事業垂五十年。凡餘所致力之科學教育、健康教育、愛國教育而力有未逮者,今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見諸實施。”

“餘所嘗效力之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重慶南開中學,衆將在人民政府之下日益發達。”

“今日之人民政府爲中國前所未有之廉潔的政府。其發展生產,友好蘇聯之政策,實爲高瞻遠矚之政策。凡我同學,宜竭盡所能,合羣團結,擁護人民政府,以建設富強康樂之新中國。無限光明遠景,餘將含笑九泉以待之。”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張伯苓脫離海軍,開始辦學,其主要原因就是看到列強入侵,國家積弱,海軍無能,只有創辦新式學校,造就一代新人。

B.張伯苓宴請了第一次戰勝洋人而奪標的足球隊,激勵隊員要團結一致、頑強奮戰、堅韌不拔,並把它們作爲服務於社會的準繩。

C.由於張伯苓辦學的赤誠,社會各界紛紛慷慨相助。爲了回報社會各界的支持,他始終過着清貧如水的生活。

D.被拒參加南開校慶時故作鎮靜,在家依舊談笑風生,是爲了讓家人和朋友放心。實際上,張伯苓內心對此非常不滿。

E.張伯苓直至臨死之前,都在關心着南開的發展。他堅信,在人民政府之下,南開必將有“無限光明前景”。

(2)張伯苓救國思想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答:

(3)作爲南開的“不倒翁”,張伯苓的品質有哪些?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答:

(4)張伯苓先生講,南開精神即“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結合材料,談談南開精神給你的啓示。(8分)

答:

第Ⅱ卷 表達題

四、語言運用(19分)

12、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只有與國家和人民 休慼與共,把個人榮辱置之度外的人才會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擁戴。

B. 爲了順利完成碩士論文答辯,他爭分奪秒,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可謂 韋編三絕,最終,他的答辯贏得了教授們的一致好評。

C. 蒙娜麗莎的神祕微笑爲什麼是最美的?500多年來,人們一直對此 莫衷一是,即使是同一個觀者,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D. 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中,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牛》,引起公衆熱議。有觀點認爲,周杰倫歌曲選進教材 無可非議。

1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統地闡述了世界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觀念,並將 相關理論在該書的編撰中得到實施。

B.作爲一名語文老師,他非常喜歡茅盾的小說,對茅盾的《子夜》曾反覆閱讀,—直被翻得破爛不堪,只好重新裝訂。

C.《舌尖上的中國》這部風靡海內外的紀錄片,用鏡頭展示烹飪技術,用美味包裹鄉愁,給觀衆帶來了心靈的震撼。

D.如果我們能夠看準時機,把握機會,那麼今天所投資百萬元帶來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後投資千萬元也比不上的。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一個鄉間老太太一針一線刺繡的鞋墊或枕套,爲什麼是詩意的? , ; , 。 , 。對這些現代物件“前世今生”的任何想象,都與詩意無關。

①從這針隨心走、線隨意牽而繡成的充滿溫情和想象的圖案裏

②只能想到密佈着機牀、檢測儀器的車間和被資本僱傭的忙碌的操作者的手

③因爲我們從這細密的針線、針腳中

④你從一把塑料椅子、一個新款手機那裏

⑤可以體會到母親的內心情感和古老的鄉村風情

⑥可以感受到一個母親的手紋和手溫

A. ③①⑥⑤④② B. ③⑥①⑤④②

C. ④②①⑤③⑥ D. ④②③⑥①⑤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5分)

一個人總是上網,不讀書,我認爲他是沒有文化的。 ① ?文化就是進入到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中去進行思考,而這個傳統主要就存在於書籍之中。網絡的長處是迅速傳遞當下的信息,它不讓人思考。當然如果你素質好,你上網的時候也會思考。 ② ?我相信不是從網絡上得的,而是 ③ ,有了這個底蘊。這樣的人上網不怕,他不會被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沒,他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16、下面是某中學高三教學樓樓道的照片,樓梯上貼滿了一條條小橫幅,涵蓋了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9個學科的知識點。據統計,每個學科32條共288條,貼滿高三年級4層教學摟的4個樓道。請你爲這幅照片擬個標題,並談談你對學校這一做法的看法。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顧,不超過90個宇。(5分)

答:

五、寫作(60分)

1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國內一位年僅18歲的圍棋選手小柯一年內連奪三項世界冠軍,不僅如此,小柯還以其鮮明的個性引人關注。比如在決賽前夕,他直言對手只有50℅的勝算,認爲對方作爲一代傳奇“該謝幕了”。對小柯的表現,其父母認爲,孩子大了,作爲家長要懂得放手,讓他自己去思考和選擇。小柯的事情在廣大棋迷中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有人爲棋壇出現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歡欣鼓舞,也有人對小柯的'狂傲個性和家長的放任態度提出了質疑……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完成寫作任務。要求: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試卷答案

1、C 解析:C項信息在第三、四段。第四段開頭說“這兩派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十分強調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可知,選項中“黑格爾等人乃至馬克思的主張則與之相反”錯。A項信息在原文第一段。B項信息在原文第二段。D項信息在原文第三段。

2、B 解析:B項張冠李戴。信息在第四段,原文是說“約翰穆勒則強調……一個人只有各種快樂都品嚐過了,他才知道哪一種快樂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因此選項中的“只有滿足了生命本身需要……更美好”不符合文意。A項信息在原文第三段。C項信息在原文第六段。D項信息在原文最後一段。

3、B 解析: B項擴大範圍,具體信息在第五段,原文說“道家比較接近‘快樂主義’,尤其是莊子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還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由此可知,選項中“中國哲學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也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錯誤。A項信息在原文第三段。C項信息在原文第五段。D項信息在原文最後一段。

4、 C.(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爲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爲援。邕管內製廣源,外控交阯。)

5、B (改是改任,表調動)

6、 B (“最終讓區希範、蒙趕投降並將它們殺害”錯,蒙趕是被誘降的,但區希範是被抓獲的。)

7、(1)賊人因走投無路來投降我們,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敵人,那麼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順(使他們被感化),所以屢次反叛,不如全部殺掉他們。(窮蹙:窘迫、困厄,意思對即可1分;制:制服1分;不能懷:不能使之降順或者使他們被感化,1分;整體句意2分。)

(2)殺掉降兵的是我,犯了過錯不敢推諉。將吏們有功勞卻沒有登錄,我不能接受任命。(者……也,判斷句1分;辭:推諉1分;錄:登錄1分;整體句意2分。)

附譯文:杜杞字偉長。父親杜鎬,杜杞靠父恩蔭補任將作監主簿,任建陽知縣。聰敏有才能。閩地風俗,老年生子就不撫養。杜杞讓五戶相保互相監視,有再發生類似情況者處重罪。多次升職爲尚書虞部員外郎、橫州知州。當時安化蠻人侵犯邊境,殺掉宜州知州王世寧,朝廷派兵討伐。杜杞上奏:“嶺南各州,沒有城郭甲兵的防備,長官也沒有才幹。橫州是邕、欽、廉三州咽喉,地勢險阻,可駐兵以爲後援。邕管對內控制廣源,對外控制交阯。希望挑選機智權變而又熟悉嶺外事務的文臣,擔任長官,負責邊境事務。”改任通判真州,調任解州知州。京西出現強盜,搶掠商、鄧、均、房等地,焚燒光化軍,朝廷任命他爲京西轉運、按察使。任職數月,盜賊被平定。

恰逢廣西區希範引誘白崖山蠻蒙趕反叛,有數千人,攻進環州、帶溪普義鎮寧三寨,嶺外騷動。提升杜杞爲刑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廣南西路轉運按察安撫使。行旅到達真州,先派人緊急遞送信件告訴蠻人,允許其改過自新。入駐宜州,蠻沒有一個前來投誠的。杜杞找到州中軍官,放出獄中囚犯,去掉他們身上的刑具,派他們到洞中去勸說賊人,賊人仍不肯聽從。於是率兵攻進白崖、黃坭、九居山寨及五峒,焚燬了囤積的物資,斬首一百多級,收復環州。賊人四散逃走,區希範逃往荔波洞,杜杞派人誘降,蒙趕前來投降。杜杞對將佐說:“賊人因走投無路來投降我們,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敵人,那麼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順,所以屢次反叛,不如全部殺掉他們。”於是殺牛馬,釀曼陀羅酒,在環州大聚會,伏兵發動,誅殺七十多人。三日後,又捕獲區希範,亂刀剁死後送給諸部蠻人,因年老有病而被釋放的,才一百多人。御史梅摯彈劾杜杞殺害降兵不守信用,朝廷詔令他引以爲戒,擔任兩浙轉運使。第二年,調任河北,擔任天章閣待制、環慶路經略安撫使、慶州知州。杞上奏說:“殺掉降兵的是我,犯了過錯不敢推諉。將吏們有功勞卻沒有登錄,我不能接受任命。”朝廷因此而進行賞賜。蕃人首領率領一千多人投奔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領,乘機搶劫邊民,奪取牛馬,朝廷下詔責備杜杞。杜杞說:“他們違背盟約發動戰爭,酋長不能交給他們。”就用文書通知夏人,不交回搶走的財物,則得不到酋長,不久夏兵也就撤走。

杜杞記憶力強,博覽羣書,通曉陰陽數術,自己說自己四十六歲就死了。一天在廁所,見區希範和蒙趕在面前訴說冤枉,就斥責道:“你們狂妄僭越,背叛王命,依法當殺,還敢訴冤!”不久去世。

8、描寫了汴京深秋時節的景象,白露爲霜,雲彩中飛出排成一字的雁陣,雲似乎也隨之延長了。作者藉此表達出重陽節遠在異地,渴望回鄉的情感。

9、“似”,是說重陽時節,對着“紅袖”佳人,舉“綠杯”而飲,習俗猶如故鄉,使人感覺到異鄉的溫暖。然而只是相似而已,畢竟不是故鄉親人相伴,詞人既欣慰,又心酸。 “換”,是說詞人想借酒醉來忘卻佳節不能回鄉的悲涼,然而主觀上的願望客觀上卻無法實現,表達詞人對故鄉深沉而強烈的思念。

10、答案:(1)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2)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4)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

11、答案:(1)AE(答A給3分,E給2分 ,B給1分 ,答C、D不給分)

解析:C,過着清貧如水的生活,並不是爲了回報社會各界的支持。而是自己的性格使然。D,“不滿”說法錯誤,內心的感傷、失意和痛苦是爲了無法參加南開校慶,因爲他一生對南開有着特殊的情感。B,說法欠妥,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以此來克服“一盤散沙”,不失爲一副良劑。”張伯苓先生以此激勵的不僅僅是足球隊隊員,而是整個民族。

(2)①青年立志教育救國,戰勝列強。②強身健體乃救國第一,團結奮戰、堅韌不拔和服務社會乃救國第二。③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提高能力積極探索真理、改善人格,投身救國。④臨死不忘國家的富強康樂。(6分,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3)①心繫國家安危,以強國爲己任:從張伯苓一生辦學的理念來看,都是爲了救國、強國。②日常生活節儉,公私利益明確:張伯苓一直過着清貧如水的生活,拿着辦學的資金,賬目公開,也從不多拿工資。③一生忠於教育,樂觀面對失意:執着於教育,辦南開學校,就算是失意、臨死的的時候,想到的也是無限光明前景的國家和南開。

(4)①南開精神對於我們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它不僅告訴我們要有集體的愛國思想,還告誡我們學好本領,提高能力,爲迎接新的時代做好準備。

②“公”是正己教人,高瞻遠矚,發揚集體主義的愛國思想,消滅自私的本位主義。我們是社會中的人,脫離不了社會和國家,爲此,我們的言行不能以自我爲中心,應該以國家和社會需要爲中心。

③“能”是科學才能,是實際工作的能力。不說空話、大話,爲人實實在在,有爲國家和社會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鑽研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

④“日新月異”是接受新事物,創作新事物,趕上新時代,開創新時代。歷史在不斷地前進和發展,其速度是非常快的。我們只能順應它的發展速度,最終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8分,每點2分)

12、【答案】D

此題考查辨析並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了解成語的意思,熟悉近義成語辨析的常見角度,比如詞義重點、使用對象、語法搭配、感情色彩等,分析相近成語在意義和用法上的差別,最後在語境中辨析成語如何使用。“無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議,否定。不能過分責備。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無可非議”毫無必要多加責備,亂髮議論,表示做得太合乎情理。前一個說明有缺點,後一個說明完全做得對。D項應該用“無可厚非”。故選D。

13、C【解析】解答病句辨識題,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結構。題中,A成分殘缺。B偷換主語。D句式雜糅。

14、【答案】B

15、【答案】①什麼叫文化②但一個人的好素質從何而來 ③他自己真正讀過一點書

16、(1)示例:知識的階梯、中學樓梯貼滿高考知識橫條等。(答“最牛樓道”得1分)

(2)示例一:知識是需要積累和強化的,該校的做法有新意,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成績。學生每天走在這樣的“知識階梯”上,會自覺不自覺地記憶或回憶某方面的知識。長期浸染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會更牢固。

示例二:這樣的方式容易引起學生知識倦怠。學生處於青春年少時期,如果每天面對這樣死板的知識,他們很容易倦怠,對於知識的掌握反而沒有益處。橫幅換成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名言警句,將更能激勵學生,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觀點鮮明,理由充分即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