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報任安書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8.85K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報任安書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報任安書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報任安書說課稿1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通過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爲如下幾個方面:

1、知識目標:掌握更多的實詞、虛詞與句式,增強語感,提高對文言文的閱讀

能力;學習本文敘事、說理、抒情相結合的表現方法;理解本文的思路,認識司馬遷的文學觀、生命觀及其意義。

2、能力目標:朗讀本文注意語氣語調,感情激昂,學習寫作的條理清晰。

3、情感目標:學習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鉅著的堅強毅力。

二、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1.在準確理解文句意思的基礎上,分析文章的敘事議論條理,體會作者的“情切”是學習的重點。

2.司馬遷文學觀和生死觀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步驟

依據教學目標,我把這篇課文分爲五個板塊:

第一版塊:背景及相關知識介紹

介紹作者司馬遷——身殘志堅的史官奇才;

史家之絕唱——《史記》;

文章的寫作背景。

此設計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進行情感的渲染,爲講解課文做鋪墊;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有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板塊: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劃出有疑難處;教師範讀課文,正音。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尤其要注意語氣、停頓。

關於這一小環節,由兩個步驟完成:①學生朗讀完成之後,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朗讀。在此基礎上,教師範讀課文,糾正語音、語氣及停頓。②生字、生詞可以參考註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梳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達到基本理解課文的目的。

2、疏難排困,突破難點

師生共同疏通,積累、掌握重點詞句;落實具體文言語段翻譯;疏通難點,排除困難,突破課文中的難點。

這一環節的任務最重:首先要求在講授中教會學生抓句中的翻譯重點(往往是考試時的的得分點);特殊文言句式的把握;虛詞的用法等,達到文言文的翻譯要求“信、達、雅”。其次,梳理課文的敘事條理;再次引導學生理解司馬遷的文學觀和生命觀。可以採取自行總結、小組討論、教師評價總結的方式完成這一環節。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3.再讀課文,複述課文,鞏固難點。

學生再讀課文,對照註釋,複述課文。複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兩個環節:①先在小組內講述。②學生小組講述之後,推薦優秀者在小組內交流。

4.檢查練習,鞏固反饋

此部分主要讓學生做學案中的基礎練習,教師巡視,後評講,重點給予學法指導。檢驗學習的效果,對學生掌握不牢固的部分再加以鞏固。

此版塊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啓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能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板塊:合作討論,探究質疑。

此版塊共設計如下4個問題:

1.從課題和背景介紹看,這是一封覆信,其回覆的內容是什麼呢?又是怎樣具體展開的?

2. 司馬遷在李陵之禍後,受到了哪些肉體和精神上的摧殘?司馬遷受宮刑後的感受是什麼?

3.司馬遷在遭受奇恥大辱後爲什麼仍“苟活於世”?

4.怎樣理解敘事、說理、抒情相結合,“理至情切”的表現方法?

對於這幾道題的處理方法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再讀課文,自由思考,後小組討論,最後大組(班級)交流,形成較統一的認識。

這四題的設計意圖是:鞏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的理解,對課文的寫作技巧有正確的把握。對作者的人生觀有更本質的認識,更好的把握課文的重難點,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課堂教學昇華到人生指導,完成教育的最高目標。

  第四板塊:延伸拓展,能力訓練。

由課內到課外,開拓知識視野,補充刪掉的部分,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將補充部分作爲拓展訓練的文段閱讀。

第五版塊:佈置作業,強化鞏固。

此環節設置一道題目,功課外練習,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消化。題目是:學完這篇課文之後,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一篇簡短的心得體會

以上僅是我個人對《報任安書》的一文的教學,發表的粗淺的看法,再次懇求各位領導、老師、同學批評指正。謝謝!

  報任安書說課稿2

  引入:

培根說:“讀史可以使人明智。”歷史由人創造,歷史也昭示人類文明的發展,所以,“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今天,我要沿着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探尋一個人不同尋常的心路歷程。

展示課題——《報任安書》,作者——司馬遷。

談到司馬遷,總繞不開這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我解讀本文的立足點,也是切入點和探究點。

下面就是我的說課流程: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報任安書》選自人教版山東省職教規劃教材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單元主題“彈奏生命的樂章”,本課爲節選。

2.主要內容:節選部分突出“生命”二字,言說身世不幸、探討生死大義,主題鮮明突出、情感酣暢淋漓。

3.個性解讀:基於教材地位與主要內容,結合單元主題,我重點解讀“生命”二字:生,即人生——司馬遷坎坷不幸卻又光輝燦爛的一生;命,即命運——面對坎坷與不幸,司馬遷的人生選擇。以“生命”爲線串聯課文,研讀人生價值,深化單元主題。

  【學情分析】

知識儲備:高一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與文言句式,基本具備獨立的閱讀能力。本課註釋詳細,學生能大致瞭解文意,繼而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

專業特點:我的授課對象爲藝術專業學生,他們思維敏捷、個性張揚,但缺少對人生的理性思考,理解並探究本課的“生命”主題,恰好彌補其不足。但授課要深入淺出、理趣並重,在情趣激發中逐漸滲透人生理念。

  【教學目標】

基於教材與學情,結合我對本課的理解,緊扣文本,我把目標整合爲文言、文學、文化三個方面:

(一)文言目標

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基本讀懂課文。

2.培養利用課文註釋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二)文學目標

瞭解司馬遷與《史記》,賞讀本課文辭之美、情感之切。

(三)文化目標

司馬遷的價值觀對現實人生的指導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1.瞭解文言實詞、一詞多義和通假字。

2.理解司馬遷的生死觀。

  【教學方法】

爲完成上述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方法爲:

1.文本賞讀法:教師範讀、學生誦讀,通過文本解讀文意。

2.情境渲染法:教師引導、學生體悟,通過文意理解內涵。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本節課爲第一課時,教學重點爲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分五部分:化用文天祥《過零丁洋》詩句,概括爲:

  一、破題——辛苦遭逢起一“刑”

這是引入部分,有三個環節:

1.情景導入:課前播放視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設計導語如下:

從剛纔的朗讀中,我們聽到了所熟悉的偉人的名字,他們的人生因苦難而搖曳多姿,因厚重而名垂千古。我們說,在人生的天平上,失之毫釐就可能謬以千里,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能否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給自己一個悲壯而偉大的承諾,恰恰就成了生存還是毀滅的關鍵。本課中的司馬遷,和古代先賢一樣,也在進行着哈姆雷特式的獨白:生或者死,這是個問題。

2.文題詮釋:

報:回覆——遲到的告白

任安——瀕死的知己

書:信——深埋的隱情

3.背景梳理:

一封書信——借信抒懷(寫信不是爲了救助任安)

一次酷刑——人生抉擇(面臨生與死的選擇)

一段真情——肺腑之言(一個瀕死之人,一個刑餘之人,還需要冠冕堂皇的客套麼)

從課文提供的信息和我們平日的積累,已經知道,司馬遷因爲一場酷刑飽受了人生的折磨,辛苦遭逢起一“刑”,這“刑”讓他想到了更多的人生不幸,那麼,究竟他的人生中還有哪些不幸呢?

進入課文第一段。

  二、開端——身世浮沉雨打萍

首先,賞讀第一段。分爲三個環節:初讀認知——範讀正音——細讀釋意。

粗通文意,完成文言(知識)目標。

那麼,司馬遷的人生究竟經歷過哪些不幸呢?原文內容回答:

賞讀結束,教師設置分小組的學生活動:談談你所瞭解的司馬遷。

討論結束,教師總結,瞭解司馬遷,可從貢獻與身世兩個方面入手:

貢獻:寫作《史記》。“將相和”、“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身世:出身於讀書人家,早年貧寒,後入京讀書,繼承父職,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爲寫作《史記》準備材料,因爲李陵之禍,遭受宮刑。他所面臨的人生壓力前所未有,於是他想到了“死”。“生或者死,這是個問題。”

學生自讀劃出,教師提問後總結:

司馬遷想到了“死”,但他考慮更多的還是“活”,因爲他還有尚未完成的偉大任務——“私心有所不盡”。

回味:“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輕重不同,價值不一,但對於司馬遷來說,要獲取活下去的勇氣,又談何容易呢?由此進入第二段的學習——人生自古誰無死。

  三、發展——人生自古誰無死

主要環節:學生自讀,視頻激趣,表格填空。

設想:採用閱讀、視頻、填表三種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強化本段主要內容。自讀認知文本,視頻瞭解大意,表格強化重點,逐層深入。基本解決了本段的字詞、語句和大意,完成“文言目標”。爲進一步理解本段內容打下基礎。

圖表完成,師生看圖表,進入本段解讀,歸納本段中心句:“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教師引導:

人生自古誰無死,無論貧富貴賤,無論賢愚美醜,真正能夠青史留名者,往往是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有所貢獻者,也就是卓異非常的人。那麼,請同學們概括一下:這些倜儻非常之人的人生處境、人生選擇、主要貢獻是什麼?

解決這一問題,我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提問回答。

教師總結:

按照這個形式,我們概括一下司馬遷的人生之路:

那麼,《史記》又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進入下一個環節: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高潮——留取丹心照汗青

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有關《史記》的相關內容即可:

1.《史記》記錄的時間:上計軒轅,下至於茲。

2.《史記》的內容: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

3.《史記》的寫作目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教師引導:

其實,別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司馬遷在賞鑑別人的同時,最終關照的還是自己,是在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在他的人生面臨枯竭的時候,也從無數的先賢那裏汲取了活着的勇氣、生命的源泉、前進的動力。

回顧總結:

死節——勇者不必死節

擇生——私心有所不盡

踐志——成一家之言

教師引導:

再次回顧那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用自己的人生實踐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座標,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人生啓示。司馬遷從古人身上汲取了活下去的勇氣,那麼,從司馬遷身上,我們又能有哪些啓發呢?

學生討論:

活着,給自己一個理由

逆境才能成才?

信念,生命的支撐

學生討論後,教師根據回答情況總結。

  五、尾聲——生命樂章求永恆

在《最後一片葉子》中,瓊西的身體其實已經逐漸的死去,支持瓊西活下去的力量,是牆上那最後一片常春藤的葉子。今天,我們又從司馬遷的心路歷程中讀到了更爲深廣的生命詩篇。本單元的主題是“彈奏生命的樂章”,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承諾,用有力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踐行這個承諾,讓人生充盈着生命的力度,應該成爲我們永遠的追求。

【作業】

(1)熟讀,背誦文章第二段。

(2)針對本節課的討論,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文章,角度自選,題目自擬。

作業佈置結合教學目標,結合文本,思考人生,併爲下下一節課做好預習準備。至此,本節課目標基本完成,重難點基本解決。

  【教師寄語】

人本身不只是物質的存在,還是精神的凝結,哀莫大於心死,只要有堅持的信念,有堅定的勇氣,心就永遠年輕,就能用有力的雙手彈奏出精彩的生命樂章。

附:板書設計

  報任安書說課稿3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單元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以及四篇傳記文學的學習,瞭解司馬遷百折不撓、發憤著書的精神,瞭解《史記》“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文學性及史學性。

2、《報任安書》重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所涉及的有關文學常識,寫法上融記敘、抒情、議論爲一體,行文反覆曲折,跌宕生姿的特點,思想上深刻的內涵。多誦讀多領悟。

3、《廉頗藺相如列傳》重在引導學生通過三個故事,體會文章結構和人物刻畫的精妙之處。

4、《屈原列傳》重在引導學生與所學過的屈原的作品進行對照閱讀,以領會屈原的精神及司馬遷對屈原的評價,還有屈原的遭遇與作者的相通之處。

5、《信陵君竊符救趙》重在引導學生列出結構提綱,舉出集中表現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論和行動,進一步瞭解《史記》紀傳作品的主要特點。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本單元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以及四篇傳記文學的學習,瞭解司馬遷百折不撓、發憤著書的精神,瞭解《史記》“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文學性及史學性。

  三、教學難點:

《報任安書》的閱讀理解。

  四、教學設想:

本單元的教學是新教材的安排體例,將司馬遷的作品編排在一起集中學習,並且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將初中、高一、高二所學過的司馬遷的作品溝連到了一起,連同《讀本》共13篇作品。

將《報任安書》放到本單元的第一篇進行閱讀,有利於瞭解司馬遷的精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將初中、高一、高二學過的作品進行回顧,重在瞭解《史記》寫人物的特點。然後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中的一篇知識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馬遷《史記》的史學性與文學性。其他三篇的傳記文學重在誦讀,並引導學生領悟司馬遷傳記文學的特點。

還可引導學生在網上查找一些資料,以拓寬學習的渠道,最後讓學生以司馬遷的文學及精神的某一點,舉行一次研究性學習報告會。

  五、課時安排:12課時

  六、教學步驟:

報任安書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瞭解司馬遷寫作本文的背景,學習他百折不撓、發憤著書的精神,瞭解《史記》“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文學性及史學性。

教學步驟:

一、孟子:“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導入新課,學生明確,司馬遷在李陵事件中受腐刑而堅持寫完《史記》,他的這種精神在《報任安書》中充分進行了表述。作者借給朋友任安回信的機會,闡明自己受刑後隱忍苟活的原因,表達了堅持完成《史記》的決心。感情複雜,悲痛、沉鬱與慷慨激烈交織。這裏應明確:朋友任安之託實際上是讓司馬遷在武帝面前說情,當時司馬遷隱忍苟活的目的是爲了完成《史記》,因此在文中反覆的說明這個意思。

二、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初步感悟其情感,並將難點做上記號。

三、學生參照註釋,讀課文,感悟文中所蘊含的情感。思考作者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以及他是怎樣逐步說明這個原因的。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翻譯1——3自然段,明確本段落的意思:申述自己遭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

教學步驟:

一、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翻譯,明確:說明任安來信的內容,再就答遲表意。

這一段還應明確:“推賢進士”是任安要求司馬遷“說情”的婉轉說法。“僕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陳心志。

二、引導學生翻譯第二自然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本段是全文的難點。可分爲四層:

1、先說祖先的職務不爲天子所重,且爲世俗所輕,在說自己假如不選擇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誅”,在周圍人眼裏,自己是罪有應得,並不能顯示自己有什麼氣節。

2、“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承上啓下,然後列舉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說明自己受到了極大之辱。

3、接着用比喻、對比來說明人的志氣在困辱的境地中會逐漸衰微的。

4、在舉王侯將相受辱後不能自殺的例子,用來反覆說明“士節”不可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節的話,在受刑之前就應該自殺。

三、引導學生翻譯第三自然段:說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爲了使“文采表於後世”。司馬遷進一步申明,他並不顧念家庭,也不缺少“臧獲婢妾,猶能引決”那樣的勇氣,但輕輕一死,也就同時斷送了爲之獻身效命的事業。對生命和事業,司馬遷坦然自信地表示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是“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他的這種將個人價值置於歷史長河中來衡量的宏闊眼光,終於使他超脫了庸常的“死節”觀念的束縛,而選擇了一條更爲考驗人的精神與意志的荊棘路。

四、小結:總之,這三段逐步說明了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

五、學生熟讀1——3自然段,進一步體味複雜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翻譯4——6自然段,總結全文。

一、朗讀1——3自然段,讀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引導學生翻譯第四自然段。

明確:本段列舉古代被稱頌的“倜儻非常之人”受辱後“論書策,以舒其憤”的例子。本段應用了歸納說理的方法。

本段的分析,還要引導學生學習歷史上仁人志士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的精神,學習司馬遷“發憤著書”的思想,當我們灰心喪氣、瀕臨絕望的時候,跟我們以無比的力量、信心和勇氣。要求學生背誦本段。

三、引導學生翻譯第5自然段:明確:本段介紹《史記》的體例和宗旨,說明自己“就極刑而無慍色”是爲了完成《史記》。從中學習司馬遷對事業的崇高信念,是基於他對歷史上傑出人物歷經磨難而奮發有爲的事蹟的觀察和認識;是基於他對古代學者歷經苦難,獻身著述的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司馬遷正是從這歷史和文化發展的艱難里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樣和前驅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進取的道路。

四、引導學生歸納:作者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以及他是怎樣逐步說明這個原因的:第一層說自己和祖先的職務不爲天子所重,且爲世俗所輕,死了毫無價值;第二層說應該在受辱之前自殺,受刑以後再自殺已經遲了;第三層說不自殺是爲了讓“文采表於後世”,完成《史記》;第四層進一步隱忍苟活爲寫《史記》的原因。

五、引導學生翻譯第六段,讓學生找出照應前文的句子,是怎樣表現作者當時的處境和心情?

明確:本段是書信的結尾。司馬遷在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憤懣心情,並陳說他對餘生的看法。司馬遷說他不能“自引深藏於巖穴”,只能“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這種痛苦只有自己深知。“沉浮”“俯仰”“狂惑”等貶語,其實是作者寓悲憤於自貶。最後開端相照應,再次婉辭解說無從推賢進士的苦衷。

六、朗讀4——6自然段,再次體味作者隱忍苟活、沉痛悲憤的心情。

七、總結全文:《報任安書》見識深遠,辭氣沉雄,情懷慷慨,言論起剴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敘事、議論、抒情,志氣盤桓,交融一體。信中司馬遷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爲《史記》獻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和教育價值。

八、佈置作業:有感情的反覆朗讀課文,試以今天的觀念審視司馬遷,談談你對司馬遷的看法。

一課時:學習知識短文《司馬遷與〈史記〉》

教學要點:明確《史記》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教學步驟:

一、學生看知識短文:歸納《史記》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明確:1、思想內容四點:其一是它所表現的進步的民族觀。其二進步的經濟思想。其三強烈的民主性與批判性。其四貫徹全書的那種豪邁的人生觀。《史記》的兩個“第一部”:以人物爲中心的偉大的歷史著作,以人物爲中心的偉大的文學著作。藝術特色兩點:其一鮮明的個性,其二抒情性。

2、《史記》的深遠影響:確定了我國古代傳記的基本格局,諸如思想方面的以史爲鑑,富有教化作用;形式方面的篇幅短小,強調錶現人物性格,而不在堆砌材料的多與全,以及語言的精美、抒情等等。作爲一部傳記文學的確立,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明確“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文學性及史學性。

3、《史記》的體例。

二、學生從學過的〈史記〉作品中舉出事例來說明以上的幾個特點:如《陳涉世家》、《鴻門宴》、《垓下之圍》。

三、佈置閱讀練習:閱讀本單元的幾篇文章,包括《讀本》:有列傳、世家、傳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