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週記

關於數學週記錦集6篇

本文已影響 1.73W人 

時光飛逝,如梭之日,轉眼一週又過去了,我們或多或少都學到了一些新東西,請好好地記錄下在週記裏。週記怎麼寫纔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週記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數學週記錦集6篇

數學週記 篇1

新學期開學了,我們換了一個新數學。新老師的名字叫李改麗。李老師留了一頭披肩發,那頭髮像緞子一樣,風一吹頭髮飛了起來老師像仙女一樣,大大的眼睛翹翹的鼻子,美麗的老師當然少不了和藹的笑容。

李老師的脾氣讓人摸不透,但是上星期高文博和姜子龍在課堂上打架李老師過去毫不客氣的的扁了他一頓,給了我們一個警鐘。雖然老師厲害,但是嚴師出高徒,沒有厲害的老師就沒有好學生。李老師執教十二年,我們那點小心思她全知道,所以你只有乖乖聽話。

數學週記 篇2

人們往往認爲數學教學僅僅是公式公理的解說與運用,其實不然,數學課堂也有其自身特的魅力,以下是我平時教學中的一點經驗體會。

一、明確數學思想,構建數學思維

隨着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個學科間的知識滲透更加深入和普遍,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想,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對於教師來說,他不僅要能“做”,而且需要教會學生去“做”,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而且更應該有對數學學科的整體理解從而構建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

二、尊重學生的思想,理解個體差異

以往教育觀點老是忽視學生的認知情感,把學生當作承受知識的容器,不斷增加新知識,同時又要鞏固舊知識,導致新舊積壓,新的學不好,舊的學不紮實。同時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同樣的一塊地裏的莊稼也有高低之分,學生也是如此,作爲教師,不僅要善於播種施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學生,給每個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和發展的動力,不能顧此失彼,這纔是真正的以人爲本。

三、應用心理戰術,從教入手

所謂從教入手,最重要的就是課堂導入,因爲導入新課不僅是新的教學活動的開始,也是對舊的教學活動的總結和概括,好的導入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對新知識的渴望也更高,教學活動當然就進行的更加順暢。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爲先決條件”。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啓迪智力潛能並使之處於最活躍的狀態。教學中,由於教學內容的差異以及課的類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導入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1.矛盾激趣

矛盾即問題,思維始於疑問,在教學中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有趣的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起到啓示誘導的作用。在教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一位教師講了一個小故事: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讀小學時,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1+2+3+?+100=?,老師剛讀完題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寫出了答案5050,而其他同學還在一個數一個數挨個相加呢。那麼,高斯怎麼會算的這麼快呢?正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老師引出了要講的等差數列求和方法的內容。

2.重點、難點設疑

教材中有些內容既枯燥乏味,又艱澀難懂。如數列的極限概念及無窮等比數列各項和的概念既抽象,又是難點。爲了更好地講解本課內容,一位教師在教學時插入了一段“關於分牛傳說析疑”的故事。傳說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臨終前留下遺囑,要把19頭牛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總數的1/2,老二分總數的1/4,老三分總數的1/5。按印度的教規,牛被視爲神靈,不能宰殺,只能整頭分,先人的遺囑更必須無條件遵從。老人死後,三兄弟爲分牛一事而絞盡腦汁,卻計無所出,最後決定訴諸官府。官府一籌莫展,便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爲由,一推了之。鄰村智叟知道了,說“:這好辦!我有一頭牛借給你們。這樣,總共就有20頭牛。老大分1/2可得10頭;老二分1/4可得5頭;老三分1/5可得4頭你等三人共分去19頭牛,剩下的一頭牛再還我!”真是妙極了!不過,後來人們在欽佩之餘總帶有一絲疑問。老大似乎只該分9.5頭,最後他怎麼竟得了10頭呢?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也給教師的導入新課創造了良好的時機,無形之中將學生帶入自己設計的教學情境之中。另外教學中也要重視教學的延續性,一堂課的.好壞不僅僅體現再前奏合過程,結尾也同樣重要,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昇華階段。

曲盡而意存,課完而回味無窮。在一堂課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性,承上啓下地提出新的問題,一方面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同時又可以激發起學生新的求知慾望,爲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我國章回體小說就常用這種妙趣奪人的心理設計,每當故事發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衝突激化到頂點的時候,讀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結局,而作者卻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結尾,迫使讀者不得不繼續讀下去!課堂教學如此,則二者必有異曲同工之妙。

課堂教學作爲一門無形的藝術,有其自身的發揮空間,如何把握住學生的心理與知識內容的特點,纔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教師用心,科學地將教育教學規律應用於現實的教學之中,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裏,感受知識與人文的魅力,課堂教學必將煥發迷人的色彩。

四、理性與感性疊加,完善學生的情知模式

言傳身教不只是傳遞知識和技能,其實更重要的是一種人文的關懷,情感的共鳴,傳遞者站在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習者感受以往失敗的挫折感,同時也有

成功的成就感,這樣的教育才更加有真實性,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進入到理想的情景中,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再失敗與成功中崛起,再理性與感性中昇華。

不管是數學教學還是其他學科,我們的教學都不能僅僅停留在已有的基礎之上,認識教育的新規律並適時地將其應用於實際的教學中,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更有成效,教育的投入才能真正變爲學生的成就,古人云,學而時習之,做爲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理當爲了教學而學習新的理論知識,當然也要時“思”之。

數學週記 篇3

今天媽媽帶我去火車站玩。我沿着臺階邊走邊說:“媽媽,火車有多長?”

“這個,我也不知道,咱們量量吧。”

“怎麼量?火車那麼長,又跑得那麼快。”

“嗯,有兩種辦法,第一種量鐵軌,第二種量車廂。”媽媽接着說,“量鐵軌要採一根長長的草量出鐵軌有多長,等我們回家再用尺子量出草的長度。量車廂要……”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站在鐵軌面前了。我看見三道鐵軌。我們決定採取第一種方案--量鐵軌。我找呀找,分別找到這三種,長草、一種植物的長莖,還有快要曬乾的冬青。我們拿着這三樣“工具”,分別量出了三道鐵軌的兩條枕木之間的距離。

火車一到,我就馬上數從火車頭到火車尾一共經過多少枕木,可是火車開得太快了,數也數不清。不過,前面有很多乘客等着坐車,火車慢慢地停了下來。媽媽趕緊數枕木,但因爲太多了,數着數着就忘數了。我們又立即採取第二套方案--數車廂。我從火車頭到火車尾,總共13節,我又問了火車上的工作人員,知道前12節車廂是26米,最後一節是23米。收穫真不少!

回到家,媽媽教了我一種算26*12的算法。先用26*10,很明顯是260,再用26+26的得數加上260,再加上23,就是火車的長度了。

這個口算可不行,得筆算。我的算式是:

26+26=52米

260+52=312米

312+23=335米

火車長335米!我終於算出了火車的長度,真高興呀!

數學週記 篇4

常言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肯做有心人,實際例子俯拾皆是。

人民幣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幾乎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但是對於人民幣爲什麼只有1、2、5這三種數額的票面,而沒有其它數額的票面這一問題,卻很少有人問津。

其實這裏就有一個數學道理。人民幣作爲一種流通貨幣,銀行在發行時就考慮到貨幣的票額品種要儘量少,並且要能夠容易地組成1至9這九個數字。這樣既可完成貨幣的使命,又可以減少流通中的繁瑣。通過精心挑選,1、2、5脫穎而出,成爲最佳組合之一。因爲用1、2、5這三個數可以組成10以內的其它任何數,而且所用的票數最多也只有3個,如:1+2=3,2+2=4,5+1=6,5+2=7,5+2+1=8,5+2+2=9,所以,只要1、2、5幾種面額就足夠用了。

另外,除了1、2、5這一種組合外,還有1、3、5也是符合前面兩個要求的組合,用它也能組成10以內的其它任何數,如:1+1=2,3+1=4,5+1=6,5+1+1=7,5+3=8,5+3+1=9。

看了以上的分析,你是否對身邊的這一數學問題發生興趣了呢?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在等着你去挖掘、去探索……

數學週記 篇5

經過上一週的聽課階段,這一星期就要開始正式步入課堂,進行實戰階段了。試教工作開始以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聽優秀數學教師的課——寫教案——試教——修改——試教,這樣反覆練習,完善。

直到把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練到爛熟於心爲止。即使這樣,在我第一次深入課堂時,我還是遇到了許多師範學校裏沒學過、事先也沒有料到過的難題。畢竟試教的時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課的時候的心態是很不一樣的,對於我所努力得成果,我的指導老師張老師都會很細心進行點評和分析,這也讓我感到信心倍增,求知慾更強。

在老師的指導中我明白,備課,備自己和備學生都是上好一堂課至關重要的,而短短的課堂45分鐘所需的努力和應達到的要求都是永無止盡的……

數學週記 篇6

星期三,是一個驚心動魄的一天,因爲那天是數學考試。

唉,數學基本上是我的弱項,所以每次考試我都是提心吊膽的。老師一說星期三考試,我嚇得都快成一灘泥了。“恐怖”的星期三到來了,老師一發試卷,我一看,完了,裏邊的雞兔同籠的知識題有,都怪我聽不懂老師上課講的有關方面的知識,纔不會這些 。我先把容易題做了,我一邊演草,一邊思考,害怕那一點不對,又該“晴天霹靂”,因爲我難題做對,小題馬虎,我不敢有一絲馬虎。該是什麼是什麼,小題我做得很細心,一看不會口算,就筆算,沒有什麼大礙。最終,我做到應用題了,我便把全身的數學知識都拿了出來,第一道,“鴨子和兔子一共有三十六隻,腿一共有一百零四條。鴨子和兔子各有多少隻?”我一看題目,便知道跟我們書上的一模一樣,我便用書上抄的筆記的解題思路,一步一步的往“答案”,最終,我以成功爲“證據”,“破”了這個“迷案”。高興地或許過早了點,下面幾道題是我抓耳撓腮,死也想不出答案,但還是破了兩道“迷案”,下課鈴響了,老師說下節課給十分鐘,很快星期五的“加時賽”開始了,因爲在家刻苦的複習終於破了“迷案”,“最佳名偵探獎”終於拿到了手。

後來,一念分數,我九十三分,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這次的數學考試真是驚心動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