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項脊軒志》練習設計

本文已影響 3.22W人 

導語:做練習有利於我們的鞏固課堂知識,拓展課外知識,有益於我們的語文學習。下面是《項脊軒志》練習設計,歡迎過來了解。

《項脊軒志》練習設計

 一、5分鐘課前熱身訓練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修葺( ) 象笏( ) 呱呱而泣( )

異爨( ) 長號( ) 珊珊可愛( )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三五之夜,明月半牆 三五:逢三逢五。

B.嫗,先大母婢也 先:先前。

C.餘自束髮讀書軒中 束髮:把頭髮紮起來。

D.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 歸寧:古代已婚女子回孃家省親。

3.請選出與“頃之,持一象笏至”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先妣撫之甚厚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他日汝當用之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2)餘稍爲修葺,使不上漏

(3)比去,以手闔門 (4)後五年,吾妻來歸

5.填空。

歸有光,字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代著名的古文家,“__________派”的代表人物。

 二、10分鐘課中強化訓練

6.請選出下列加點的詞語屬於古今同義的一項( )

A.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B.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

C.頃之,持一象笏至 D.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每移案,顧視均可置者 瞻顧遺蹟,如在昨日

B.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一日,大母過餘曰

C.庭中始爲籬,已爲牆,凡再變矣 軒凡四遭火

D.餘稍爲修葺,使不上漏 其制稍異於前

8.下列各句中與“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家有老嫗,嘗居於此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嫗,先大母婢也

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

(1)日過午已昏

(2)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3)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4)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先是,庭中通南北爲一。

(2)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3)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11.文章開頭,作者是怎樣具體地寫他的書齋項脊軒的?

12.作者善於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細節和場面,表現人物的風貌,寄託內心的感情。請舉例說明這個特點。

 三、30分鐘課後鞏固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課文第二三段),完成13—16題。

先是,庭中通南北爲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爲籬,已爲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予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爲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

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13.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迨諸父異爨 迨:等到。

B.而母立於茲 而:通“爾”,你。

C.久不見若影 若:好像。

D.比去,以手闔門 闔:通“合”,關閉。

14.請選出對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①客逾庖而宴 ②呱呱而泣

③兒之成,則可待乎? ④他日汝當用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15.對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內容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A.(老嫗)嘗居於此 B.(兒)欲食乎

C.餘自束髮讀書(於)軒中 D.比(大母)去,(吾)以手闔門

16.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庭中始爲籬,已爲牆,凡再變矣。

(2)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題。

悠然亭記

歸有光

餘外家世居吳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澱山公,自田野登朝,宦遊二十餘年,歸始僦①居縣城。嘉靖三十年,定卜於馬鞍山之陽、婁水之陰。

憶餘少時嘗在外家,蓋去縣三十里,遙望山頹然如積灰,而煙雲杳靄,在有無之間。今公於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几席戶牖常見之。又於屋後構小園,作亭其中,取靖節“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爲名。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爲。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見天壤間物,何往而不自得?餘嘗以爲悠然者實與道俱。謂靖節不知道,不可也。公負杰特有爲之才,所至官,多著聲績,而爲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論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於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節世遠,吾無從而問也。吾將從公問所以悠然者。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節不得而言之,公烏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嘗登泰山,覽鄒嶧,歷嵩、少間,涉兩海②,入閩、越之隩③阻,茲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顧所以悠然者,特寄於此!莊子雲:“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雖使丘陵、草木之緡⑤,入之者十九,猶之暢然。況見見聞聞者也?”予獲侍斯亭,而僭爲之記。

(選自《明清散文》)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兩海:這裏指東海與南海。③隩(ào)阻:深險難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⑤緡(mín):在這裏指雜蕪。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蓋去縣三十里 去:距離、相距。

B.不獨一時之所適 適:適意、舒適。

C.而中無留滯 中:中間、裏面。

D.予獲侍斯亭,而僭爲之記 僭:謙詞,超越本分。

18.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舊國舊都,望之暢然 ②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B.①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 ②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C.①蓋去縣三十里 ②今已亭亭如蓋

D.①又於屋後構小園 ②欲與王爲好,會於西河外澠池

19.下列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表現澱山公“悠然”的一組是( )

①又於屋後構小園,作亭其中,取靖節“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爲名。

②所至官,多著聲績。

③公於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几席戶牖常見之。

④遙望山頹然如積灰,而煙雲杳靄,在有無之間。

⑤公行天下,嘗登泰山,覽鄒嶧。

⑥公殆未能以忘於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歸有光敘寫了自己的表兄澱山公罷官後隨遇而安,建築庭園,修建悠然亭,頗有陶淵明歸隱田園的思想情趣。

B.澱山公現居的馬鞍山雖然與泰山的一塊大石無異,但他現在面對此山與曾經遊覽泰山等名山的心態,是同樣悠然的。

C.澱山公有才能,做官時,多有聲名和功績;罷官後,朝廷仍然認爲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卻已忘懷,縱情于山水之間。

D.作者借寫悠然亭記,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寫自己的表兄澱山公罷官里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作亭其中,取靖節“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爲名。

(2)公負杰特有爲之才,所至官,多著聲績,而爲妒媢者所不容。

(3)靖節不得而言之,公烏得而言之哉?

 (三)(2007湖北高考,10—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5題。

先祖事略

王士禎

山人名士禎,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諸城人。

始祖諱貴遷,濟南新城著籍焉,稱琅琊公。後避居新城之曹村,爲某大姓傭作。一日大風晦暝,有一女子從空而墮,良久既霽,公於塵坌中得之。雲即諸城縣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覺至此。時公方鰥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爲天作之合,遂令諧伉儷焉。

二世祖諱伍,有善行,稱善人公。琅琊公五子,善人最少,性醇謹,事父母諸兄皆得其歡心,尤好施予,歲時勤力治家,人產計口給食,餘悉以賑鄉里貧乏者。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扶疏,時作糜哺餓者於其下。諸餓者以次受糜,紡其笠於槐,累累如也。鄉人呼之曰“王菩薩”,而稱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諱麟明,經官潁川王府教授,稱潁川公。潁川爲善人次子,生而警穎強記,於書無所不睹。十四補博士弟子員,每試輒冠其羣。數困棘闈,隨例應裏選,官永平郡司訓,勸學興行,爲多士式。最後遷教授潁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傳稱公內廉行修,人倫醇備。事大父琅琊公至孝,遇諸兄弟門以內,蒸蒸如也。

高祖諱重光,字廷宣。潁川公卒,哀毀如禮,服闕除戶部。當事以其能,晉秩僉事,守雲中。強直奉法,軍民賴之。尋晉參議,守上谷。條上谷機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當事意,調貴陽。丁巳,肅皇新三殿,求大木,取辦貴竹。公至,彝人爭以所知異木走報公。公深入其阻,衝風瘴癘,勤事以死。事聞,特加恩恤,賜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績詔贈太僕寺少卿。公性孝友,爲潁川公次子,方齔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繼母常、嶽、盧,如所生。兩弟早夭,撫其遺孤,不殊己子。居鄉,恂恂退讓,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艱險。及卒,無一語及家事。世廟諭祭文,有“忠勤報國”之褒,故稱忠勤公焉。

(選自《漁洋山人自撰年譜》,有刪改)

2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良久既霽,公於塵坌中得之 霽:明朗

B.數困棘闈,隨例應裏選 數:屢次

C.勸學興行,爲多士式 式:榜樣

D.當事以其能,晉秩僉事 以:憑藉

2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先祖“講究孝道”和“樂善好施”的一組是( )

A.①事父母諸兄皆得其歡心 ②歲時勤力治家,人產計口給食

B.①遇諸兄弟門以內,蒸蒸如也 ②餘悉以賑鄉里貧乏者

C.①三事繼母常、嶽、盧,如所生 ②諸餓者以次受糜,紡其笠於槐,累累如也

D.①潁川公卒,哀毀如禮 ②遇事慷慨,不避艱險

2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琅琊公的婚姻頗有傳奇色彩,夫人初氏從天而降,主人認爲是天賜良緣,於是令其結爲夫妻。

B.善人公生活簡樸,樂善好施,人稱“王菩薩”,在琅琊公五個兒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潁川公聰敏好學,博覽羣書,爲官即赴潁川王府任教授,剛到任就患病,一年後去世。

D.忠勤公忠孝雙全,在上司面前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在家鄉父老面前則溫文爾雅,恭敬而有禮貌。

2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扶疏,時作糜哺餓者於其下。

(2)公至,彝人爭以所知異木走報公。

(3)公性孝友,爲潁川公次子,方齔而母沈安人亡。

 【參考答案】

1、qì hù gū cuàn háo shān

2、D(A項“三五”指的是農曆十五。B項“先”的含義是“去世的”“已故的”。C項“束髮”,古代男童15歲時束髮爲髻,表示成童。)

3、B(例句中的“之”爲助詞,用在表示時間詞的後面,起補足音節的作用。B項裏的“之”與之用法相同。A項的“之”爲代詞,指代前文出現的“嫗(先大母婢)”。C項的“之”也是代詞,指代前文出現的“象笏”。D項的“之”爲助詞,可以譯爲“的”。)

4、(1)環顧。(2)稍微。(3)等到。(4)女子出嫁。

5、熙甫 震川 明 唐宋

6、C(C項古今同義,“一會兒”的意思。A項的“方丈”在此爲一丈見方。現代常用爲佛寺或道觀中住持住的房間。B項的“往往”爲“到處”意。現代常用爲“常常”意。D項的“大類”爲“太像”的意思。現代不這樣用。)

7、B(B項的“過”前者爲“超過”,後者爲“來訪”。A項的“顧”全爲“看”的意思。C項的“凡”爲“總共”。D項的“稍”爲“稍微”。)

8、D(題目中的句子和D項都是判斷句。)

9、(1)形容詞用作動詞,變昏暗。(2)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對着西面。(3)名詞作動詞,用乳汁餵養。(4)名詞用作狀語,親手。

10、(1)在這以前,庭院是一個完整的院子,南北貫通。

(2)項脊軒共遭過四次火災,竟然沒有焚燬,大概是有神靈保護的緣故吧。

(3)院中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栽種的,今天已經是幹直葉茂,像把打開的巨傘一樣了。

11、①寫項脊軒的小,“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②接着寫舊,直接點明是“百年老屋”;③寫破漏,“塵泥滲漉,雨澤下注”;④寫陰暗,“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12、如寫修葺後的南閣子,圖書滿架,小鳥時來,明月半牆,桂影斑駁,把作者的怡然自得充分表達了出來。又如寫老嫗敘述母親之事,寥寥數語,老嫗的神情、母親的慈愛無不盡現紙上。對祖母的回憶尤其感人。祖母愛憐的言辭、離去時的喃喃自語、以手闔門以及持象笏至的動作等,把對孫兒的關心、疼愛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現了出來。此外,妻婚後來軒的往事,從孃家回來後轉述的小妹的話,亭亭如蓋的枇杷樹等細節,無不真切感人。

13、C(C項中的“若”爲人稱代詞,你。)

14、D(①句中的“而”爲表順接的連詞;②句中的“而”表修飾。③句中的“之”用於主謂之間;④句中的“之”爲代詞。)

15、D(D項中“以手闔門”的主語仍然是“大母”。)

16、(1)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後來又用牆隔開,共改變了兩次。

(2)我家的人長期以來讀書沒有得到功名,這孩子取得成就,可以等待嗎?

17、C(“中”應解釋爲“心中”。)

18、D(D項均相當於“在”,介詞。A項“之”,前句指“舊國舊都”,代詞;後句無意義,音節助詞。B項“每”,前句相當於“常常”,後句相當於“每當”,都是副詞。C項“蓋”,前句表推測,相當於“大概”,副詞;後句意爲“車蓋”,名詞。)

19、C(②表現的是澱山公爲官的名聲和功績很大;④屬於作者少時的經歷;⑤敘寫泰山等是爲官時的經歷,目的是與馬鞍山對比。)

20、B(寫泰山等是爲了與馬鞍山對比:“顧所以悠然者,特寄於此”表明“悠然”獨在“茲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態也是在居此山之後。)

21、(1)在園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爲亭子的名字

(2)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爲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

(3)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它(指“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裏能夠說出它呢?

22、D(以:因爲。)

23、C(A項,“歲時勤力治家,人產計口給食”不屬“樂善好施”(“餘悉以賑鄉里貧乏者”);B項,“遇諸兄弟門以內,蒸蒸如也”非“講究孝道”;D項,“遇事慷慨,不避艱險”不屬於“樂善好施”“講究孝道”。)

24、C(“爲官即赴潁川王府任教授”不準確。“十四補博士弟子員……隨例應裏選,官永平郡司訓”“最後遷教授潁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

25、(1)家門前種有一棵槐樹,枝葉繁茂,(善人公)時常在樹下煮粥給饑民吃。

(2)忠勤公到後,彝人爭着跑去把他們知道的奇異樹木告訴他。

(3)忠勤公天性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潁川公的二兒子,剛換牙時母親沈安人就去世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