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項脊軒志》譯文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作品。歸有光的遠祖曾居住在江蘇太倉的項脊涇。作者把小屋命名爲項脊軒,有紀念意義。“志”即“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借記物、事來表達作者的感情。擷取日常瑣事,通過細節描寫,來抒情言志。他的風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借日常生活和家庭瑣事來表現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感情。此文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項脊軒志》譯文。歡迎大家閱讀!

《項脊軒志》譯文

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子。屋裏僅僅一丈見方,只可容納一個人居住。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頂牆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雨水也往下流;每當移動書桌時,左看右看沒有可以安放的地方。又朝北,不能照到陽光,天一過中午就已經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從上面漏土漏雨。前面開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內才明亮起來。又在庭院裏錯雜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往日的欄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借來的書籍擺滿書架,我安居室內,長嘯高歌,有時又靜靜地獨自端坐,聽到自然界各種各樣的聲音;庭院、階前卻靜悄悄的,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懸,照亮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

然而我住在這裏,有許多可喜的事,也有許多可悲的事。在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爲一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了家,室外設置了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着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裏棲息。庭院中開始是籬笆隔開,然後又砌成了牆,一共變了兩次。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在這裏居住過。這個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給兩代人餵過奶,先母對她很好。房子的西邊和內室相連,先母曾經來過一次。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老婆婆又說:“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着房門說:‘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在門外一一回答。”話還沒有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內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說:“我的孩子,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爲什麼整天默默地呆在這裏,真像個女孩子呀?”等到離開時,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讀書長久沒有收到功效,這孩子長大,就可以有指望了呀!”不一會,拿着一個象笏過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間拿着去朝見皇帝用的,以後你會用到它!”回憶起舊日這些事情,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真讓人忍不住放聲大哭。

項脊軒的東邊以前曾經是廚房,人們到那裏去,必須從軒前經過。我關着窗子住在裏面,時間長了,能夠根據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焚燬,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着吧……

我已經作了這篇志,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伏在桌旁學寫字。我妻子回孃家探親,回來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小閣子,什麼叫閣子呀?”這以後六年,我的妻子去世,小軒破敗沒有整修。又過了兩年,我很長時間生病臥牀,閒極無聊,就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格局跟過去稍有不同。然而此後我多在外邊,不常住在這裏。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親手種植的,現在已經像傘蓋一樣高高聳立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